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论文题目: 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六版)》序言
一、回顾前五版概况
根据中共中央的有关规定,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8年年初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作为全国高等学校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公共政治理论课.当年2月至7月,国家教委政治思想教育司曾经组织部分高校教师分别提出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方案.当时我设计了一个纵横交错、理论联系实际的包括五个专题的教学大纲要点.在互相评比中,我提出的方案得到国家教委的批准.这份《"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要点》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1988年8月出版,供全国高等院校硕士生和任课教师使用.从这一年秋季起,我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的六位教师,由我牵头,还有邝文陵、向美清、洪肇龙、牛继升、张泽森,首先在校内按照这个教学要点对全校硕士研究生和校外一些单位讲授这门新课.为满足学习者的需要,由我担任主编,我们六个人合写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全书经我认真统稿后,于1990年7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5000册.本书问世后,受到社会上众多人士的欢迎.但是迅即被人认为观点有失偏颇,不让公开发行.然而由于本书思想解放,实事求是,观点新颖,符合实际,所以反而在内部很快脱销.
1989-1991年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许多人纷纷提出:为什么世界社会主义发生如此空前的大挫折?苏联东欧的剧变是否只是由于领导人推行右倾错误路线造成的?罗马尼亚共产党直到最后时刻还坚决反对实行多党制和市场经济,为什么也遭到覆灭,而且失败得更悲惨?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主要弊端何在?如何才能改革成功?从苏联东欧剧变中究竟要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如何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全面成功?苏联东欧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要作哪些新调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前景将是什么样?对这些新问题,我们都力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敢讲真话,反"左"防右,在课堂上作出新的讲解和回答.
1993年年初,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之约,我们重新修订了本书,在原来共分五章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了上述很多新内容,我又按自己的见解统修了全书,于1994年8月出版第二版(修订本),初次印刷11000册.这个新版本广受社会各界欢迎,8年之中先后重印20多万册.众多读者反映.本书有四新:体系新、内容新、观点新、资料新.本书不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归纳为若干条原理、划分为若干个专题分别展开论述,也不是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分篇铺叙,而是采取纵横交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构建了一个新体系.这个新体系的最突出特点是既从纵向说明近五百年来社会主义如何从空想变为科学,又从理论变为实践以及一百五十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如何经历了三次思想认识的飞跃、形成了三种理论形态(即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和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又从横向论证科学社会主义的各个原理是如何在众多国家的实践中得到生动验证,遭受重大挫折,并且不断向前发展的.全书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既总结过去,分析现在,展望未来,又立足中国,反映外国,总览世界.最受读者好评的是:本书能够真正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既着重纠正根深蒂固的"左"的思想观念,又避免右的侵袭;既实事求是地分析诸多重大问题,又能够精选较多可信的新资料,尽量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岁月如梭,时过境迁.八年后世事、国事、校事、人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受了苏联东欧剧变的冲击和考验之后又有了新进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显赫.我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于2000年5月扩大改名为国际关系学院,教师也进行了常规的新老更替.本书原作者除一个人已调到外校外,其余五个人都已退出教研岗位.我于1997年带完最后一名博士生,年届古稀,光荣离休.为了满足社会对本书愈益增长的需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2年3月初向我们学院领导提出重新编写的要求.本来学院领导可以组织在职教师执笔,但是出版社鉴于本书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和市场品牌效应,要求保留本书的继承性和连续性,提议第三版仍由我牵头主编,几经商定,同时增加两位主编,即时任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景治教授和时任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蒲国良博士,当时还约请我们学院的陈新明教授和青年教师汪亭友博士参加撰稿.我当即参照本书第二版的体系结构,草拟了一份新的编写大纲,然后分工分头执笔.经我统修后,本书第三版于2003年1月出版.两年之中,连续印刷五次,广受读者欢迎.当时河南焦作工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副教授于建荣同志在《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发表了题为《科学社会主义学科教材创新的典范》的书评,认为"这本教材构建了历史与逻辑相结合、以理论演进为主线的结构体例,在翔实而丰富的新内容中,蕴含着作者提出的视角独特的新观点".