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毛泽东精神对20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9-18 共9114字
论文摘要

  在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的历史征程中,毛泽东不仅以他彪炳史册的伟大实践和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所创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深深影响了 20 世纪中国历史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理论基础、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同时,体现着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群体人格和精神风貌的毛泽东精神,亦成为 20 世纪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主要象征,以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对整个民族和整个时代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就毛泽东精神对20 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及其与当代中国精神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毛泽东精神是 20 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主要象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没有昂扬奋进的民族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民族意志的民族,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人民日报》2013 年 12 月 27 日。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往往会集中体现和凝结在深刻影响这个时代发展变化的伟大历史人物或群体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中。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 20 世纪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杰出代表,20 世纪中华民族精神便集中体现和凝结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的集体实践和群体精神中。之所以聚焦毛泽东来谈“毛泽东精神”,是因为毛泽东是毛泽东精神的主要体现者和实践者,他的革命实践与光辉业绩,他的思想、言行、品格,他非凡的精神风范与人格魅力,乃至于他的名字和形象,都已成为 20 世纪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动人的感染力”和“非凡的号召力”。

  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思想和实践活动的毛泽东精神,也主要地是通过毛泽东这位“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而深刻地影响着 20 世纪中国历史的进程的,深刻地影响着那个时代整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形态,“构成了一个民族意识的其他种种形式的基础和内容”,使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科学、艺术、思想、伦理、风俗、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都深深地打上这种精神的“标记”。

  笔者曾在《毛泽东精神刍议》一文中对毛泽东精神的内涵作过阐述。所谓毛泽东精神,是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活动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对中华民族传统民族精神的继承与更新、丰富和发展,代表着 20 世纪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甘落后、英勇奋战、自强不息的生存意志和共同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意志、共同理想、共同价值观的集中表达,它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为人民服务精神为出发点和归宿,包括独立自主精神、实事求是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平共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丰富内涵,是 20 世纪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主要象征。

  毫无疑义,毛泽东精神已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穿透力,是得到全国各民族和广大人民认同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

  毛泽东精神代表着 20 世纪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民族意志。中国台湾学者李敖曾在题为“毛泽东的精神就是民族复兴的光辉道路”的演讲中说:“这种精神是唐以降吾民族久失了的浩然之气,久失了的天行健,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是 1840 以来吾民族面对保国、保种、保教三重危机的挑战而激应出的勇敢的应战的精神。”“毛泽东的精神,不仅在 49 年是引导民族复兴的伟大动力,在 49 后,尽管经历了几次悲剧性的失误,这种精神仍然是我们取得伟大成就的主要动力。”“毛泽东的精神给了吾民族以灵魂,毛泽东的精神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也谈到毛泽东对 20 世纪中华民族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的深刻影响,认为正是籍着这种影响力,“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人民都能坚持其民族精神不坠”。20 世纪是中华民族从沉沦的底谷走向振兴的世纪,是中国人民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的世纪,毛泽东精神正是20 世纪中华民族在追求独立和振兴的奋斗历程中培育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象征。

  说毛泽东精神是 20 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象征,一是因为毛泽东精神全面继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薪火相传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依靠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

  二是因为毛泽东精神更新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薪火相传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虽历尽沧桑,饱经磨难,却始终生生不息,传承不辍,根本原因在于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明的精魄。中华民族精神也是与时俱进的,它能够随着文明的进程和历史的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切合时代的主题,因而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历程中,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同时,切合时代的主题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的要求,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以新的内容,实现了民族精神的更新与升华。如作为毛泽东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在传承了强烈的民族自尊、自强、自信、自立意识,崇尚统一、反对分裂的观念,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立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担当精神这些传统爱国主义精神资源的同时,克服了传统文化中的“忠君报国”的封建性、盲目排外的封闭性、固守传统的保守性、“严夷夏之防”的狭隘性等消极因素,将基于传统民族主义立场的爱国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及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立场结合起来。将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推动社会进步与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目标结合起来。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

  他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一切外国势力的干涉,强调“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但他决不盲目排外,主张中国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面向世界,对外开放,向世界上一切国家、民族学习。“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人类的最终命运战斗和操心”,主张“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正因如此,毛泽东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赢得了世界上一切向往进步的人们敬佩”。

  所以,作为毛泽东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是摆脱了狭隘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是开放的、进步的、有着世界视野与人类关怀的爱国主义,是与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相统一的爱国主义。

  毛泽东精神对中华民族传统民族精神的更新和发展,更集中地表现在将体现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基本原则的为人民服务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以及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事求是精神等新元素,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精神之中,使 20 世纪的中华民族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结合起来,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之成为支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毛泽东精神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源泉和主要内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必须以强大的当代中国精神作支撑。

  ***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所谓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弘扬当代中国精神,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诠释、提升中国精神的内涵。

  这种挖掘、诠释和提升,不是另起炉灶,重新建构,而是在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资源传承基础上的丰富和发展。它既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来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更是对作为 20 世纪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集中体现和主要象征的毛泽东精神的直接继承。正如***同志所指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毛泽东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的杰出代表和典范,毛泽东精神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的精神内核,不仅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源泉,也是培育和弘扬当代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

