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时间图形概念,经过胡塞尔、维特根斯坦、柏格森的发展,到海德格尔那里获得完全的综合,先验演绎的三重综合发展成为四维流形,原始而本真的时间成为四维时间[1]677。不过海德格尔不同时期对于时间图形的论述,给人一种至少表面看来矛盾的印象,《存在与时间》详细论述未来维度占据所有维度的首要地位,所有维度作为未来维度到其时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现象学解释》阐明过去维度构成作为时间的时间,现在与未来维度都是时间的衍生样式。笔者认为: ( 1) 必须引入亚里士多德对于本原类型的辨别与区分,才能说明未来维度构成四维时间的生成方面的本原,以及过去维度构成四维时间的定义方面的本原; ( 2) 必须根据海德格尔对于语言本质的最深刻的揭示: 语言( 此在) 是对于时间的存在建构,才能揭示时间图形具有双重本原的最深层次的终极原因。
一、时间图形的四维流形
康德认为,概念能够用于现象,必须存在某种中介环节; 这种中介环节与概念一样是先验的规定,与现象一样是感性的直觉,这种中介环节就是时间图形。时间是内在感觉材料的形式条件,也是一切表象联结的形式条件。一方面,时间包含纯粹直觉给出的某种先验质料,概念对这种先验质料进行综合统一,生成基于先验规则的普遍的时间规定,因此时间图形与概念一样都是先验的规定; 另一方面,所有经验的表象包含时间作为形式条件,因此时间图形与现象一样都是感性的直觉。概念只有凭借时间图形才能够对现象加以应用,而时间作为概念的图形,对于概念统摄现象发挥着中介作用[2]139。除了具有质料的综合统一功能外,概念必须包含内在感官的先验形式条件,这些形式条件就是概念借以用于任意对象的普遍条件,因此这些概念先天包含的感性的纯粹的形式条件就是时间图形[2]140。时间图形本身不过只是想象的产物,然而想象的综合不以单独的直觉作为目的,而是以对于感性做出规定的整体统一作为目的,因此想象则成为概念获得感性形象的某种普遍的处理方式[2]140。时间图形是纯粹先验想象的产物,各种感性形象只有凭借时间图形才能产生,必须通过时间图形才能与相应的概念联系起来。这些感性形象本身不能完全符合概念的规则,只有时间图形能够完全符合概念的规则,原因在于时间图形只是概念自身的时间图形。作为想象的先验产物,时间图形只是按照概念的规则进行的纯粹综合[2]141。例如,三角形的概念超越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些具体感性形象,三角形的时间图形是想象对于空间结构的某条综合规则[2]140。
笔者认为: 作为概念内部本身具有的形式条件,直觉与概念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作为概念对于形式条件的先验作用,想象与概念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直觉、想象、概念构成先验演绎的不同侧面。知性概念的先验演绎包含三重综合: 直觉的把握综合、想象的再生综合、概念的规定综合。康德把产生时间图形的能力归于想象,而把直觉与概念排除在时间图形以外,原因在于直觉只是提供先验质料,整理这些质料构成图形的能力来自知性概念。知性概念只是抽象的规则,形成时间图形的先验质料来自直觉,康德据此给出时间图形的一维流形。海德格尔则认为: 先验演绎的三重综合不是三个综合,而是同一个综合的不同方面; 感性、想象与知性也不是三种不同的能力,而是同一种能力的不同表现形式; 它们不是各自独立平行分布,而是其中一种能力产生其他两种能力; 想象是感性与知性的共同根源,感性与知性都是想象的衍生样式,感性与知性都会产生特定形态的时间图形。由此可见,时间图形具有三重维度: 直觉的把握综合具有时间图形的现在维度,想象的再生综合具有时间图形的过去维度,概念的规定综合具有时间图形的过去维度。
