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民间文学论文

孝感灵异现象及其对古代孝子的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7-29 共4854字
论文摘要

  一、中国古代的孝感灵异现象勾要

  自《孝经·感应章》中宣扬“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之“孝感”思想后,到了两汉之交,孝子行孝而得到天地、鬼神保佑的灵异事件开始出现并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从此,孝子行孝而引起灵异便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大量充斥于社会,进而被载入史书。较早记载孝感灵异现象的古籍是产生于西汉末期的刘向的《孝子图》,这部书里记载了两则十分有名的孝感神话:一则是着名的汉人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动天,天上织女下凡与其婚配并“十日之内织绢千疋”为其偿债的故事;另一则是汉人郭巨为节省粮食供养老母,于是掘地埋儿,结果“于土中得金一釜,上有铁券云:‘赐孝子郭巨’。……巨遂得兼养儿”的神奇故事。到了东汉以后,孝感灵异事件便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现出来,不断野史中有载,而且也冠冕堂皇地出现于正史中。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自《汉书》以下的历代正史中,都程度不同地记载有孝感灵异现象。概而言之,孝感灵异现象大要可分为如下几类:
  首先,孝子虔诚行孝可以得到神人或神物相助之灵异。孝子行孝可以得到神人相助在史料中比较常见,如上述董永得仙女之助即家喻户晓,下面再举一例以作证明。如南齐时人屠氏女,孝养双亲,双亲卒后,其“亲营殡葬,负土成坟”,结果“忽闻空中有声云:‘汝至性可重,山神欲相驱使,汝可为人治病,必得大富’。”屠氏女试之,果然灵验,于是“遂以巫道为人治疾,无不愈。”
  孝子行孝而得到神物相助的例子亦复不少,如晋人王祥事母至孝,其“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王祥传》其次,孝子虔诚行孝可以引起风雨、水火、猛兽等害人之物而不害人之灵异。如汉人蔡顺,母死未及得葬,“里中灾,火将逼其舍。顺抱伏棺柩号哭叫天,火遂越烧它室,顺独得免。”不但水火对孝子有情,风雨、冰雪对孝子也有情。
  如梁人庾沙弥,“丁所生母忧”,护丧回乡,“济浙江,中流遇风,舫将覆没,沙弥抱柩号哭,俄而风静。”又如北魏人王崇,“丁父忧,哀毁过礼”,结果,“是年阳夏风雹,所过之处禽兽暴死,草木摧折。至崇田畔,风雹便止。禾麦十顷竟无损落。及过崇地,风雹如初”等等。
  再次,更多的情况则是孝子行孝能使天降甘露,地涌醴泉,灵芝秀发,木生连理……等灵异出现。如唐人李兴,父卒,庐于墓侧,日夜号哭,结果“庐上产紫芝、白芝,庐中醴泉涌”。又如,宋人侯义,母死,庐于墓侧,恸哭无日,结果“坟间瓜异蒂、木连理”。还有孝子在守丧期间,鸟兽能与孝子同悲喜的。如梁人甄恬,母死,“居丧,庐于墓侧,恒有鸟玄黄杂色集于庐树,恬哭则鸣,哭止则止”。
  最后,除了上述诸种灵异外,还有其它五法八门不便归类的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异现象:有行孝蒙冤而致气候异常者,如西汉时的东海孝妇冤死而致“郡中枯旱三年”;有行孝而与父母连心者,如汉人周畅,少而能孝,“独与母居,每出入,母欲呼之,常自啮其手,畅即觉手痛而至”;有哭父而致树为之枯者,如晋人王裒,父死,“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着树,树为之枯”《孝友传》,等等。

