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中间阶层思想的理论启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03 共7243字

  马克思、恩格斯中间阶层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学者们对此有很多研究,其中不乏一些论争和歧见。为进一步廓清这一思想,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入手,试图对有关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并结合当代资本主义阶级、阶层新变化以及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阐释其理论启示和时代意蕴。

  一、马克思、恩格斯视域中“中间阶层”的界定及划分

  “中间阶层”这一概念是马克思、恩格斯用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阶层结构及其变动规律的核心范畴,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中间阶层思想。因此,要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就必须首先弄清中间阶层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

  首先,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处于任一特定社会的全体成员都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诸如社会地位、财产状况、教育程度、职业类型等划分为不同的阶层或等级。马克思指出: “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次。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①其中处于两极的、利益根本对立的集团或群体,被称为基本阶级。例如,在奴隶社会有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间的对立; 在封建社会有封建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对立; 特别是在资产阶级时代,“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②.其次,阶级社会中这种两极对立的社会结构并非是以纯粹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些中间的或过渡的阶层使这种两极对立的界限规定模糊起来。事实上,由于社会群体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在两大对立阶级之间必然还存在着一个庞大的中间阶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在现代文明已经发展的国家,形成了一个新的小资产阶级,它摇摆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并且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补充部分不断地重新组成。”③这里的“新的小资产阶级”,即是指小工业家、小商人、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拥有少量土地的农民,以及律师、医生、牧师、政府职员等中间阶层群体。他们介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较之广大的工人阶级,吃得好些、穿得好些,生活条件更接近于资产阶级,而其社会地位则更接近于无产阶级。

  从以上分析可见,马克思、恩格斯视域中的中间阶层概念,从一般意义上说是指在社会中处于中等地位或中间等级的社会群体。值得说明的是,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着述中使用“中间阶层”这一概念主要用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群体结构特征,但实际上中间阶层的存在并非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社会现象,而是人类社会群体结构具有的普遍特征。那么,这个所谓的中间阶层又是依何划分,它与阶级划分又是什么关系?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中间阶层概念。

  马克思、恩格斯首先从生产方式出发,以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为依据对阶级的构成进行了划分。马克思指出: “单纯劳动力的所有者、资本的所有者和土地的所有者,---他们各自的收入源泉是工资、利润和地租,---也就是说,雇佣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形成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现代社会的三大阶级。”④显然,雇佣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所以成为资本主义不同的阶级或利益集团,是依其是否占有生产资料以及占有的多寡来决定的。恩格斯也认为,由于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排挤了原有的中间等级,产生了两个逐渐并吞所有其他阶级的新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其中“资产阶级是指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的现代资本家阶级。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⑤.至于对资本主义中间阶层的划分和定位,马克思、恩格斯则主要是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前提下,结合其他多元标准来进行的。其一,对作为总体的资本主义中间阶层的划分是在阶级划分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某些场合也被称为中间阶级。由于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和在生产中所处地位不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构成社会对立的两极,而介于其间的那些占有少量生产资料,且并不足以形成雇佣劳动的所有者,如小手工业者、小企业家、小商贩等; 以及不占有生产资料但又不属于雇佣工人队伍的那部分群体,如律师、医生、教师、管理人员、普通政府职员等,共同构成了庞大的中间群体或中间阶层。他们在资本主义再生产中虽然也遭受着大资本的倾轧和排挤,但总体而言所遭受的剥削不如无产阶级残酷。其二,就总体的中间阶层内部而言,还可以根据职业种类、收入水平、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等不同标准进行更为具体的层次划分。例如,同样是中间阶层,既有由小企业主、个体手工业者、小农场主等组成的小资产阶级阶层,也有由律师、医生、教师、管理人员、普通政府职员等所组成的专业技术阶层等。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中间阶层变动趋势的考察

  为了阐明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化对革命形势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重点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层变动的趋势和特点。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层有一个从传统向现代的变迁过程,与此相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也逐渐从“两极对立,中间阶层消融”向“两极对立,新兴中间阶层不断扩大”的趋势转化。

  在资本主义早期,中间阶层主要包括小工业家、小商人、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拥有少量土地的农民等。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些传统意义上的中间阶层由于受到来自资本扩张的排挤而逐渐向两极流动和分化,从而“必然愈来愈多地被消灭,直到世界分裂为百万富翁和穷光蛋、大土地占有者和贫穷的短工为止”⑥.其中,中间阶层的少部分成员因资本和财富的积累而上升为资产阶级,而其余大部分将会因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竞争与排挤而破产,并最终加入到无产阶级队伍。