  (一)毛泽东精神是当代中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主要资源
  
  毛泽东精神不仅涵盖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全部内容,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些内容都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资源,也是构成当代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础。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更是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历史,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奋斗过程中,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作为毛泽东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有以下鲜明特点:一是以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二是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自强、自立、自信意识;三是具有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舍小家为大家的担当精神;四是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五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辩证统一。今天,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全球化背景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和价值诉求多样性的问题,这样一种爱国主义无疑是我们需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的。

  为人民服务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民族精神的新发展,虽然亦传承了中华民族天下为公、公而忘私的传统精神资源,但其主要来源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主张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时时、处处、事事都为群众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当人民的勤务员。毛泽东说:“我们国家要有很多诚心为人民服务、诚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立志改革的人。我们共产党员都应该是这样的人。”“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体现着毛泽东精神的价值内核,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永远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资源。

  独立自主精神是毛泽东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独立自主的主体精神,强调“我们自己的命运完全应当由我们自己来掌握”,“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二是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强调“全军民,要自立”,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把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我们今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政治定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尤其需要弘扬这种建立在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基础上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严重困难条件下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勤俭节约、廉洁奉公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曾谈到:“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要把现在许多人中间流行的那种自私自利,贪生怕死,贪污腐化,萎靡不振的风气,根本改变过来。”

  他和他的战友们所倡导和践行的艰苦奋斗精神,主要包括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政治本色;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社会风气;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革命风格;脚踏实地、奋发向上的工作作风;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克勤克俭、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和平共处精神是毛泽东精神对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传统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历来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尽管长期遭受着西方列强侵略,也从未放弃对和平的追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战争始终坚持对和平的追求和向往。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人民所进行的“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是神圣的、正义的,是进步的、求和平的。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他强调,为了“争取永久和平和永久光明的新中国和新世界”,“便须决一死战,便须准备着一切牺牲,坚持到底,不达目的,决不停止”,“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对于争取全世界永久和平的贡献,无疑地是非常伟大的”。

  他在中共七大报告中将“保持世界和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坚持奉行和平的外交路线,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应当为争取世界和平作出贡献。同时他也强调,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今天,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严峻的全球性问题,尤其需要弘扬毛泽东所主张的这种和平共处精神,“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集体主义精神是毛泽东精神对中华民族传统民族精神的重大发展,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融入到民族精神之中,使中华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致起来,是一种“提倡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一切言论行动的标准的社会主义精神”,强调一切以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为最大多数人民谋利益,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毛泽东精神鲜明的时代标识。20 世纪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世纪,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人民英雄和英雄群体。毛泽东本人更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他们都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实践者,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血与火的征程中敢于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风貌。

  在毛泽东精神中,这种革命英雄主义与“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的斗争精神、“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担当精神、“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生命豪情、“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坚韧意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刚健自强精神、“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精神境界相结合,具有跨越历史、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上述毛泽东精神中所蕴含的各种精神资源在今天仍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并因为其对今天一定范围内存在的某些社会消极现象和不良风气具有极强的批判和针砭功能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着广泛的影响力,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此外,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培育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作风保证,也为我们今天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我们应当继承这一宝贵的精神资源,将其整体纳入到当代中国精神的范畴进行培育和弘扬,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毛泽东精神是当代中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源泉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的培育提供资源和营养;另一方面,每一时代优秀的时代精神在经过一定的历史积淀后必然转化为民族精神的内容,以推动民族精神的更新和发展,某些时代精神更直接表现为当时代的民族精神。所以,时代精神其实是民族精神的另一表现形式。

  时代精神是时代主题的折射,当然是时代的产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实践基础。诚如中共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正是在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思想品格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培育出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在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培育起来的。2004 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概念。同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将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列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任务。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2013 年,***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概括为“中国精神”,并强调“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仅从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思想品格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而且在思想上是直接孕育于毛泽东所大力提倡和践行的实事求是精神的,从这一角度来说,毛泽东精神同样是改革开放时期培育出来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源泉。

  实事求是在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中,原本倡导的是一种“务得事实,每求真是”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毛泽东对其进行了革命性改造,赋予了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全新内涵。实事求是既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又是毛泽东精神的重要内容。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中国化表述,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在毛泽东精神的范畴中,实事求是强调的是“要有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以事实为依据、敢于说出事实真相的勇气和正气”,尊重实际,尊重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讲实话、办实事、务实效的负责态度。毛泽东说:“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

  他所强调的实事求是精神的核心就是反对因循守旧,主张“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一向提倡“活”的马克思主义,他曾谈到:“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

  这种实事求是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和精髓,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源头活水。正是由于这种实事求是精神对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深刻影响,才会有 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才会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邓小平在 1978 年 12 月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

  他要求每一个党员和群众都要解放思想,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由此揭开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的序幕。而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无一不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结果。毋庸置疑,由毛泽东首创和倡导的实事求是精神正是促成当时思想解放的强大精神动力,并因而成为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直接源头。诚然,时代精神是时代主题的反映,必然有许多新的内涵,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既源于毛泽东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精神,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精神。正是基于这种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才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当代中国精神与毛泽东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毛泽东精神曾深刻影响了 20 世纪的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今天仍然能够给我们提供强大正能量。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来支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我们应该在全面继承毛泽东精神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