当时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张光明同志在《教学与研究》(北京)2003年第11期发表了题为《社会主义研究的新视角》的书评,指出:本书第三版"从体系、视野到论述都比以前的版本大大扩充了","力图面对事实,说出实话和真话","对许多重要问题的分析是大胆的和鲜明的,对我们时代发展的方向的感觉是敏锐的;它力图本着马克思主义固有的深思精神去解决人们久已关心的一些根本理论问题","有些章节和有些论点应当说是精彩的".除了上述两篇公开发表的书评之外,我们还收到杭州商学院廖曰文同志寄来的读后感.他说:"对该书,我不能不赞叹,它在以下三个方面尤为引人入胜.第一,体系结构新颖……第二,时代感鲜明……第三,针对性强",针对青年学生的思想疑点,很多话"说到青年学生的心坎里了,逆反情绪没有了,疑惑烟消云散了,同时还增添了一份研究、探索、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责任".本书第三版于2005年1月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出版社要求我们修订后重印.这对我们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又对全书做了一次认真修改,于2005年9月出版第四版,近三年中又五次重印.此书还被在华工作的土肥民雄等日本朋友作为社会主义这一类书籍中的首选,译为日文,已于2012年由大阪株式会社出版[我为日文版撰写的序言发表于山东大学主办的《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2年第2期,另被收入上海出版的《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年鉴(2011-2012)》].北京大学张光明教授又在《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5期发表书评,认为第四版"信息量更大了,使用的材料更为丰富了","在观点上也有了一些改动和变化".苏州科技学院教师刘雅贤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1期也发表了书评,指出"第四版总体上更加突出了精、准、深、新的特点,即内容精练,观点准确,思想深刻,体系与材料新颖".更为难得的是,《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3期刊登了中共中央纪委纪检监察室马军亮同志写的书评.他"深感这是一本对实际工作极为有用的理论教科书".他说:"这本书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的优点":"第一,作者许多与众不同的论述,有助于人们完整准确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第二,提出了不少具有启发意义的新观点,有利于突破教条主义的僵化思维";第三,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有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与现实的新材料,对于开阔从事实际工作的读者的视野大有帮助"."最后,有必要提及的是该书的写作风格也非常吸引读者,能够非常恰当地注意文风的活泼,在平实中见新意,在严谨中显活力.这也是该书能够得到从事实际工作人员认同的重要原因".《报刊文摘》(上海)2007年7月13日还以千余字篇幅摘登了这篇书评中提到的本书对苏联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对当代资本主义能够掀起新科技革命的诸多原因以及对民主社会主义影响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的新论述.我们深感荣幸的是,本书已于2007年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评选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我们认为应该重新修订出版第五版.11月22日编写组成员聚在一起,集体研究修订方案.由于原编写者有的已调离我们学院,所以有关部分要重新组织人员撰稿.这次修订既要保留本书的传统优点,又要修改第四版的不足之处.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尽量反映近三年国内外的新发展和理论界的新成果,尽力加强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知识性和可读性.各章撰稿人分工如下:
绪 论高放
第一章蒲国良
第二章 陈新明、高放
第三章第一节李景治,第二节蒲国良、谢小燕,第三节宫玉涛、韩冰
第四章第一节郭春生,第二节郭春生、高放,第三节陈新明
第五章 高放
终 论李景治
书稿于2008年3月初汇总后,先由蒲国良教授统修一遍.由于李景治教授、蒲国良教授都在教学第一线,任务繁重,我当时除了带四名博士研究生之外,别无其他教学任务.作为本书第一主编,责无旁贷,在近三个月中我夜以继日、认真细心地对全书统修了三遍,对各章、节、目,都作了必要修改、重要补充(包括我自己撰写的部分)和一些删节(要略减篇幅),尽力做到全书观点统一、前后呼应、体例一致、结构匀称.每章前面都有提示性的引言,后面都附有复习思考题.为了增强知识性,第五版对一些最重要的专门术语的由来和含义都作了简要说明.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等是在何时由何人出于何因首先提出的,当今我们应该怎样全面理解等问题,本书都作了回答.在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绪论中对"共产主义"为什么要理解为"公共主义"作了更为全面的说明.因为共产主义容易被误解为只是主张没收私有财产归公共所有,而公共主义则是表明立党为公,共产党执政要管好公共资产(不仅限于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增加公共产品、发展公共事业、扩大公共服务、完善公共选举、加强公共管理、严密公共监督、提高公共理性、弘扬公共精神,一言以蔽之,要造福公共大众."共产主义"、"共产党"二词都是由日本人在明治维新后的19世纪80年代用汉字翻译西方文字的新名词,到20世纪初被中国人移植到中文中来.中国人自己是把"共产主义"、"共产党"译为"公共主义"、"公共党"的.我这种说法的根据是我平时所读书刊中摘录的一条珍贵罕见的史料.现代着名报人胡政之(1889-1949年)于1924年在上海创办《国闻周报》,该刊刊登各种政治倾向的文稿.该刊从1927年9月4日出版的第4卷第34期起,连续三期刊载厚照写的《嘉尔·马克思传略》长文.看来作者是一位老先生,他用文言文摘译介绍《共产党宣言》的要点,占五页篇幅,其中把"共产党"译为"公共党",把"共产主义"译为"公共主义".这时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六年多了,在1925-1927年的大革命中可谓声名显赫.他却不跟风随俗,偏要自己独立思考,另行新译.我在本书中加上这个新内容,不仅是为了增加新知识,而且是要唤起人们的新思考,促使人们重新理解共产主义.
