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副高论文是一门研究临床麻醉,生命机能调控,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的科学,要发表这种评定职称的论文的话,需要自己用心写作,这样才能顺利的发表,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麻醉副高论文,希望对大家评定职称论文写作时有所帮助。
麻醉副高论文权威推荐10篇之第一篇: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进展
关键词:超声引导;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领域;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定位技术对麻醉剂准确注入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临床应用的定位技术有外周神经解剖结构盲探、神经刺激仪及超声引导定位等[1,2].由于超声引导有简单易行、图像质量优异等特点,使其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应用越来越多[3,4],本文对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的进展综述如下。
1 超声
1.1 成像原理
超声主要利用声波穿透性及分辨率进行成像,波长及频率特定波具有独有穿透性与分辨率,波的声波越长,穿透性越好,穿透能力越佳[5,6].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超声波频率多为2.0~50.0MHz,随着频率增加,声波分辨率上升,图像清晰度提高,穿透性下降,即其穿透性与分辨率呈反比。由于超声波遭遇障碍时会发生衰减,所以应用超声进行外周神经检查时,需要根据神经解剖结构选择超声波频率,浅表神经多用频率较高的超声波,深处神经则选取频率较低的超声波[7].
1.2 外周神经及相关软组织超声影像学表现
超声图像依据神经具体走形情况分为横切与纵切,横切超声图像可见低回声形态为类圆形,其附近环绕着高回声,而纵切多为高回声与低回声相间分布,多显示为相互平行的条索状[8].临床上应用超声进行外周神经检查时使用高于5MHz频率即可获取清晰的外周神经超声影像图[9].郭云怀等[10]应用频率为6~15MHz超声探查外周神经损伤时发现,正常外周神经纵切多为低回声互相平行带,同时可见这些低回声带与线状高回声相间分布,横切多为中等回声,内部存在点状低回声,多显示为"筛孔"状。另有国外研究者通过不同超声频率神经阻滞超声影像表现发现,超声频率超过10MHz时可以得到清晰的超声影像[11],同时该研究还发现,与超声波发射方向互相垂直方向上的外周神经不易被显示,而与发射方向相同的神经可以清晰显示出"内部低外部高"似光晕形状影像图特征[11].外周神经与其他软组织器官,如血管或韧带等相伴而生,了解这些软组织超声影像表现有助于快速、正确发现外周神经。临床实践中依据不同组织超声回声特征辨别不同组织,其中实质性组织回声多显示为均匀状,存在气体组织多为明亮强回声,存在液体组织多为低回声或没有回声[12].
2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
2.1 超声引导技术
临床上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超声引导定位,第1种为体表标志术,该技术简单易行,检测者主要依据体表标志予以定位,随后应用超声仪进行扫描检查,准确识别外周神经及其附近组织后,将外周神经在患者皮肤标注,随后依据标注情况进行神经阻滞[13],应用此方法时,可以按照神经解剖结构先行对位于表浅丛神经、附近组织情况清晰的神经进行识别,随后进行标记,采用常规方式予以穿刺阻滞[14].另一种方法为超声引导下实时定位,应用此方法进行阻滞的医生技术较为熟练,医生左手持超声探头,应用平面内技术准确定位靶神经,右手拿好长针,经由超声声束轴线方向将针穿入,阻滞针按照相同方向缓慢刺入组织,最终可在超声仪显像器上清楚观察到全部阻滞针形态[15],待阻滞针靠近神经时即可开始缓慢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通过显示器仔细观察麻醉药物注入情况,观察麻醉药物注入后是否逐渐弥散到整个外周神经附近,若是出现药物注入部位错误情况,则需及时调整阻滞针位置,待能够观察到神经与麻醉药物形成典型"甜圈征"则提示阻滞成功,阻滞效果较好[16].在进行阻滞时,可以在外周神经周围进行多次阻滞,避免出现单一阻滞麻醉药物扩散不佳所致阻滞效果差的情况[17].
