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中国美学中对立关系的具体体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26 共1709字
摘要

  一、中国美学中常见的对立关系

  中国美学中较突出的美学概念无疑是中和、气韵和意境。"中和"从整体思维的角度指导艺术;"气韵"从生命的运动状态来诠释艺术;"意境"则讲求主客统一,情景交融。

  它们构成了中国艺术的评判标准和创作规律的大关系。

  中国美学概念中表示对立关系的有:阴阳、刚柔、虚实、动静、快慢、乾坤、舒敛等。这些概念既可以从属于"中和""气韵""意境"的内容之中,也可以独立的存在。它们从不同角度说明了中国艺术中的对立关系,使中国艺术表现出更生动,灵活的状态。"刚柔"从拟人情感表现对立关系;"阴阳"从哲学角度深思对立关系;"乾坤"从统一对立的关系中阐述对立。中国美学概念具有模糊、复杂、相互交叉的特性,这使得表示对立关系的概念既是指导艺术创作的规律,又是审美评价的标准。正如"诗言志,乐从和"的抒发,也如"科考"可以将艺术与政治统一在一个制度里,中国民族本身就是重感性,重生命的民族。

  二、西方设计思维中的对立关系

  自包豪斯教育思想影响了设计教育,设计作品的形式则与内容分割开来,独立的成为指导设计创作的重要方法体系,形式美规律便是具体的指导标准。形式美规律可以概括为对比调和、多样统一、节奏韵律、对称均衡等内容。从中西对立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共同的性质因素,本文具体说明的是有中国美学特色的对立关系的表现。

  三、中国美学中对立关系的具体体现

  重视客观现实往往是西方绘画艺术的追求,对生命的感性认识则是中国艺术的永恒话题。无论是儒家重人事的思想或是道家重自然地思想都从未否定"生命"的重要性,可说重生命的感性认识组成了中国艺术评判标准的基础。因此在对立关系的体现中感性生命的色彩是艺术表现的突出特征。

  (一)对立关系的基础特点。"人工与自然"是对立关系的基础之一。如黄公望"常熟虞山"的创作故事,黄公望在湖桥上观山三年,有一天约好友人在湖边摆好笔墨,开始画,虞山的春夏秋冬、阴晴晨晚,都在画中展示了出来。在"人工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中艺术技能只是作品创作的低要求,处在精神范畴的高要求是对生命的经验感受,是坐忘澄怀,这就是艺术中重要的感性色彩的体现。例如,宋初黄休复提出"逸品"来评定那些超凡脱俗,鬼斧神工的画作。"人工与自然"其实从本质上体现的是相互转换的关系。道家老子认为"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就是人精神创作出来的物象的精拙标准,物象的高级表现就回归到完全自然地状态,这不就是人工与自然地转化状态吗?

  "政治与艺术"则是将对立状态统一在一个原则下。政治与艺术,一个像枷锁一个是向往自由的精灵。重视生命感受的中国文化却可以将两者统一在一个制度中,就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国家官员的选拔是用艺术形式的考核决定的,如唐代的科举内容主要是墨义、帖经、策问、诗赋等。墨义是围绕经义回答问题,帖经犹如默写,策问是议论政题或经义,再加上诗赋都是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在考核。当然任何一个时代和社会都有政治和艺术的关系,但如此统一的制度却只有中国文化领域里出现过。

  (二)对立关系的精神表现。"有限与无限"是由生命时间引发的叹息。中国礼乐文化传统引发了人们对有限生命价值的思考。从道德理念的角度,中国有志之士对于在有限生命中创造无限的价值怀有崇高之情。正如"留取丹心照汗青",远比在有限生命时间里独享繁华要崇高的多。

  在艺术表达上也有类似的美学概念,绘画艺术在对比关系中常有描写自然的宏大场面,有限生命的人物在永恒时间性的自然面前总是如此渺小,如范宽《溪山行旅图》,董源的《潇湘图》。

  "成规与浪漫",这是艺术家在社会关系中矗立状态的体现,也是艺术家抒发情怀的作品内容。"成规"是儒学的内容特点之一,儒家提倡人事关系的和谐,也就是作为社会中的人要以社会之事为主要审美标准,就如孔子听了韶乐,称赞"三月不知肉味",却认为郑声是淫乱之声,孔子对于音乐的审美标准和趣味也是依据此艺术在社会中的功用能力的。"浪漫"是道家提倡的情怀,纵情山水、坐忘游神、无拘无束、回归质朴。因此在政治官场上失意的艺术家们才会知趣的进入浪漫状态,但在艺术作品中却表现出有志不能抒发的失意与悲凉。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 . 华夏美学 [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16.
  [2] 朱立元 . 美学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98.
  [3] 寇鹏程,何林军 . 美学 [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6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