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旅游经济学论文

汕头旅游经济建设主要问题、成因及应对建议

来源: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作者:林志涵
发布于:2014-05-12 共8976字
论文摘要

  一、汕头旅游经济发展现状概述

  近年来,随着汕头经济的持续发展,旅游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快,区位优势和城市形象的逐渐提升,区域合作、对台旅游合作、与周边市及闽粤赣地区旅游大协作机制的初步形成,旅游产业链的逐步延伸,汕头作为直接旅游目的地和粤东地区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标初步实现,旅游经济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2012年接待过夜游客1040.9万人次,比“十五”期末(2005年)的444万人次增长了134.4%;2013年前二季度接待过夜游客636.25万人次,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12.27%。

  2012年旅游总收入123.84亿元,比“十五”期末(2005年)的49.26亿元增长了151.4%。同时,据预测,到“十二五”期末(2015年),汕头将实现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378万人次,年均增长12%并可能达到年均增长15%;旅游总收入达到180亿元,年均增长12%并可能达到年均增长20%。汕头将成为广东东翼旅游中心城市和广东省旅游强市,旅游业将成为汕头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

  二、汕头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经济总量较小、发展速度较慢

  汕头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实力不强,经济增长速度慢,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全省;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要素大量外流,要素集聚能力和服务功能渐趋弱化;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可支配财力有限,民生及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这些因素对汕头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导致旅游经济总量较小,旅游业增加值低,发展速度较慢。

  表1列出了2007~2011年省内外部分地区旅游总收入的对比数据。
  2007~2011年省内外部分地区旅游总收入对比表
 
  从表1可以看出,在省内,从总量看,2011年汕头旅游总收入104.42亿元,只占广东省4835.27亿元的2.16%,只有广州市1630.80亿元的6.4%、珠海市222.83亿元的46.86%,汕头旅游业总量较小;从发展速度看,2007~2011年5年间,汕头旅游总收入从61.44亿元增长到104.42亿元,年均增长11.2%,而同期广东省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5%,广州市更是达到15.4%,同在粤东地区的潮州市达到15.5%,梅州市更是高达30.5%,发展速度差距非常明显,汕头不仅慢于旅游发达地区,还显着慢于全省的平均速度及同为潮汕地区的潮州市,在全省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避免地逐步弱化。在省外,与同处东南沿海、同是经济特区的福建省厦门市相比,2011年汕头旅游总收入只有厦门市的23.03%,而2011年汕头市常住人口为529.43万人,厦门市为361万人,汕头人均旅游总收入只有厦门市的15.7%,旅游发展水平差距巨大。

  表2则列出了2007~2011年省内外部分地区旅游业增加值的对比数据。
  2007~2011年省内外部分地区旅游业增加值对比表
  从表2同样可以看出,在省内,从总量看,2011年汕头旅游业增加值为52亿元,只占广东省2418亿元的2.15%,只有广州市815亿元的6.38%、珠海市111亿元的46.85%,汕头旅游业创造的增加值较小,旅游经济效益欠佳;从发展速度看,2007~2011年5年间,汕头旅游业增加值从31亿元增长到52亿元,年均增长10.9%,而同期广东省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5%,广州市达到15.3%,潮州市达到16.4%,梅州市更是高达31.1%。在省外,与厦门市相比,2011年厦门旅游业增加值达到227亿元,是汕头市的4.37倍。

  可见,汕头旅游产业链创造新增价值的能力与旅游发达城市相差悬殊。

  2.旅游吸引力有待加强、目的地地位偏低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对汕头市旅游资源进行统计的结果表明,汕头市共有旅游资源(含资源组合)76个,国家标准中的8个主类汕头全部拥有,31个亚类中汕头拥有22个。从汕头旅游资源类型来看,地文景观类资源单体中岸滩、岛区最多,是汕头最主要的自然吸引物主体。因此,虽然汕头旅游资源比较突出的有海、山、潮、侨、庙等类型,但归根到底,汕头市是一个海滨度假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从总体上看比较单一。