2005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返聘我继续招收博士研究生,9月授予我等33人终身性荣誉教授称号和金质奖章.2007年9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联合北京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和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举办了"高放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纪宝成校长在会上讲话,他说:"高放教授从人民大学建校至今,始终耕耘在三尺讲台,正是长期从教、终身执教的优秀教师代表","高放教授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坚持学者的视角,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在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多个领域不懈求索,是一名孜孜不倦的探索者"(见《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7年9月5日第2版).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原主任赵曜教授在这次研讨会上以"学术权威和理论大家"为题发言,他说:"我们党一向倡导,在学术界要提倡学派,不搞宗派.但是,真正形成一个学派并不容易.从高放教授的渊博学识、独树一帜的学术思想和观点,以及培养出众多的追随他的学生和弟子,可以说我国学术界已经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高放学派"(见黑龙江省委党校主办《理论探讨》,2008年第1期第158页).以上这些溢美之词都只能看做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
经我反复统修的本书第五版可以说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近几年来潜心研究的新成果.第五版自2008年8月发行以来,已6次重印,累计20万册.即便自2010年起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公共政治理论课已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仍然有许多院校照样采用本书作为教材.华侨大学曾亚雄、林怀艺在《探索》(重庆)2009年第3期发表了题为《一部体现"三个面向"视野的教材力作》的书评.文中指出:自1988年原国家教委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规定为全国高校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公共政治理论课后,"高放教授便呕心沥血,致力于编写高质量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材.在二十年时间里,高放教授带领他的学术团队五易其稿,一稿胜过一稿,一稿优过一稿,把最美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广大教师、学生和读者,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理论工作者的执着追求和高尚风格"."第五版,优点突出,特点鲜明,它纵横交错,博古通今,史论结合,以理服人;是非对比,启迪思维;简洁明了,精而管用.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体现了'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视野,读来令人心胸开阔,学有所获;讨论令人各抒己见,研有所得;掩卷令人回味无穷,思有所成.因而说它是一部教材力作,一点也不为过."这样高度的评价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二、第六版有哪些更新
自2008年本书第五版问世以来,近几年世界和中国形势又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和欧盟国家的金融危机暴露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层内在矛盾,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从2010年起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愈益强盛.共产党执政的五国(中、朝、越、老、古)和世界各个社会主义政党、派别都有较多变化.应社会和市场需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按原定各章分工重新增订了第六版书稿.蒲国良教授首先统修了一遍后,作为本书第一主编,近五个月来我又尽心细密统修了三遍.主要是修改了一些章节标题,删节了旧版某些篇幅(避免新版篇幅超量,实际上比旧版还减少几页),改变了一些问题提法,增加了一些新内容、新见解和新资料,改正了一些差错,修饰了很多文句,调整了一些内容结构、复习思考题和书末参考书目.尤其是对我自己撰写的章节,每一页都作了几处修改.全书改动有几百处之多.主要修改之处,以下循章略举数例.
在绪论中开宗明义指出:社会主义顾名思义,当今应该理解为:"以社会为主义,为社会而主义,由社会出主义,靠社会显主义.而不能只以政党为主义,只为国家而主义,只由精英出主义,只靠媒体显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成果,我简明地概括为十个"化",即劳动社会化、生产机械化、国家工业化、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法制化、文化多元化、大众知识化、农村城市化、思想自由化.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弊病,我也简明概括为十个"化",即资本私有化、利润最大化、贫富两极化、危机周期化、失业普遍化、环境污染化、人际金钱化、思想利己化、战争经常化、世界殖民化.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增加要借鉴现代博弈论的方法和理念.
第一章把1516年空想社会主义诞生以来近500年的世界社会主义概括为四大阶段,即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5161848年),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1847-1917年),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的演进(1917-1991年),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1978年以来).对科学社会主义六条基本原则的排列顺序按照内在逻辑关系做了调整,同时增加"凡是通过暴力革命取得政权的党一定要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才能保证党长期执政和依法执政;"凡是通过议会民主执掌政权的党,就要精心采取逐步渐进的方略",争取连续执政或下野后再度执政.
