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及其在改革中的具体要求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2-05 共5447字
论文摘要

  革命战争年代、新中国建立初期、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时代—在任何一个重大历史时期,我们党正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够摆脱一个又一个发展困境,奋发图强,稳步走到今天,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可以说,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伟大事业取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生命线”。新的历史时期,要着力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坚持走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指出:“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

  我们党一贯重视群众路线建

  设,始终将其贯穿于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历史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指导思想,先后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是在战争年代、新中国建立初期,还是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党始终走在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前列,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不仅经受住了各种风浪的考验,还始终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尽管90多年来,我们党也走过曲折的道路,也有过挫折和教训,但正是群众路线使我们党从挫折中奋起。因此无论是人民,还是历史,都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法宝。前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之所以丧失执政地位,就是因为没有正确地把握自身建设的方向,没有坚持与时俱进,没有把群众路线具体地历史地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在指导思想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最终丧失了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据。

  实践证明,走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党就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失去了群众基础,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心系群众是首要。自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历来重视坚持群众路线,要求党员干部心系群众,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但当前有的党员干部脑子里没有群众路线意识,心里没有惦记群众,只唯上,不为下,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把利益留给自己,把责任推给群众,让群众失望,有损党的形象。因此,只有心里惦记群众,坚守群众路线才有具体抓手。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抓作风建设,必须首先解决心系群众的问题。要时刻想着群众,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装在眼里,挂在嘴边,惦记贫富冷暖,关心喜怒哀乐,过问需求困难。要坚持深入一线,扑下身子,放下架子,与群众打成一片,在体察民情、真抓实干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让百姓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从而增强百姓对党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相信群众是基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定意义上,如果说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信任问题则是党和群众的关系的核心。但当前有的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智慧与力量持怀疑态度,不信任群众,不联系群众,或撇开群众,自行其是;反之,群众也不信任党员干部,心灰意冷,削弱党的威信,破坏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只有党员干部充分信任群众,群众才会更加相信党。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抓作风建设,必须始终如一相信群众。要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民群众当中蕴藏的正能量,紧密联系群众,始终信任群众,相信他们的智慧与创造,相信他们的淳朴与善良,在相互信任中增进了解,加深感情,提升威信。要客观辩证对待群众身上的问题与缺点,多包容,少指责、多表扬,少批评、多顺气,少找茬,特别要听得见群众的意见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服务群众是目的。无论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干事创业的根本宗旨。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但当前有的党员干部把服务群众挂在嘴上当口号喊,实则对群众漠不关心,不闻不问,见好处就捞,有责任就躲,甚至变相侵占群众利益,向群众吃拿卡要,让群众倒服务,损坏党在群众当中的形象,破坏党与群众的感情。因此,只有全心全意服务群众,才能真正体现党的宗旨。服务群众,虚心假意不行,半心半意更不行。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抓作风建设,必须持之以恒服务群众。要始终心系群众,时刻惦记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帮群众之所难,解群众之所困,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不遗余力办好,确保党的温暖在基层见效,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

  依靠群众是方法。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广大人民群众当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是伟大而又无穷尽的,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的重要保证。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试想,倘若没有人民群众这个坚强基石,党的事业将无以永续。但当前有的党员干部自以为是,单打独斗,不善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不注重发挥群众的创造力,失去群众的信任,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只有真正依靠群众,才能干大事,干成事,干好事。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抓作风建设,必须坚信不疑依靠群众。要强化依靠群众的意识,夯实群众基础,历史地、辩证地、发展地认识人民群众当中蕴藏的智慧与力量,切实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拜人民为师,向群众请教,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解决实践中看似不起眼却又不可或缺的问题,真正把人民群众的能量发挥出来。

  尊重群众是要求。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党在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并且注意尊重群众,最大限度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作用。

  但当前有的党员干部官气十足,不愿与群众同甘共苦,或者盛气凌人,颐指气使,不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创造精神和民主权利,甚至耀武扬威,侮辱、欺负、愚弄群众,严重损害党与群众的关系,破坏党的形象。因此,我们党只有尊重群众,才会得到群众的尊重和拥护。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抓作风建设,必须把尊重群众当作基本要求来落实。要真心诚意把群众当作事关党的兴衰成败的衣食父母、作为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来看待,摆在突出位置对待,尊重他们的人格、劳动、创造、地位和权利,让群众当家作主,强化主人翁精神,发挥主人翁作用。

  改革中群众路线的实践要求

  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我们党不论领导中国革命,还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的历史时期,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改革也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开展党的群众路线路线教育,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要为群众谋利益,不断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把改革的出发点落在群众身上,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在坚守根本立场观点中让“生命线”同频共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集中体现,是关系党的性质、宗旨的根本问题。实践证明,首要的是坚持好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牢固树立基层第一、人民至上的思想,把心系群众、服务基层作为工作指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最核心的是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党委机关的思路、决策要通过基层群众去实现,布置的任务要通过基层群众去完成,提出的要求要通过基层群众去落实,一切成绩、进步和荣誉,无不浸透着广大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因此,党委机关在谋划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基层实际;落实工作时,要放手放权、减压松绑,真正让基层有职有权干工作、放手大胆抓落实,形成“工作靠大家干、基层让大家建”的良好风气。

