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古印度女性美的审美标准及形成原因

来源:美与时代(下), 作者:孔凤娇
发布于:2021-03-08 共4731字

  摘    要: 在古代印度的男权社会中,女性被物化为丈夫的附属品。女性从相貌、形体到道德行为都被一套严格的审美标准所束缚,女性形体上以身材丰腴、肉感突出、曲线明显、四肢柔软为美;相貌上以符合动植物美的特征为美;道德行为则以顺从丈夫为美。这主要与古代印度的原始崇拜、自然环境和宗教思想有关。

  关键词: 古代印度; 女性; 审美标准;

  虽然任何民族都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审美标准和审美价值[1],但是古代印度女性美的审美标准却深深影响着印度现代社会对女性的审美。女性在现代印度社会中居于弱势地位,男尊女卑思想极其严重,女性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规范。在古代印度的男权社会中,女性沦为男性的玩物,从形体到面貌再到道德行为都被一套严格的审美标准所束缚,从而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自主意识。

  一、古代印度女性形体美的审美标准

  印度丰厚的雕刻遗产为我们探究古代女性的形体审美标准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印度的雕刻艺术可以追溯至哈拉帕文化时期,女性人体雕塑占据了古代印度雕刻作品的半壁江山。“印度的庙宇、寺院和石窟,比比皆是雕刻精致的美女,显示了日渐成熟的技巧和对女性形体之美的喜爱。”[2]311“药叉女”是最普遍的女性雕塑形象,现存着名药叉女雕塑有《持拂药叉女》《树神药叉女》《旃陀罗药叉女》等。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透过这些历经千年的艺术品可以对古代印度女性形体美的审美标准有所了解。
 

古印度女性美的审美标准及形成原因
 

  (一)以女性身材丰腴、肉感突出为美。

  几乎所有的药叉女塑像都具备该特点,以《持拂药叉女》为例,这尊雕塑约成品于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时期,现存于印度巴特那博物馆,雕塑呈柱式站立,上身全裸微微前倾,右手向后持佛,浓密的秀发在后脑挽成髻,头部伴有少量配饰。除去这些外在的装饰,单看这尊药叉女的形体可以发现在她的颈部、胸部下方以及腹部都有能叠起褶皱的赘肉,胸部的丰满与纤细的腰肢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腰部又与宽大的骨盆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后方看这尊塑像,虽然臀部被衣物遮挡,但是丰满之感却无法掩饰。丰乳肥臀是对这尊人体塑像最恰当的描述。这一审美标准在文学作品中也多次得到证实,在《摩诃婆罗多》中,夸赞女性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就是“丰臀美女”“两股丰满的美女”。例如在夸赞女主人公黑公主时用的是“双臀丰美”;在赞美俱卢族持国王的王后甘陀利用的是“美臀女”;描写奇武王的妻子时说她拥有“丰满的双臀和乳房”。

  (二)以女性身体曲线明显为美。

  在古代印度的女性人体雕塑中,曲线明显是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树神药叉女》塑像将这一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树神药叉女雕塑成品约为公元前1世纪,位于桑奇大塔东门的托架上,她的一只脚踩在突出的托架上,右手攀住树干,头部偏向右侧,探向头部上方树枝的左手带动肩部和胸部向左倾斜,臀部以下自然惬意地倾向右方,从正面看去呈现出完美的S型身体曲线。这尊塑像被誉为印度桑奇最美女性雕塑,被美术史家们公认为印度艺术标准女性人体美的典范。在《摩诃婆罗多》中对纤细的腰部的赞美仅次于丰满的乳房和臀部,当坚战将黑公主当做赌注输掉的时候自责道:“我就把这位腰肢纤细、体态美丽的般遮罗国公主德罗波蒂押上赌啦!肥臀细腰的绝世美人!”[3]610这是因为只有腰部纤细,乳房丰满,才能将女性S曲线显现出来。

  (三)以女性四肢温软为美。

  《树神药叉女》虽以坚硬的岩石为原料,但是四肢并无僵硬之感,在优美曲线的衬托下反而展现出一种柔软感。在笈多王朝对人体的造型中要求女性的身躯要像母牛的口鼻一样柔软。在《沙恭达罗》中,女主人公的手臂被描述为像嫩枝一样柔软[4]。因此,温软的四肢也是女性形体美的一大标准。

