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是指旅游者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生产形态、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为对象,集观光、度假、娱乐、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关统计结果表明,在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不少县的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占当地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比例,已达到甚至超过50%.《光明日报》2012年7月26日报道,截至2011年底,我国农家乐数量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2万家,年接待游客超过6亿人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500亿元,使1500万农民受益.现在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一种时尚,但在实际的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那么,乡村旅游究竟怎样做才能做大做强,才能可持续发展呢?本文试以江苏省姜堰区河横村、泰兴市祁巷村、兴化市董北村为样本①,就乡村旅游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策略谈几点粗浅看法,求教于业内同仁
一、乡村旅游的根本宗旨---为民谋利
乡村旅游也要讲经济效益,不过,乡村旅游追求的经济效益与城市旅游有所不同。城市旅游关注的是政府税收和旅游机构的经济收益,而乡村旅游关心的则是乡村集体效益以及旅游给乡村农民带来的实际利益,当然也包括旅游机构及投资者获得的经济效益。从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来看,乡村旅游的核心效益是给农民带来的实际效益。因为乡村旅游是一种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其依托的资源主要是农村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而这些资源的所有者和创造者都是农民,所以发展乡村旅游必须以为民谋利为宗旨,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这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利益基础。
(一)乡村旅游的核心利益是农民利益
发展乡村旅游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乡村旅游办得好的村,这种经济效益还相当可观。比如,姜堰区沈高镇河横村全村自2003年农业旅游试营业以来,先后接待国内外游客100多万人次。河横村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全村仅销售绿色旅游食品的经纪人就达30多人,2011年全村实现三业总产值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325万元。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以前是个负债达280万元的落后贫困村,2010年决定依托传统猪鬃加工基础产业,充分发挥村庄核心区四面环水的区位 优势,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特色 产业。
2012年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68万元。董北村铁皮石斛采摘石斛花,驯化苗已可剪枝出售,均价千克275元,预计亩产收益达20万元以上。同时,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乡村旅游的价值认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得到村民的拥护和支持。此外,一方面乡村旅游可以使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增值。
旅游活动可以促进农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产品可以跳过流通环节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适时解决了当地农业产业化中购销渠道不畅等难题。另一方面乡村旅游活动使农村生产的农副产品就地销售,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市场价格,从而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乡村旅游的核心是农民增收
既然农民利益是乡村旅游的核心,那么乡村旅游就要围绕农民增收来做。这方面“三村”的做法可以借鉴。比如,河横村大力推进无公害稻米、大棚葡萄种植和灰天鹅养殖等种植养殖业的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园区农民每年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都在15%以上。河横园区现代农业项目的引进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快了河横村及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给河横村人创造了更多的致富机会。祁巷村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千亩蔬菜、千亩香荷芋、千亩花卉苗木基地和百亩特种养殖园、百亩时令鲜果园、百亩南湖乐园,年蔬菜销售额达1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加4000多元。祁巷村有一个好的运作机制,它采用村、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能人共同运作、协同发展的机制,由村打基础,引进金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展。乡村旅游的开发始终要与农村居民最直接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要使当地农民在旅游开发中受益。旅游要有利于提高农业附加值,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增加农民增产增收。农业多产化使城市居民的休闲方式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的结构,包括观光采摘农业、大棚生态餐厅、农家乐、农家大院、民俗村、垂钓鲜食等,带动了观赏经济作物种植、蔬菜瓜果消费、家禽家畜消费、餐饮住宿接待、民俗文化消费的全面发展,同时把第三产业引入农村。