第二章写到苏联1934年政治局委员基洛夫被害事件时,加注说明基洛夫以权猎色,拥有多名情妇,他是死于情杀,而不是政治谋杀.写到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辞职下台时,加注说明他是因未掌握军权、轻信由其妹夫担任国防部长.关于苏联模式的政治弊病,增加了"坚持一党专政"进而演变为一派专政、总书记一人专政是首要弊病,苏联模式失败的最突出原因在于苏联几任领导人一再延误了政治体制改革.1991年6月叶利钦在竞选俄罗斯总统时就是打出"反极权,反特权,反官僚主义"的口号,击中苏共的软肋,赢得多数选民的支持,获得57.3%的选票才当选总统的,而俄共候选人雷日科夫只得到16.8%的选票而落败.当今我国思想理论界还有人只强调苏联剧变主要是西方施展和平演变战略和戈尔巴乔夫等领导人背叛所造成,而不从苏联体制模式的弊病和延误改革去找根源.这样就不能切中要害,不能真正汲取苏联失败的历史教训.
第三章标题改为"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本国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原标题是"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是中共的提法,其他各党并未明确提出本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修改才符合实际,同时也表明各党都在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这一章中国部分,增写了:"如果1945年中共七大时党章写明'以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就更好.这样的写法既肯定了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又能避免助长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而且不容易在1953年提前结束新民主主义.还有,原来我在脚注中写毛泽东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身兼"五个主席",现改为"七个主席"(原来漏写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二职).毛泽东从1943年3月20日起别出心裁地担任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党中央书记处主席(苏共中央和其他共产党中央从未设过这两个职务),这是他在党内个人权力过度集中的起点,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他担任七个主席,这是毛泽东担任党政军最高领导职务最多的顶峰.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之后,我又增补了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在越南部分,增加:"鉴于3/4以上的越南人民是广义的宗教信徒,所以越共从1990年起允许党员信教,并且积极在宗教徒和僧侣、专职人员中发展党员."老挝部分我也增加:"由于全国居民70%以上信仰小乘佛教,佛教是老挝国教,所以老挝党自1991年起规定党可吸收佛教徒,并且允许党员参加一些宗教活动."朝鲜部分增加:"朝鲜领导人认为根据朝鲜国情,采取指定血统接班人最可信赖,这样就把斯大林体制的党天下进而变为家天下.这种体制要经受长期实践的考验和检验."古巴部分增加:古巴有40%以上的人是天主教徒,古共自1991年四大后已吸收5000多名先进宗教徒入党,还有几名神职人员.这种务实政策有利于减少以至消除广大天主教徒对共产党人无神论者的畏惧和对立情绪.还增加了"古巴作为'世界医院',它向六七十个国家(主要是拉美和非洲国家)派出医生、送去医药,切实帮助缺医少药的民众.这种医务外交为古巴重塑了国际形象.社会主义国家从以往苏联模式的'输出革命'改变为当今的'输出保健',改变了社会主义的国际形象".
第四章增补了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共产党的概况:大约100个国家有新老共产党共约130个,其中欧洲55个,美洲32个,亚洲29个,非洲8个,大洋洲3个.参政党有20个.党员总数约700万人,超过10000人的党有25个.还增补了"迄今我国思想理论界仍有一些思想保守的人,他们认为经典作家所讲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新社会因素',只有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夺取政权后才可能在新社会中显示出来.他们完全无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已经使社会主义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逐步积累的种种新现象".我还增加"应该看到民主社会主义在当今资本主义世界是远比共产党信奉的科学社会主义势力和影响都要大得多的社会主义流派.我国思想理论界有一些人迄今仍坚持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潮的表现.这是不大符合客观实际的".我还增补了委内瑞拉四次连任总统的查韦斯于2013年3月6日病逝后受万民拥戴、举国哀悼的情况以及他的继承人马杜罗将继续推行"21世纪社会主义"的情况.我还接着指出:"查韦斯的民族社会主义为何影响远大于共产党的科学社会主义?这是值得深思深究的大问题."我还补充了印度共产党(毛派)的一些情况.我认为在当今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印共(毛)采用中国革命经验,想通过农村游击战争在2025年夺取全国政权是很难成功的.最近有人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相关思考》这篇长文.文中在看好印共(毛)的斗争前景的基础上进一步预言:"广大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的第三世界国家在21世纪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个世纪,极有可能学习、借鉴我们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以农村包围城市,通过议会选举直至武装斗争的手段夺取政权,真正实现本民族的本质上的独立和解放".我们认为这种预见是当今急于求成的集中表现,并不符合实际.