2.2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种类
锁骨下臂丛阻滞时应该使用频率为4~7 MHz弧形探头,将探头置于患者距离喙突旁位置1cm锁骨向下凹陷位置,随后可清楚观察到患者臂丛神经显示为葡萄样形状的低密度环形高回声,进行阻滞后可见麻醉药物将神经包裹现象[18].陈立成等[19]在上肢多发骨折患者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技术,不仅有效提高了镇痛效果,还有效减轻了炎性反应,并降低了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另有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阻滞效果发现,麻醉药物浓度相同时其阻滞效果相同,与药物剂量无关[20].腰丛神经因为位于腰椎旁边腰大肌间隙深层间隙,由多根细小神经组成,阻滞不当容易出现肾脏血肿等现象。在进行腰丛阻滞时需要应用探头清楚显示腰丛神经附近的解剖结构,必要时还需要应用神经刺激仪,所以此种神经阻滞对超声技术要求较高[21].BORETSKY等[22]在超声引导下行儿童和青少年腰椎丛阻滞中发现,超声引导采用横突、椎体和腰肌侧位成像,可以使医生快速定位腰丛神经并成功进行神经阻滞。腘窝处坐骨神经超声影像表现较为明显,所以其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较易实施,定位准确,应用4~7 MHz探头在横切方向辨别出坐骨神经位置,在距离坐骨神经位置1~2cm处从外侧垂直于超声波方向进针,使麻醉药物完全包裹神经鞘膜[23].严重肥胖患者超声引导下远端入路行膝关节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受[24].股神经应用超声显像较为困难,临床上经常与神经刺激仪联合应用定位股神经,应用形状为直形、频率为4~9MHz探头在横切面上可以清楚观察到股神经及其附近组织,于探头外侧声波垂直方向进针,在股神经附近多位点注入麻醉药物[25].柏青等[26]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达到稳定患儿血流动力学,减轻患儿疼痛感受的目的。有关外周神经阻滞类型还有斜角肌间隙臂丛阻滞、腋路臂丛阻滞、经臀坐骨神经阻滞等,其均需依据相关神经解剖结构选取合适形状及频率探头进行阻滞[27].
2.3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优势
与盲探定位方式及神经刺激仪定位方式比较,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具有简单经济、方便安全且阻滞效果好等优势[28,29].MARHOFER等[30]认为,应用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进行下肢神经阻滞可以有效提高阻滞效果,麻醉起效快,同时可以有效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可以清楚观察到麻醉药物扩散情况,阻滞麻醉药物用量较常规阻滞方式要少30%~40%,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因麻醉药物使用所致并发症[31].虽然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优势明显,但是其同样存在一定局限性,此种方式进行阻滞会对神经附近组织造成一定不良影响,同时对于解剖结构复杂、位置较深的神经阻滞存在一定难度,可能导致阻滞效果欠佳;不同外周神经阻滞应用探头频率及检查时间,是否会增加外周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及血肿、神经缺血等外周神经并发症仍需进一步确定[32,33].这些问题将会是后续有关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研究的重点,随着这些问题被逐渐解决,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有望成为临床神经阻滞的常用方式。
3 小结
超声技术的发展及神经解剖结构的了解使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逐渐成为麻醉领域新技术,可有效提高麻醉效果,同时还具有经济方便、安全有效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王香梅,董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手术中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5):545-547.
[2] DIETRICH C,NEHRDICH S,ZIMMER A,et al.Referred cramping phantom hand pain elicited in the face and eliminated by peripheral nerve block[J].Exp Brain Res,2018,236(6):1-10.
[3]蒋露露,邓文娟,施琼,等。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脊柱畸形患者腹股沟疝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8,20(4):582-584.
[4]张灿华,钱金桥。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人下肢骨科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7,38(2):54-57.
[5]陈涛,郭稳,陈山林,等。高频超声对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6):527-529.
[6] LIN J A,CHUANG T Y,YAO H Y,et al.Ultrasound standard of peripheral nerve block for shoulder arthroscopy:a single-penetration double-injection approach targeting the superior trunk and supraclavicular nerve in the lateral decubitus position[J].Br J Anaesthesia,2015,115(6):932-934.
[7] WANG Z X,ZHANG D L,LIU X W,et al.Efficacy of ultrasound and nerve stimulation guidance in peripheral nerve block: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Iubmb Life,2017,69(9):720-734.
[8]杨晴,张典,张超,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上肢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研究[J].人民军医,2016,59(5):492-493.
[9]常景建,倪雪君。超声在周围神经损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33(11):1720-1723.
[10]郭云怀,高博,马力,等。高频超声在外周神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4):729-731.
[11]SHAH N F,SOFI K P,NENGROO S H.Obturator nerve block in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a comparison of ultrasound-guided technique versus ultrasound with nerve stimulation technique[J].Anesth Essays Res,2017,11(2):411-415.
[12]亓恒涛,王锡明。高频超声在外周神经卡压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2):341-343.
[13]朱冬梅,钟鸣,吴威,等。超声引导与体表标志法行锁骨下/腋静脉置管的疗效对比[J].中国临床医学,2016,23(3):402-404.
[14]申治国,张永年,聂志伟,等。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入路的选择[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22):79-81.
[15]杨林译,谢红,沈江,等。关于超声引导下一点法或三点法颈丛阻滞的效果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5,44(2):39-42.
[16] 吕红杰,付佳。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2):81-82.
[17]李于鑫,徐杨,胡倩,等。神经外周间隙生理盐水扩张法在腋路臂丛阻滞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8(5):32-35.
