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三产业和国际旅游的发展现状
1.浙江省产业结构现状
(1)第三产业 GDP 占浙江省 GDP 比重不断扩大,有成为三产之首的趋势。从三大产业 GDP 占浙江省 GDP比重来看(如图 1 所示),1983~2013 年,第二产业比重始终最高,均在 44%以上,近 5 年呈现逐渐回落的趋势,2013 年明显低于 52%;而第一产业的比重一直处于下滑阶段,近 5 年来,比重不断向 4%靠拢,2013 年就只在4%左右;相反,第三产业处于不断上升阶段,比重越来越大,近 5 年均在 44%左右,2013 年超过了 44%,向52%靠拢;第三产业 1987 年的 GDP 比重便超过了第一产业,此后远远将第一产业甩在其后。而 2001 年以后,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比重差距越来越小,特别是 2013年,差距大约只有 1%。
(2)第三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比重平稳上升,但与第一产业仍有差距。从图 2 可以看出,自 2000 年以后,浙江省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超过了第一产业,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居三大产业之首。近 3 年来,第二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在 50%左右,增速呈放缓状态,逐渐趋于0。而第一产业自 2000 年后吸纳的就业人数比重直线下降,2012 年比重仅占 14%左右。与之相反,第三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比重呈平稳上升趋势。2012 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三产比重的 35%左右,远高于第一产业,但与第二产业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2.浙江省国际旅游业发展现状
(1) 国际旅游创汇收入不断上升。如图 3 所示,1983~2012 年,浙江国际旅游创汇收入从 1000 万美元达到了 50 多亿美元。到 2012 年首次超过北京,位居全国第四,其在第三产业的比重已达到 2%。自 2003 年后,旅游创汇收入均在 10 亿美元以上,增长迅速。受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浙江国际旅游创汇在 2009 年增长有所减慢,之后又快速增长。
(2)入境旅游人数持续上升。如图 4 所示,1979~2012 年,浙江省入境旅游人数不断增加,特别是进入 21世纪后,增速加快。2003 年至今,入境旅游人数从 200 万人,飞增至 868 万人次,浙江旅游业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实证研究分析
1.假说的提出
国内外学者对旅游业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国际旅游的发展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所以本文将浙江省国际旅游对第三产业增长贡献内容界定为收入效应和就业效应。由此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一:浙江省国际旅游收入与浙江省第三产业收入正相关。
假说二:浙江省国际旅游收入与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正相关。
2.指标选择及处理和数据来源
本文的国际旅游收入是由浙江省统计局提供的国际旅游创汇收入来衡量,并以 ITOUR 表示,单位是万美元;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是由浙江省统计局提供,以 EMP 表示,单位是万人;浙江省第三产业收入也是来源于浙江省统计局,以 GDP 表示,单位是亿元。为了减弱数据的异方差性,缩小变量的取值范围,本文将所有数据进行了对数处理,用 lnGDP,lnITOUR 和 lnEMP 来表示。
3.增长贡献的收入效应研究
(1)浙江省国际旅游创汇收入与第三产业 GDP 的平稳性检验。
由表 1 结果可看出:InGDP 和 InITOUR 序列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非平稳序列,InGDP 和 InITOUR的的一阶差分序列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下也是非平稳的,但是 InGDP 和 lnITOUR 的二阶差分序列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的,即 InGDP 和 InITOUR 序列都为二阶单整序列,满足变量之间协整关系的前提条件。
(2)浙江省国际旅游创汇收入与第三产业 GDP 的协整检验。由上节可知,InGDP 和 InITOUR 序列都为二阶单整序列,若其残差序列也是平稳的,那么,两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第一步,建立对数线性协整方程。利用 Eviews3.1 估计结果如下:
LNGDP=-0.1640+0.8096LNITOUR (1)t=(-0.88) (46.69)R^2=0.9882 调整 R^2=0.9878 D.W.值 0.9570第二步,对协整方程的残差 R1 进行平稳性检验。
由表 2 可知,残差序列在 5%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的,所以变量通过了协整检验,方程的常数项和系数都在即使 0.05 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并且由调整R^2=0.9878,得知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度很高,DW 值 0.9570,表明残差序列在 0.05 显著性水平下无一阶序列相关。总体来说,该模型描述了浙江省第三产业 GDP 和国际旅游收入的长期关系。方程(1)表明的经济意义是: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与国际旅游创汇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国际创汇收入每增加 1%,浙江省 GDP 将增加 0.81%。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正相关关系吻合。