  目前,全市拥有旅游景区(点)40多个,旅游吸引物数量较少,大多数景区规模小,品位不高,景点分散,缺乏特色突出、吸引力和带动力强的大型精品景区。而且到目前为止汕头还没有知名度较高的旅游产品,现有资源旅游吸引力弱,重游率低,难以吸引广域性游客支撑旅游大市的建设。同时,由于地处广东省东部,比邻福建省,虽然名义上处于珠三角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结合部,但实际上处于两者的边缘,两沾两不占,在区位上具有明显的比较劣势;加之交通不便,远离珠三角,旅游交通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较高,旅游可进入性低,又没有很好地融入海西区,未能实现与海西区特别是旅游发达城市厦门市的有机结合,实现错位竞争与发展,在海滨度假旅游的竞争力方面远远不及厦门市,导致地区旅游知名度、美誉度不高。此外,由于十余年来汕头经济未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市容市貌未有较大改观,城市建设与旅游发达城市间的差距逐步拉大,加上城市形象和旅游推介宣传力度不足,在国内外的旅游目的地地位较低并不断弱化。

  表3列出了2007~2011年省内外部分地区接待过夜游客人数的对比数据。
  2007~2011年省内外部分地区接待过夜游客人数对比表
  从表3可以看出,2007~2011年5年间,汕头市接待过夜游客人数的年均增长率只有10.2%,远低于梅州市的18.1%、珠海市的15.2%、潮州市的13.3%,甚至未能达到广东省的平均水平(10.8%)。可见,汕头市的旅游吸引力不强,目的地地位较低,并出现相对下滑的趋势。

  3.旅游经济结构失衡、经济贡献较小

  汕头旅游市场结构失调,具体表现为:首先,在游客来源结构方面,2011年,汕头市共接待过夜游客9,038,399人,其中国内游客8,897,767人,占总数的98.4%,国际旅游者140,632人,只占总数的1.6%,国外游客的比例非常低,这与汕头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的地位不相匹配;在国际旅游者中,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共计53,380人,占国际旅游者总人数的37.96%;而在外国人中,又有相当部分是来自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海外华侨。总的来说,国外旅游市场主要来自港澳台地区和泰国,国内市场则集中在省内尤其是粤东地区,省外市场主要在东南沿海省份,客源市场地域集中度较高,潜在旅游市场发掘不足。

  其次,在游客旅游目的结构方面,《汕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调整)(2008-2025)》课题组的抽样调查资料表明:汕头市本地游客在汕头旅游的主要出游目的是观光和度假;市外省内的游客来汕头市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观光、度假、商务业务和探亲访友;省外游客来汕头市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观光、度假、商务业务和探亲访友;来汕头市旅游的海外游客以探亲访友、观光度假、商务业务为主。总体上看,汕头旅游客源主要以公务型、商务型为主,观光型等游客比例较少,特别是度假旅游的客人比例很低。由于游客来源结构及旅游目的结构的不尽合理,导致人均旅游天数、人均日消费、人均总消费等较低。同时,汕头旅游产业链较短,市场化运作程度较低。产业间和产业内协调不够,虽然旅行社业和住宿业较为发达,但企业管理方式落后,经营手段简单粗放,旅游购物、旅游娱乐、特色餐饮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不足。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游客旅游消费的结构不合理,在吃住行游购娱的比例上,吃住行偏高而游购娱偏低,旅游收入总量小、增长慢,旅游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力、促进力弱。

  表4列出了2007~2011年省内外部分地区旅游经济占GDP比重的对比数据。
  2007~2011年省内外部分地区旅游经济占GDP比重对比表
 
  从表4可以看出,2007~2011年,汕头市旅游经济占GDP的比重基本与广东省的总体水平持平,2011年汕头市占比为4.08%,低于广州市的6.56%、珠海市的7.90%、潮州市的4.94%,远低于梅州市的8.20%,没有体现出其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旅游经济应有的水平,比同为海滨度假城市、经济特区的厦门市的旅游经济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更是差距甚远,其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得到转化,旅游经济影响力不断下滑,在全省21个地级市已处于中下位置。更为严峻的是,近年来及未来几年,随着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珠三角和闽南三角洲地区极化作用的加强和周边城市的崛起,原属汕头的腹地可能被不断分割,汕头有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其旅游业也可能受到更大的冲击。

