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学者们对文化及旅游投融资的研究快速增多,涉及的领域也逐渐在扩大.一方面是关于文化产业概念、范畴与特征的界定,包括旅游企业宏观环境的研究,包括社会、政策、经济、技术方面;另一方面则是站在宏观的角度,对一个区域中的文化旅游产业的融资问题进行分析.一个文化旅游企业的融资状况可以折射出当地同类企业的问题,一个区域的文化旅游产业融资现状也必然影响到其中某个文化旅游企业,因此现有的研究文献对本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两方面文献分别进行综述,为今后对文化旅游业融资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文化产业研究现状
谭震(2003)在我国文化产业融资方式的创新研究中建议:制定相关税收政策,鼓励个人和团体对文化事业的捐赠,鼓励工商企业和社会人士对文化产业的赞助;鼓励发行文化彩票,募集社会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孙斌(2007)针对金融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信贷投入不足、支持面过窄、金融服务滞后问题,建议从地方政府、金融体系、中介机构三个方面提高民营文化企业整体融资能力等.周正兵、郑艳(2008)从文化产业投入资金的必要性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模式两方面证明了适时启动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对于促进资本市场与文化产业的对接,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瓶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青超、李学文(2012)提到文化产业缺乏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以及文化产业的金融理念有待革新等问题,提出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框架图.袁放建、惠萌、韩丹(2013)基于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角度,对产业投资基金及其组件模式进行了细致的探析,指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出现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金融平台.作者分析了文化投资基金及其组建模式,建议根据不同类型模式以及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组建模式.李华成(2012)认为产业特点和政策限制等因素决定了文化产业投融资难于其他产业,要学习欧美产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优惠、国际资本国民待遇、国家投融资基金、金融创新等举措.陈孝明、田丰(2013)中国文化产业融资存在风险约束、规模约束、资产结构约束和外部金融环境约束,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理念、投资方向、组建方式以及专家型管理方式契合了文化产业的特征,有助于解决文化产业的融资困境,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应该组建公司型、封闭型基金,采取公募和私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融资,退出方式则首选首次公开发行.
三、旅游产业研究现状
沈蕾(2008)从政府和市场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研究的出发点,验证了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之间的差异是导致旅游产业发展差距的根本原因.陈咏英(2010)对旅游业投融资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认为现代企业的理财目标为公司价值最大化,投融资行为是企业的重要理财活动,因此投融资行为的成败可能最终对公司的价值产生重要影响.未来关于旅游业投融资问题的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1)旅游业投资效率、投资多元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2) 旅游业融资成本及其影响因素研究;(3) 旅游业投融资行为对公司价值影响的研究.韩占兵(2011)通过对 2001~2008 年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代表性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我国东部地区企业偏重于内源性融资方式,而西部地区企业偏重于外源性融资方式.刘改芳、杨威(2013)基于 DEA 的文化旅游业投资效率模型及实证分析提出仅仅依靠景区门票收入不能解决文化旅游业持续有效的发展问题,提倡文化产品的创新,扶持文化产业基金的创建,培育文化旅游业组织的创意环境,提高文化旅游业整体投资效率.
郭欣、王晓波、苗绘(2014)通过对河北省文化旅游业的现状研究,指出财政金融对文化旅游产业支持力度不足并建议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信贷措施,强化金融部门对文化旅游项的资金支持,例如组织银行方面可以将着作权、专利权以及经过评估的文化项目、销售合同等低风险资产作为抵押物以使旅游文化产业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
王海虹(2012)龙门文化旅游园区投融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建投融资体系;二是开拓融资方式.成立了龙门园区投资(集团)公司,作为园区发展的投融资平台.
以园区的资源为担保吸引大型投资商,形成"园区管委会+大型投资商"的园区运营主体,以资产和要素重组为突破口,培育园区龙头旅游企业或企业集团;放宽准入条件,降低门槛,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加园区投资,通过兼并、参股、收购、租赁承包、BOT(建设-经营-转让)、TOT(移交-经营-移交)等多种方式扩大融资经营.
张奇(2014)旅游产业投资大、回收周期长、资金不足、融资难始终困扰着旅游企业,特别是许多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过于依赖商业银行贷款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不仅融资渠道相对集中、融资方式单一,而且融资规模也有限.如何拓展和创新融资渠道成了当务之急,其中,资产证券化是旅游企业融资途径的创新性尝试.蒋莉莉(2014)本文简单介绍了几种旅游业的创新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并从对资金需求、资金供给、国家政策方面阐述现阶段旅游业融资普遍存在的困难及原因.最后强调了解决旅游业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的问题,要从旅游企业,旅游业运行管理机制和配套的金融设施和金融环境三个部分同时着手.
廉英杰、任晶(2014)通过对吉林省旅游业现状的介绍及剖析,发现吉林省旅游企业融资模式传统、渠道单一.第一,政投入低;第二,银行贷款难度大;第三,吉林省现有融资平台作用有限.其次,作者对比其他省市对旅游业的投入和扶持,提出三种可供吉林省旅游业融资的探索新模式,第一,股权融资;第二,旅游债券融资;第三,设立吉林省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最后,对于如何提高吉林省旅游企业投融资的能力也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给出相关建议.石望林(2011)本文通过对天水旅游产业融资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分析,总结西安曲江融资模式的成功经验,为提高天水旅游产业融资能力提出相关的建议.李亚楠、杜国栋(2013)从资金需求、基金供给、国家政策三个方面对曲阜市的文化旅游产业融资问题进行了简单阐述,并给出建议:改革并创新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融资环境;规范旅游企业的运营方式和制度,增加信息的透明度;规范旅游业的运行管理机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为其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扶持和培育中介机构;改革并完善旅游产业管理体制.汪洋(2013)给出了融资方式的创新意见,例如建立合作型融资联盟、融资租赁、资产债券化、债券融资、银保联合模式等.
同时,鼓励各旅游企业广泛开展融资合作,提出相关的技术性措施.文章最后,完善了旅游企业融资配套措施:首先,完善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借助第三方健全企业信息平台;其次,培养既懂管理又懂金融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最后,突破政策瓶颈,获取政府支持.
钱益春(2006) 指出旅游基础设施的市场特征决定了其投资模式多元化,当前单一政府投资模式已制约着我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可以通过BOT(建设、经营、移交)方式、BTO(建设、转让、经营)方式、TOT(将建设好的项目移交给外商企业或私营企业,换取一定额度的资金,到期收回)方式、ABS(资产收益证券化融资)方式、PPP(政府与私人合作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方式等来扩大融资渠道.
主要参考文献:
[1]谭震.我国文化产业融资方式的创新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3.9.
[2]孙斌.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问题及建议[J].金融经济,2007.10.
[3]周正兵,郑艳.发展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08.4.
[4]陈咏英.旅游业投融资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J].财会通讯,2010.6.
[5]张青超,李学文.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J].地方财政研究,2012.1.
[6]李华成.欧美文化产业投融资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7.
[7]郭欣,王晓波,苗绘.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3.2.
[8]金莲芳.云南藏区文化旅游业发展问题探索---以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3.
[9]王海虹.龙门文化旅游园区建设与投融资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