第五章人类社会正面临新科技革命大发展的新时代,增加:人类社会将迎来基因时代,基因工程将改造人类本身,使未来的人类更善良、更聪慧、更勤奋、更俊美、更长寿,这样就更会促进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基因时代是真正世界大同的时代.还有,我把"人类社会正面临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合作、竞争和斗争的新时代"改变为"人类社会正面临世界各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时代".我认为当今观察世界全局不能只限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当今世界有195个国家,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5个,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主题、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各国理应顺应时代要求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在合作之中当然有竞争和斗争,但是当今的竞争和斗争不应是以往那种"零和博弈",即一方胜出,另一方败亡,而要力争达到互利共赢,这才是人类智慧的增长和文明的进步.我还批驳了理论界有的权威人士认为当今世界仍然处于近百年前列宁所提出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的时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只是短时间的事,言外之意是将来战争与革命还会成为时代主题.我还进一步论证了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已经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即社会化程度更高、国家的社会职能更强、社会主义因素更多增长的资本主义.如实认清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已发展到社会资本主义的新阶段,有助于我们深刻体会和平与发展为何将长久成为世界主题、时代主题,有助于我们深切观察今后世界社会主义将如何通过和平发展逐步取代世界资本主义.如果我们的认识还停留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那么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势必引起世界战争与世界革命,这是已经被前两次世界大战所验证了的.当今还有人指望美欧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会引发一场社会革命,一举推翻世界资本主义.我们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
总而言之,我在精心统修全书的过程中尽量把我近五年来研究的新成果、思考的新问题和积累的新资料反映进来.由于本书是集体编写的教材而不是个人学术专着,所以对很多问题只是简单论及,点到为止,难以展开论述.一家之言,欢迎争鸣.当今我国社会思潮繁复,作为教材,我们力求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用以资政育人.我牢记恩格斯1890年8月5日给施米特的信中所说的箴言:"马克思认为自己的最好的东西对工人来说也还不够好,他认为给工人提供的东西比最好的稍差一点,那就是犯罪!"①经我反复统修的这本书,肯定不是最好的,也够不上比最好的稍差点.我们的犯罪行为,理应由读者、专家给予惩处.
杀青完稿之后,真是感怀良深.我不禁想起了我国世界史大师、武汉大学教授吴于廑(1913-1993年).20世纪60-80年代,他曾经与北大教授周一良联合主编《世界通史》.此书多次修订,一版再版,发行量达数十万册,成为当时全国高校普遍采用的教材.我参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编纂工作期间(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有幸好几次在会上见到吴老,会下同他交谈.他非常重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在他负责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中专门设立国际共运史分支,聘请我担任这个分支的副主编.他很赞赏我在国际共运史研究方面发表的新见解,并且鼓励我趁年富力强,要在国际共运史诸多老大难问题上勇于拨乱反正,不怕受人打压,多出成果.他的博学、严谨、谦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最后一次修订完《世界通史》,返回武汉后,曾赠给周一良老友一首律诗,其中前四句是忆念他们在北京郊游的情景:"枫叶惊秋又一年,京华回首胜游仙,金甍玉砌长安道,紫苑红旗万里天",最后四句是治学编书感悟,很有启迪:"临老着书知不足,平生读史叹无边,解牛待有操刀手,伫看新编覆旧编."(见周一良:《平生读史叹无边》,载《光明日报》,1993-08-30)当今我也正是怀有这种"知不足"的欠缺情愫,更是处于"叹无边"的无奈心态,只有众多方家和广大读者才是我们期待的"解牛"的"操手刀",到那时"伫看新编覆旧编",我深信,再过几年一定会有精益求精的新编问世.吴老活到80岁高龄谢世,迄今我已86岁超龄还在伏案编书.序末恕我谨按原韵赋七律一首追念吴老先生并为编书述怀:殷殷砥砺垒胸间,屡遭风摧信念坚,频发新言携后进,激扬壮志步先贤,主编重担超荷负,副手齐心共挺肩,百炼千锤出上品,集思纠"左"拒西偏.
在这篇长序的末尾我还要顺便告诉读者,十多年来,我本来只是担任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顾问,2013年8月18日,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第八届委员代表大会增选我为该学会顾问.这表明我多年来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的学术成果和声望已得到学界同仁的认同.今后,我还要为继续繁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克尽绵力.
书稿交出版社后,承本版责任编辑于凯燕同志精心审读,帮助核对有关资料,并修改不当之处,特此致谢.出版社提供的最后校样,经蒲国良教授校正一遍,我又亲自校正一遍,并且又作了些修改和补充.本书疏谬之处,殷望方家和读者不吝赐正.
点击查看更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