  最重要的是要提高群众的能力素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注重举旗铸魂确保“三个绝对”,又注重强化素质;既要灌注思想、讲清道理,更要帮助增长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切实维护群众的实际利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党的工作虽有务虚部分,但绝不能唱高调、务虚功,必须充分尊重群众的现实需求,这是关系事业兴旺和人心向背的大事。那种漠视群众切身利益的思想和行为,只会削弱党的工作的地位作用。要把教育人与关心人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生活、成才和心理需要,使群众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受到教育、得到实惠、成就事业。

  把改革的目的落在群众身上,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遵循基本工作方法中让“生命线”同频共振。毛泽东说:“凡属正确的领导意见都是从群众中来的;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记多次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华儿女人生出彩的梦。因此,必须把中国改革的红利惠及每个中国人,让人民群众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广大群众既是党的工作的对象,也是党的工作实践的主体,还是党的工作蓬勃发展的力量和智慧源泉。党的工作怎么开展,开展得怎样,哪些需要改革,是闭门造车、靠领导拍脑袋,还是靠发动群众、集思广益,结果往往截然不同。实践中走好群众路线,必须做到:

  一是畅通联系群众渠道。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同样道理,一些单位或领导作风建设出问题,虚火旺盛、头晕眼花、听不清声音、闻不到味道,多半是联系群众这根脉络不通了。要把贯彻群众路线、畅通群众渠道作为第一责任和要务,利用考察帮建、蹲点帮带、工作检查等时机,下基层接地气,多架连心桥、多开直通车,深入群众中了解基层真实情况,获得丰富生动鲜活的第一手材料,掌握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这样,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才能符合实际、能够落实。

  二是注重搞好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工作的基本功,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主要途径。党的工作要体现时代性、富有创新性、增强实效性,必须善于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从群众的生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新鲜经验,改革创新成果接受广大群众检验,否则,党的工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实际情况看,党的工作的一些亮点和创新点,无不是深入调查研究、集中群众智慧的结果。

  三是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一致。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是党员干部做好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纠治“四风”,也是解决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割裂,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问题。机关开展工作既要符合上级的决策意图,善于把上级的宏观指导变为“照着能办、拿来能用”的具体方法交给基层,也要考虑基层群众的愿望,切实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抓工作的风向标,这样的工作才能真正经得起时间、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改革的动力,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良好的作风形象感召群众,在提升亲和力渗透力中让“生命线”同频共振。在经济深化改革的关头,为什么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因为个别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忽视了群众利益,失去了群众信赖,破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当前,越是工作任务重,越是要密切联系群众,这样才能知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越是深化改革,越是要坚持群众路线,这样才能让改革汲取动力,让改革的车轮滚滚向前。领导干部作为党的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的作风形象。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塑造人格魅力、树立好三种形象。

  一是“亲”的形象。感情深一寸,作风好一分。领导干部只有始终带着感情、怀着深情、充满激情地开展工作,才能真正赢得群众和群众的信赖支持,彰显生命线的威力作用。要防止沾染衙门习气,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学会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培养对基层群众的深厚感情,特别要注重办好惠及群众、赢得群众的实事好事,切实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二是“实”的形象。开展党的工作,最美的语言是实话,最好的行动是实干,最大的政绩是实效。说虚话、做虚事、求虚名,在群众心目中就没有地位、没有分量。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实字当头,把忠实朴实扎实的优良作风融入血脉里、落到行动上,察实情、办实事,以务实言行换取基层群众信任,以扎实举措推动党的工作落实。

  三是“廉”的形象。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民心。领导干部要把改造主观世界、提升思想境界放在首位,不断校正人生追求和事业坐标,经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把坚持原则、按章办事当作基本要求,严格遵守各项法律制度,努力做到公平办事、公正用权,绝不能“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克服享乐主义思想,远离“灯红酒绿”,遇事不讲排场、比阔气,把每一个铜板都用在刀刃上,切实以廉洁勤俭的良好形象赢得群众信赖、赢得个人进步、赢得事业发展。

  今天之所以重申党的生命线地位作用,是因为我们党意识到了有些人开始背离群众路线,开始高高在上,开始断开党与人民群众在长期并肩战斗中建立的、得来不易的鱼水情谊。

  这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一次彰显我们党切切实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人民谋福利的宗旨和追求,是党进一步强化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的“生命线”的重要举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始终能够做到关注民生,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群众做好事,为人民办实事;就是劝诫我们的党员干部摆正“政绩观”,淡化个人名利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提醒我们的党员干部放下“官架子”,不摆“臭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做事;也提醒我们要建立健全正确的干部评价和用人机制,通过认认真真干实事,细致入微关心民众疾苦,切切实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各种民生问题,赢得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赢得民心,维护好保障党的事业成功的这条重要的“生命线”。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