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录音艺术论文

《老鼠嫁女》十二音序列的应用分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10 共8737字
  3.2《老鼠嫁女》音乐特点及音乐功能。
  
  3.2.1《老鼠嫁女》十二音序列的应用分析。
  
  3.2.1.1十二音序列的设计。
  
  动画音乐《老鼠嫁女》中的序列设计主要有调性序列和无调性序列两种。在调性序列的设计上主要与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调式特点密切相关,有五声因素,在十二音的组合上也以音组的形式与调性相辅相成;在无调性序列的设计上,作曲家在音高材料上多应用一些三全音、大小二度等音程,在组合上音组也具有无调性的特点而使得整体的风格特点相一致。
  
  (1)调性十二音序列的设计。
  
  调性序列的设计能够体现出共性写作时期确定调性的某些因素,如从音阶上、和弦三度叠置的构成方式上、和弦低音的功能序进上等等。在动画音乐《老鼠嫁女》中开始部分排练号A即是采用了调性序列。如下面谱例3-1中所示。
  
  在该十二音序列中,把十二个音分成三组,每组四个音。第一组是由G、F、D、A四个音构成,这四个音与我国民族五声调式相比较在音程关系上以大二度和小三度为主、在音数上比五声音阶少一个音等存在着诸多类似,而仅仅比民族五声调式少一个音,与F宫调式和bB宫调式都存在着相同的四个音。因此从第一个音组上来看具有明确的民族五声调式的特点,由于缺乏宫角大三的支撑而使得其具有游离性。第二个、第三个四音组也具有这种特点。第二个四音组与第一音组类似具有A宫和D宫的五声调式的特点,第三个四音组具有#C宫和#F宫五声调式的特点。从该十二音序列上来看,不仅仅能体现出五声调式的特点,并且也具有旋律性,这就使得序列与民族风格及其大众的审美联系起来了。三个四音组之间具有一定的组合特点,以第一个四音组为基础原型,第二个四音组为原型的逆行的移位,第三个四音组为原型逆行移位的变化形式。从这里可以看出五声性调性特点作为序列形成的基础。
  
  (2)无调性十二音序列的设计。
  
  无调性十二音序列的设计要在音的组合上排除与调性有关的因素,在音程上主要是以三全音和半音为主,以此来削弱调性的因素。无调性十二音序列的设计固然其音组上也不具有调性的特点。在动画音乐《老鼠嫁女》中排练号B部分即是采用了无调性十二音序列。
  
  如下面所示。
  
  在谱例3-2中,十二个音分为四个音组。从整体的序列的音程关系来看,四个音组内的音程关系都是由三全音和大二度构成,在四个音组之间的音程关系上有半音和小三度组成。四个音组之间不仅在音程关系上的构成是相同的并且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以第一个三音组作为原型,第二个三音组为第一个三音组的中心对称的移位形式,第三个三音组为第一个三音组的倒影移位形式,第四个三音组为第一个三音组的逆行倒影移位形式。如果单纯从序列上来看,序列中还潜在的存在着一些调性的特点形式,如序列中第五、六、七构成了C大调或C小调等的导七和弦,而在这之前为C大调和C小调主和弦的三音,因此在此就具有了以C为调性中心的某些调性特点。但是这些潜在的调性因素是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技术上的处理而使得其构成真正的无调性音乐。因此,无调性十二音序列中音列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技术上的处理对于音乐的成功也是重要的。
  
  在动画音乐《老鼠嫁女》中既有调性因素的十二音序列设计又有无调性的十二音序列的音乐设计,这与动画中的表达内容也是相联系的。该曲中的十二音序列不仅仅是上述的两个系列,几乎每个排练号(或者段落)都采用了不同的十二音序列,如排练号C中采用了具有五声调式特点的调性序列、排练号D中采用了无调性的十二音序列等等。
  
  3.2.1.2全曲中所有十二音序列之间的关系特点动画音乐《老鼠嫁女》共有十二个排练号(从字母A-N加以对应),每个排练号几乎都采用了十二音序列。全曲中的十二音序列主要根据排练A和排练号B的十二音序列加以变化应用。在十二音序列的设计上已经对这两个数列解释说明,排练号A的十二音序列为五声性特点的调性序列,而排练号B则是具有无调性特点的十二音序列。两者虽然同为十二音序列,但在本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一个强调民族性特点的调性因素,一个强调无调性。然而两者却都被作曲家用作了创作的材料,并以其作为序列的基础而加以变化应用。在全曲的十二个排练号中,每个排练号大都以一个十二音序列作为主要的创作材料。在作品中,两种特点的十二音序列贯穿全曲的发展。
  
