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党的群众路线与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关系探索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2-05 共3451字
论文摘要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中国共产党 90 多年的奋斗历程,既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同时又是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的群众路线,既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又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汲取中华优秀文化养料的结果。探索党的群众路线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关系,对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探寻党的群众路线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应该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研究党的群众路线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应该坚持正确的原则。一是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坚持思想性的原则。研究党的群众路线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关系,要严格区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结合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决定了它必然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过程中起着指导作用,而作为中国实际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思想资源。所以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分析批判,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才能保证传统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二是坚持立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基础地位,坚持实践性的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不是书斋中冥想和杜撰,不能脱离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来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和传统文化的结合,来思考群众路线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也是研究群众路线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实践基础。历届党的领导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都十分重视批判地汲取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在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继承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确立、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方面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1929 年 9 月 28 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指出“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这是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此后,在毛泽东同志的倡导下,在党的工作中更加自觉地运用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并使其不断丰富和完善。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他结合古代民本思想和君舟民水的关系,确立了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并把它作为我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邓小平同志格外重视“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把中国传统“民为邦本”的政治智慧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融为一体,作为对一切问题的思考和评价的基本点。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中的以民为本的思想、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等思想都体现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他在阐释以人为本的“本”时,专门列举了《孟子·梁惠王下》中“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名句,来说明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

  ***总书记是我党历史上又一位熟知并广泛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领导人。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在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的历次讲话中,“人民”一词都是一个突出的关键词。

  他强调,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都体现了在新时期对中华传统文化以民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其次研究党的群众路线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应该坚持正确的方法。一是历史研究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党的群众路线与传统民本思想的关系置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考察。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提出和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所以应该在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进行了纵向梳理基础上,研究党的群众路线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二是加强案例研究的方法。近年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的问题日益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关注点,学者们围绕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和重要意义等内容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从研究现状和趋向看,宏观叙事较多,具体深入研究相对不足。为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型案例研究,还具有深入研究的空间。典型案例研究也成为群众路线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关系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代表人物关于群众路线典型案例的研究,能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开创阶段的基本特征;通过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群众路线典型案例的研究,能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新阶段的基本特征。通过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全党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进行部署等思想的研究,能反映出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新的推进和发展。

  二、全面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

  一方面,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资源。如《道德经》中写道“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意思是说,作为贤君,想要统治人民,一定要谦和而居于人民的下面,想要领导人民,一定要甘心居于人民之后,从而不让人民感到妨碍和累赘,得到人民的喜欢。又如《论语》中讲道:“道千乘之国,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意思是治理国家要力求节俭,爱护人民,尊重人民的生产生活规律。再如《尚书·五子之歌》中提出的“民唯邦本,本固邦宁”。《尚书·泰誓》强调“以民为天”。《孟子·尽心下》中也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代柳宗元告诫官吏“吏为民役”。宋代司马光也强调“民者,国之堂基也”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也体现在实践中。中国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还有清代的“康乾盛世”等,都是开明的政治家尊崇民本思想并将其奉行为治国安邦的重要原则的结果。这些都证明党的群众路线既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又具有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文化基础。

  另一方面,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也要注意区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区别。传统的“民本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封建的官本位思想,在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的“民”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对象。所谓以民为本、安民、益民、裕民、养民、惠民,是为了“治民”和“牧民”,都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以民为本只是统治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马克思主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群众路线中的“人民群众”,就我国现阶段的状况而言,是指全体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及统一战线各组成部分在内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参加者,就是广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群众路线不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再现,而是民本思想的继承和质的飞跃。民本思想通过群众路线升华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工作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的流传千载影响深远的民本思想,是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教育资源。探索群众路线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对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和实践的规律性认识,切实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6.

  [2]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0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