直觉是把时间本身作为众多现在区分开来,直觉把众多现在构造成时间图形。想象是把那些流逝的现在作为过去再生出来,想象把众多过去构造成为时间图形。概念确认再生的过去就是直觉把握的现在,并对过去和现在的统一进行先行的规定与筹划,因此概念构成时间图形的未来维度。时间图形的三重维度作为过去维度统一起来,从而构成时间图形的第四维度。这样,时间图形就形成了四维流形的拓扑结构,其中,过去维度成为时间图形的本原,其他维度都是从过去维度产生出来的[3]396。然而,海德格尔的这个说法却与自己的论述产生矛盾。他的《存在与时间》主张,只有凭借未来维度才能完成时间图形的三维统一,未来维度占据时间图形的四维流形的首要地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种看似矛盾的论述? 这就需要引入亚里士多德关于本原概念的分析,对不同意义的本原概念进行区分与辨别。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两种本原: 定义方面的本原与生成方面的本原。事物可以按照它们的定义加以分析,直到追溯到达定义方面不可分析的本原( 逻辑原子) ; 同样,也可以按照构成它们的质料加以分析,直到追溯到达质料方面不可分析的本原( 物理原子) 。例如,从定义方面来看,直角是锐角的本原; 直角的定义不能分解成为锐角的定义,锐角的定义却能分解成为直角的定义; 原因在于锐角根据直角进行定义,锐角就是小于直角的角。同样,半圆的定义分解成为圆的定义,半圆必须根据圆进行定义。生成方面的本原则正好相反,锐角是直角的生成方面的本原,锐角不能分解成为直角,直角却能分解成为锐角,原因在于直角是由锐角建构起来。时间图形作为四维流形同样具有双重本原,从定义方面来看,过去构成时间图形的本原; 从生成方面来看,未来构成时间图形的本原。
二、时间图形的定义本原
为了澄清时间图形的定义方面的本原,我们需要逐一考察时间图形的各个维度的定义,以此发现究竟哪个维度不能根据其他维度进行定义,并且其他维度必须根据这个维度进行定义。现在维度的本质可以定义成为作为空间的时间,现在维度是把时间作为众多现在综合起来,按照空间的位置关系把握时间的某个瞬间。对于这种时间,柏格森做出生动形象的说明: 当我们听见街上的脚步声时,模糊地觉得有一个人在走着,当我们把先后听见的某个声音都放在走路人可能经过的空间一点上,把产生感觉的那些可以捉摸的原因并排放置在空间,并且在这一空间中计算这些感觉。也许有人会按照同样的方式去计算从远处陆续传来的钟声,他们把先后听到的声音排列在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认为他们是在纯粹绵延之中计算这些声音[4]57 -58。一方面,如果时间是一种媒介,我们的意识状态在其中构成非连续性的序列使之可以计算。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关于数的概念把一切可以计算的东西散布在空间,那么就可以毫无问题地得到这样的结论: 如果我们把时间解释成为一种媒介,并且在其中区分与计算事物,那么时间就不是别的而只是空间而已。可以证实这个意见的有这样的事实: 我们不得不借用种种有关空间的形象,以使我们能够描述意识对于时间、对于陆续出现,有着怎样的感觉[4]61。我们已经知道现在维度就是空间,接下来我们可以证明空间就是现在维度。此在( 语言) 取得空间的活动是由定向与去远组建起来,占有空间作为对于场所的定向期待,也就是把事物带近前来( 去远) 。
接近、估计、衡量现成事物的种种距离,这些都全部基于时间的现在维度,因此定向与去远同样也是基于时间的现在维度。此在( 语言) 能够携带它所占有的空间,这个空间是在定向与去远之中敞开。此在进行去远之际,沉沦这种本质结构呈现出来,时间性本质上沉沦着,于是失落在当前化之中,只有上手事物在场,当前化才会与之相遇,于是当前化总会遇到空间关系[5]417 -419。无论空间按照何种方式属于此在( 语言) ,都只有根据“在之中”才是可能的,因此“在之中”的空间性呈现出定向与去远的性质[5]122。
未来维度可以定义成作为关系的时间,未来维度是对过去与现在的整体统一的先行规定,先行确认再生的过去与曾经的现在的统一,因此未来维度属于概念的规定综合。概念的本质在于作为判断的谓词,谓词不过只是用来表达关系而已[6]84。概念作为关系仅仅包含空虚的位置,这些位置没有容纳任何质料与元素。无论先验的时间质料,还是经验的感性质料,语句凭借关系包含的空虚位置来刻画事物的相互关系。这样,关系就成为关于事物及其状况的图像,这种图像也是时间图形的衍生样式,这种时间图形的样式可以称为全时性或者随时性。知性对象性的无时间性,它的“全在全无”,就表明自己是时间性的一个卓越形态,也就是说,贯穿于时间质料的是某种存在于其中的超时间的统一性,这种超时间性意味着随时性或者全时性[7]305。语句凭借约束变项对谓词指派事物,关系则通过包含空位表示事物,因此关系表示就是刻画事物的相互关系,亦即事实的图像; 而作为图像刻画事实的关系就是命题。维特根斯坦认为,自己的全部任务在于说明命题的本质,亦即在于说明以命题为其图像的一切事实的本质[8]103。一个语句是其指称的一个逻辑图像,这对一个不受成见束缚的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8]53。在命题中我们把世界组合起来,由此可以得出真理的本质[8]56,只有这样,命题才可能是真的或者假的; 因为命题是事实的图像,它与事实可能一致或者不一致[8]57。对于命题理解的模糊不清在于没有理解关系的本质,我们不能据此否定作为关系的图像。图像( 关系) 也可以作为命题,如果是这样,我们就需要给图像( 关系) 加入某种东西,使其成为对于事物的表述,即我们需要给关系包含的空位指派其所表示的事物,这样关系才能成为事实的图像。总之,我们能够否定图像是真的,可是我们不能否定图像本身[8]95。
