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民间文学论文

桐柏盘古神话起源及其文化遗产开发

来源:文学教育(上) 作者:王潇
发布于:2021-12-06 共5795字

  摘    要: 盘古神话起源讨论呈现出“南北对峙”的形势,“南方说”认为盘古神话来源于两粤地区的壮族、瑶族盘古或盘瓠故事,而马卉欣先生提出的“图腾”、“地理”、“敬祖”、“民俗”和“活化石”等“五把尺子”标准,给予“中原说”以有力支撑。要激发“盘古神话”的最大活力,更好地继承、诠释、发展好当代“盘古故事”,需在做好故事保护基础上注重文化创意、学科交互,将神话“流量”变现,促进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作用,实现共同繁荣。

  关键词 :     盘古神话;起源;交叉互动;文化产业;

  盘古神话显存的最早记录见于三国时期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纪》,其中第一次出现了“盘古”这一名称,开天辟地的故事也基本完整,只是原书已经失传。现存故事是唐代欧阳询等人编纂的《艺文类聚》卷一中引用的条目: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开天辟地,阳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自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至于今”,这句俗语已经是中国人民耳熟能详、刻在记忆深处的句子了,“盘古”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伊始的标志。考察以上三则材料,我们可以知道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盘古墓地的系地等,但并未涉及盘古何方人氏、盘古故事的起源地。那么究竟是因何原因徐整记录或者说创作了这则盘古神话呢?是受何处何民族的民间故事或者文化影响呢?由于史料的缺乏以及研究视角的不同,对于盘古神话从何起源的看法也大不相同,纷繁复杂,归结起来主要呈现出“南北对峙”的态势。

  一.“两粤”起源说辨伪

  南方说最早是由现代中国神话研究的先驱茅盾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三国时期吴人徐整是南方人,所以当时南方地区大概流行着盘古创世的神话,如若北方或中原地区早有盘古神话,古书中不应该毫无记载才对。他假定盘古神话产生于南方(两粤)地区,在汉朝时始通南粤,交通战乱使中原与南方少数民族联系增多,继而在三国时候盘古神话渐渐传入吴越也在情理之中,最终经中部文人润色成为中华民族的神话。1茅盾先生将南朝任昉的《述异记》中记载的一些南方的关于盘古的地名、庙宇和祭祀活动作为盘古神话起于南方说的支撑依据,但这样单薄的依据并不那么具有说服力。因为《述异记》的创作时间南朝,要在三国之后,那么之后出现的这些盘古神话在民间留下的痕迹,只能证明在南朝的时候南方地区受到了盘古神话的影响,而不能用后者这一民间习俗发展的结果来作为前者的盘古神话产生的原因,若想证明前者的真实性,必得向它之前的时间中去寻找原因。况且《述异记》中还写道“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这里提到了秦汉间的民间传说,却并未说是哪里的传说,并且说盘古之身化为五岳。五岳的说法始见于《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因此相比之下,这里说的盘古化身的故事出现在周朝、秦汉控制最强的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是不是更为合理呢?

  蓝鸿恩先生在袁珂先生的结论和茅盾先生的“盘古神话起源是两粤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推测那个时候两粤的土着居民应该是俚僚,因为苗族、瑶族但是还没有南下到两粤地区,所以盘古神话应当是土着民俚僚的神话。但是抛却上文中笔者已阐述过的时间线不能逆证的问题,“南方说”中的“壮族说”、“瑶族说”其中所提到的盘古或盘瓠的故事,与现如今流传的大家所公认的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也有很大的出入。

1.png

  在壮族的故事中,天地是一开始就存在着的,有一天盘古带着他的儿子和养女来到凡间游玩,被美丽风景迷住了,就在凡间住了下来。后来天眼被堵,天界积水过多有坍塌趋势,盘古发现天在下沉,于是就摘了一个巨大的葫芦,让儿子和女儿躲进去避难,而自己去化解这场灾难。在天地要相撞的那一刻,他一只手将天拖住,另一只手握拳猛地砸向天空,天眼裂开,于是大水喷薄而出,天随着重量的减轻逐渐回到了原来的高度,水漏了三天三夜,侵没了所有山川河流,盘古也因为大水去世。后来他的尸体被他的孩子们和在石蛇的帮助下造出生灵们找到,并保存在葫芦里埋在大地深处。

  由此可见在壮族的盘古神话中盘古更倾向于救世的形象,而不是开天辟地的形象,也未曾提及天地形状和“垂死化生”。“根据考古资料,那一时期华南珠江流域经历了一场大洪水,盘古神话传说就来源于他们的真实生活经历。‘洪水遗民’是盘古神话的主要内容,也是真实的历史记忆”。2在这则盘古神话中,确实反映了“洪水遗民”的内容,是带有地域特色的盘古神话,并不是具有普遍传播的创世母题的盘古神话。

