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胄(1925-1997),是我国着名的画家、收藏家和杰出的社会活动家,着有《黄胄作品集》《黄胄谈艺术》《黄胄书画论》等作品.他最早突破了蒋徐体系,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绘画风格,为推动我国当代美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黄胄还领导创造了中国画研究院、炎黄艺术馆,并无偿捐献了他所收藏的200余件古代书画文物作品和1000余件速写作品,对于保护和弘扬民族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文深入探析黄胄人物画的创作风格与艺术特色,旨在为当代人物画的创作与发展提供有益参照.
一、黄胄人物画的创作历程
黄胄人物画创作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前,是黄胄人物画的创作准备阶段.在此阶段,黄胄先后在韩乐然、赵望云、司徒乔等着名的帮助和指导下,开始由自发创作转入高度自觉创作.之后,黄胄深入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采访写生,根据绘画题材改造传统画技,逐步形成了自己笔墨语言特色.特别是1946年他先后两次到黄泛区写生,民族的灾难给予他强烈的思想震撼,因此他的"黄泛区写生组画"多取材于人民的苦难生活,既蕴含着沉重深邃的精神内涵,也体现了黄胄的直面人生的创作理念和责任担当.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是黄胄人物画创作的黄金阶段.在此阶段,黄胄把传统画法和西洋画法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其画风趋于成熟和完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胄创作了《洪荒风雪》《风雪夜归人》等人物画作品.《洪荒风雪》把彩墨画和工笔重彩两种技法有机融合在一起,采取重墨的形式,并施以赭石、花青和石绿、朱砂,整个画面厚重而活泼,深刻表现了新一代中国青年蓬勃向上精神风貌,也标志着黄胄绘画创作走向了成熟.《风雪夜归人》则把重彩与水墨写意完美结合起来,场景宽阔而恢宏,人物形象生动而鲜明,呈现出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的生活情景和精神风貌,代表了当时中国画的新成就.改革开放之后,是黄胄人物画的晚期创作阶段.在此阶段,黄胄创作的题材更加丰富,其画风也更加自由和洒脱.
二、黄胄人物画的创作风格
(一)创作主题鲜明
绘写生活、社会和时代是黄胄人物画创作最鲜明的三个主题,其诸多里程碑式人物画作品,都以鲜明的主题给人以震撼和思考.如《载歌行》《洪荒风雪》等作品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呈现出社会和谐与生活的无限美好,而这些鲜明的主题又来自于他对生活的熟悉、思考和感悟.回顾黄胄的一生,其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这种实践既给他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创作素材,也给他带来了更多的创作灵感.正如黄胄所说,"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在人物画创作中,他不是画孤立的人物或者人物的简单组合,而是把人物的动作、形态与其特定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既基于时代背景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动作、形态表现,又以人物的动作、形态来传达时代背景和生活状态,使得人物画作品的内涵因承载了社会主题而深邃,因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而鲜活生动.
(二)笔墨语言独特
从黄胄人物画的整体风格来看,其作品不仅富有灵气,而且有自然的灵韵,这些均来自于他独特的笔墨语言.如《洪荒风雪》,为表现勘探队在边疆寻找宝藏的艰苦情景,黄胄完全抛弃了传统的"十八描"形式,也没有描绘勘探队艰苦作业的情景,而是运用一种简洁的笔墨语言"讲述"勘探队员骑着骆驼顶风冒雪寻找宝藏的一个镜头,其意义已经超乎了"勘探宝藏"的主题,揭示了出祖国疆域的辽阔和有待无限开采的宝藏,笔墨表达极为生动且充满灵韵.又如《俯首》,这幅作品的笔墨语言简洁而朴素,无论是画中的女孩还是画中的牛都格外传神,整个画面传达出细雨过后的宁静与祥和,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由此可见,黄胄独特而富有灵气的笔墨语言不是来自绘画本身,也不是来自画家的天分,而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他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思考和感悟.
(三)画风独具匠心
与黄胄同时代的诸多画家因受徐悲鸿、蒋兆和等的影响都以素描为基础,用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出来,其特点是笔墨运用考究、布局讲究严谨、造型力求精确.
