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民间文学论文

历史上二郎神真身的种种异说及近现代考证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8-21 共4254字
论文标题

  二郎神是我国流传最久的一位民间俗神.从文献上看,"二郎神"一词从唐代就已出现.宋代,二郎神崇拜经过道教以及宋时朝廷政权的一系列推广,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此前的二郎神崇拜多集中于四川地区,其主要流传的事迹为治水平患.

  而经过宋代扩大化后的二郎神崇拜,其规模遍及全国,其功能也从治水平患转向了更为广泛的避灾祈福.同时,随着二郎神崇拜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二郎神形象也开始呈现多样化.有关二郎的大量传说,被编入多种戏剧,甚至影响地名.然而,要问二郎神究竟姓什么,名什么,却又是一个被重重迷雾所遮掩的难题.到底谁是二郎神的真身,历史上有种种异说,近现代的学人也有许多考证和推论.

  (一)李二郎说.李冰是秦蜀郡守,在任期间,领导民众建成了功德绵延千年的都江堰.而蜀中民间传说,在这个浩大的工程中,他的次子"二郎"有协助父亲凿离堆、开二江的大功,因而被民众作为神灵奉祀.此类传说见于文字记载的时间始于北宋.据《宋会要》记载,宋仁宗嘉佑八年封永康军广济王庙郎君神为惠灵侯,并言"神即李冰次子",表明"二郎"即次子之意.南宋范成大曾任四川制置使,大概曾去瞻仰过这位"郎君神".据《吴船录》记载:"崇德庙在(永康)军(今灌口镇)城西门外山上,秦太守李冰父子庙食处也."《通俗编》引《朱子语录》进一步点明:"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其后,这位李二郎曾被元朝封为"英烈昭惠显圣仁佑王",被清朝封为"承绩广惠显英王.

  当四川巡抚上疏清雍正帝给二郎加封号时,礼部认为封儿子而不封父亲,似不妥当,所以雍正同时给李冰加封"敷泽兴济通佑王"《(清朝文献通考·群祀考二》).这就是灌口二郎庙由原名崇德祠改为现名二王庙的由来.由于皇帝敕封,方志见载,李二郎享祀灌口的说法长期流布全国,尤其受到讲究引经据典的士大夫文人的支持.

  (二)赵二郎说.据《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三九引《龙城录》载,隋朝时,有个赵昱,隐居青城山学道.因隋炀帝迫其入仕,出任四川嘉州太守.时有老蛟兴风作浪,成一方祸害.赵昱乃持刀投江,没入水中,与老蛟大战,顷刻间江水尽赤,石岸半崩,吼声如雷.最终赵昱左手持蛟首,右手持刀,喷薄而出.

  于是州人爱戴,奉为神明.其后,赵昱弃官隐去,不知所终.但又在嘉陵江水涨为患时,几度"显神".唐太宗从地方官的奏折中获知后,即封他为神勇大将军,在灌江口为之立庙.后来,唐玄宗避安史之乱逃到四川时,又加封赤城王.据学人考证,《龙城录》乃宋人王 托名唐柳宗元而撰.有关赵昱入江斩蛟的故事,在五代时已经流传,王 只是作了总结并加以记载.而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称,在唐太宗封神以前,当地民众已为赵昱立庙于灌江口,俗曰灌口二郎.北宋真宗时,益州大乱,张乖崖奉旨入蜀治之,曾诣祠下求助于神,事后请皇帝追尊圣号,曰"清源妙道真君".从此,这位"二郎神"声望日隆.宋、元时代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中的二郎神,基本上就是这位赵二郎的形象和"神迹",并对其后《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中二郎神形象的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杨二郎说.凭借小说的力量,杨二郎成为明、清以来人们最熟悉的"二郎神".《西游记》第六回称他是"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江口".又借孙悟空之口点出其来历:"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封神演义》更明指其名叫杨戬,是玉鼎真人的徒弟.其实,杨戬本系北宋徽宗宠信的一个宦官.宋、元时期,民间流传有一些他的轶闻,其中一则后来被编进明话本小说《醒世恒言》第十三卷"勘皮靴单证二郎神"中,大意是徽宗后宫有一韩夫人因患病,奉旨借居杨戬府中休养.某日,韩夫人由杨戬内眷陪同去清源妙道二郎神庙里拈香,庙官孙神通窥其貌美,假扮二郎神,趁夜潜入杨府,诡称与韩夫人有仙缘,诱其苟合.后被杨戬识破,设计捉拿治罪.