[18]佘庆,秦毅彬。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16,23(6):808-811.
[19]陈立成,罗富荣,廖荣宗,等。超声引导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术后镇痛效果及对炎性反应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8):1027-1029.
[20] FENTEN M G,SCHOENMAKERS K P,HEESTERBEEK P J,et al.Effect of local anesthetic concentration,dose and volume on the duration of single-injection ultrasound-guided axillary brachial plexus block with mepivacain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Bmc Anesthesiol,2015,15(1):1-8.
[21] 陈堃,李继,柯希建,等。髂嵴消失定位法用于超声引导后路腰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与人工触诊法和旁矢状位法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8,38(6):699-702.
[22]BORETSKY K,HERNANDEZ M A,EASTBURN E,et al.Ultrasound-guided lumbar plexus block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using a transverse lumbar paravertebral sonogram:initial experience[J].Paediatr Anaesth,2018,28(3):291-295.
[23]谢言虎,周玲,章敏,等。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隐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50(11):1649-1652.
[24] SOBER?N J R,MCINNIS C,BLAND K S,et al.Ultrasound-guided popliteal sciatic nerve blockade in the severely and morbidly obese:aprospective and randomized study[J].J Anesth,2016,30(3):397-404.
[25]单海华,朱常花,谢红,等。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8):739-741.
[26]柏青,莫涛,张奉超。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0):2469-2471.
[27]杨立斌,杨华,孙龙。超声引导下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比较[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8,40(2):98-100.
[28]李海英,张红梅,王燕。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与传统盲探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肥胖患者效果对比研究[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7,38(11):983-986.
[29]雷鸣,朱涛,周棱,等。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7,38(8):1294-1298.
[30]MARHOFER P C,SITZWOH M,GREHE R,et al.Ultrasound guidance for inf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anaesthesia in children[J].Anaesthesia,2015,59(7):642-646.
[31]单涛,谢红,张勇,等。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局麻药外周神经阻滞现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33(8):822-824.
[32]丁庆民,张海清。超声引导下相等低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2):1437-1440.
[33]曲世界,敖丽,唐曦,等。不同频率超声及作用时间对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起效和完善的影响[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6,35(12):3292-3296.
文献来源:高国林,谭刚。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08):1138-1140+1147.
麻醉副高论文权威推荐10篇之第二篇: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于宜丰县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术产妇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两组术中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其中对照组应用罗哌卡因麻醉,研究组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麻醉后10 min(T2)、术毕(T3)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收缩压),并比较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观察两组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0时两组心率、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研究组心率低于对照组,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良好,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延长感觉阻滞维持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剖宫产; 麻醉;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剖宫产为临床常见分娩方式之一,可保障母婴生命安全,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1].而剖宫产期间合理麻醉方案选择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良好母婴结局的关键[2].硬膜外麻醉被证实在剖宫产麻醉中应用效果理想,可缓解疼痛程度,控制血压波动,但临床针对剖宫产产妇硬膜外麻醉中药物选择仍存在一定争议[3].罗哌卡因属于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麻醉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长、感觉及运动神经分离阻滞明显等特点,但部分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单纯应用罗哌卡因可能对血流动力学产生较大影响[4].而舒芬太尼属于阿片类药物,为短效镇痛药,联合局麻药物可增强麻醉效果,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5].本研究旨在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于宜丰县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术产妇50例,纳入标准:(1)因头盆不对称、胎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患者要求等原因行剖宫产术;(2)单胎、足月妊娠;(3)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4)产妇意识清晰,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前子痫、前置胎盘等现象者;(2)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糖尿病等严重疾病者;(3)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者;(4)合并心、肝、肾脏器疾病者;(5)双胎或多胎妊娠者;(6)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参与本研究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产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27.2±2.0)岁;孕周38~41周,平均(39.65±0.24)周;体质量58~82 kg,平均(71.05±1.03)kg;ASA分级:Ⅰ级15例,Ⅱ级10例。研究组年龄22~36岁,平均(27.3±2.1)岁;孕周38~41周,平均(39.71±0.18)周;体质量56~81 kg,平均(70.85±1.12)kg;ASA分级:Ⅰ级14例,Ⅱ级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宜丰县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产妇入室后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创建静脉通道,指导产妇保持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L2~3或L3~4穿刺蛛网膜下腔,观察出现脑脊液流出后,针芯拔出。对照组采用0.75%罗哌卡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2716,规格:10 ml:75 mg)1.5 ml、10%葡萄糖溶液0.5 ml,静脉推注,速度1 ml/10 s.研究组则采用0.75%罗哌卡因1 ml、舒芬太尼(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23298,规格:2 ml:0.1 mg×10支)20μg、10%葡萄糖溶液0.5 ml静脉推注,速度1 ml/10 s.两组推注药物后,均在硬膜外置入3 cm长硬外导管。麻醉后观察2 min,观察感觉阻滞平面。给药后密切观察产妇心率、血压等,若心率<60次/min,则静脉输注阿托品(无锡市第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 ml:0.5 mg×10支,国药准字H32021535)0.5 mg;若收缩压<90mmHg(1 mmHg=0.133 kPa),以麻黄碱(郑州红惠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 ml:30 mg,国药准字H50021774)静脉输注6~9 mg.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麻醉后10 min(T2)、术毕(T3)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收缩压。(2)比较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感觉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采用针刺法评估:起效时间为注射麻醉药物后感觉平面达到T10所需时间,维持时间为感觉平面下降到T10时间。运动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采用Bromage评分法[6]评估,0分为活动无异常,1分为髋关节无法运动,2分为膝关节、髋关节无法运动,3分为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无法运动。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为麻醉药物注射到Bromage评分>1分所需时间,维持时间为运动阻滞起效到Bromage评分恢复0分时间。(3)比较两组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指标
T0时两组心率、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研究组心率低于对照组,收缩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感觉、运动阻滞时间
研究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感觉、运动阻滞时间比较
2.3 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一例出现≥2种不良反应,见表3.
