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是有原因的,事物发展的原因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和发展原理的重要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原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内因的作用,学术界基本没有什么争议,但对于外因的作用,却是百家争鸣。
一、学术界关于外因作用的几种观点
1.外因作用决定论。就是认为外因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始终起决定作用,内因只是起次要的、第二位的作用。机械唯物主义者认为事物发展变化是外力推动的结果;客观唯心主义者则认为存在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决定事物的发展变化;还有地理环境决定论也是外因作用决定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孟德斯鸠,德国的拉采尔等。地理环境决定论往往主张气候、土壤、地形、水源、矿藏等地理环境直接决定了人口的分布、种族的优劣、文化的高低、经济的盛衰、国家的强弱,也决定了人类的体质、心理和道德,并由此决定各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变化。
2.外因作用非决定论。也就是主张内因决定论。此观点在学术界的认同度是最高的。列宁和毛泽东都十分强调内因的作用,列宁说:“要认识世界上一切过程的‘自己运动’,自生的发展和蓬勃的生活,就要把这些过程当作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更是做了经典论述,他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这句话几乎被国内所有的哲学教科书所引用,作为论证“内因决定论”观点的重要论据之一。哲学教科书通常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和作用理解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和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也就是说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任何条件下都起决定作用。外因在任何条件下都只能是第二位的原因,只能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不能起决定作用。
3.外因作用与内因作用共同决定论。此观点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同时起决定作用,都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不存在谁决定谁,谁是第一位,谁是第二位的关系,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4.内外因力量比较决定论或决定作用相互转化论。其观点认为: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外因和内因同时起作用,内因和外因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必定有一方起主导的、支配的、决定性的作用,决定着该事物变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另一方则处于从属的、被支配、被决定的地位,对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不起主导作用、支配作用和决定性作用,是第二位的原因。但这决定作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而经常互换其位置,当外因的力量大于内因时,外因就起决定作用,反之亦然。
第1种和第2种观点虽然都肯定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但把外因的作用绝对化和固定化,第 3 种观点把内因与外因的决定作用等量齐观,是均衡主义的不分彼此、主次不清的一种表现。而这三种观点的有一个共同之处都在于对外因对事物发展变化所起的作用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笔者比较赞同的是第 4 种观点,此观点首先承认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包括内因与外因,并指出了内因与外因必有一方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但这种决定作用并不是绝对化的,不是总是内因起决定作用,或是外因总是起决定作用,也不是同时起决定作用,关键在与内外因双方力量的对比。
这就又别与前三种观点,特别是在对外因的作用的具体分析上,其论述更具合理性。笔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作用实际上是具有两重性的 ,既通常条件下的非决定性作用和一定条件下的决定性作用。
二、外因对事物发展变化起作用的两重性
1.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这是外因两重性作用的理论前提。背离了这个前提,就背离了唯物辩证法,谈论外因的作用也就失去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通常条件下,外因起非决定性作用,即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作用。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由占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内因(内在矛盾)存在着两个对立的方面(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这两个方面又同一又斗争从而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外因通过作用于内因,使原有内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决定或改变事物变化的方向。
通常情况下,外因仅仅使事物的内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量的变化,没有改变矛盾双方的主次地位,它起的是非决定性作用,但不是说不起作用,它可以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纵观古今,留意生活,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以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例,改革的成功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究其原因,国内封建统治力量的相对薄弱、改革派的力量强大是决定性的因素,也就是内因,而当时日本进行改革时的国际环境也是有利的,19 世纪 60、70 年代的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或是忙于侵略中国,或是忙于自身国内事务,客观上为日本的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这里的良好的国际环境就是外因,加速了日本改革的成功。反过来,仅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改革派的力量过于弱小,改革很难成功。又如,20 世纪九十年代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起了决定作用,西方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则加速了这一进程;再如,学生能否成为有用之才,学生自身的天赋和努力是内因,起了决定作用,老师和家长的培养、学校的环境是外因,起加速和延缓的作用,如果学生先天有缺陷或是不努力,再优秀的老师和家长可能难将其培养成才。