  有人认为,故事中孙神通所冒充的清源妙道二郎神,就是赵昱,但未知有意或无意.这个杨戬捉拿假二郎的轶闻在辗转流传的过程中走样了,最终杨戬变成了二郎神,再经《封神演义》"落实",遂成定论.所以在民间俗信中的各种二郎神里,这个产生于小说的"杨二郎"是最不足为据的.可是也有人指出,远在北宋初年,"杨二郎"之说就已在民间流传.如《太平广记》卷三百四十引《通幽录》即有卢顼之舅在塔上"与杨二郎(打)双陆"等语,因知俗信以二郎神姓杨并非没有由来.至于以历史上实有其人的杨戬套合"杨二郎",倒可能是出于某种原因的故意附会.据说,胡适认为杨戬是"刮地皮"的人物,而当时民间祭祀二郎神有"负土"作礼的风俗,所以痛恨杨戬聚敛的民众便把神与人联系起来,称他"杨二郎"以为影射(樊演《二郎神的转变》,《民俗周刊》第 61、62 期).

  二郎神为何有三只眼?这个原本与杨戬无关的"杨二郎"又是谁呢? 李思纯认为其原型是南北朝时氐族的英雄人物杨难当.他是氐王杨盛的第二子,继承长兄杨玄之位,故在传说中称为二郎.历史上,杨难当的统治中心在甘肃武都的仇池,曾据有宕昌之地,即今邻近灌口的松潘,还曾派兵深入川境.

  四川本是羌氐族旧地,容易慑服于他的兵威.于是由传说而信仰而立庙崇祀,便成为唐宋以来所谓灌口神的起源 《(江村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赵逵夫也同意二郎乃氐族之神的看法,并且以丰富的史料证明,氐族先民最早生活在我国西北部,一直保持有" (黥)额为天"的习俗,即用刀在额上刻上痕迹,然后在伤口涂上墨,使长入肉中,形成永久的痕迹,看上去像一个竖起来的眼睛,即所谓"天眼"---这就是二郎神有三只眼的来历.

  东汉以来,氐人由今陇南扩散到川北、西康,这一带不仅二郎神的庙很多,以"二郎"名山者也很多,最着名的便是西康的二郎山.《邛崃县志》卷三记载:"蜀中古庙多蓝面神像……头上额中有纵目",反映了氐人宗教的遗存.唐以后,氐人逐渐融合于汉族和藏族,氐族的三目祖先神即二郎神也随之成了大一统中华民族神仙世界中的成员.甘藏地区的青衣神,也是三只眼,恐怕很多与氐藏融合有关,并不是如有的学者所说的来自印度《(三目神与氐族渊源》,《文史知识》1997 年第 6 期).

  (四)"杨二郎"是"羊二郎"之谐音说.黄芝冈认为,灌口二郎的原型是古羌民祖先神大禹,杀羊祭神是羌人的习俗.再证以《博物志》"川西杨姓为羊化子孙"的传说、无义可释的川地羊名(羊蒙山、羊渠县、羊飞山)以及范石湖《离堆诗序》所称"民祭赛(李冰)者率以羊,杀羊四五万计"的一种祀神习俗,更可推知川中杨姓大都是移人农耕地域的禹裔牧羊民族羌人所改,且能证明无论什么形象或姓氏的灌口二郎神都是羌氐人始祖大禹的变体《(大禹与李冰治水的关系》,《说文月刊》第 2 卷第1 期).李思纯亦有相似的见解,但他推测灌口二郎最初应是羌氐族的牧神兼猎神.射猎必须携带弓矢与猎犬,故唐末五代的灌口神是披甲胄持弓矢的,明代小说中二郎神驾鹰牵犬的造型,或由此嬗变.何以知道唐末五代的灌口神是披甲胄持弓矢的呢?这个问题甚至引出了二郎是外国神 的创见.