(三)乡村旅游的利益机制是分配机制
祁巷村人树立了特色产业强村富民的旅游发展理念。他们在村龙头企业猪鬃制刷有限公司的带动下,按照“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不断做大猪鬃加工产业。全村158家农户从事猪鬃半成品加工,转移劳动力2500多人。全村猪鬃产业实现年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出口创汇600多万美元、利税400多万元。祁巷村巩固和提升现有产业,通过集体资产参股分红等途径,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董北村一方面利用特色种养殖业提高农民收入,农民既可以通过参股分红,又可以得到劳务收入,另一方面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董北村的冬虫夏草专卖店销售董北“保健三宝”:石斛、灵芝、虫草。他们成立民福保健协会,村民入会享受折扣,让村民少花钱,在家就可享受保健、健康的人生。河横村的做法是把绿色产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既利用发展绿色产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又利用旅游促进绿色食品的直接销售,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总的来说,“三村”旅游都考虑到了农民的利益,只是各家做法不同而已,但各家都建立了自己的旅游利益分配机制。乡村旅游具有整体性,既不以某一产业而形成,也不由某一投资项目而决定。乡村旅游发展是整个乡村的集体贡献,属村民集体所有,所以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保证农民的经济收入。只有有了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确保农民得到实惠,才能调动农民参与旅游建设的积极性,从而保障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四)村民共享乡村旅游的成果
乡村旅游虽然不排除外来投资经营,但对于一个旅游区(村)来说,其主要经营方式还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经营方式。有关研究指出:“通常一个乡村旅游景区的发展历程就是当地农民直接参与旅游业发展、改变自身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
所以,乡村旅游最终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在这方面,“三村”的有些做法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比如,河横园区近1万多农户从事无公害稻米的生产;祁巷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4家,家庭农场6家,吸纳社员4000多人,统一注册了“祁巷牌”商标,通过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董北村吸纳了2000多人参与旅游工作。“三村”的做法说明,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在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就业极不充分,长期处于“隐性失业”状态,造成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既有总量剩余,也有季节剩余.如果把“剩余”农民吸纳到乡村旅游中来,既可解决农民“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使广大农民共享旅游发展成果,也有利于把乡村旅游做活、做大、做好。当然,农民参与旅游工作也存在农民素质的提升问题。为此,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工作,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办旅游的能力。
二、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项目推进
旅游与景观建设是联系在一起的。任何“景观”都离不开有形的“物”,没有物的存在就谈不上景观,更谈不上旅游。乡村旅游主要依靠田园景观,但田园景观不是只指自然存在的土地、水面和植被,还包括一些必要的产业景观以及与本地文化内涵相关的设施。所以,发展乡村旅游不能局限于维持乡村的自然景物,还要通过一定的景观项目来推进旅游景区的建设。当然,景观项目是以农村产业发展为主体的,旅游项目的推进与农村产业的发展是有机统一的。
(一)项目推进要有符合旅游特色的投资项目
一般来说,乡村旅游都是根据本地资源特色,并通过特色项目推进发展起来的。比如,河横村依托生态农业优势,努力推进改革,上一些吸引眼球的项目。他们打造的优质葡萄生产基地、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基地、水蜜桃园基地、蝴蝶兰基地,以及养殖的观赏鱼、灰天鹅、青脚鸡、文昌鸡、野鸭等,都集中了国内先进的品种和设施,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观赏性。祁巷村充分发挥村庄核心区四面环水的区位优势,发展千亩蔬菜、千亩香荷芋、千亩花卉苗木基地以及百亩特种养殖园、百亩南湖乐园、百亩时令鲜果园。董北村2013年开始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农业,吸收利用外来资源,在孙堡村流转土地2000亩,投资2亿元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目前已经围绕特种养殖---“鳄鱼世界”,特种种植---“铁皮石斛”,打造了两项主体产业。