  《持拂药叉女》
《持拂药叉女》

  《树神药叉女》
《树神药叉女》

  二、古代印度女性相貌美的审美标准

  印度女性雕塑在尽力展现女性形体美的同时却没有对面部做精细的刻画,文学作品中对女性相貌的描述正好弥补了这一点。《摩诃婆罗多》中对黑公主的相貌有几处经典的描述,“她肤色黝黑,目若莲瓣,靛青色的头发弯弯曲曲,恍若姿容妙曼的女神变成了凡人的身形,来到了尘世。她生有一副绝色的姿容,大地之上无人可以媲美。”[2]202“黑公主她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太黑,也不太白,有一双美丽的红眼睛。眼睛如同秋莲,芬芳如同秋莲,容貌如同侍奉秋莲的吉祥天女。”[3]610在《沙恭达罗》中,女主人公净修林女郎沙恭达罗的下唇被形容为“像蓓蕾一样鲜艳”[4]。除了文学作品之外,笈多王朝时期的绘画作品也为我们提供了女性容貌美的典范,面部“成为造型优美的椭圆的卵形……在眉发之间的前额要如拉开的弓形;眼睛要像弯弓或楝树的叶子。女人的眼睛急瞥时似脊翎,温柔时似小鹿;诸神的眼睛则比之莲花。女人的鼻子要像胡麻花,‘润、软、红’的唇则比作红相思果,下颚比作芒果核……”[2]322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印度古代崇尚女性的面部特征要符合大自然中动植物的美,甚至还要求女性要拥有荷花一样的清香,“黑公主身上香气浓郁,宛如蓝莲花一般,香飘数里”。除此之外,并没有对女性的肤色做过多的要求,黝黑的皮肤正是古代印度人的天生肤色,在他们看来黑皮肤是大自然赋予的美。

  三、古代印度女性道德行为美的审美标准

  由于被物化为丈夫的附属品,因此顺从丈夫成为印度古代女性最大的美德。在《摩诃婆罗多》中有两处重点讲述了女性的美德,一处是坚战向摩根德耶大仙询问女性应该遵守的正法,大仙首先说:“在一切天神中,丈夫是妇女的至高之神。妇女不是依靠祭神、祭祖或戒斋,而是依靠顺从丈夫,才能进入天国。”[5]393接着大仙为坚战讲述了为忠于丈夫的妇女制定的正法:“妻子应该谦恭地侍奉丈夫,不得先于丈夫吃喝,应该吃丈夫吃剩的食物,想丈夫所想,将丈夫奉若神明。永远做对丈夫有益的事,把所有感情倾注给丈夫,顺从丈夫。”[5]394另一处是黑公主与真光的对话,真光向黑公主询问应该怎样侍奉丈夫。黑公主答道:“我永远摒弃傲慢,摒弃欲望和愤怒,总是努力侍奉般度族兄弟。我控制情感,把自己的心放在他们的心上,不傲慢,满足丈夫们的心愿,顺从他们。我总是害怕说错、站错、看错、坐错、走错或误解。我就是这样侍奉般度族兄弟。天神、人、健达缚、装饰华丽的青年、财主或美男子,我一概不想。在丈夫没有吃饭、没有沐浴、没有睡觉之前,我不会吃饭、睡觉。丈夫从田野、从树林或村庄回到家里,我起身欢迎他们,端上坐椅和水。我擦亮餐具,洗净食物,准时开饭,精心贮藏粮食,打扫房间。我说话坦率,不与品行不端的女人交往。我顺从随和,从不偷懒。我避免无端发笑,避免时不时站在门口,也避免在暗处或花园里久留。我避免大笑、粗暴和发怒。我真心诚意侍奉丈夫。无论如何都不想与丈夫分离。丈夫为家族之事外出居住时,我就不戴花,不打扮,奉守誓言。凡是丈夫不饮、不嚼、不吃的东西,我也都不碰。依附丈夫是我的正法。我想这是妇女们永恒的正法。……我睡觉、吃饭和讲话都不违背丈夫的意愿。”[5]444这段话将女性顺从丈夫之规范展现得淋漓尽致。除去这两段集中描写女性美德的篇章之外,还有许多章节赞扬了妻子对丈夫的顺从之美,如持国王的妻子甘陀利因为丈夫天生是个盲人,她为了不比丈夫享受更多也终身将自己的眼睛用布蒙起来;再如般度王死后,他的妻子玛德利也跳入火葬般度王的熊熊烈火之中殉葬了。在《摩罗衍那》中有一节也讲述了女性的美德:“不管住在城中还是山林。不管丈夫是罪人还是歹徒,妇女们只要把丈夫来热爱,她的世界就非常幸福。即使丈夫邪恶淫逸,即使他没有什么钱财,品质高贵的妇女们,都把他当做神灵看待。”[6]在《沙恭达罗》中女主人公沙恭达罗也讲到丈夫死于妻子之前,妻子应该追赶其后。只要是顺从丈夫的做法,如生儿育女、精于家务、性格温顺、逆来顺受、宽容大度……都是女性的美德。