  4.旅游经济环境欠佳、持续发展力弱

  从经济环境看,由于前些年汕头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走了弯路,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造成了负面影响,经济环境骤然变差,外来投资者减少,经济增速骤降,近几年虽然经济增速有所回升,但发展速度和水平还是明显落后于全省,各级可支配财力有限,难以推动旅游经济的大发展。从社会环境看,汕头旅游业界和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待加强,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开发仍然严重,现有优良的沙滩资源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文化建筑资源因未得到有效保护而被损坏甚至不少已经开始坍塌。从文化环境看,虽然潮汕文化是中国地域文化的一朵奇葩,独具特色,保存完好,但独特的潮汕文化和潮汕方言自成完整而封闭的文化体系,对外来文化和经济存在戒备心理,不自觉养成潮汕人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意识,这种自我保护意识滋生的排外心理影响了外来经济的融入。从旅游软环境看,旅游业人才资源较为短缺,受过专业训练的高层次管理人员缺乏,导游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适应旅游经济的跨越发展,旅游执法管理体制机制亟待完善,旅游市场缺乏规范化管理,无序竞争激烈,旅游服务层次及服务质量较低。这一系列因素导致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三、汕头旅游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1.政府旅游发展意识不强

  一是重视不够。虽然各级党政已逐步认识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和旅游经济对经济社会具有的强大推动作用,但在汕头百业待兴的现实情况下,要把旅游经济放在发展的最优先位置还尚待时日。由于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不够,对在潮汕地区内部以及与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之间进行旅游业区域协同的主动性不强,对区域旅游驱动机制的培育力度小,对已经实施的、低层次、低水平的区域协同机制实施不力,效果不明显。

  二是规划欠缺。虽然汕头市政府先后组织编制过三次旅游发展规划,但这些规划主要侧重于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且规划的定位不够精准,起点和品位不高,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不够强;对已经编制实施的旅游规划实施的决心不大、手段偏软、执行力弱,旅游规划与现实旅游开发之间未能实现无缝衔接,形成了两张皮、两条轨,从一定程度上讲,几次规划几乎形同虚设。

    三是投入不足。由于汕头各级财政财力较为薄弱,难以有充足的财政资金顾及旅游经济的发展,一些基层地方财政不但不投入,反而想方设法从门票收入中提成;旅游开发多以本地企业或群众自发性开发为主,缺乏旅游大项目,开发档次偏低、规模偏小、力度偏弱,难出精品,缺乏竞争力。

  四是干预不力。旅游业的发展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婆婆过多、政出多门,政府各部门间联动不够,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运营缺乏有效的引导和干预,破坏性开发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旅游立法缺位,市场执法管理力度不够,未能在旅游者和市民中形成公平优良的旅游环境预期;政府性的旅游推介和旅游宣传意识、投入、力度、手段都相当弱,汕头的城市旅游形象未能深入人心,难以在游客进行旅游目的地决策时发挥关键作用。

  2.旅游基础设施欠账较多

  一是交通不便,可进入性不强。航空运输欠发达,直达各大城市的航线、航班有待增加,票价偏贵;铁路只有广梅汕铁路、列车趟数少、运行时间长、运载能力非常有限,期盼已久的沿海高铁厦门——深圳段迟迟未能开通运营;通畅的高速公路线路匮乏、通车里程和密度很低,目前仅有深汕和汕汾高速两条线、每100平方公里只有3.4公里,远远低于珠三角的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国道也只有324和206两条、省道仅有9条,连接周边各市的快速通道体系尚未形成;汕头市内道路标准偏低、设施老化、破损严重,交通拥堵问题较为严重,出租车稀少、游客打车不方便,且汕头各旅游景区、景点之间距离相对较远,近年来虽配备了一些专线公共汽车,但由于管理不到位、发车密度不够、营业时间偏短、乘用不方便,游客使用率不高。表5列出了2011年省内外部分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以城市公共运营车辆和出租车为例,2011年汕头城市公共运营车辆只有1203辆,而厦门城市公共运营车辆高达3770辆,是汕头的3倍多;汕头出租车只有1544辆,而厦门出租车达到4825辆,也是汕头的3倍多。可见,与厦门等旅游发达城市相比,汕头市旅游基础设施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二是酒店业、旅游商场等不够发达。酒店业软硬件条件还较有限,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汕头现有星级酒店40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7家,全市宾馆床位约3万张,虽基本能满足近期游客的住宿需求,但不同程度地存在软硬件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中低档酒店存在因资金欠缺设备设施老化、服务管理水平跟不上等问题。表6列出了2007~2011年省内外部分地区旅游宾馆客房数,2011年汕头市宾馆客房数为18130间,而同期厦门市宾馆客房数达到26531间、珠海达到33134间,可见,汕头酒店业与厦门、珠海等旅游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旅游商场数量少、规模小。目前只有6家旅游商场成为汕头市旅游推荐单位,且这些商场规模较小、停车不方便,所售商品未能体现汕头特色、缺乏汕头当地最普遍、最悉熟的产品,难以打动旅游消费者的心;旅游商品与旅游目的地形象结合不紧密,地方特色不突出;旅游购物缺乏公平、公开、公正性,导游提成和价格欺诈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时有发生。
2011年省内外部分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情况表