另外,他们还开展灵芝种植、香梨种植、葡萄种植,建设了百草园和阳光生态园,并通过这些特色种养殖发展农业旅游。从“三村”旅游发展特点看,乡村旅游开发与产业发展特别是高效农业产业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旅游村应当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协调好旅游业与农业的关系,做到“以旅助农”、“农游合一”.项目选择的要求就是强化生产经营的特色性和差异性。当然,特色产业的选择与项目推进也必须考虑这样几个因素:一是市场因素。项目推进既要考虑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还要考虑旅游市场的需求。二是旅游项目开发要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在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不能单纯贪大求洋,要因地制宜,优先发展不占或少占耕地的休闲农业项目,努力走出一条既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又少占或不占耕地的发展道路。三是必要的时候可以跨过资源陷阱,搞零资源项目开发。比如,祁巷小南湖培训体验区就建有400米跑道的跑马场、真人CS竞赛基地、激光飞靶、卡丁车、弓箭射击场等旅游场地。四是不管开发什么项目,都不能污染环境,当然更不能破坏生态环境。要尽力保持乡村本色,如天然的山水、原汁原味的农村风情等,不要上什么人造湖、人造山等人工痕迹明显的项目。
(二)项目推进要有多元化的投资形式
乡村旅游开发相对于大型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而言,其所需资金要少得多。因为乡村的特色产业项目就是旅游项目,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范围广泛,乡村旅游不等于农业观光,即使以产业为基础,也仍然需要打造景点,同时促进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所以必须走多元化投入的路子。事实上,在投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乡村旅游在起始阶段一般以一些有一定实力、有一定专长、意识比较超前的农户自发组织开展为主。
随着乡村旅游市场的日益矿大,投资主体趋向多元。河横村的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正荣特种禽业有限公司、天鹅食品有限公司、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大洋观赏鱼公司、明珠米厂、三泰酱品厂、蛋品厂等,或是外来人员投资,或是本地农民经营。祁巷村的生态旅游也独具魅力,村里引进江苏金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人才、技术和资金,投资2亿元,打造了2600亩“小南湖农业生态园”.董北村在戴南镇孙堡村流转土地2000亩,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园。河横村先后引进1000万元以上三资农业项目3个,其中投资2600万元的外向型观赏鱼项目,成为河横村高效农业发展和带动农民致富的新亮点。要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筹集资金,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走“滚动发展”的路子。一些较有实力的公司、集团等城市资本也纷纷介入乡村旅游开发。如祁巷村小南湖生态园旅游区是祁巷村和江苏金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江苏金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主要投资者,园区内的许多旅游项目也是依靠招商引资建设的。董北村的现代农业园区则主要是由村里通过流转邻村土地建设的,其特种种植 “铁皮石斛”也主要由村集体经营,而“农家乐”等则由村民个体投资经营,同时他们也招商发展其他旅游项目。总体来看,“三村”旅游发展尽管投资结构、投资比重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三)项目推进要有乡村性的田园风味
有人认为搞旅游就要像搞古典建筑,抬出“老祖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乡村旅游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有“乡村性”,其旅游魅力就在于“乡村意象”.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业态,是以农业生产、乡村风貌、农村生活与民俗风情为主要载体的特色旅游,其休闲性、体验性的特质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等资源吸引游客。不少学者研究指出,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在他们所作出的旅游选择中,明显地表现出对“自然”的偏爱,他们希望通过尝试更悠闲的生活来减轻城市生活带来的压力。所以乡村旅游应从旅游者的实际需要出发打造自己的旅游产品。在这一方面,“三村”之中要数河横村做得最好。
20世纪60年代河横村人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将十年九涝的低洼地建成高产稳产农田。到了80年代,河横村致力于研究推广生态经济良性循环与优化模式,因成绩突出,1990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生态环境“全球500佳”称号。河横村的旅游景点一直在田园上做文章。比如,河横村在水体利用上做到水下鱼虾游,水上菱角、河藕香,在地面种植上形成了四季长绿、四季花香、四季有果的效果。现在的河横村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和城市人放飞心情、归园田居的一方乐土。祁巷村在这方面做得也不错,他们充分发挥村庄核心区四面环水的区位优势,在小南湖生态园建成人工湖、景观河、人造南山、人工瀑布等景点,设计了大型垂钓中心、休闲茶庄、游船娱乐中心等旅游项目,突出了乡村田园情调。河横村和祁巷村的旅游实践证明,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
(四)项目推进要有美洁化的村庄建设