  (五)"外来神 "说.据《十国春秋》记载,五代时,前蜀王衍"被金甲,冠珠帽,持弓矢而行.百姓望之,谓如灌口祆神".唐末五代时,灌口便有被甲持弓的神像,就是由这条史料获知的.《说文新附》释"祆",称":祆,胡神也.从示,夭声.火千切."有人考证此"祆神"即波斯的拜火教神 ,而西南一些少数民族确有火崇拜,故推测二郎神之原型应是隋唐时从西域传进中国的波斯神灵,其后才逐渐本土化.张政 则认为,它是从印度进口的.印度神 中有个毗沙门天王,也称北方天王.天王的第二子名独健,常领天兵护其国界.佛经中有传说,唐天宝元年(742 年),大石、康居等五国围攻安西(今新疆库车县),安西向朝廷告急.安西路远,救兵难到,唐玄宗派高僧不空请毗沙门天王发神兵救援,带兵出征者即天王二子独健,他用体硕如猬的金毛鼠将五国联军的弩弦器械全部咬坏,迫使五国退兵.其后,玄宗便命天下州府都设坛供养天王及其部从形象,独健二郎神的广泛传播当在此时.外国神传人中国,常要经过改造,以二郎为赵昱或杨戬,便是土洋结合式改造的结果.但从元明杂剧中所演二郎神之事迹看,并未消除其原是毗沙门天王之子的痕迹 《(封神演义漫谈》,《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 4 期).

  (六)石二郎说.杨继忠指出,据崔令钦《教坊记》记载,唐初宫廷音乐家曾根据民间咏唱二郎神的曲调制成《二郎神》词牌,因知二郎神之名在初唐以前就存在,至于李冰次子、赵昱、杨戬等有名有姓的"二郎",都是宋代及以后人的附会.那么,初唐以前就被民间尊奉为神的这位无名无姓的二郎到底是谁?

  1974 年 3 月,灌口都江堰河底出土了一座圆雕---李冰神石人.石人高 2.9 米,胸前刻有三行铭文: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水万世焉建宁是东汉灵帝的年号"镇水".这个石人是李冰被当作镇水之神的最早物证.铭文上说石人有三个,另外两个又在哪里?1975 年 1 月,距李冰神石人出土处仅 37 米的同一河底,又出土了一个圆雕石人,高约 2.2 米,比李冰神石人矮小.其石质、造型风格、侵蚀程度均与李冰神石人一致,可断定是三神石人之一.至于这个无名神石人的身份,可认为是李冰的侍从之一,另一个尚待出土.李冰是蜀郡太守,按照古制例带侍从.东汉圆雕很讲究对称美,故侍从必定是两个.当时,这种侍从叫做"郎",职责是护卫、陪从、助理.人们对李冰神石人可以明确称呼,但对这两个无名神石人只好用他们的身份---"郎"来称呼了.因"郎"有两个,故简称"二郎",又因它们都是石人,所以又叫"石二郎".这种称呼随着李冰治水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二郎的故事也多起来了,且合二为一,成了一尊新造出来的神.

  这个造神过程大约历时四百年,在初唐以前完成.唐初词牌《二郎神》,又名《十二郎》,"十二郎"其实是"石二郎"一音之转,正可为还原"二郎神"原来是两个石人之历史真相提供一点佐证《(二郎神小考》,《文史知识》1982 年第 1 期).北宋赵《古今集记》有"李冰使其子二郎作三石人以镇湔江"等语,可知东汉陈壹造三石人镇水的史实.在后世传说中,已经被讹传为"李二郎"奉父亲之命造三石人镇水了.这条记载,似可为三石人与二郎神的不解之缘再提供一例旁证. 此外,学人中尚有"二郎神"之原型是白族传说中"二楞神".羌族传说中"罗和二王"、彝族传说中"支格阿龙"等多种讲法,都认定此神信仰发端于西南地区.

  有趣的是,任何一家之见,均能把二郎神信仰的嬗变轨迹讲得头头是道.如坚持二郎神本是羌族英雄神者,谓李冰本是羌族,他曾领导羌人治水,这就成为日后羌神助人斩蛟治水传奇的起因,并演绎出"李二郎"故事.其后,道教自四川发源,又把这尊少数民族崇拜的神灵吸收到自己的众神体系中,变成了"赵二郎".反之,坚持二郎神信仰肇端于二郎独健崇拜者则认为,由于不能容忍这位异方神祗对灌口的"侵入",道家遂以赵昱来与之抗衡;又由于二郎独健毕竟是其他民族的神 ,要他来救援安西与巴蜀人民的生活似有点勉为其难,因而就产生了一种创造本民族二郎神的需要,于是当地民众便由赵昱斩蛟治水的神迹,想到了历史上的李冰,乃有"李二郎"传奇的诞生.而坚持李冰治水史迹和石人镇水实为"二郎神"信仰之基础的学者,则以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的相互印证,认定其他种种"二郎"都是释道所造、文人学士的附会.孰是孰非,相争不下,未知谁能提出足以使各家俱能认同的高见,最终拨开历史的迷雾.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