表1 两组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x±s)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例(%)]
3 讨论
妊娠是女性一生中特殊生理时期,妊娠可导致妇女出现生理解剖结构改变,加上对分娩时麻醉药物敏感性提升,使得剖宫产治疗时对麻醉方式、麻醉药物选择要求较高,需要在减轻疼痛程度、保证良好肌肉松弛度、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基础上,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不良反应,避免给产妇、新生儿造成不利影响[7,8].目前认为,剖宫产中腰硬联合麻醉效果确切,能克服常规硬膜外麻醉中阻滞不完善、麻醉起效慢、肌肉松弛效果不佳等弊端,可达到良好麻醉效果[9].但临床就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中药物选择仍存在一定争议。
罗哌卡因为临床常用局麻药物,具有麻醉起效快、维持时间长等特点,且不易透过胎盘屏障,不会导致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出现较大毒性,且不会给产妇心脏功能造成较大影响,安全性较高。但部分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单纯应用罗哌卡可能会影响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深度及效果不佳,故临床多推荐局麻药物联合阿片类药物。而舒芬太尼为阿片类μ受体激动剂,是一种短效强效镇痛药物,效果理想,且t1/2短,为1.3 min,可在血浆内被迅速代谢,不会导致出现体内蓄积现象。研究发现,剖宫产麻醉中应用舒芬太尼,脐带静脉与母体动脉中舒芬太尼浓度比为0.88,可被迅速代谢,胎儿不易暴露于高浓度致死剂量,安全性较高[10].
本研究结果显示,T1、T2、T3时研究组心率低于对照组,收缩压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无差异,表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良好,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延长感觉阻滞维持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余奇劲。两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方案在高龄产妇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广西医学,2018,40(1):51-54.DOI:10.11675/j.issn.0253-4304.2018.01.16.
[2] 蒋留琴,李鹤云。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应用效果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6):793-795.
[3] 蔺杰,白耀武。腰硬联合麻醉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剖宫产术中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1):104-106.DOI:10.13429/j.cnki.cjcr.2017.01.032.
[4] 林雅丽,丁艺,覃淼。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术后镇痛对剖宫产产妇泌乳素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7,23(6):948-951.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7.06.020.
[5] 赵志强。舒芬太尼联合甲磺酸罗哌卡因对剖宫产手术产妇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7,41(5):490-492.DOI:10.3969/j.issn.1000-744X.2017.05.016.
[6] 张建波,刘东洋,王晓俏,等。规律间断与持续硬膜外注射对分娩镇痛产妇运动功能及分娩结果的影响比较[J].广东医学,2017,38(3):425-427.DOI:10.3969/j.issn.1001-9448.2017.03.027.
[7] 魏威,郭瑞娟,田鸣。应用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19):2124-2126.DOI:10.3969/j.issn.1671-4695.2018.19.033.
[8] 徐砚华,张丽珺。小剂量舒芬太尼预防剖宫产术中寒战和牵拉疼痛的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8,22(11):2237-2240.
[9] 陈涛,吴奕涵,敖保林,等。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5):1167-1170.DOI:10.7620/zgfybj.j.issn.1001-4411.2018.05.70.
[10] 张爱荣,王月新,朱爱。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等比重腰麻的适宜配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8,38(10):1234-1237.DOI:10.3760/cma.j.issn.0254-1416.2018.10.020.
文献来源:杨梅。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2):111-112.
麻醉副高论文(推荐范文10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