  3.旅游资源开发不尽人意

  相对于旅游发达城市,汕头市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投入总量小,投入的密度和强度较低,开发的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具体原因,一是旅游开发理念落后,旅游资源缺乏有效保护。由于旅游开发多数为当地企业和群众自发性开发,普遍存在规划品位不高、规划实施不到位甚至无规划开发的问题,盲目开发、掠夺性开发和环境破坏性开发的现象较为严重。二是旅游开发企业实力不强,开发力度不够。战略投资者难以引进,现有旅游企业和旅游开发企业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有的企业以旅游开发为名套地搞房地产。三是旅游开发投入不足、结构单一,旅游产品档次低。近年来,汕头旅游新产品开发虽然有新的进展,但以量的增长为主,创新型、大投入、品牌化的旅游建设几乎没有。现有旅游设施也不同程度存在低档、老化、破损、不足的问题,品质较差,可游性低。

2007~2011年省内外部分地区旅游宾馆客房数
 
  4.旅游管理服务水平低下

  总体来看,目前汕头市旅游行业职工,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服务人员,在学历上都偏低。以导游为例,2012年,汕头导游总人数为967人,以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为主,有458人,占总数的47.36%;大专学历的人员所占比例较小,有378人,占总数的39.09%;而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所占比例更小,只有131人,占总数的13.55%。表7为2012年汕头市导游从业人员的人数及学历结构。

  由于旅游经济不发达,旅游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减弱,员工离职率高、人才流失严重;高素质的外语导游、酒店的高层管理和市场营销人才严重缺乏,旅游管理部门的专业人才、旅游专业理论扎实且具备旅游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旅游教育人才、旅游新兴项目的专业人才、大型旅游集团专业管理人才和企业培训师等非常缺乏;全市尚无专门的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缺少有效完整的人力资源吸引、交流、培训体系。总之,汕头全市旅游人力资源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这些因素导致目前汕头市高水平旅游管理人员欠缺、旅游行业及企业管理水平不高,旅游企业持续经营意识淡薄及资本经营能力不强,旅游品牌建设滞后;旅游服务人员素质较差、服务水平低,旅游行业及企业技术人才匮乏,旅游发展缺乏技术支撑。

2012年汕头市导游从业人员的人数及学历结构图

  5.地区内外协作发展不够

  一是由于汕头旅游业总体发展战略不清晰、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形同虚设,缺乏系统、完善、高效的总体协调机制,导致地区内吃住行游购娱行业之间联系不紧密、配合度低、旅游产业链衔接失衡。二是政府主动作为意识不强、手段有限、能力不足,旅游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管理欠缺,地区内旅游企业无序甚至野蛮生长,吃住行游购娱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竞争过度,低水平恶性竞争比较严重,旅游经济效益低下。三是汕头旅游与周边城市缺乏友好、紧密的合作。随着厦门、漳州、揭阳、潮州、梅州等周边城市的迅速崛起,区域内城市间旅游竞争非常激烈,虽然早在1999年粤东各市已组成粤东旅游合作圈和构建粤闽赣旅游大协作机制,但各自为战现象仍然突出,区域内城市间各自拥有的旅游资源、旅游线路和游客等未能有效整合、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共创多赢。

  四、促进汕头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政府主动作为

  汕头旅游发展应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发展指导思想,实施政府和市场在旅游产业发展中适当分工、相互协调、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快速发展的模式。将旅游业的发展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统筹运作,营造“政府主导、行业管理、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大众参与”的旅游发展新格局,促进旅游业协调发展。为此,政府必须主动作为,具体而言,一是汕头各级政府要增强对旅游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制定科学而清晰的旅游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及规划,强化政府的适度干预,通过制定产业政策等发挥政府对旅游发展的引导和旅游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作用,抑制低质量旅游重复建设和破坏性开发,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充分利用经济特区的立法权,加大旅游发展立法,构建保障旅游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管理及执法力度,依法规范和维护旅游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促进旅游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四是要加大对旅游发展的财政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旅游发展的外部交通条件及内部道路等旅游基础设施,从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卫生环境等优化旅游发展的软硬环境,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资金筹措机制,加强重点景区和精品景区的建设;五是要出台扶持旅游行业及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旅游企业重组合并,组建旅游企业旗舰,培育和推动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旅游经济,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六是要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宣传汕头旅游,形成立体化宣传阵势,大力推介汕头旅游产品,提升汕头旅游形象;七是要加强区域协作,主动出击促进地区间的旅游合作,积极构建周边旅游协作网,强化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和地区的辐射作用,逐步提升汕头的旅游地位。