(3)浙江省国际旅游创汇收入与第三产业 GDP 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表述定理认为,若两个变量间是协整的,则两者间的关系可由 ECM 表述。
第一步:建立 gdp 和 itour 的长期均衡方程,利用 E-views3.1 估计结果如下:
LNGDP=-0.1640+0.8096LNITOUR (2)第二步:令 ecmt=R1t,然后建立下面的误差修正模型:△lnGDPt=β0+αecmt-1+β1△lnITOURt+εt(3)将协整方程的误差修正项引入模型,可得到国际旅游创汇收入对第三产业 GDP 的短期影响,Eviews3.1 估计结果为:D(LNGDP)=0.168088×D(LNITOUR)-0.186080×R1(-1)+0.129744式中,D 指代一阶方差,R1 指代上述中协整方程的残 差 , 即 △lnGDPt=0.129744-0.186080ecmt-1+0.168088△lnITOURt(4)在上式表示的误差修正模型(3)中,短期内,浙江省第三产业 InGDP 的波动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短期内国际旅游收入波动的影响;另一部分来自浙江省第三产业 InGDP 偏离长期均衡状态的影响。其中,误差修正项的系数大小,反映了系统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
由(4)可知,当短期内浙江省国际旅游收入和第三产业lnGDP 波动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系统将以 -0.186080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符合反向修正机制。
(4)浙江省国际旅游创汇收入与第三产业 GDP 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以上结果表明,在滞后一期时,浙江省国际旅游创汇收入不是第三产业收入的格兰杰原因,但浙江省第三产业收入是国际旅游创汇收入的格兰杰原因,尽管浙江省国际旅游创汇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存在正相关,但其却不是第三产业收入的格兰杰原因。
4.增长贡献的就业效应研究
(1)浙江省国际旅游创汇收入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平稳性检验。
由表 4 结果可知,InEMP 即使在 0.01 显著性水平下也为非平稳序列,而其一阶差分序列在显著性水平 0.01下为非平稳序列,而 InEMP 的二阶差分序列在任何显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稳序列。所以,InEMP 是二阶单整序列。由上节得出的 lnITOUR 序列是二阶单整的,因此 InEMP与 lnITOUR 之间有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2)浙江省国际旅游创汇收入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协整检验。
第一步,建立对数线性协整方程。利用 Eviews3.1 估计结果如下:LNEMP=0.2605×LNITOUR+3.7688 (5)t=(39.43) (53.16)R^2=0.9836 调整后 R^2=0.9829 D.W.值 0.7919第二步,对协整方程的残差 R2 进行平稳性检验。
由表 5 可知,残差序列在 0.05 的显著性水平下为平稳序列。所以,InITOUR 与 InEMP 之间是协整的。由协整方程可知,方程的常数项和系数都在即使 0.01 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浙江省国际旅游创汇收入与就业人数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是总长期均衡关系。由拟合优度值 R^2=0.9836 可看出,模型与数据拟合的相当好。系数值 0.2605 解释了当国际旅游创汇收入每增加 1%,将会使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平均增加 0.26%,即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对浙江省国际旅游创汇收入的弹性为 0.26。这个结果验证了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对增加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的正面作用。
(3)浙江省国际旅游创汇收入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误差修正模型
第一步:建立 ITOUR 和 EMP 的长期均衡方程,并利用 Eviews3.1 估计 结果 如 下 :LNEMP=0.2605×LNI-TOUR+3.7688 (6)第二步:令 ecmt=R2t,然后建立下面的误差修正模型:△lnEMPt=β0+αecmt-1+β1△lnITOURt+εt(7)用 Eviews3.1 估计结果为:DLNEMP=-0.360520×R2(-1)+0.091829×DLNITOUR+0.035097式中,D 指代一阶方差,R2 指代上述中协整方程的残 差 , 即 △lnEMPt=0.035097-0.360520ecmt-1+0.091829△lnITOURt(8)在上式表示的误差修正模型(7)中,短期内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波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短期内国际旅游创汇收入波动对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影响;另一部分是短期内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本身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由(8)可知,当浙江省国际旅游创汇收入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由于短期波动而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系统将以 -0.36052 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4)浙江省国际旅游创汇收入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利用 Eviews3.1 分析得出结果如表 6所示。
