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潮流和趋势, 成为整个旅游业板块中最为重要的增长点之一。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体系, 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对于改善农村落后的经济面貌,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 下面就以乡村旅游为中心, 重点阐述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乡村旅游; 农村经济; 产业发展;
客观上来讲,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蕴含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是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大的突破点, 同样也是提升乡村经济, 实现乡村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选择, 与此同时, 对于提高国家经济增长水平, 改善农村经济环境, 增强农村经济实力, 实现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意义
乡村旅游作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也是目前较为普及的一种旅游形式, 以乡村为背景, 以自然风景、乡村特色和人文环境为吸引,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旅游者通过体验乡村生活、观赏乡村的人文风貌和自然生态环境, 去感受乡村文化、亲近生态自然, 缓解城市环境和工作带来的压迫感和紧张感, 在优美、祥和和休闲的乡村生活中锻炼、实践和学习。
当前, 国家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也给予大力的支持, 积极的投入和鼓励社会资源投入乡村旅游建设和开发中, 不断的挖掘乡村人文历史、生态休闲及旅游观光的价值, 以此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改善农村经济环境, 提升农村农民经济水平, 缩短贫富差距,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实现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2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其发展现状
2.1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是基于不同的地质地貌、不同的自然环境和风俗文化资源基础上发展的, 从整体上来看,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大致可以分为:森林公园模式、民俗文化模式、观光购物农园模式、租赁农园模式、休闲农场模式等[1]。对于乡村旅游发展而言, 既要尊重乡村区域人文环境, 遵循乡村经济发展特点, 同样还要保护生态稳定, 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 以此实现乡村旅游经济特色化、持续化的发展。
2.1.1 森林公园模式
森林公园模式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个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感受自然和体验自然的旅游场地。地理位置要优越, 要具有良好的生态自然资源, 环境优美, 气候温和, 占地面积大。
2.1.2 民俗文化模式
民俗文化模式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个感受文化特色、体验文学艺术的休闲、度假旅游场所。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俗风俗。
观光购物农园模式。观光购物模式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个享受田园风光, 体验采摘乐趣和感受农村劳动的旅游场地。如:草莓采摘园、茶园等等, 农民将自家的果园、花园、茶园以及菜园向游客开放, 让游客在旅游中感受最质朴的田园风光, 体验农民生活。
租赁农园模式。租赁农园模式是给人们提供一个相对自由和独立的旅游环境和旅游场地, 游客根据租赁形式参与到耕作过程中, 去体验耕作乐趣和丰收的喜悦。
休闲农场模式。休闲农场模式作为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乡村旅游模式, 主要是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农村生活习惯、人文特色, 感受农场气息。满足人们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需求。
2.2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 乡村旅游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乡村旅游模式越来越丰富, 在带动旅游业产业经济, 调动农村经济, 提高农村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 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缺乏政府引导及规划。在多元化、多样化的旅游市场需求下, 乡村旅游被广泛的开发和应用, 但由于缺乏政府引导及规划, 导致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明显的分工、规划不合理, 开发目标不明确等问题, 造成乡村旅游雷同化严重, 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2]。再者, 乡村旅游的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乏或管理的不当, 都可以导致乡村旅游发展的不科学、不稳定。
二是环境卫生基础设施较差。相比于城镇基础设施, 乡村普遍存在医疗卫生、饮食卫生等方面的设施设备条件较差的问题, 而且村民的卫生观念相对也较为落后, 在乡村旅游开发下, 还存在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服务宣传不到位等问题, 严重的影响了游客的旅游质量和旅游感受。除此之外, 交通不方便, 应对突出实践能力差等也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
三是乡村旅游专业化人才缺乏, 服务意识淡薄。旅游业作为一种综合性服务业, 对于服务水平和质量要求较高。但由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晚, 在对专业化人才培养方面还稍显欠缺, 主要以乡村农民为主, 在服务意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上比较单薄、落后, 影响到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四是开发经营者思路存在片面性。乡村旅游的开发必须要因地制宜, 要符合乡村本土化的基本特点和特色,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 改善农村经济环境, 实现农民经济与旅游经济共同发展为目的的, 然后部分开发经营者盲目追求经济利润, 片面追求旅游业的发展, 不重视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 不仅造成生态自然环境的破坏, 导致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严重, 使乡村旅游名存实亡。而且农村的经营者对于乡村旅游的认识不到位, 缺乏现代化的经营观念。
3 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在旅游市场中取得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乡村旅游模式越来越丰富, 乡村旅游机制也越来越健全、完善, 在推进旅游经济发展和实现旅游业多元化、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有效地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提高农民经济水平, 为农村改革和发展创造条件和机遇[3]。那么, 具体来讲, 农村旅游对农村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乡村旅游的发展是以农村为中心的, 建立在农村自身的条件和资源优势上的, 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与旅游经济相结合的产物, 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经济创造了新的活力, 有效的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和升级, 改变传统农村发展固有化的模式, 实现乡村资源的整合优化, 将现代化技术、设施设备引入乡村产业发展中, 加快乡村城镇化发展步伐, 带动乡村经济整体水平。
3.2 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多元化
旅游业的联动效应不仅改变乡村产业结构, 为乡村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创收机会, 同时随着乡村旅游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也带动了周边产业化的发展和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如食品饮料、农副产品、山货等, 乡村以其绿色化、健康化的理念打开消费市场, 促进旅游产业链的不断扩大和产业群的建立, 实现乡村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3.3 扩大就业机会, 促进农村经济文化发展
乡村旅游作为一个综合性服务产业, 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主要要素, 每一要素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都需要构建一个健全、完善的体系, 这就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给予农民创造更多的增收机会。同时, 农村经济产业化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远景的深入, 也使得农村越来越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进而优化农村人才结构体系, 带动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再者, 乡村旅游在传播人文特色、农村文明、风土人情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改变了人们对农民刻板的影响, 同样农村新思想、新理念、新观念和新技术的引入, 也改变了农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推进。
4 乡村旅游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乡村旅游经济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一个不容忽视的作用, 但基于上述中关于乡村旅游现状分析, 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还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4.1 依靠政府的科学开发,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政府部门要充分的发挥自身职能指导, 加大对乡村旅游开发的投资力度和重视力度, 充分的发挥政府的正面引导, 科学规划, 因地制宜加强农村资源的整合优化, 明确开发目的, 改变乡村旅游开发的同质化现象和跟风现象, 为乡村旅游独特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引导和决策支持。
4.2 改善基础设施, 提高服务质量, 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重视对乡村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和完善, 解决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性问题, 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以全面提高乡村服务质量, 提高人们旅游质量, 给予人们良好的旅游观感。
4.3 加强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 保护农村生态自然环境
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注重对民俗、民族文化的保护, 要重视生态、自然环境的和谐稳定, 要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农业特色等, 来打造独具魅力、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场地, 满足游客的需求, 带动游客量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
5 合理开发, 保障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符合基本要求和规定, 不能存在违反违规和盲目开发、开采行为, 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关, 注重开发过程中的质量和可行性, 一是要强调对环境的保护;二是要符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的法理法规;三是要做好惩罚分明, 始终秉持依法开发, 按规定要求开发, 保障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除此之外, 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完善网上营销。以独具特色的乡村特色吸引游客主义, 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旅游, 加强乡村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影响力, 为乡村旅游创造更多的旅游效益, 从而更好的服务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良性循环下, 实现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韦瑾, 薛东前.乡村旅游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 (4) :150-152.
[2]董嘉馨.论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及发展建议[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4 (9) :96.
[3]王小军, 张双双.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策略[J].农业经济, 2012 (11) :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