  2.行业自律管理

  旅游业是市场化程度高、社会化属性强、公共产品比重较大的产业,应积极推进民间行业协会监管的行业管理机制,适时发展酒店业、旅行社业、旅游餐饮、旅游商品、旅游科技等行业协会,推进行业间的合作,形成企业利益共享的互赢模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协调、整合的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功能,加强对旅游产业的管理和引导,遏制破坏性资源开发,规范旅游市场,促进吃住行游购娱行业之间协调发展和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有序竞争与合作,实现旅游资源的互补共享;行业协会应作为政府行业管理的助手和行业自律的管理者,主动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开展行业准入资格资质审核、资质管理、质量管理和监督,协助政府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共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此外,还应赋予和强化行业协会对外维护、服务、协调的功能建设,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国际发展态势并开拓国际市场。

  3.企业科学发展

  一是旅游企业自身要深化改革,壮大企业自身经济实力。以资本经营、资产重组等多种形式发展、组建旅游企业集团,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和外向拓展能力。要整合和依托现有资源和品牌,组建功能强大的旅行社业集团、品牌化的旅游酒店业集团、潮汕菜餐饮企业集团、旅游交通运输企业集团、大型旅游商业集团,进一步开拓和强化旅游业务,形成国际国内扩张能力,主动积极地参与国内外竞争,在竞争中进一步做大做强。二是旅游企业特别是旅游景区企业要深刻认识到创建精品、品牌景区及产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进一步强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创新性经营,多渠道融资扩产,重视旅游技术的引入及创新,加快旅游设施的升级换代,加强与行业内外企业的竞争合作,实现错位发展。三是旅游企业要以人为本、以人才为根本,加大旅游人才的外引内培力度,大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4.员工自我提升

  一是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可依托汕头大学等进行在职培训或进修、攻读MBA、MPA、EMBA等,强化经营管理理论的系统学习,运用理论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实现在经营管理理念、可持续发展意识、创新观念及经营管理思考力、决断力、执行力等方面的全方位提升。二是旅游管理从业员工自身应真正意识和领悟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社会规律,强化自我修养、自我发展,增强市场竞争的参与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学历教育、学位教育方面敢于投入;在文化及业务技术自修、自学上多花时间;积极争取和有效运用政府和企业对员工的业务在职培训机会,力争在文化技术、服务意识、服务质量与水平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员工自我提升的过程中,企业要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在职培训,提升人员综合素质;政府应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导,以旅游企业为培训主体,采取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相结合、社会力量参与旅游教育培训等方式,加大对在职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持证率,强化旅游一线人员的技能技巧,促进旅游服务人员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5.市民共建环境

  优化影响旅游发展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汕头全市市民应增强旅游发展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地区旅游发展软环境建设需要全市市民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主人翁意识,从自我做起,在社会文化、市民素质、旅游安全、旅游秩序维护、与旅游者之间和谐相处、热情主动服务等方面共同努力,培育汕头“社会安定、市民文明”的旅游发展软环境,从整体上提高汕头的旅游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具体而言,一是要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创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营造安全轻松的旅游氛围,形成协调顺畅的运作机制和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协力改善治安、交通、语言环境,共同推动全社会旅游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二是要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要积极参与制定和遵守商业文明规范,树立“诚信汕头”、“文明商都”的商业信誉,促进旅游市场的持续发展。三是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市民要提高自我的文化素质,规范自身行为,争做“文明汕头人”,共同塑造“人文汕头”、“文明之邦”的人文形象;共同发展以游客为中心,热情好客、文明服务,具有浓郁汕头特色的服务文化。

  五、结束语

  发展旅游经济是当前汕头推动经济大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汕头城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不断满足汕头人民创造优美居住和生存环境的必然要求。汕头旅游经济具有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甚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关键在于要拥有坚强的决心、科学的理念、清晰的思路、敢于破旧出新的胆魄,方能从根本上推动汕头旅游经济走出多年停滞不前的境况,迎来汕头旅游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