乡村旅游也要靠“景”.“景”作为主体的感知,是人在接受外部刺激之后在头脑中建构并产生情趣反应的形体图像。可以说,景是具有一定形体的外因(刺激)和可以感知的内因(反应)所产生的综合现象.所以说,景不是单一的。特色产业也好,文化景点也好,要给游客留下好的“综合印象”,都必须有一个好的整体环境,尤其是要美化好村庄的整体形象。乡村旅游要清除“视觉污染”,就必须加强美洁村庄建设。事实上,大凡乡村旅游搞得好的村,都特别注重新农村建设,因为美洁村庄不仅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如现在的祁巷村已是江苏省最美乡村、三星级乡村旅游区。最近几年,祁巷村流转50亩土地用于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做到道路硬化、卫生洁化、村庄亮化、环境美化,提高村民居住环境的质量;累计投入900多万元用于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董北村的环境建设围绕改造老区、完善新区、打造景区、建设特区进行,努力实现村民知识化、住宅别墅化、生态景观化、村庄现代化,2013年6月荣膺联合国“幸福乡村”称号。河横村建成200多幢生态别墅,加大绿化美化力度,全村森林覆盖率达40%,配套建设沼气、水处理和废旧物品回收等设施,同时健全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当地村民享受到了现代化生活,也促进了农村的“观念城市化”.这为乡村旅游奠定了环境基础,也为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接轨创造了条件。
三、乡村旅游的升级动力---创新设计
乡村旅游是包括观光、娱乐、康疗、民俗、科考、访祖等在内的多功能、复合型的旅游,同时,乡村旅游也是以农村自然资源和农村产业为基础的,直接涉及农村、农业、农民多方面利益的旅游,所以它比城市旅游景区、景点的设计要复杂得多。为此,对于乡村旅游应该用系统的眼光进行科学的、创新型的设计。
(一)创新设计要有科学系统的规划
发展乡村旅游重在规划。搞乡村旅游不能只是在原有农业经济和设施的基础上稍加改动,这是因为这种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从“三村”发展旅游的情况来看,他们都是规划先行的。比如,河横村从2006年以来遵循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原则,确定了保护生态环境、做大绿色产业、发展观光农业的总体发展思路,以超前的眼光、科学的理念编制了《河横新农村建设规划》、《河横村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规划》、《河横村生态农业园区建设规划》、《河横村旅游发展规划》。当然,由于各村资源禀赋不同、人文环境不同,各地的乡村旅游规划应该体现自己的特色,规划不能相互模仿,否则就会出现雷同现象。乡村旅游发展除了总体发展规划需要整体设计外,也要对其他具体计划进行系统设计。一方面,乡村旅游关联要素较多,如体制要素、政府要素、农业结构要素、土地政策要素、利益主体要素、资源要素、生产要素、经营管理要素、市场要素等。旅游设计必须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任何一个问题处理不好,都会影响乡村旅游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旅游内部诸要素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涉及30多个部门及多种旅游要素,所以在进行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设计时,必须考虑整个系统的运行。如近年来,河横村不仅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水乡田园风光,而且建构了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一条龙旅游观光服务体系。为了解决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设施不足的问题,河横村在循环经济园和河横大道两侧建成经营农家菜餐饮的农家乐30处,以经营旅馆业为主的农家客店60家,可同时接待1000人就餐、500人住宿、2000人参观。此外还建有农家超市2家、三星级假日酒店和生态农庄。现在每年到河横村参观、旅游的游客超过30万人次。近年来,河横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二)创新设计要有新的理念
旅游设计创新重在理念创新。比如,传统旅游理论认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游客”,所以有人把旅游称为“眼球经济”,在旅游产业建设上主要是围绕“看”做文章。其实,现在人们到景区不只是为了“游”,更不只是为了“看”.客观地讲,现在人们的旅游心理也在“转型升级”了。这种“转型升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旅游需求的多元化。他们需要审美享受,也需要精神满足;需要观赏,也需要体验、休闲和养生。所以,旅游设计必须树立新理念。如祁巷村的小南湖生态园,主要包括“景点观赏区、生态旅游区、培训体验区、健身养身区、水上观光游乐区、农产品五坊加工区、农耕文化区、农家乐园区(含住宿、餐饮、KTV)、垂钓竞赛区、水果蔬菜采摘区”10个部分,并从游客多种需要出发设计了近20个景点。再如,董北村的设计理念是将董北村建成一个生态环境优美、旅游服务设施完善、旅游业态特色明显,集地域文化体验、特色节庆举办、中档度假功能于一体复合型旅游村。董北村是个工业村,目前全村民营企业已发展到110多家。为了发展旅游,他们把乡村工业文化、农业文化与乡村旅游统一起来设计。
还有,河横旅游与生态农业的发展相糅相生。他们在《河横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确立了以“观光农业”、“绿色餐饮”、“健康家园”、“环保教育”为特色的旅游方向,一个集生态农业、外向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于一体,以生态环境优良、生态经济循环为特色的新旅游区已初具规模。从“三村”的发展经验来看,搞乡村旅游不能只满足于搞观光农业,尤其不能将乡村旅游等同于农业旅游。为此,要摆正农业与旅游的关系。旅游村与非旅游村的不同点是,旅游村的农民以旅游为主业、种植为副业,而非旅游村则是以种植等为主业,旅游村农民的参与率是极高的,对于旅游环境的维护是村民的首要职责。
(三)创新设计要注重品牌打造