3.一定条件下外因的决定作用。《矛盾论》中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这里不能单纯地把“条件”理解成是第二位的原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起决定作用,笔者认为,条件也有必要条件和次要条件、决定性条件和非决定性条件之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外因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起决定作用的。对外因起决定作用情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定条件”指的是外因的决定作用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必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即内因的现状和变化为它提供前提。大致有三种情况:其一,如果外因的作用给予事物足够大的力量,足以改变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主次地位(力量对比),使事物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这种外因就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决定性的作用。日常生活中,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篮球没有外力的推动不会自己投入篮筐,显然,运动员的手法作为外因决定了篮球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我们还可以在自然界的很多现象找到例证。氧气和水对于人类的生存就具有决定性作用。伟大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一诗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林寺所在地,地势较高、气候寒冷,一般地方桃花在早春二月开放,四月凋谢,这里却到四月才盛开,说明气候作为外因起了决定性作用,决定了桃花开放的季节。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作为一种不可抗拒力往往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也说明了外因的决定作用。现代自然科学发展也给我们新的例证,如克隆技术,一个与母体一模一样的新物体得以诞生,并不是动物内部细胞自身的机能这个内因所决定的,而是人工克隆手段这个外因起了决定作用。其二,当事物发展的内因已具备,却仅仅因为缺少或添加了某种外部条件而不能发展的情况下外因便成了决定性的因素。如俗话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这里的“东风”指外因,“一招”也包含外因的情况;一病人生命垂危,家属有足够的资金,医院有高明的大夫,就差合适的肾源,肾源作为外因在这种情况下就决定病人的生死。又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一般说来,生产力作为内因决定生产关系,但毛泽东也做过这样的精辟论述,“当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毛泽东,1991)”这也从一个侧面论证了外因在一定条件的决定作用。再如在 2004 年雅典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冲刺阶段,巴西马拉松选手德利马领先,眼看奥运会上最为难得的金牌就要到手,此时,前爱尔兰牧师霍兰将德利马强行拉入一群人中间,德利马失去了夺取金牌的机会。这一起突发事件作为外因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了比赛的结果。其三,当事物矛盾双方处于势均力敌的对峙局面时,由于外力的加入才得以于打破平衡的状态,强化了次要矛盾方面,改变了均衡局面,由此导致事物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
如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共产党与国民党反动派对峙近十年,但当日本帝国主义大肆侵华,民族危亡之时,却促使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揭开了全民族抗日的浪潮。
三、正确认识外因作用两重性的现实意义
1.正确认识外因作用的两重性,有利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传统观点将外因作用固定化绝对化,容易陷入形而上学,正确认识外因作用的两重性,将使人们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做更深入的分析,防止片面夸大或轻视外因的作用,真正坚持唯物辩证法。如处理好中国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通常条件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起非决定性作用,即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作用。自力更生是内因,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关键还在于发挥我国自身的优势,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改革,但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我们只有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才能在信息化、全球化、多级并存竞争的国际环境中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外因在一定条件下也起决定作用,外部机遇有时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发展经济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在各方面内部条件具备的同时,能否抓住机遇,就是成功的关键。
2.正确认识外因作用的两重性,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趋利避害。传统观点大多重视内因的决定作用,忽视外因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外因的决定作用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外因在一定条件下成了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即根本决定因素。找准促进或阻碍事物发展的根本决定因素,才能避免对事物发展不利的决定因素,促进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如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有时作为一种不可抗外力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改变事物发展的性质,上文中提到的巴西马拉松选手德利马痛失金牌事件,就提醒人们比赛场馆的安全措施不容忽视,社会各部门要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和完善各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
再如近年来国宝大熊猫物种的减少固然有自身的生理因素,但人为对其栖息地的破坏和竹子开花的自然现象作为外因显然在一定条件下已经对大熊猫的生存构成了主要威胁,因此,要保护大熊猫,当务之急是要从环保做起。同样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有人很优秀,却一生怀才不遇,殊不知成功等于勤奋加上机遇,因此在不懈努力的同时,要善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重视外因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对于指导当前我国的改革也意义重大。当前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带来了不少的矛盾和问题,如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收入分配、住房、医疗、教育、社会治安等民生问题突出、腐败现象比较严重,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危机国家安全等,国际上还面临西方国家霸权主义、军事威胁等诸多挑战,这些不稳定的因素的存在影响了改革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反复强调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因此中国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列宁选集(第 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