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8-25 共5288字
论文摘要

  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生态学领域新的发展,生态伴随人类漫漫历史,在人类历史初期,生态意识并不显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未给生态带来巨大压力,但工业革命随之爆发,特别是 20 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危机便时时刻刻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困扰世界的生态疾病包括一长串紧迫的问题:

  人口过剩、臭氧层损害、全球变暖、物种灭绝、基因多样性的损失、酸雨、核污染、热带雨林的砍伐,顶级森林的消失、湿地破坏,等等。”“人类和自然界都在走向崩溃。人类活动无情地导致和不可恢复性地损坏了环境和重要资源。”

  地球变得脆弱,不堪一击,建立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良性循环刻不容缓,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就是中国在维护生态环境建设中迈出的坚实一步。研究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为我国建构生态文明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指导。

  一、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点

  (一)福斯特研究马克思生态学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态唯物主义
  马克思唯物主义通常被理解为历史唯物主义,而福斯特建构出新的马克思生态唯物主义,福斯特认为马克思生态唯物主义是在本体论、认识论基础上融合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唯物主义。

  福斯特看到早在马克思博士论文中对伊壁鸠鲁的本体论唯物主义的解读就包含一个基本生态学原则:度的原则,与外界的任何形式的交往都建立在度的范围之内。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被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秘密和诞生地,福斯特认为这部手稿也是马克思生态学唯物主义发展壮大的标志,在手稿中,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并导致了哲学革命的发生,同时,马克思对费尔巴哈进行高度的评价,福斯特认为,马克思在研究费尔巴哈哲学的过程中认识到费尔巴哈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意义重大,费尔巴哈从人的类本质出发理解自然,由此使马克思摆脱了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桎梏。福斯特认为马克思在费尔巴哈自然主义的基础上理解了人和自然的异化,异化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生密切相关,并从中发现了资本主义存在的致命弱点,由此,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社会,一个“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的社会形式。马克思将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福斯特认为马克思生态学唯物主义思想最终形成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批判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意识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对立,也意识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并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费尔巴哈哲学进行彻底的批判,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行了系统阐述。

  福斯特认为马克思并没有系统阐述生态学问题,但生态学思想贯穿马克思思想各个环节,福斯特指出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强调了人类和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并用这一理论解释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存在的矛盾,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

  福斯特强调马克思的生态唯物主义是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伊壁鸠鲁哲学、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基础上的社会历史生态观,一方面强调了自然-物质条件的先在性,另一方面坚持了人类生活资料的生产是其他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由此,福斯特不难得出马克思生态唯物主义是建立在认识论、本体论、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唯物主义生态观。

  (二)福斯特对马克思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重新阐释

  物质变换即物质的相互转换,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有机物为了维持各自新陈代谢的需要进行物质转换,福斯特从生态和社会两方面分析了物质转换,从生态角度,一方面,物质变换存在于自然界内部,遵循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另一方面,物质转换存在于自然界和社会之间。从社会角度,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交换,这种交换以异化劳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福斯特意识到社会的物质变换受自然规律影响,自然物转换为社会产品时带走土壤中营养成分,导致土壤营养成分缺失,土壤原有结构遭到破坏而没能得到及时补充,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物质变换就出现裂缝,正是资本主义社会物质变换违背了自然原有的平衡,导致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产生裂缝。

  福斯特指出物质变换产生裂缝的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城乡分离,产品进行远距离贸易,土地原本营养成分流失而得不到补充,最终导致土地产量下降,即若土壤某些营养成分以衣食形式存在,那这部分营养成分流失得不到补充就会降低土地产量,土壤陷入恶性循环。

  而物质变换裂缝产生的本质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大生产,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条件是人与土地的异化,资本家占有土地,土地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壮大的原因,也是物质变换裂缝产生的本质原因。

  福斯特看到马克思用物质变换裂缝理论来阐释人与自然的异化现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人与自然的异化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原本肥沃的土地遭到极大的掠夺和侵害,人类安生立命之本开始动摇,若不改变这种生产方式,就无法消除异化带来的危害,对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消除异化也是解决物质变换裂缝的首要途径。

  其次,解决物质变换裂缝理论要消除人与人的异化,人与社会的异化。而马克思认为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消除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异化,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决定它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资本主义生态学的批判

  资本主义也希望可持续发展,但往往事与愿违,首先,资本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资本增值最大化,财富最大化,在金钱的统治下,资本家把赚钱放在首位,忽视资本的增长对生态环境的毁灭性破坏,其次,大量自然资源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被开采、利用并最终以废物的形式重新排放到自然中,而由此可能产生的对生态系统自身循环的干扰根本不考虑,除非这些废物重新进入资本逻辑中产生利润。再次,福斯特说资本主义是以市场为主导的,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不顾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把自然资源掠夺得体无完肤,在市场这个幕后操控者的摆布下,势必与生态系统发生冲突,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最后,资本主义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肆意掠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却从未对此买单,无产阶级成了资产阶级的替罪羊,不仅造成无产阶级生命的威胁,也造成环境的每况愈下。

  福斯特始终坚信资本主义体制是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罪魁祸首,任何企图在资本主义体系内解决生态危机的措施都是徒劳的,所以,福斯特另辟蹊径,主张采用生态革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走生态社会主义道路来解决生态危机,因为福斯特发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态环境的改善没有可能,可持续发展更是无望,只有创建一个新的社会体系改变现状。

