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卡尔松的环境美学观及其评价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24 共1830字
标题

  一、卡尔松的环境美学思想--"肯定美学"下的补充诠释

  艾伦·卡尔松是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环境美学的创始者之一。环境美学起源于对自然欣赏的反思。卡尔松早期的美学思想建立在自然美学的基础上,因而他将这种新的美学模式称为"自然环境模式".该模式包含"自然"和"环境"两个维度,其中"自然"是指审美对象的自然性质,而"环境"是指审美对象存在于一种环境之中,与环境具有一种相适性。

  环境美概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荒野"的美(原始的自然),一种是"人为"的美。本文只谈论第一种类型。"肯定美学"是针对原初的自然及事物,寻求的标准和探讨的内容与自然环境相一致。对于"荒野",肯定美学的任务是理解自然为何为美,因为在其看来,自然全美。按此观点推论,自然环境在特定范畴之内被赋予了肯定美学的特征。

  二、自然环境的形式特性--审视与评价自然环境美的前提
  
  研究自然环境的形式特性是审美鉴赏的前提,自然环境的形式特性与艺术中的形式主义传统密不可分,且前者颇受后者的影响。因此,欲谈及自然的审美鉴赏,决然离不开对其形式特性的阐释。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首先要撇清"景观崇拜""环境照片"与自然环境的不同概念。"景观崇拜"强调将自然作为风景画去感知和欣赏。风景画与自然环境的重大区别在于风景画要求人由一特定视点从外部审之,而且只用一种感官--视觉感官。

  "环境照片"则是主张从平面二维的角度审美自然,然而面对实际的欣赏对象时,不管有无此意识:审美者需要"置身其中",与之建立起动态关系,从任何角度、距离去欣赏它。除了看,还包括嗅、听、触和感受自然环境中的对象。另一个概念--构图,对形式特性意义重大。比如,传统的艺术对象在构图范围内是否统一或平衡,即与其构图结构相关。而对自然环境而言,现实却又是另一番景致。自然环境只有在人类把一种构图强加给它的情形下,才能显示出形式特性。就这种特殊性而言,自然环境本身具有建构上的某种不确定性,这使得对它做出审美评价很困难。卡尔松认为,尽管形式特性在艺术领域占主流,但相较之下,自然环境更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人们很难发现其形式特性。他指出,如欲全面地欣赏我们的自然环境,研究美学者就必须从形式特性转移,从非形式特性的方向看待自然环境。

  三、"科学认知主义"的维度--恰当的自然审美鉴赏

  卡尔松环境美学思想的核心是自然环境模式,由于他的思想特色强调"科学知识"在审美中的关键作用,故被称为"科学认知主义"?.这一理念认为科学知识在自然审美鉴赏中,应当处于核心地位,这就保证了审美鉴赏必须严肃,而非表面性。首先必须鉴赏自然本身,然后才作为一种环境来鉴赏。其次借助自然科学,尤其是环境科学,譬如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提供的知识来鉴赏自然。

  那什么是恰当的自然审美鉴赏呢?正如在艺术鉴赏中,自然对象与景观的审美特征依赖于它们如何被观看。长须鲸是一种优雅的和庞大的哺乳动物。然而,要是它作为一条鱼来理解,它似乎显得更加笨拙,有些畸形,或许还有一点迟钝。如何恰当地审美鉴赏所讨论的审美对象呢?首先需要在正确的范畴中感知它们,这需要理解它们是何物以及相关知识,一般说来,它需要由自然科学提供。

  四、对卡尔松的自然美学思想的评价

  其一,卡尔松关注科学知识在环境美学中的优先性,然而,他并未从根本上说明艺术与自然审美的区别性和自然审美的独立性。原因是知识和认知均是外在于审美的,或者说它们是审美的一种先见,最多可以作为审美的一种必要条件,但绝不是充足条件。

  其二,卡尔松对自然环境模式的探讨抱有非常严谨的科学观念,因此,他的环境美学理论是一种认识论的美学,这种唯知识论带有一种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的色彩,在某种程度上有悖于美学的人文科学性质。总而言之,卡尔松的自然环境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艺术为核心的审美模式,把自然推向了审美鉴赏的视野,其贡献值得肯定。但是,这种美学理论显然还有不足之处。

  其实,科学在审美中的分量有限,不能喧宾夺主居于核心地位,唯有摆脱科学认知主义的束缚,多维度地去看待和分析问题,方能实现"如其本然"地欣赏自然。

  参考文献:
  [1][加]艾伦·卡尔松。自然与景观[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加]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自然、艺术与建筑的鉴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3][加]艾伦·卡尔松。从自然到人文[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左剑锋。论卡尔松美学环境中的类比及理论困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第31卷第3章,2011.
  [5]杨平。环境美学的谱系[M].南京:南方出版社,2007.
  [6]陈望衡,丁利。环境美学的前沿[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