  排练号A的十二音序列作为五声民族因素的基础的调性十二音序列,主要的应用在排练号C、排练号H、排练号K、排练号L等。如下面谱例1-3所示。排练号C同排列号A几乎完全一致,仅仅是在个别音的出现上有所调整,仅仅是在最后一个四音组内的音出现顺序上有所改变,这并不影响五声调式的一些特点。排练号H的十二音序列也可以分为三个四音组,第一个四音组为F宫系统或者bB宫系统的音,第二组为B宫系统或者#F宫系统的音,最后一个四音组为bB宫系统或者bE宫系统的音。排练号K中的两个十二音序列也同样可以化为为三个四音组,也是以民族调式作为调性因素。谱例中的最后一个排练号L有所不同,排练号L中是以三个音为一组,可以划分为四组,它的序列设计的构成也是具有民族调式特点的调性因素序列。第一组可以是G宫系统或者D宫系统的三个音,第二个三音组可以是bC宫系统和bG宫系统的音,第三个三音组是bB宫系统或者bE宫系统的音,最后一个三音组可以是D宫系统或者A宫系统的音。这里的三音组就相当于前面四音组中省去一个而形成的。从这五个具有民族调式特点的调性序列中可以看出这些序列都是采用了同一思路,可以说都是在排练A的基础之上,以四个音作为调性序列的基础,进行移位变化而形成的。
  
  排练号B是无调性的十二音序列,在全曲的大部分地方都采用了这种序列特点。如在排练号B、排练号D、排练号E、排练号F、排练号G、排练号J、排练号M、排练号N等等。
  
  除去谱例3-3中的几个序列和排练号I(有调性中心)的序列之外,几乎都采用了无调性的十二音序列。下面图表是以排练号B的十二音序列作为序列原型而做成的十二音序列矩阵图。通过矩阵图可以看到以原型为基础形成的48个十二音序列,如果以排练号B的十二音序列作为原型序列,那么这里的矩阵图包含了所有十二音序列出现的可能性。矩阵图中包含了原型、逆行、倒影和逆行倒影的各种移位形式。排练号B的十二音序列即为矩阵图中的S0,从左到右依次为十二音出现的先后顺序。排练号D的十二音序列同S7中的出现顺序是相同的,即以原型为基础在原型的基础上向上移动了七个半音的距离。排练号E的十二音序列同排练号D的是相同的,都为矩阵表中的S7.排练号F的十二音序列同排练号B的是相同的,都为矩阵表中的S0即序列的原型。排练号G的十二音序列同矩阵表中的I9是相同的,是原型序列的倒影形式的移位,从矩阵表I9的位置从上往下为出现的先后顺序。排练号J的十二音序列同排练号D的是相同的。排练号M与排练号N的十二音序列是相同的,都为矩阵表中的S9,是原型序列向上移动九个半音的序列形式。从上述的无调性的十二音序列的分析来看,所有的序列都是建立在以排练号B为原型的基础上来构成的,并且大多数序列是原型序列的移位形式,也有的数列是原型序列的倒影形式的移位即排练号G的数列。(注意:图表中S代表序列原型的本位操作,I为序列倒影形式,R为序列逆行的形式,RI为序列倒影逆行的形式。)
  
  全曲中所有十二音序列之间的关系特点主要是以排练号A和排练号B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十二音序列作为原型来进行发展变化的;以排练号A为基础的十二音序列是五声调式特点的调性序列,这些序列都是以四音组或者截取四音组的截断作为构成十二音序列的基础,这些四音组都是以大二度和小三度为构成基础来体现五声调式的特点;以排练号B为原型的十二音序列,主要体现在它的无调性,以此来构成的十二音序列都是原型序列的变化形式,主要是原型移位以及倒影原型的移位形式,其无调性的特点构成的音程突出三全音和小二度等等。
  
  3.2.1.3十二音序列应用的织体形态特点。
  
  在动画音乐《老鼠嫁女》中对于十二音序列的织体,作曲家采取了多种多样的织体形式,有的以纵向横向法相同考虑的纵横法、有的是以上下分层而形成的分割法、也有几个序列纵向叠置而又各自发展的重叠法的织体形式。对于十二音序列的织体的特点与动画中所表现的形式是分不开的,如何对画面做出准确的音乐描述就需要作曲家对织体形态的加以灵活运用。
  
  纵横法是动画音乐《老鼠嫁女》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手法,它将序列中的十二个音分别拆解在不同的声部层次,序列依次在不同的声部先后出现。如下面谱例4所示。序列第一个音在钢琴和大提琴演奏了C音,然后随之出现在小提琴上演奏了#F和E音,与此同时在短笛上吹奏了E音,随后在木琴上演奏了第四个音降E,接着在钟琴上演奏了F、B、D、bA,紧随其后在单簧管上演奏了最后的四个音降B、A、G、bD.这里的十二音序列即是在不同的乐器上下先后出现,并采用了一些乐器独特的演奏法如提琴的拨奏和滑奏、短笛的长音不用颤音演奏、木琴的硬槌演奏等等。这里序列十二个音的出现明显,并且其出现依次用不同音色或音响形式,在实际的演奏效果上类似与音色旋律。在谱例3-4中的十二音序列虽然为无调性的序列,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作曲家在强调这潜在的调性,在序列的开始用钢琴和大提琴同时演奏强调了C音;在第二小节E音也是大提琴和短笛同时演奏并且短笛的E音一直持续到该序列最后一个音的出现,在此之后作曲家并没有着急出现序列的下一个音,而是又从木琴的E音开始。序列中仅有C音和E音进行了强调而别的音几乎都短时值的出现一次,因此作曲家潜在的强调这两个音,有强调类似C大调的调性特点。
  