  二、孝感灵异现象对古代孝子的影响

  孝感灵异现象的产生并非是一种偶然现象,它既是民间信仰潜在作用的结果,更是统治阶级的有意催化。所以,它的出现有着统治者的明显政治预期,即孝道教化作用。因此,研究古人为什么那么热衷于孝道,古代社会为什么会涌现出无数的或令人倾心钦慕或令人扼腕叹息的孝子,则不得不细心考察孝感灵异现象对古代孝子的影响。
  孝感灵异现象产生于两汉之交,这时的封建社会正是阴阳五行学、谶讳迷信、神仙方术等思想盛行之时,不但上层社会迷信鬼神,而且下层社会也“街巷有巫,闾里有祝”;另外,载于《孝经》中的孝感思想此前已随着《孝经》的准经学化、谶纬迷信思想的盛行而开始大行其道。在这种背景下,世人对行孝已经产生了不切实际地幻想。所以,当孝感灵异事件大量涌现后,人们的这种幻想信念便愈益加强。于是,许多人便希望通过虔诚行孝来得到意想不到的神助。
  由于孝感灵异事件大多发生于孝子庐墓守丧之时,于是模仿前人庐墓便风靡于古代社会,俨然成为了封建时代的一种尽孝时尚。笔者通过对古书孝子传的研究发现,古代孝子传中所载的孝子十之七八都是因庐墓出名而被载入史册的。一般情况下,孝子庐墓至三年丧终即可结束,但自汉晋以来屡出孝子庐墓而显灵异之传说后,后世某些孝子为了表示对父祖的虔诚,期望得到父祖亡灵及上天的的保佑而出现传说中的灵异以福泽自身及子孙,其庐墓之期往往超过了三年。如元人邵敬祖,父丧后,“前后居庐六年”;李彦忠“父丧庐墓,八年不至家”;谭景星“幼失父,追念之,庐其墓十年”等等。实际上,上例中的庐墓时间并不算长,还有庐墓几十年,甚至终生的。如北朝人徐孝肃,“母终,孝肃茹蔬饮水,盛冬单縗,毁瘠骨立。祖父母、父母墓皆负土成坟,庐于墓所四十余载,被发徒跣遂以终身。”
  再如,唐代孝子梁文贞,“泣血庐墓三十余年。”
  又如,宋朝人王光济,“亲丧,庐墓侧凡二十七年,家人百计勉谕,不听。”
  再如,明人傅檝,父丧后庐于墓侧,“自废自罚者三十五年。”
  诸如上述以庐墓为生的例子自汉晋以下遍布篇籍,一般人对当事孝子的行为往往感到迷惑不解,实际上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乃在孝子们受到了孝感灵异现象的影响而幻想通过长期的虔诚庐墓而得到灵异所致。对此,有些庐墓的事例给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如有人希图通过如此自苦的方式得到鬼神的护佑竟至牺牲了生命,并且临死还执迷不悟。如南朝人秦绵,“遭母丧,送葬不忍复还。乡人为作茅庵,仍止其中。若遇有米,则食粥;无米,食菜而已。哀号之声,行者为之潸泪。服讫,犹不还家。遇疾不疗,卒。临亡告人曰:‘若死者无知,固不宜独存;有知,则大获吾志。’”
  有人临死方悟,但悔之晚矣。如隋朝人薛濬,丧母,因“不胜丧,病且卒”,临终遗书于弟,悔恨地说:自己对母如此尽孝,“何图精诚无感,祸酷荐臻……是用扣心泣血,霄气推魂者也”,等等。这些事例足以证明了某些孝子庐墓的目的所在。
  以上孝子迷恋庐墓等现象主要是就孝感灵异现象的负面影响而言,实际上,孝感灵异现象对古代孝子也产生了巨大的正面影响。
  孝感灵异事件虽然诬妄,但在科学落后、思想蒙昧的古代,其作用却是实实在在的,那时的人并不认为古今的孝感灵异事件是假的。如北周的张元,其孝行所感,使祖父的双目盲而复明,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但时人并不以此为诬,“博士杨轨等二百余人上其状,有诏表其门闾”。如此事例古籍中多有所载。因此,孝感灵异事件便成为人们行孝的榜样和力量,不孝者往往受其感化而终成孝子,最终使许多家庭中的长者老有所依,家庭也随之和谐。