  四、印度古代女性美的审美标准形成的原因

  (一)原始崇拜的影响

  对女性审美标准产生影响的原始崇拜包括母神崇拜和生殖崇拜,这两种崇拜都将女性的生殖能力看作万物的本原,母神崇拜归根结底也是一种生殖崇拜。在哈拉帕文明时期,“母神崇拜”已经成为宗教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摩亨佐-达罗出土的塑像中就有未加修饰而塑造的妇女形象,她们的女性器官突出地呈现出来[7]13。生殖崇拜是人类古代社会的普遍信仰,在笈多帝国时期,印度将生殖崇拜发展成为印度教中独树一帜的性力派。性力派颂扬女性力量和与母性生殖相关的大地的力量,把它作为神性力量的最高形式[7]92。女性丰乳肥臀、曲线明显的审美标准正是受到这一崇拜的影响,丰满的乳房、圆润的臀部,再加上宽大的盆骨正是女性生殖能力最好的象征。

  (二)自然环境的影响

  印度主要地处亚热带,由于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北方来的冷空气,所以大部分地区终年气温较高,凉季也有10多度,暑季则平均30度以上,6到10月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降雨充沛。这种气候特征非常适宜动植物的生长,植物终年枝繁叶茂、繁花似锦,动物则随处可见。天气炎热时,人们只好躲在家中或森林里避暑,雨季时人们又无法从事户外活动,这就使印度古人有着充足的时间亲近自然、观察自然。他们看到娇嫩柔软的树枝在风中恣意伸展,看到鲜艳盛开的花朵,看到疾驰的鸟与慵懒的鹿,闻到无处不在的花香……他们在动植物身上获得美的感受,因此也希望在人的身上获得这种感受。这就不难理解印度文学中要把女人的眼睛比作莲花、树叶,把脸型比作卵石,把嘴唇比作相思果,甚至连女人的动作也要与动物相比较。除此之外,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也加深了印度古人的生殖崇拜观念。

  (三)宗教思想的影响

  古代印度是宗教支配社会活动的地区。宗教对女性审美标准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婆罗门教中“梵我一致”思想。印度教认为“梵”是世界的主宰,它创造了万物,也存在于万物之间。因此古代印度人们认为“我”与动植物之间没有什么不同,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人类的亲眷,美丽的动植物造型成为了人们追求的审美准则。二是婆罗门教肯定男尊女卑的思想并加以神圣化。《摩奴法典》作为婆罗门教的经典对妻子的“达摩”(“达摩”即“身份、本分、正法”)做了规定:“违背了对丈夫义务的妻子,在这个世界上要受到羞辱;死后将进入胡狼的子宫,受到惩罚她罪过的疾病的折磨。控制其思想、言辞和行为,从不轻视她的主人的妇女死后将与丈夫一道居住在天国,并被称为有德行的妻子。”[8]婆罗门教认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达摩”,都必须按照“达摩”的要求行动,因此女性就必须遵守顺从丈夫的“达摩”。

  五、结语

  由于古代印度女性被物化,背负着沉重的形体、相貌以及道德行为的审美标准。形体上以女性身材丰腴、肉感突出、曲线明显、四肢柔软为美;相貌上以符合动植物美的特征为美;道德行为则以顺从丈夫为最大的美。这些审美标准源于古代印度的原始崇拜、自然环境和宗教思想。在这三个审美标准中,道德行为美的审美标准对古代印度女性的压迫最为严重,这使她们完全丧失了独立人格,失去了自主意识,在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被边缘化。这一畸形审美标准的恶果一直延续到今天。尽管从19世纪以来,殖民地时期的英印政府和独立之后的印度政府在给予女性社会平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如禁止迫害女性的陈规陋习、颁布保障女性权益的立法、促进女性接受教育等[9],但是印度女性的价值仍未获得正确的定义与定位。妇女能顶半边天,只有女性的权益得到保障,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半边天”的作用才能日益彰显。要想使女性发挥好“半边天”的作用,就需要对印度从古代社会承袭下来的物化女性的畸形审美标准做出改变,只有用新的审美标准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雨田.论泰戈尔美学思想的民族继承性[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5):41-46.
  [2] 邱紫华.印度古典美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毗耶娑.摩诃婆罗多(一)[M].金克木,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 刘雅倩.《沙恭达罗》昭示的印度中古审美准则[J].龙岩师专学报,1999(1):14-17.
  [5] 毗耶娑.摩诃婆罗多(二)[M].黄宝生,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6] 林承节.印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8.
  [7] 沃尔波特.印度史[M].李建欣,张锦冬,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7.
  [8] 陶笑虹.殖民地印度的妇女[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7.
  [9] 吴宏阳.殖民地时期印度社会世俗化进程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1-27.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原文出处:孔凤娇.古代印度女性美的审美标准[J].美与时代(下),2021(01):53-5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