  还有一说认为盘古神话来源于苗瑶族的盘瓠,是由盘瓠音转而来,这更是有些在二者之间强加上主观联系了。在《后汉书·南蛮传》和晋人干宝的《搜神记》中都有记载盘瓠的故事。其中盘瓠与盘古形象毫无关系,盘瓠乃是犬形,为帝王除去了北方戎族的吴部的将军,因此得帝王许诺将自己的小女儿嫁他,结婚生子孕育后代。所以盘瓠的形象、性质与影响与盘古完全不同,应保有自己原来的民族意义,不应相混淆。

  二.“五把尺子”标准与桐柏起源说

  20世纪80年代,马卉欣先生与其同事做了很多田野调查工作,发现桐柏地区流传的盘古神话传说文本数量广大,内容丰富,瑰丽神奇,之后便对此展开了深入的调查研究。90年代,马卉欣又先后对19个省、区、市民间流传的盘古神话及其神庙进行考察,最后认为盘古神话最初于豫南桐柏山一代开始流传,逐渐成熟并在当时生活在桐柏山南北的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并向周围发散。他提出了确定“根源地”的五把尺子:图腾标准、地理标准、敬祖标准、民俗标准、活化石标准。

  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对于龙的崇拜和敬仰从古至今不曾变过。在《五运历年纪》中记载:“盘古之君,龙首蛇身……”,这是头一次对盘古的形象进行具体的描写,也表明了盘古子孙以“龙”为图腾的传统。《桐柏县志》中也写到:因为嫌开天地的进度太慢,身为龙的盘古幻化出斧头凿子,改造了自己的龙体,把下半截龙体劈为两半成为腿脚,这样就加快了速度,最终使天地分离。3

  神话传说也常常与地理位置相联系,如上文中提到到《述异记》中关于各地盘古遗迹的记录。比《述异记》成书时间更早的《五运历年纪》中也写到:“盘古死后……血为淮渎”,淮渎即为淮河,发源于桐柏山,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在今淮源镇固庙地建立淮祠祭淮,此后历代都有祭淮的传统。这也是在三国时期的盘古神话故事中,唯一提到的地理名词。《桐柏县志》中就记载:“桐柏山的盘古山,正是中州的心脏。据数千年来这里的山民们流传,这儿就是当年盘古爷的诞生之处,所以这儿的山就叫盘古山。老乡们非常崇敬盘古爷,就在山顶上建了一座盘古庙”4。此外还有许多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风民俗都以盘古命名或与盘古有关,如盘古山(东经113.315681,北纬32.62368)、盘古奶岭、启母岭、盘古洞、盘古庙、盘古磨、盘古井等。

  桐柏的许多民间风俗,都与盘古神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桐柏有着盘古造人的故事:盘古捏泥人作为后代,有一天下雨来不及收,就顺手抓了两根竹竿当扫帚往屋里扫。但是由于竹子坚硬,扫的时候弄坏了泥人的眼睛或者四肢,于是就有了盲人、残疾人和建康的人。竹扫帚救了人,桐柏人在结婚送亲时就有了送竹叶帐的习俗,而且竹子的谐音与“足子”相似,寓意着多子多福,所以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此外还有锻磨匠敬磨盘因为磨盘是盘古兄妹滚磨成亲的圣物、民间玩狮子吞小孩演绎盘古兄妹避祸的故事、正月十五玩龙灯、桐柏皮影戏唱盘古等诸多民俗都与盘古神话有关。

  马卉欣先生指出:“‘盘古是人根之祖’这种认识和说法唯有桐柏山民间才有。”52006年10月30日,在桐柏县举行了全球华人首次祭祀盘古大典。对于盘古祖先的崇拜之情深深地扎根于桐柏人民的心中,对于盘古这一创世大神,他们又尊敬又亲切,盘古在这里不是一个遥不可及、高高在上、没有人情味儿的神,而是融入到人民生活中的祖先,传承千年的敬祖意识已经融入到桐柏人民的血液中,像“盘古爷”、“盘古奶”这样家常的称呼在别的地区难以找到。

  “‘活化石’是指现在还活跃在人们口头上的神话,它的数量和当地人民的知晓度是体现神话原生地的标准之一。”6而在桐柏地区,盘古神话多种多样且被人们熟知,大街小巷、各村各镇,不论年龄、也不论身份职业,都能讲上一段有关盘古的神话,可见桐柏人民对于盘古神话是及其熟悉的。

  三.  桐柏盘古文化遗产的“变现”

  笔者认为,相比于纠结盘古神话的起源,不如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如何发挥盘古神话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何保护、促进它进一步发展这一问题上来。叶舒宪先生说:“随着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新兴经济引擎的大趋,神话学过去只在学院派高墙内部热闹的旧局面已经完全被突破。可以预期,随着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迅猛崛起,文创产业和流量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增长,影视动漫加网游共振,一个全民性的神话学热潮即将伴随科幻热潮而到来。”7桐柏盘古神话内容丰富,应开发其中有现世意义的部分,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桐柏山区的盘古文化并没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说明我们的保护和宣传工作还没有做到位。