  三、孝感灵异现象背后所蕴含的人文信息解读

  以科学的态度考察,上述孝感灵异现象除了天降甘露、灵芝秀发、木生连理等“灵异”可能会巧合性地发生外,其它灵异现象则全属人们的想象、编撰,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所以,孝感灵异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的出现,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寄寓着人类的某种愿望和要求,包含着大量的人文信息。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些灵异现象时,就不能忽视闪烁在编撰者心灵中的这种有意识的愿望和要求,而有必要对之进行一番解读。
  在解读之前,我们还必须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孝感灵异现象的出现,并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阶级编撰的结果,它是属于整个社会和人类的,它的作者既有统治阶级,也有被统治阶级。绝大多数孝感灵异事件的出现,最初可能流传于民间,带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某种愿望而口耳相传,后来才被统治阶级的某些知识分子所改造而带着统治阶级的某种目的而被载入史册。所以,孝感灵异现象中的人文信息,既饱含着被统治阶级的愿望,也寄寓着统治阶级的要求,是二者的混合体。
  就统治阶级而言,其改造、编撰孝感灵异神话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通过孝感神话故事来利诱天下广大的为人子女者虔诚行孝,从而达到孝治之目的。因此,他们在全社会大肆宣扬《孝经》中的孝感思想。但是,人们了解了孝感思想后,能否接受并崇信,还得有孝子行孝而真的感动了天地、鬼神的事例作证明。基于这种需要,于是统治阶级的文人们或者将民间流传的孝感灵异故事加以提炼、改造,或者亲自编撰,然后用以来配合孝感思想的宣扬就成为了必然。对此,我们可以从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借孝感灵异事件以宣扬孝感思想的语言和行动上得到证明。如晋元帝就曾明言:“孝道能使甘泉自涌,邻火不焚,地出黄金,天降神女,感通之至,良有可称。”
  这里,晋元帝的目的是在宣扬孝感思想,为了有说服力,他借用了“甘泉自涌”、“涌泉跃鲤”、“邻火不焚”、“地出黄金”等四个前代的孝感灵异事件来证明自己所说不诬。再如,明成祖为了宣扬孝感思想,专门以汉人孟宗“哭竹生笋”之事写了“孝子孟宗诗”一首以作例证:“母因食笋病全苏,天理昭昭信不诬。
  惟以此身存孝念,幽明自有鬼神扶。”等等。从上述统治阶级对孝感灵异事件的利用上可以看出,统治阶级的文人们在改造、编撰孝感灵异神话时,有着明显的政治目的。就被统治阶级而言,其编造、传播孝感灵异故事,也不是无目的、无意识的行为,而是寄寓着某种愿望和期盼。
  在封建时代,由于科学不发达,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等原因,造成了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因此,改变切身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便成了广大人民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但社会现实又使人们的这种愿望不能很快或终生都不能实现。于是,人们便通过孝感灵异故事来曲折地表达着这种渴望。对此,部分孝感灵异故事就明显地散发着这种人文信息。比如,在各种孝感灵异神话中,就有许多是讲穷孝子如何行孝而意外得到钱财和粮食的,如前揭之汉人郭巨养不起老母而掘地埋儿而得黄金之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再如,晋人刘殷无力养祖母,而梦中却有神人告知其“西篱下有粟”,于是刘殷便“掘之,得粟十五钟。”
  (《孝友传》)又如,南齐人韩灵敏,性至孝,母亡,“家贫无以营凶,兄弟共种瓜半亩,朝采瓜子暮已复生,以此遂办葬事”,等等。这些灵异故事就明显反映了古人缺乏钱粮养老而希望得到解决的愿望和现实。再如,更多的灵异是讲孝子的父祖患病医治无果而有神人相助结果痊愈的,如南齐人解仲恭,“母病经时不差,入山采药,遇一老父语之曰:‘得丁公藤立愈,此藤近在前山际,高树垂下便是也’,忽然不见。仲恭如其言得之治病,母即差。”
  又如,萧叡明,“母病风,积年沉卧。叡明夜祈祷……忽有一人以小石函授之……以函奉母……母服之,即平复”等等。这些故事则明显地反映了人们希望改变当时医疗水平低下面貌的强烈愿望。除了部分孝感灵异故事散发着上述人们希图改变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的愿望外,更多的灵异神话则表达了作者对孝子们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对父母有良心终会有好报。如前文所说的董永卖身葬父而终得仙女成亲、王祥为母卧冰而终得鲤鱼食母等灵异故事,都反映了作者对当事孝子的这种祝愿。总之,孝感灵异故事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只有读懂了这些信息,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把握孝感灵异现象。

  参考文献:
  [1]古今图书集成·孝弟部 [G].北京:中华书局,1985.
  [2]太平御览:卷411[M].四库全书本.
  [3]南齐书·孝义传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4]晋书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5]梁书·孝行传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6]魏书·孝感传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7]新唐书·孝友传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8]宋史·孝义传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9]汉书·于定国传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0]桓宽.盐铁论·散不足 [M].四库全书本.
  [11]元史·孝友传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2]北史·孝行传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3]旧唐书·孝友传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4]明史·孝义传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5]南史·孝义传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6]隋书·孝义传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7]周书·孝义传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8]江元祚.孝经大全 [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0:72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