而黄胄既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也没有经过"学院派"的教育,而是以速写走上中国画创作之路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如他早期的速写,用心捕捉能传达对象心理活动的种种生活细节,用线大胆泼辣;之后,他创造性地借鉴柯勒贵支和门采尔等国外画家的表现手法,注重强化线的力度和强度.这种以速写入门的非传统风格,使得黄胄不仅在实践中熟练了速写的技能和技巧,也给他的人物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胄所开创的以速写为基础,结合传统线描和造型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创作风格,不仅开创了中国画创作的先河,而且为后来的人物画家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黄胄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一)线条活泼潇洒
黄胄的人物画大多不注重形体的准确性,而是突出一种韵律感.画中的线条或生动活泼或刚柔并济,看似随意泼来,实则是用来烘托氛围、传达人物内心世界的"神来之笔".如《稚趣图》,黄胄以生动活泼的线条刻画少女的脸部神情及其提桶握勺的手腕,使身着苗家衣裙、额披头巾的少女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足以看出其写实能力及刻画人物神韵的绝妙手法.再如《洛神女》,黄胄以工笔细描笔法绘写洛女的头部,其秀美的头发也被一丝丝描出,而服饰则以写笔墨疾速而成,通过穿插、重叠、虚实等不同的用线手法,寥寥数笔便绘出洛神的窈窕身姿,把一个"气若幽兰,芳泽无加"的洛女刻画得呼之欲出、极富灵韵.由此可以看出,黄胄是以线条来表现物象的形态、结构和精神,同时也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意念.
(二)色彩浓淡相宜
若把线条比喻成画的骨架,色彩便是依附在骨架上的肌肉.黄胄突破了中国画中用色素疏淡雅的传统,既注重水墨渲染、施以淡彩,又强调挥洒浓墨、施以浓彩;既传承了水墨画长于表现画面层次及其色泽灵韵的特点,又避免了传统的仅以墨色作画的单调与沉郁.事实上,黄胄的色彩运用借鉴了民间绘画艺术和西方绘画的经验,但他不是一味地学习和模仿,而是加以创造和创新,他的作品用色风格既不像西方绘画那样表现环境与光源作用,也不是民间绘画那样一味追求鲜艳明丽,而是以墨色为基调,根据不同的作品内涵和主题进行着色赋彩.如在《苹果花开的时候》中,黄胄以浓墨打底,并施加浓绿和大红,使墨线、浓绿和大红三者有机融合,整个画面艳丽中不乏庄重,庄重之中又给人以明朗之感;在《扇舞》中,西方绘画的色彩块面与东方柔美流畅的线条相交融,鲜明、单纯的色彩与墨色和谐交互配置,舞者的裙子、头饰和扇子颜色相统一,使作品充满了灵性和神秘.
(三)意境耐人寻味
包括人物画在内的所有艺术门类都是"形与神"统一,形"即形式、表象,是可见可感的;"神"即意境、灵蕴,是可感悟和意会的.形因"神"而丰满且富有灵蕴,无"神"由苍白空洞;神因"形"而存在且得以表现,无"形"则失去依附.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人物画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其成功与否,不仅在于画面的构思、艺术语言的巧妙运用,更在于画面所渲染的氛围,更在于艺术语言的张力和灵韵,即人物画作品所呈现的意境,这正是人物画的生命与灵魂所在.黄胄的人物画有着情景交融、耐人回味的意境,因为他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展示无形的延伸,通过其独特的绘画语言和高超的绘画技法,传递出一种空间之美、动态之美、传神之美.如《杏花春雨后》在构图上近实远虚,把画面无限延伸;在人物造型上严谨生动,以流畅有力的线条绘写人物特征;在色彩上把黑、白、灰三色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动静结合、虚实相映的春之意境;又如《丰收图》,在构图上,画家以历史性题材油画的空间处理方式构图,以交流的人物及其背后堆成山的苞米为近景,以在田间劳作或休憩的人物与骡马为中景,以田野上的机械设备、渐行渐远的送粮队伍为远景;在造型上,画中的人物或安静地站立,或相互交谈,或目视远方,其神态或喜悦或专注或感激,个个栩栩如生;在色彩运用上,画家以金黄色为主色调,营造了一种和平、安宁的意境,既把人引入了辽阔的空间,也给人强烈的震撼和无限的思考.综上所述,黄胄的艺术造诣正是生活的"馈赠".
因此,提高人物画创作质量和水平必须树立"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一理念,坚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熟悉生活,从生活中感悟艺术的真谛和创作的方向,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主题和灵感,使人物画富有生活气息和审美价值.另外,繁荣和发展中国人物画艺术,既要学习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也要借鉴国外绘画艺术的创作理念和方法,并在实践中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探索.这样,我们的中国人物画才能走有个性化和民族化的路,才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房斐斐.《浅谈黄胄水墨人物画的艺术特色》.才智,2010.1.
[2]崔晓东.《黄胄对水墨人物画发展的贡献》.光明日报,2006.4.
[3]鲍传江.《水墨汤汤 贵胄煌煌--黄胄人物画艺术之我见》.收藏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