笔者的看法是: 既然过去维度作为想象的综合构成作为时间的时间,现在维度作为直觉的把握综合构成作为空间的时间,概念的规定综合构成作为关系的时间,过去维度就成为时间图形的四维流形的定义的本原。现在维度与未来维度都是根据过去维度获得自己的定义,而过去维度成为只能定义他者、不可被他者定义的本原,三重维度通过定义统一成为过去维度,这个基于过去维度的三维统一本身构成时间图形的第四维度。
三、时间图形的生成本原
笔者认为: 过去维度构成时间图形的定义方面的本原,与之相反,未来维度构成时间图形的生成方面的本原,原因在于: 只有首先建构时间图形的未来维度,才能形成时间图形的三维统一的四维流形。假设现在维度占据首要地位,那么时间只能展开成为单一维度,过去作为已经流逝的现在加以把握,未来作为尚未到来的现在加以把握,时间的三重维度就会坍塌成为单一维度。假设过去维度占据首要地位,那么时间只能展开成为双重维度,过去对于现在进行重现与再次生成,未来维度将不在过去维度的视野之中,时间的未来维度从而处于缺失状态,时间的三重维度就会缩减成为双重维度。只有未来维度占据首要地位,才能使得时间展开成为三重维度,未来先行规定过去,并与现在保持同构,从而使得过去、现在、未来属于不同维度,它们各自沿着不同的方向独立绵延,时间才得以完全展开自己的三重维度。而时间性则成为时间的第四维度,时间性不是另外添加的某个维度,而不是与三重维度并列的其他维度,时间性是过去、现在、未来这三重维度的整体统一。第四维度只是语言的隐喻用法,三重维度才是语言的严格用法,海德格尔使用第四维度指称时间性,强调三重维度凭借未来维度得以融会贯通。
按照黑格尔的概念理论,概念必须作为完整的概念加以把握,包括作为存在的概念、作为本质的概念、作为概念的概念[9]45。而按照胡塞尔的意义理论,意义拥有意义、意向对象、对象三种相位,所有这些相位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暂时的区别,它们之间只有态度的区别没有领域的区别[7]26,[8]51 -53。概念与意义拥有三种相位,其根源在于时间拥有三重维度,三重维度的整体统一称为时间性。海德格尔则根据时间性界定意义与概念,彻底揭示它们拥有三种相位的终极根源。海 德 格 尔 认 为: 意 义 是 此 在 的 存 在 性质[5]177,意义现象植根此在的存在结构[5]179; 意义学说植根此在的存在理论[5]193; 此在的存在就是时间性,此在的存在结构就是时间性的维度[5]20 -21,因此时间性就是意义与概念本身; 只有根据语言的时间性,亦即根据此在的时间性,才能澄清意义的发生,才有可能理解概念的形成[5]398。此在的存在称为关联,关联包含结构作为组成环节,这些结构包括筹划、抛弃与沉沦[5]254 -255。筹划作为先于自身属于未来维度; 抛弃作为处于世界属于过去维度; 沉沦则依附于事物,属于现在维度[5]373。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整体统一构成时间性,时间性从而成为关联的本体论内涵[5]368,414,并作为多种结构的整体统一。只有根据时间性关联才能得到理解[5]270,只有通过时间性才能成为关联[5]372,因此关联的各个结构的整体统一在于时间性[5]373。时间性使得筹划、抛弃与沉沦能够统一,从而确立关联作为多种结构的整体统一[5]374。
概念属于时间的未来维度。未来不是现在没有到来、以后某个时刻才会到来,而是作为现在到来以前,已经作为过去先行到来,因而过去构成未来的先行存在,现在构成未来的现实存在,未来规定现在与过去保持同一、现实存在与先行存在保持同一[5]370 -371。未来不会限于作为未来,未来是从自身产生过去,进而凭借过去产生现在,因此未来维度完成三维时间的整体统一; 未来维度完成的三维统一称为时间性[5]372。海德格尔认为: 时间性是原始的自在自为的“超越自身”,未来、过去、现在这些维度构成时间性的展开状态,时间性的本质在于按照三重维度的整体统一到其时机[5]375。
