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发展评价是研究社会经济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状况的重大课题,也是测度旅游经济健康发展能力的核心内容。当前研究热点集中在指标选择、评价方法、模型构建及计算过程等方面。余凤鸣等通过构造相关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1—2010年西安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经济与环境已达到良好协调发展水平;宁小莉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研究模型,对包头市2001—2005年的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黄友均等利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安徽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价,得出安徽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由初级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向中级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转变;石惠春等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兰州市旅游经济与环境协调度进行了评价,并利用R/S分析法预测了旅游经济与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为新疆最大的旅游集散地,在西部大开发及向西开放战略推动下,乌鲁木齐市正逐步发展为中亚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消费市场,旅游业有望成为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但作为典型的干旱区城市,乌鲁木齐市又面临着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有限等发展瓶颈。如何通过发展旅游经济来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发展品质、实现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研究区概况
2012年乌鲁木齐市接待国内 外游客 (含 “一日游”)1747.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了19.7%,其中,接待国外游客36.56万人次,下降了7.60%。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9.88亿元,增长了21.28%。其中,国际旅游收入12.98亿元,下降了2.2%。自2007年以来,乌鲁木齐市旅游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旅游国际人次及外汇收入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乌鲁木齐市交通便利,有兰新铁路、南疆铁路和乌—喀、乌—伊等主要公路干线,有利于旅游的良好发展。同时,乌鲁木齐市作为全疆最大的旅游客源地和物资集散地,旅游业发展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都很明显,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基础和条件。近年来乌鲁木齐市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持续增长,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逐渐提高,已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受自然环境、地形结构及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等限制,加之乌鲁木齐又是我国水土资源最紧缺、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乌—昌一体化和“引额济乌”跨流域引水工程虽暂时缓解了城市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但作为新疆唯一的特大城市,乌鲁木齐又是一个以能源、原材料厂、冶金、化工、电力等重化工业为主的资源经济型城市,能耗和物耗高、污染排放重,城市环境质量难以根本改善,与旅游经济发展对优质环境的需要相背离。
2、研究方法及模型构建
2.1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综合效益计算模型
设正数x1,x2,…,xm为描述旅游经济特征的m个指标,设正数y1,y2,…,yn为描述城市环境的n个指标,则分别建立函数:
式(1)和式(2)分别为旅游经济综合效益函数与城市环境综合效益函数;αi、bj为指标权重;x′j、y′j为各指标标准化值,计算方法为:
式中,λ为相应于指标xi的规划值、对比标准值、期望值或理想值。考虑到规划值难以获取,本文取最理想值作为评价标准。
y′j的取值类似,即正向指标取最大值,负向指标选取最小值。
2.2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度计算模型
协调度计算公式:
式中,C为协调度(协调系数),k为调节系数。式(3)反映在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综合效益或发展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即f(x)与g(y)之和一定],为了使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的复合效益或发展水平[即f(x)与g(y)之积]最大,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效益或发展水平进行组合协调的数量程度。当0≤C≤1时,协调度C越大,说明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越协调,反之则越不协调。据此给出协调度等级划分见表1。
2.3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发展协调度计算模型
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度(或协调发展系数)的计算模型为:
式中,D为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度;T为旅游经济效益与城市环境效益(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它反映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的整体效益或水平;α、β为权数,文中都取0.5。
2.4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类型
按照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度D的大小,同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将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划分为5种类型并划定其等级标准,然后根据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f(x)与g(y)的对比关系,将上述5种类型细分为15种基本型(表2)。
3、数据来源及指标选择
3.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是根据尽可能收集到的公开统计资料,遵循整体对应、比例适当、重点突出、井然有序、数据可获性与可比性等原则,在参考相关文献基础上,筛选出与经济影响较大的因素指标,如国际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国内外旅游人次增长率、旅游总收入增长率等9个指标来反应乌鲁木齐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选取污水日处理能力、绿化覆盖面积、生活垃圾清运量、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烟(粉)尘排放量等9个指标反应乌鲁木齐市环境发展状况。
3.2数据来源
乌鲁木齐市城市环境数据来源于2013年《乌鲁木齐统计年鉴》,经济指标数据来自《新疆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及乌鲁木齐政府统计公报。
3.3评价步骤及方法
首先根据式(1)计算出乌鲁木齐市的f(x)和g(y),然后分别按式(3)、式(4)和式(5)计算出协调度C与协调发展度D。本文式(1)中ai、bj的确定采用熵值赋权法。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它通过计算指标的信息熵,根据指标的相对变化程度对系统整体的影响来决定指标的权重。
4、评价结果及分析
利用乌鲁木齐市2007—2012年的经济与环境数据计算f(x)、g(y),得到城市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度,见表4。
由计算值发现:2007—2012年间乌鲁木齐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总体呈上升态势(图1)。但旅游经济发展相对缓慢,2009年受“七·五事件”影响使旅游经济下滑到最低点,而城市环境质量一直平稳向好的方向发展。期间,乌鲁木齐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综合效益的T值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尤其2011年后旅游经济摆脱了“七·五事件”的影响,开始呈现出综合效益快速增长态势。
乌鲁木齐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度C值处于不平稳状态,主要是旅游经济对目的地社会环境极其敏感。近年新疆严峻的社会稳定形势已深刻影响到旅游经济及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尽管政府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使两者趋于良好协调,但旅游经济的下行不平稳走势仍较明显。
乌鲁木齐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度D呈稳定上升趋势,2011年达到最高水平后,城市环境质量开始滞后于旅游经济发展,说明旅游经济进入到相对快速发展阶段,与新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趋于同步,但城市环境改善没有跟上发展步伐。
由此看出,乌鲁木齐市旅游经济在低水平上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的同时,受到“向西开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影响,呈现出快速度发展的态势。“十二五”以来,新疆确定旅游经济的支柱产业地位,明确规定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五区三线(阿勒泰旅游区、喀什旅游区、伊犁旅游区、吐鲁番旅游区、巴州旅游区等五区和丝绸之路中道、丝绸之路北道、草原丝绸之路等三条丝路精品线路)为重点的发展格局,重点打造以喀纳斯、那拉提为核心的自然生态旅游和以喀什、吐鲁番为重点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同时开发民俗风情旅游、冬季冰雪旅游、乡村旅游、特种旅游等旅游产品,使旅游经济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明显快于城市环境建设。加快城市环境建设步伐,从根本上改善旅游环境,深度拓展旅游市场,使旅游经济成为带动新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为其提供环境保障仍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余凤鸣,杜忠潮,周杜辉.基于熵值法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演变分析———以西安市 为例 [J].安 徽农业科学,2011,(34)∶21224-21227.
[2]宁小莉.包头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与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1)∶32—35.
[3]黄友均,许建,黎泽伦.安徽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初步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6)∶736—738.
[4]石惠春,刘鹿,汪宝龙,等.兰州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108-114,120.
[5]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19(2)∶17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