  对此,马克思曾指出: “以前的中间等级的下层,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所有这些阶级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了,有的是因为他们的小资本不足以经营大工业,经不起较大的资本家的竞争; 有的是因为他们的手艺已经被新的生产方法弄得不值钱了。”⑦也就是说,随着资本主义中间阶层的不断瓦解和分化,传统意义上的中间阶层日渐消减,资本主义越来越趋向于形成一个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对立为特征的社会结构。然而,马克思、恩格斯也预见到,随着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在传统中间阶层群体逐渐瓦解的同时,新的中间阶层也将会逐渐产生,并在一定阶段有不断增长和扩大的趋势。马克思在《1861-1863 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介于工人为一方和资本家、地主为另一方之间的中间阶级将不断增加⑧,如基于科学技术及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诸如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基于市场经济运行而产生的诸如会计师、统计师、银行职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以及现代股份制条件下产生的一大批经理阶层人员等。从资本主义实际发展来看,至少在 19 世纪末前,小工业家、小商人、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拥有少量土地的农民等群体一直是构成中间阶层的主要力量; 而自 20 世纪初始,这些中间阶层的大部分则逐渐被新兴的中产阶层所取代。总体上看,马克思、恩格斯的预测与当时资本主义社会阶级阶层变动的实际情况基本是吻合的。

  由上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中间阶层变动趋势的认识从“两极对抗,中间阶层消亡”的早期模式转向了“两极对抗,中间阶层扩张”的晚期模式。这一理论结论的转变,并非是自相矛盾、前后割裂的,而恰恰是对资本主义中间阶层变动复杂性和动态性的深刻反映,有其内在的必然逻辑。一方面,中间阶层这一群体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分化和重组,旧的中间阶层的消减和新的中间阶层的不断产生是资本主义社会阶层结构变动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那种将“资本主义中间阶层将彻底消亡,并最终形成一个纯粹两极对立社会”的观点强加给马克思、恩格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中间阶层思想的绝对化、片面化理解。例如,有些西方学者试图以当代资本主义中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的事实来否定马克思中间阶层理论就属于一种典型的误读。另一方面,尽管新的中间阶层不断形成和扩张,但不能据此就得出资本主义两大阶级对抗性矛盾已经被消除的结论。事实上,资本主义两大阶级对抗的基本态势恰恰是建立在这种阶级阶层复杂变动的基础之上的,并不因中间阶层的分化重构、新陈代谢而发生根本性改变。资本主义中间阶层这一概念所反映和体现的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对抗性质,马克思晚期模式中对于中间阶层的考察仍然是为解剖资本主义阶级矛盾、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性服务的。

  三、马克思、恩格斯考察资本主义中间阶层变动规律的理论要旨

  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阶级对抗性的分析,在于阐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并且指明无产阶级所肩负的推翻旧制度,实现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的话,那么,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层分化和变动趋势的把握,则是试图阐明资本主义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对两大对抗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影响,特别是对充实和壮大无产阶级革命力量、促进革命形势发展,从而瓦解旧的社会制度所具有的实践意义。

  首先,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层在社会革命和变革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无产阶级革命必不可少的同盟力量。曾被马克思看做中间阶层的、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在摧毁封建专制的斗争中起到了非常革命的作用,但当资产阶级确立了统治地位之后,其保守性和反动性充分暴露出来,对广大劳动群众实行残酷的剥削和统治。于是,无产阶级便承担起了推翻旧制度、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而这时的中产阶层,包括广大城市手工业者、小商人、小资产阶级等则成为了推动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强调,为了尽快造成良好的革命态势,从而把革命推向高潮,无产阶级必须尽最大努力去争取这些中间阶层群体的拥护和支援。无产阶级不仅要同广大的农民、小工业者、小商人阶层结成同盟,而且还要将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小资产阶级等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其次,无产阶级革命必须要认清中间阶层的分化和变动趋势,准确把握革命发展的基本态势。由于中间阶层处于较为特殊的社会地位,即介于较大的资本家阶级与无产阶级或产业工人阶级之间,因而这种地位就决定了它变动的不确定性。其中,可能会有少部分人爬上资产阶级的地位,但大部分群体会因资本的剥削和挤压而逐渐被抛入无产阶级队伍,从而会扩充和壮大革命力量。因此,无产阶级斗争必须善于充分发动社会各个阶层,特别是同样身处被剥削、被奴役社会地位的中间阶层的革命积极性,结成巩固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