  1. 盘古景区的建设与开发

  桐柏在2006年的祭祀盘古大典上就已经提出了“四张名片”即淮源文化、盘古文化、佛道文化、苏区文化的概念,但是十几年过去,这“四张名片”仍未在更大的范围内传阅。盘古故事只有民间流传,但是官方建立的风景区或者说人文景观并不丰富,甚至已有的建筑设计在审美层面还有待提高,高水平高质量的旅游风景区在桐柏山区是缺乏的。当务之急,应当统筹规划盘古神话涉及的相关地理景观,建设完整、成体系的并且伴有文化故事讲解的盘古神话风景区,寻找民间盘古神话故事的讲述者为游客们讲解导游,景观与文化交融,使桐柏山区的盘古遗存“活”起来。

  2. 盘古文化产品的设计

  文创产品在当今社会也是一种很好文化变现与传播手段,比如近年来大火的“故宫文创”,将一件件古老的艺术品与现代社会结合起来碰撞出奇妙的火花,沉睡的文物又鲜活起来,盘古神话也应该有自己的文创产品。但从过藏品和特色旅游这些文化要素进行文创已经没有太多新意,各地的文创产品已经有“同质化”的现象产生,在一个地方见到的文创产品往往在另一个地方也可以看到,创新性和独特性大打折扣。腾讯联合阅文集团共同发起的了一项活动———“世界遗产新文创计划”,以新的文化创意来挖掘世界遗产,“邀请创作者以短片、动漫、音乐等多种数字形态推动进一步开发”8,已有过年驱邪传说《年兽》、神农架野人传说《野朋友》等,盘古神话也应当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诠释,激发人们的兴趣,给盘古文化遗产增添新的可能。

  3. 构建城市文化形象识别体系

  要使盘古与桐柏地区紧密结合,只通过城市内部一些道路、地标建筑的命名是远远不够的。设计一些好的与盘古神话有相关的宣传标语、城市市标、城市景观,将盘古文化融入到城市中去,建立紧密的联系,提起任何一方便可以联想到另一方,这样才达到理想效果。此外,高质量、高审美水平的宣传片也很重要。好的旅游宣传片能够全面地有感染力地凸现一个地区的风格面貌,让人们对其产生正面、良好的印象,从而产生想要一睹为快的期待。但是桐柏目前在这方面的工作有所缺失,在电视和网络上找不到关于桐柏山区盘古神话的宣传视频或科普视频,而且从其他方面的一些宣传视频可以看出拍摄质量和艺术设计还有所欠缺。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已经在追求更高层面的精神享受,如果不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势必要落后于时代而面临无人问津的局面。

  4. 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一个地区的文化民俗往往都是交叉融合在一起的,比如同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桐柏皮影戏(2011年公布),其中也有许多对于盘古神话故事的演绎,但是桐柏皮影戏已经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了。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的网页上可以看到对桐柏皮影有这样的介绍:“受多种因素影响,繁盛一时的桐柏皮影戏,现仅存三班,观众日益减少,前景堪忧。”若一些相关的民俗活动逐渐消失,那么盘古神话也将独木难支。因此除了对于盘古神话本身的收集、记录和保存,还应该重视对于其他传统文化、民俗活动的保护,多举办一些活动促进盘古神话与其他民俗活动的整合,以达成共同繁荣。

  盘古神话不应该只局限局学术的高墙内,做书本上的分析比较,更应该发掘其精神内涵,在新的时代给予新的诠释。随着近几年《大圣归来》《哪吒》《姜子牙》等影片的热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于古老神话的兴趣越来越浓,对于其中新的内涵的发掘越来越期待,的的确确是掀起了一个全民性的神话热潮。将神话束之高阁,必会使明珠蒙尘,不能与大众相容的盘古神话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只有被大众看见、听见、熟知,人们才会了解它、诠释它、保护它、传承它,让我们共同努力,期待盘古神话焕发光彩的那天。

  参考文献

  [1]覃乃昌.追问盘古一盘古神话来源问题研究之- [J].南宁 :广西民族研究2006.(04);117-128.

  [2]张文安揭开盘古神话的真相[A].成都: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一纪念中国先秦 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36-58.

  [3]李修对盘古神话的桐柏遗存及影响[J].郑州:寻根,2019,(01):109-116.

  [4]桐柏县地方史志编复委员会动公室桐柏县志1986~2000[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647-649.

  [5]叶舒宪从神话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N].北京:文艺报, 2020-01-15(003).

  [6]毕达用故事化转型,突破文创开发瓶颈N].北京:中国艺术报,2021-03-01(002).

  注释

  1覃乃昌:追问盘古——盘古神话来源问题研究之一,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第四期,第119页。

  2覃乃昌:追问盘古——盘古神话来源问题研究之一,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第四期,第122页。

  3桐柏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桐柏县志·1986~2000,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117页。

  4桐柏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桐柏县志·1986~2000,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118页。

  5桐柏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桐柏县志·1986~2000,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648页。

  6桐柏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桐柏县志·1986~2000,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648页。

  7叶舒宪:从神话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文艺报,2020年1月15日,第三版。

  8毕达:用故事化转型,突破文创开发瓶颈,中国艺术报2021年3月1日,第二版。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
原文出处:王潇.盘古神话起源地考论及盘古文化变现[J].文学教育(上),2021(11):133-13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