对于时间的自然理解的种种特征恰恰在于,时间当成纯粹的无始无终的现在序列,作为现在序列的时间压制时间性的多维展开,三重维度就坍塌成为单一的现在维度。
在海德格尔看来,在时间性展开的各个维度之中,未来维度占据首要地位,而且未来维度对于三重维度的整体统一占有优先地位。原始本真的时间必须作为未来才能建构起来,未来是指: 现在到来以前,过去已经先行存在。过去是未来的先行存在,现在是未来的当下存在,未来建构过去与现在的综合统一。过去与现在是未来的构成环节,过去与现在是从未来衍生出来,未来离开过去回到现在,就以离开的方式回到自身。现在既是未来的实现,又是未来的终结,如果不能离开过去回到现在,那么未来不能完成自己的整体结构,只能作为可能状态停留在过去,只有唤醒现在回到现在,未来才能回到自身实现自身,未来是本原时间的首要现象。未来占据时间性各个维度的首要地位,成为时间性的首要现象与根本实质,过去与现在必须作为未来的构成环节建立起来,它们不再作为自在自为的独立实体,它们只是未来实现自身的途径与环节[5]375。原始本真的未来即来到自身; 未来的展开就是建构过去与现在的综合统一,未来从而穷尽存在的所有可能,本原的未来封闭此在的存在; 此在存在的所有结构环节,亦即本原时 间 的 所 有 维 度,都 是 作 为 未 来 建 构 起来的[5]376。
我们可以凭借一阶逻辑的形式语言,重新表述黑格尔与胡塞尔的意义理论[10]356: 关系不是仅仅限于作为关系,概念的本质在于作为判断的谓词[11],谓 词 不 过 只 是 用 来 表 达 关 系 而已[2]63,[6]84,[12]153 -154。因此,关系充实自身从而成为时间,时间超越自身从而成为空间[5]484,[13]159,[14]192;概念不是超时间性或者非时间性,而是全时间性这种时间的本原形态[15]197。空间既是时间通过分延行为所得之延异,也是时间借以脱离自身的纯粹出口,还是时间对于自身关系的自我外在。关系构造成为空间以前,已经作为时间构造起来; 空间给出关系的现实存在,时间给出关系的先行存在; 关系从自身把时间产生出来,并从时间把空间产生出来; 关系规定空间与时间保持同构、现实存在与先行存在保持同构。
时间按照关系构成关于空间的图像。通过概念可以获得谓词系统,谓词通过表达关系给出时间的构成规则[16]316。时间对于空间的本质直觉称为索引,索引涉及时间对于空间的把握作用,亦即时间对于空间进行直觉的意向行为。关系通过时间对于空间加以把握称为符号,关系对于时间进行校正使之瞄准空间,关系通过解释使得时间校正意向行为。关系对于空间的表述有两种作用:
其一是时间对于空间的本质直觉,其二是关系对于时间的先验解释[17]62。如果关系没有凭借时间获得先验构成,那么关系只能给出关于空间的空洞表述。如果时间没有凭借关系获得先验解释,那么时间只能给出关于空间的盲目直觉[18]93 -95。
关系对于时间进行解释,即是对于自身进行解释;时间对于空间进行直觉,即是对于自身进行直觉;关系对于空间进行表述,即是对于自身进行判断。
哲学成为独立自为的科学,自己创造自己的对象,自己提供自己的对象,达到概念的概念,自己返回自己,自己满足自己,成为哲学这门科学唯一的目的、工作与目标。
四、双重本原的语言建构
时间图形具有双重本原的渊源在于语言,语言( 此在) 对于时间( 存在) 具有建构作用。由于语言包含两种不同的对于时间的建构机制,这样就导致时间图形具有实体化与空虚关系两种完全不同的类型。语句对于变项施加表述与指称作用,语句建构的时间图形只是包含空位的空洞关系,这些关系只是被语句用来表述事实。因此,事物完全处于时间图形的范围以外,语词建构的时间图形是个体化与实体化的内涵实体。其中的关系不是用来表述自身以外的事物,而是使用先验的时间或者空间质料构成自身。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构成语言的本质,“此在”之“在”是指作为存在的时间性,“此在”之“此”是指时间性的情景处境,包括内在的心理情境与外在的物理情境,通过情景处境可以把握存在本身。德里达则认为: 情景处境已经烟消云散,我们只能发现存在的踪迹,不能还原存在的情境。
这些踪迹包括声音与文字,声音是心理情境的替补,文字是物理情境的替补。只能通过这些踪迹把握时间性,这种时间性只是存在的替补,已经不再可能成为存在本身,这种时间性必然发生断裂,已经不是存在本身的绵延,作为存在的替补,这种时间性称为延异。
分析哲学认为: 语言是由语句组成,语句实现谓词对于变项的表述功能,变项表示的事物超越概念范围以外,谓词表达的关系成为概念的全部。