面对激烈的旅游竞争,旅游产品不仅要求特色化,而且要求品牌化。品牌越响亮,旅游资源的产业价值就转化得就越充分。乡村旅游品牌是景区塑造形象,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基石,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是关系到乡村旅游能否持续发展的大事。客观来讲,一些地方旅游搞不上去,并不是该地的文化底蕴不厚或景观打造得不好,而是品牌打造不力。从“三村”旅游品牌打造的情况来看,河横村旅游品牌打造得比较好。如河横村以“全球500佳”为“品牌文化”,并利用这一品牌文化打造旅游品牌。
近年来,河横村着力放大“生态环境全球500佳”品牌效应,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打造了大米、酱菜、灰天鹅、绿壳草鸡蛋和咸蛋、皮蛋等5大系列13个绿色食品品牌。“河横牌”、“神仙想断肠牌”灰天鹅系列食品,还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产品质量保障中心授予“中国著名品牌”称号。祁巷村小南湖生态园农家乐园区已建成老兵农家乐、兄弟姐妹农家乐、东北人家农家乐、西南风情农家乐等10多家农家乐,能同时容纳1000余人就餐。白果烧仔鸡、菊花港红烧鱼、祁巷老鹅等以本地乡土种养的农产品为原料的“祁巷八大碗”,正逐渐成为乡土美食文化的八张“名片”.董北村拟利用铁皮石斛之花开发保健旅游品牌产品。从“三村”乡村旅游的开发情况来说,“三村”人们都已认识到了打造旅游品牌产品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不仅普遍存在规模小的问题,而且存在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问题。
有的地方开展乡村旅游只是赶时髦,并没有认真去做。比如有的地方还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就匆忙上马,开发中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根本不知道创特色、上品牌,所以,开初搞旅游轰轰烈烈,后来却门雀可罗,名存实亡。总之,旅游品牌代表了旅游的质量,是旅游的生命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要上规模、上档次,保持不衰的良好势头,就必须把品牌打造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四)创新设计要增加文化内涵
乡村旅游要吸引旅游者的眼球和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既要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有趣的田园生活体验,还要有独具魅力、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根据我们对祁巷村、董北村、河横村的调查,“三村”都已把打造乡村旅游文化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文化品味和艺术格调。比如,祁巷村计划投资200万元修缮古庄台,并计划在横沟两侧实施农家乐庭院改造,在为民路两侧打造200米的农耕文化馆、村史展示馆。祁巷村还组织本村能人成立祁巷历史文化研究会,创办“美丽祁巷”杂志,同时组织本村有特长的人员利用农闲时节在村部广场举办舞龙狮、扭秧歌、踩高跷等文艺活动。
2013年上半年,董北村筹建了水上娱乐岛,把水上寺庙、空中观音、天福宝塔、水上绿色浮动绿化融为一体,同时对农民广场重新设计建造,将农民广场改造成新世纪公园。他们建有不锈钢乐队、健身队、舞龙队、腰鼓队、秧歌队、高跷队、大鼓队等富有传统民族习俗特色的乡村文艺团队。他们还计划建造书画艺术展览馆,使文化和旅游相融合。近年来,河横村除按照发展旅游农业的思路建设了生态文化广场、水上舞台、河横文化中心、绿色食品销售中心等景点外,还将在观光区内建设农家乐园,内设仿古农家庭院、农业耕作区、传统农机具展示区等。每逢旅游旺季,河横村不仅举行钓鱼、背媳妇、拔河、扛大米、烧小公鸡等比赛活动,还举办“中国·河横菜花节”,以展示河横文化底蕴和河横旅游魅力。“三村”的经验说明,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和文化活动的创新,不仅能够满足游客的“视觉”需求,而且能满足游客的“听觉”、“触觉”等多种心理需要。自2003年农业旅游试营业以来,河横村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多达几十万人。现在,河横村建有专门的旅游服务公司,与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30多个旅行社建立了联系。各旅行社纷纷组织旅游团来河横村观光游玩。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是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的重要途径。本文参照的“三村”样本虽然各有特色,并且资源、产业有所区别,如河横村是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的村,祁巷村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村,董北村是以发展不锈钢工业为主的村,但在发展乡村旅游的途径上却颇为一致。其基本经验就是乡村旅游要以造福百姓为根本宗旨,借助特色农业和“乡村性”的项目推进旅游发展,以创新设计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三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值得在苏中、苏北以及环境、条件相似的乡村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浪琴。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广场,2009(8)。
[2]丁妍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N].中国旅游报,2012-08-01(11)。
[3]傅德荣。现代乡村旅游的发展态势和浙中乡村旅游业的基本策略[J].旅游学刊,2005(3)。
[4]尹 小 健。大 力 发 展 乡 村 旅 游 [N].学 与 思,2012-05-07(B03)。
[5]张树俊。简论旅游业中的文化开发与文化安排[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0(3)。
[6]何景明,马泽忠,李辉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