  福斯特认为生态革命是一场艰巨而长期的战斗,需要全球共同的努力,包括变革所有制,生产社会化, 征收能源累计税,减少碳排放等。

  在提出生态革命的同时,福斯特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只满足少数资本家的利益诉求,而忽视最广大无产者的发展及子孙后代的利益,所以,这是一种极度不道德行为,在进行生态革命的同时必须对资本主义进行道德革命。

  无论是资本主义生态革命,还是道德革命,都需要从无产者或劳动人民中汲取力量。

  二、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

  (一)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开辟新道路
  福斯特之所以被称为“最杰出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复兴的主要建筑师之一”,是因为他脱离了传统马克思研究范式,让哲学出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局限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范围内,而福斯特另辟蹊径,以生态学为枢纽和核心,从对资本主义生态学批判中梳理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福斯特仅仅从生态的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似乎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总体把握,带有将马克思主义单一化的倾向,事实上,福斯特从价值取向、哲学基础、核心范畴等角度全面建构了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福斯特突破传统范式的做法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建树,推动了生态学马克思理论体系的进展,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最大限度的蔓延和普及。

  西方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否认马克思具有生态学思想,福斯特通过对马克思经典着作的清理,使马克思生态学思想逐渐浮现出来,由此可见,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开辟了新道路。

  (二)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为大众服务的
  福斯特毫不留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批判了资本对自然资源的掠夺,阐述马克思生态学思想的现实意义,将马克思生态学思想运用到生态革命、道德革命、社会革命中去。

  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现实的,彻底的,能引发群众共鸣的,只有把权利掌握在群众手里,才能保证群众的权利不受损害,才能控制并改善生态环境糟糕的局面。

  所以,福斯特生态学理论充满着服务大众的倾向,正是这一倾向推动了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在资本主义不断进行资本增值的大环境下,福斯特生态学理论格外具有时代意义和与资本主义对抗的意味。

  在资本主义不断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的情况下,站在一个全新立脚点回击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必将有力地遏制资本主义的强势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的传播。

  三、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今生态环境危机的启示

  福斯特认为,由于人类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一些以往局部性危机如臭氧层破坏、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已发展成全球性问题。罪魁祸首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超越了自然可承受能力范围,由此,福斯特指出“人类持续干预自然的活动是有限度的”,“人类社会必须与自然共同进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扩大生产是在激烈竞争中立足的关键,生产的扩大刺激消费,产生增值,人类的需要都是通过资本的逻辑被制造出来,一旦停止制造,资本便将停止增值,资本就会随即死亡,资本的增值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之间产生矛盾,这个矛盾并非不可调和,人类需要作出努力,但如果放任不管,必将受到自然的报复,由此,在当今世界局势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已刻不容缓,世界各国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构建良好生态体系,倡导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福斯特认为,地球是人类目前唯一的家园,人类只有先保护好地球才能从事实践活动,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促使资本家盲目追逐眼前利益,地球资源极度开发超过自然本身的可恢复能力,这是一种反生态的行为,需要进行道德革命来消灭,道德革命要在生态革命的基础上进行,进行生态革命首先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生态观,重视生态对人的影响,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第二,要积极建立人与生态的和谐道德观,资本主义把自然资源占为己有,全面统治生态系统,实际上人本身就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任意降低生态系统的地位,把人与生态环境看成主客体关系,必将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扰乱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当资本主义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后果时,采取转移污染的方式把问题抛给了第三世界,看似可行,实际造成的危害有增无减,福斯特认为资本主义不应当误导或利诱大众过度消费或不合理消费,促进生态道德的社会实践作用。

  由此,福斯特认识到资本主义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寄希望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值得社会主义国家的反思,特别是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宏伟目标的中国。因此,建立良好的生态体系,首先需要确立科学的生态观,在生态环境承载范围内可持续发展。在利用市场经济创造财富的同时利用有效手段来缩小负面影响,建立良好的生产方式,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二)革新技术,将技术创新与体制改革相结合
  无论是环境问题专家、生态学家或是哲学家都意识到当今生态环境危机的日益严重,人类希望走出这一怪圈,于是技术革新提上日程,特别是可替代能源的开发及提升能源利用率等,似乎这是改变生态环境的良策,但福斯特分析道,技术革新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刺激了消费和再生产,资源需求越发扩大,生态问题也就随着资源开发的扩大而蔓延,只要存在资本增值的可能,资本家就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利润的驱使必然超越生态的极限,生态环境问题危机根本得不到彻底的根除,只有将技术创新和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有可能缓解和改变现状,所以,福斯特认为技术创新导致生态破坏有增无减是体制的不合理造成的,所以仅仅寄希望于提高技术来改变现状是不可能的,只有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的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技术创新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技术本身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的技术创新才导致的生态破坏,如果资本主义坚信科技创新就能解决生态环境危机,福斯特坚信那都是掩人耳目的事情,寄希望于技术创新不能解决生态危机,体制改革才是关键,应对环境危机要把技术创新和体制改革有机结合,提高科技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的同时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建立各项法律法规和生态环境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J.B.Foster,The Vulnerable Planet:A ShortEconomic History of the Environment.NewYork:Monthly Review Press,1999.11-12.
  [2] J.B.Foster the Vulnerable Planet Monthly ReviewPress,1999.73.
  [3][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2-120.
  [5][6]J.B.Foster.Ecology against Capitalism,NewYork:Monthly Review Press,2002:85-7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