  分割法也是动画音乐《老鼠嫁女》常用的手法。分割法是将一个序列分割成若干个截段并分配给不同声部。[8]
  
  分割法主要体现在若干截段在不同的声部层次。如下面谱例3-5中所示。该部分的十二音序列与开始部分排练号A的序列是相同的。作曲家将该序列分为了三个四音组的截段,将三个截段来分配到不同的层次上。从谱面上看钟琴演奏了序列最开始的四个音G、F、D、C,木琴演奏了序列的第二个四音组截段B、A、#F、E,钢琴同时演奏了这前两个四音组,小提琴演奏了最后一个四音组截段bE、bD、bB、bA,单簧管和小号也是演奏了最后四个音的截段但在织体及其音的出现比较自由。从这里可以看出,作曲家是应用了分割法对十二音序列进行了织体形态的设计,由于序列是具有五声调式特点的调性序列,每个四音组都有某几个民族调式的特点,三个四音组纵向同时出现使得三个四音组在不同的层次有了不同的民族调式调性的特点。因此,在音响上就形成了具有多调性特点的音响特点。
  
  重叠法在动画音乐《老鼠嫁女》中也有应用。重叠法是将不同的十二音序列形式在不同的声部层次演奏而纵向重叠在一起。如下面谱例3-6所示。除去中堂鼓和木鱼的打击乐部分之外,短笛和大提琴分别演奏了两个层次的旋律形态,一个是长时值宽广的,一个是短时值紧促跳跃的。这两个层次的旋律是由两个不同的十二音些列构成的,两个十二音序列都是具有五声民族调式特点的调性序列。短笛的十二音序列是A、G、E、D、#F、#G、B、#C、F、bE、C、bB构成,大提琴的十二音序列是由E、D、B、A、#C、#D、#F、#G、C、bB、G、F构成。两个十二音序列都稍显自由,短笛的序列有时候在四音组截段出现后,会有同一节奏型的四音列截段的重复,大提琴的序列从E音开始依次出现完十二个音之后又回到了起始音E.两个不同的十二音序列在不同的层次叠置后,由于其序列为具有五声调式特点的调性序列,在音响上也与谱例3-5中分割法的音响特色相同,具有多调性的音响特点。
  
  以谱例3-6中的第3、4小节为例,短笛部分出现的前四个音具有C宫系统和G宫系统调式特点,后出现的四个音具有E宫系统和B宫系统调式特点,而相对应的在大提琴声部层次具有B宫系统和#F宫系统调式特点,短笛和大提琴部分具有多调性的音响特点,并且两者由于短笛的后一个四音组同大提琴一样都具有B宫系统调式特点,使其在音响上又有一定的融合统一。
  
  动画音乐《老鼠嫁女》不仅仅体现在十二音序列音乐上,在音乐中借鉴中国锣鼓节奏特点、在节拍上对于中国传统戏曲中板眼的考虑、在旋律上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考虑等等,都在技术上扶植于十二音序列音乐的应用。从序列的设计上可以看出作曲家对于民族调式的应用,在排练号L中体现出的对于中国民间锣鼓节奏的借鉴,在具有民族调式特点的序列中节拍强弱对传统戏曲中板眼的考虑等等。这些都体现出了作曲家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借鉴和应用,但是这些是建立在对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基础上。在西方现代的一些作曲手法的应用上。如谱例3-4中配器上所体现的“混响法”,小提琴在由#F音滑奏到E音时,与此同时E音在短笛上演奏,这就好像是E音在小提琴上演奏了音头之后短笛对该音进行了混响。这样使得音响更加的具有立体感,在音色上也获得了新颖的音色。在配器上音色的布局、一些渐强减弱的乐器以及一些配器的新思路都体现了作曲家的别出心裁。
  
  谱例3-5和谱例3-6在序列多层次基础上对于和声和复调的考虑,谱例中体现的多调性手法与和声、复调是分不开的。十二音序列也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表现手法而已,正是作曲家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考虑以及对于音高、节奏、调性、配器等多种方面的综合考虑,才使得作品更加准确的体现我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西方现代的作曲技法,以此来更加准确的体现作品表现的内容。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