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体系框架设计
结合国内外成功的普惠金融案例,我们能够清晰地发现,在普惠金融模式上,我国与一流国家存在的差距仍旧很大,为此,就需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的 ND 市的具体情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体系,这是我们现阶段的重要课题。具体来说,在体系框架设计上,我们应该考虑如下三个层面:
一是普惠金融的需求主体,需求主体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其中不但包括农户等低收入群体、中小企业,还包括微型企业,之所以要建构普惠金融体系,使这个比较难以得到金融支持的群体获得公平的金融服务就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二是普惠金融的供给主体,这里的供给主体应该由能够按商业化经营模式的金融机构组成,以提供品种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为上,专注于小微企业和农民低收入者金融服务工作,竭尽打造专注普惠金融的银行服务模式;三是政府的推动作用,在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不能小觑的还有政府,政府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不但表现在宏观环境、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上,还体现在政策环境、生态环境的营造上。结合国际成功普惠金融体系经验,在体系框架上可以采取“小额信贷-微型金融-普惠金融”模式(如图 3),以此路径开展,对普惠金融涉及深度和广度,我们将会有更加清晰地认识,并且更好地了解普惠金融在扶贫助困上的重要作用。这个框架体系包括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小额信贷阶段,对于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认知如下:贫困县附近人群是其信贷服务的主要群体,小额信贷服务对象并不是那些严重贫困群体;市场中的金融服务较为单一,小额信贷产品是主要的形式,其往往作为边缘化的金融服务而存在,在金融体系中并非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阶段,即微型金融阶段,这个阶段通过积累金融产品渐渐丰富起来,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等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当中,金融供给者日渐丰富起来。
第三阶段,即普惠金融阶段,在这个阶段,低收入群体、严重贫困群体都是其服务的对象,除了有着更为丰富的金融供给者,在服务多样性上也有所加强,大量的金融创新研究上马,金融产品的种类越来越齐全,金融机构间的合作关系日益巩固,可耻行较强,秉持良性竞争的精神,营造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国际一般普惠金融体系构建模式,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同样适用的,经济发达国家在构建普惠金融可以将小额金融阶段舍掉,直接走创建微型金融模式。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当前的需求群体受教育水平还不是很高,一些贫困偏远的地方还不具备较好的金融基础设施。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普惠金融建设的最初阶段,我们应该明确自身的“巩固和完善小额信贷阶段”的位置。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信贷产品仍旧是普惠金融需求主体所提供的主要金融服务,需求的主要群体是“适度贫困人群”,小微企业主或农户;就供给群体来看,金融服务的机构呈现出多元化形式,其中不但包括有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还包括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主导的国有商业银行,更应该承担起主要职责。
第三节 体系实施方案
构建 ND 市普惠金融体系的工作艰巨繁杂,时间性长,需要从以下方面逐步开展:
一、创新普惠金融组织体系
构建 ND 市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关键是建立起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市政府要组建“普惠金融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普惠金融工作的各项管理工作。要鼓励现有的银行机构向乡村延伸服务网点和业务,还要进一步降低本地金融市场准入门槛,逐步吸引民间资本进入 ND 市普惠金融领域。
二、丰富普惠金融产品体系
发展普惠金融,离不开当地银行机构丰富的金融产品体系,参与建立普惠金融体系的银行机构需要利用好国家政策引导,积极创新信用模式和扩大贷款抵质押担保物范围,有效破解“贷款难、贷款贵”的抵押物瓶颈困局。一是深入做好本地化、特色化的金融创新,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提供金融服务;二是完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由政府主导,多方筹措资金,建立为农户融资担保服务的村级融资互助基金,解决农民小额贷款担保抵押难问题;三是充分利用 ND 市丰富的山海资源,稳步扩大林权、宅基地使用权、海域(滩涂)使用权等特色化抵押贷款规模。
三、强化普惠金融政策体系
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要加强信贷、产业、财税、投资政策的协调配合,由市政府牵头人行和银监部门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等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财政税务部门对借款人贷款财政贴息、金融机构营业税和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对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化税率等政策,降低普惠金融实施成本,提高金融机构推广普惠金融服务的积极性。
四、健全普惠金融市场体系
健全全市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租赁、信托、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组织等在内的各类金融体系,提高金融同业间的协同合作,实现普惠金融机构组织综合服务。
五、拓宽普惠金融渠道体系
全面建立覆盖包含偏远山区海岛的金融服务点。一是构建以传统的金融机构网、人员服务网与现代化的电子网“三网”结合模式,即通过 ATM、POS 机、便民自助服务终端和电子银行渠道,提高乡村社区网点和自助设备覆盖率;二是发挥好助农服务点作用,积极在服务点开展代理缴纳水电等公用事业费业务,选择符合条件的服务点加载金融服务知识宣传、网上早贷功能,推动服务点功能综合化,将小额便民点建设成乡村业务培训点、金融知识宣传点、信息联络点和便民取款点。三是随着互联网应用普及和推广,需要鼓励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为社会各阶层提供良好的服务。
六、优化普惠金融生态体系
构建和谐诚信的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机构要围绕着 ND 市政府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加强与地方政府扶贫办、财政等职能部门合作,主动沟通掌握扶持政策,搭建合作平台,发挥好金融扶贫的推动作用,为扶贫开发重点县及少数民族聚居村、边远海岛等薄弱环节提供多样化的基础金融服务。需要围绕所有社会阶层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积极发挥村主“两委”、乡镇政府的作用,积极开展农户建档、授信和评级工作,深化“信用户、信用村(社区)、信用乡(镇、街道)”创建。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实践信用评定进社区、进市场、进商会、进行业组织,有效拓宽信用体系覆盖范围。金融机构根据信用等级实施差别化优惠政策,在信用授信、利率定价、资金安排上体现 信用等级差别,突出对诚实守信商户个人大力支持,提高社会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