笔者的看法是: 分析哲学打开了概念的关系维度,凭借语句对于概念进行综合统一,从而构成作为语义学的形式逻辑。胡塞尔把形式逻辑称为陈述逻辑,陈述亦即语句构成关于事物的谓词判断,谓词判断从而成为形式逻辑的核心概念,胡塞尔对于形式逻辑的陈述逻辑的定位,充分揭示了形式逻辑的形式本质在于语句[19]7。分析哲学包括逻辑原子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原子主义是从语义学角度考察语句,逻辑实证主义是从句法学角度考察语句; 语义学研究语句与语句的有效后承关系,句法学研究语句与语句的可证后承关系。
存在主义则认为: 语言是由语词组成[20]286,[21]1122,语词实现谓词对于变项的解释功能; 变项表示的时间给出概念的质料,谓词表达的关系给出概念的形式; 关系解释时间使得概念成为图形。在对语句进行表述之时,语词也在进行命名; 语词处于语句的位置进行命名,语词把概念作为时间加以命名; 语句通过中止判断转变成为语词,关系解释时间使得概念成为图形。此过程就是胡塞尔的先验还原,存在主义打开概念的时间维度,凭借语词对概念进行综合统一,从而构成作为解释学的先验逻辑。
结构主义则认为: 语言是由符号组成,符号实现谓词对于变项的解释功能; 变项表示的空间给出概念的质料,谓词表达的关系给出概念的形式;关系解释空间使得概念成为图形,符号处于变项的位置进行命名; 符号则把概念作为空间加以命名,语词凭借高阶语言转变成为符号; 时间处于变项位置转变成为空间,关系解释空间使得概念成为图形,这个过程就是胡塞尔的本质还原。结构主义打开概念的空间维度,凭借符号对于概念进行综合统一,从而构成作为符号学的思辨逻辑。
语词凭借高阶语言转变成为符号,结构主义语言成为没有语词的系统,时间处于变项位置转变成为空间,因此结构主义语言成为没有主体的系统;关系通过空间构成完全取代事物,因此结构主义语言成为没有事物的系统。概念不是面向事物而是面向自身,正如德里达所说: 目光不能持续,概念的时间构成必然发生分延,使得空间作为时间的延异派生出来,延异从而成为事物的替补与踪迹,这样就产生黑格尔所说的理性的狡猾,这样就导致了康德所说的理性的必然行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时间图形具有三重维度: 直觉的把握综合具有时间图形的现在维度,想象的再生综合具有时间图形的过去维度,概念的规定综合具有时间图形的过去维度。过去构成时间图形的定义本原,未来构成时间图形的生成本原; 语言是造成双重本原的终极原因,语言是对于时间的存在建构,语言的谓词功能建构时间的未来维度,语言的名词功能建构时间的过去维度。存在主义打开了概念的时间维度,结构主义打开了概念的空间维度,分析哲学则打开了概念的关系维度。关系构造成为空间以前,已经作为时间构造起来; 空间给出关系的现实存在,时间给出关系的先行存在;关系从自身把时间产生出来,并从时间把空间产生出来; 关系规定空间与时间保持同构、现实存在与先行存在保持同构。
参考文献:
[1]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选集[M]. 上海: 三联书店,1996.
[2]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4.
[3] 海德格尔.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现象学解释[M].法兰克福: 克罗夫特曼出版社,1970.
[4] 柏格森. 时间与自由意志[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5] 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M]. 北京: 三联书店,1987.
[6] 弗雷格. 弗雷格哲学论着选辑[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4.
[7] 胡塞尔. 经验与判断[M]. 北京: 三联书店,1999.
[8] 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全集[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9] 黑格尔. 逻辑学( 上卷)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66.
[10] 王浩. 逻辑之旅[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