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农村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与建设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6-27 共5012字
摘要

  ***总书记在 “8·19”讲话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和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政策以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层次大幅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热烈拥护党的领导,坚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农村意识形态领域也面临着许多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处理好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是维护农村意识形态的需要,是整个社会繁荣稳定发展的需要,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固与完善。因此,基于新形势下我国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客观地分析产生这些问题与挑战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农村生产发展的实际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对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主流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

  ( 一) 宗教与迷信活动侵蚀农民的精神世界

  我国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充分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促进了中国宗教的健康发展。但在部分农村地区,很多非法宗教活动大肆开展,致使中国农村的信教人数迅速增加,呈现出争夺阵地、争夺群众之势。“据统计,我国现在有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在全国一亿多教徒中,农村信教人数约占总信教人数的 80%,构成了我国信教群众的主体。除了庞大的教徒数量,近年来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信教人数急剧增多,有些农村在传教士的引导和鼓吹之下甚至出现了 ‘家家有教徒,户户摆神位’的宗教热潮”.然而,我国农村宗教活动的日趋活跃也给一些非法宗教、邪教组织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非法宗教、邪教组织打着合法宗教的旗号,基于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思想境界不高的缺点,肆意散播蛊惑人心的言论,对农民的精神世界造成侵蚀,使一些思想觉悟不高的农民拒绝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进而对我国农村地区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与此同时,伴随着宗教在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很多封建迷信活动也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唯心主义有神论思想在农村蔓延滋长。在农村,许多封建迷信活动从隐秘走向公开,农民中信奉鬼神的人越来越多。各地农村开始重修祠堂、庙宇,神汉巫婆频繁活动,有的封建迷信活动甚至披上了科学的外衣,采用了规模化、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封建迷信思想的蛊惑,严重干扰了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 二) 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重视不够

  农村基层组织不仅是农村开展各项工作的带头人,更是农村主流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重要执行者和推进者。在农村,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离不开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不够重视我国农村地区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十分薄弱。首先,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由于许多干部自身的马列素养不高,对政策的解读能力不足,而且缺乏对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没有清醒的政治头脑、政治觉悟,自然不能更好地给村民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关内容。另外,意识形态问题总与各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相联系,加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意识形态领域也面临着纵横交错的复杂局面。基层组织干部知识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不高,对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足,因此不敢和农民群众讲信念、讲理想,从而导致农民群众对主流意识的认同度不高。其次,“在基层农村,部分同志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解上存在片面倾向,把经济建设与其他工作割裂开来,甚至认为意识形态是 ‘软任务',不容易出政绩,因而在主观上就重视不起来”.农村基层组织精神涣散,工作目标和任务仅限于完成当地的经济指标,对农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生活情况关心甚少。此外,农村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缺乏贴近实际的作风和创新的方法,导致农民群众主流意识形态向心力缺乏,将农村舆论宣传阵地拱手相让。

  ( 三) 西方价值观传入导致主流意识分散化

  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发展的成果遍及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在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的背后,农村主流意识形态也面临来自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挑战。改革开放在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西方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西方腐朽的价值观以影视、文学等方式传入我国,甚至传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地区的农民群众本身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就不够,再加上城乡差距让他们对财富的追求急剧变大,使得在意识形态方面拜物观念陡然上升。

  原本以计算付出为主的体系被以计算收获为主的体系所代替; 原本以与人为善为主的体系被以害怕被损害自身利益的利己体系所代替; 原本主流意识形态优良的传统价值观念被西方这些腐朽的价值观所取代或影响。农村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受到这些西方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出现了逐步被淡化和分散化的趋势。

  ( 四) 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贫瘠

  全球化带来了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中国现代丰富的多元文化。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传统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形式逐步消失,而新的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形式尚未形成,直接导致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贫瘠,农村的文化阵地明显缩小,许多农村地区农民自发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得不到政策的保障和有效的组织。而农村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主要依靠农村的文化活动,这使得科学文化和思想在农村的普及和宣传受到一定的影响。

  基于上述情况,农村在重视和繁荣农村文化生活的同时,却忽略了农村文化市场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精品力作的推广。这些针对农民群众的心理特点和精神需求的马克思主义读物对农村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与普及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仅有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读物也仅仅是依靠各级党委宣传部门组织编写的,而各级党委宣传部门由于缺乏对农村实际生活的体验,所以写出的马克思主义读物对于农民群众来说晦涩难懂,农民群众读不懂、学不会、领悟不透,自然不利于农村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传播。此外,广大农村地区一直把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重心,而思想政治的传播和学习一直处于弱化的地位,所以更加深了农村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困难。