由表 6 可看出,在滞后一期时,浙江省国际旅游创汇收入是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格兰杰原因,但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不是国际旅游创汇收入的格兰杰原因。这与经验事实相符,国际旅游存在就业效应,发展国际旅游能带动第三产业就业,但第三产业就业增加不一定能带动国际旅游发展。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笔者通过 Eviews3.1 成功验证两种假说,即浙江省国际旅游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呈正相关,而且浙江省国际旅游收入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也正相关。
(2)通过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浙江省国际旅游创汇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就业人数存在长期正相关关系和短期调整机制,说明国际旅游对第三产业和就业人数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3)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短期内,浙江省国际旅游创汇收入不是第三产业收入的格兰杰原因,但浙江省第三产业收入是国际旅游创汇收入的格兰杰原因。而浙江省国际旅游创汇收入是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格兰杰原因,但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不是国际旅游创汇收入的格兰杰原因,也说明国际旅游存在就业效应。
2.建议
(1)由于国际旅游能为第三产业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国际旅游创汇收入增长,会促进第三产业就业量的增加。因而浙江省应大力发展国际旅游产业,促进入境游,从而增加第三产业就业量。
(2)由于当前国际旅游收入无法构成第三产业收入的格兰杰原因,其对第三产业的收入效应不明显。而第三产业发展能促进国际旅游的发展,因而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国际旅游经济的发展。
(3) 国际旅游的发展固然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但是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现代化拥挤的餐厅旅馆会破坏自然人文景观,高碳排放产业对社会生态造成安全隐患,因而要探索和选择合适的国际旅游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Douglas C. Frechtling and Endre Horváth. Estimating the Multiplier Effects of Tourism Expenditureson a Local Economy through a 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9 (5):37-324.
[2]Guy West and Ari Gamage.Macro Effects of Tourism in Victoria, Australia:A Nonlinear Input-Output Ap-proach[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1(8):40-101.
[3]Timothy J.Tyrrell and Robert J.Johnston.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Direct Economic Impacts of TouristEvents:Distinguishing Origins, Destinations, and Causes of Expenditures [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1(8):40-94.
[4]吕盛鸽.浙江旅游产业投入产出分析[J].浙江统计,2006(11):13-15.
[5]崔峰,包娟.浙江省旅游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分析[J].旅游学刊,2010(3):13-20.
[6]鲁波涛.四川省旅游经济收入效应和就业效应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刘晓欣,胡晓,周弘.中国旅游产业关联度测算及宏观经济效应分析[J].旅游学刊,2011(3):31-37.
[8]邹晓明,张坤.旅游业与第三产业收入关系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7(9):253-256.
[9]龙小雨.国际旅游收入与第三产业经济的回归分析[J].中国商界,2009(10):235-236.
[10]李小克.洛阳市旅游业与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2011(6):34-37.
[11]周薇薇,胡晓峰,夏俊华.旅游产业对第三产业产值的贡献度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3(3):174-176.
[12]依绍华.旅游业的就业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5(5):89-91.
[13]汪德根.我国各省份国际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J].经济管理,2004(11):65-70.
[14]师守祥.旅游业乘数研究辨证[J].旅游学刊,2007(10):30-34.
[15]朱乾涵.浅析我国旅游卫星账户的建立及创新[J].当代经济,2009(9):60-61.
[16]姬光飞.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J].财经界,2010(12):264-265.
[17]丁玲.旅游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经济论坛,2006(6):62-64.
[18]杨霞.旅游经济地区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9):112-113.
[19]胡小纯,刘小燕.国内外旅游就业研究综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3):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