  ( 五)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实践的困难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领地,农民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受众,在农村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有利于农村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更有利于巩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但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的实践却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首先,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的推进程度。在很多农村地区,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的广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发达,农民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温饱尚未得到保证,直接导致农民群众思想意识落后,制约了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其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的推进缺乏有效的传播手段。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的推广主要采取自上而下且简单粗暴的传播方式。灌输式传播忽略了农民群众自身的话语权,没有听取农民群众对意识形态领域理解和接受时所产生的困难及意见。但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农民自身意识的觉醒,农民群众渐渐意识到自己被剥夺了话语权,反而会从心里排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和宣传。最后,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表达的非通俗化影响农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吸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的推广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性、理论性完全不会被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觉悟较差的农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基层组织在宣传中追求绩效,盲目假、大、空,严重影响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导致马克思主义在农民群众中失去了吸引力、号召力和向心力,进而威胁我国农民地区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

  二、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

  ( 一) 落实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

  为避免宗教与迷信活动侵蚀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要积极贯彻落实我国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 “尽管宗教也是一种唯心主义有神论思想,但它与封建迷信却有着显著的区别。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中,应明确区分宗教和迷信,在加大力度打击封建迷信活动的同时,努力引导宗教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保护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和合法的宗教活动,团结并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拥护社会主义、拥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最大限度减少宗教的消极影响”.要尽量避免宗教活动喧宾夺主,宗教活动也应为新农村建设的大局服务,不干扰农村地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宗教活动不能超出政策的界限和法律的范围,要加强监督和管理避免封建迷信活动打着宗教的幌子危害农村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

  ( 二)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政府工作人员直接面对农民群众,有的还是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最直接的领导者和执行者。他们的素质高低、形象好坏,直接影响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看法以及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农村群众中的渗透和接受程度”.农村主流意识形态没能深入人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村基层工作人员组织不利,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不够重视,一味地将经济建设放在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绩效,而思想宣传工作这种不易出绩效的工作就极易被忽略。所以要做好农村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工作,首先,要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的认识,加强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教育,深入农民群众生活,把思想宣传工作摆在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日程。其次,要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加强他们对政策的领悟与解读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向农民群众宣传最新的理论和思想。最后,要以基层党组织为中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加强农村文化设施与文化市场的建设,在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娱乐活动,完善奖惩机制,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他们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最新思想和成果。

  ( 三) 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强化农村意见领袖作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理论最新成果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给人民群众的过程。在农村地区,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的广大农村,农民群众的知识文化素养不高,而理论的表达和论述又晦涩难懂,因此推进农村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势在必行。

  首先,要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的传播设施,推进 “电话村村通” “广播电视村村有” “网络进农村”工程的建设,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的推进准备好物质条件。其次,要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的传播形式,深入农民群众生活,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简单质朴的语言、丰富多彩的传播活动,使之更好地为农村群众所理解、领悟、支持。最后,要发挥好农村意见领袖的内在机制。意见领袖的影子和影响力贯穿于推进农村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始终。“意见领袖作为农村地区中 ’威望高‘、’见识广‘、’能力强‘的精英分子,是现代意义上的 ’小广播‘和 ’大喇叭‘.无论是在学术语境或日常生活语境中,他们在农村地区都扮演着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对推进农村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和普及具有重要作用”.农村中的意见领袖文化程度较高,理解能力较强,能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政策中所包含的理论和思想,加上他们与农民群众的亲密联系,可以使信息传播更好、更有效。在推进当代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意见领袖的身份和效果,培养意见领袖,引领他们坚持正确的舆论传播方向,为农村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聂立清。 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杨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M].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3]杨云。 边境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一种解释---基于少数民族意见领袖的分析框架[J]. 前沿,2014( 8) .

  [4]肖芳。 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曲阜: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郭学旺,贾绘泽。 论我国农村意识形态宣传中的公共沟通问题[J]. 陕西师大学报,2012( 2) .

  [6]张文嘉。 农村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及其对策[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 1) .

  [7]张要登。 农村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研究[J]. 城乡建设,2014( 34) .

  [8]程伟。 我国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 河南社会科学,2012( 8) .

  [9]贾绘泽。 关于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思考[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 6) .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