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家风的实质内涵及优良家风的发展价值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14 共5207字

  关于家风,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似乎每个人都感觉到它的真切存在,各自观点却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什么是家风? 家风的实质是什么? 家风的发展价值何在? 这些是迫切需要澄清的理论问题,也是事关培育社会主义优良家风的现实问题.

  一、家风的几种言说

  关于家风的描述和说法较多,诸如家训、家规、家教、家道等.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文化说"、"教育说"、"家规说"、"价值观说"等四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 一) 文化说

  北京师范大学徐梓教授认为,家风可以看作是一个家庭的传统,是一个家庭的文化,它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1].在田旭明教授看来,家风家规不是一种普通的社会文化,而是具有深刻伦理精神的道德文化,既是一种德性伦理文化,又是一种规范伦理文化[2].可见,家风是一种存在于家庭的关于伦理道德的文化现象,但是否只是存在于特定家庭却值得商榷.事实上,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地形成或保留自己的家风,而且家风也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或者伦理文化,它所包含的内容和外延更为广泛.

  ( 二) 教育说

  家风"教育说"主要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两种观点.关于前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认为家长的"言传身教"即是家风[3].张莉蓉认为"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字典、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4]可见,他们都秉持家风就是一种家庭教育过程的观点.关于后者,学者华伟从传承的意义上把家风界定为一种中国特有的源远流长的社会教育,使主流价值观从贵族走向平民,使家庭教育的形式从单一的说教走向丰富的生活[5]."与家风密切相连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家庭风气."[6]65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家风的养成,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家风的折射和反映.

  ( 三) 家规说

  学者林琳认为,家风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规矩,是每一个家庭成员从小到大都要遵循的祖训,是能够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7].家规又名家法,是家庭内部的行为准则,也是家庭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矩、规定的总和.一般来讲,家规都很详细具体,涉及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家庭关系的规矩、家庭管理的规矩、家内劳动的规矩、家庭饮食起居的规矩、家庭社交及待人接物的规矩等等,家训则是家规、家法的反映[8]391 -392.

  依笔者所言,家风与家规、家训、家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家风的内涵和外延比后者更丰富.家规、家训是可视的文本,是家风的形式载体,而家风则是隐性无形的.

  ( 四) 价值观说

  关于家风的"价值观说"主要是从道德价值观和伦理价值观两方面来界定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家风"就是重视学习、重视文化、与人为善[9].这里的"与人为善"显然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认为,中国家风主要传承价值观、与价值观相关的伦理观与道德观以及实现这些观念的基本方法与规矩[10].学者周春辉的看法与之相似,在他看来,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核心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11].诚然,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流价值观,是一个人成长的精神源头,也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道德氛围,是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若简单化地给两者划上等号,则未免有失偏颇.

  二、家风的实质

  前文所述的几种有关"家风"的言说,基本都是从反映家风的某个方面、内容、形式上对家风进行概念上的界定,或不全面,或未切中要害,难免有失偏颇.笔者更赞成包含上述在内的"综合说".

  ( 一) 家风的综合说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俗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步形成和世代延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样式的综合.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12]183.家风不仅是言传,更是一种身教,家风不仅是一种道德概括,更是一种道德实践[13].胡申生教授也认为,家风是指家庭成员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传延下去的价值观念、生活作风、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生活习惯等总和[14].家风是历史、具体的范畴,并非抽象和虚无缥缈的,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居于家风的核心,它是家庭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是家风涵养的主要范畴.简言之,家风实质上是一个家庭内在的精神动力,更是生长在其中的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它是一个家庭的文化内涵、人文素养、各方面性情的一种无形的体现.同时,家风又是有形的.家风一经形成,必然通过家庭成员的言行、性格、气质、价值取向等表现出来.家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等变化而变化,家风有高低优劣之分,对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的发展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总之,家风的实质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独特的家庭教育方式.

  ( 二) 家风的本质属性

  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之间的区别,家风概莫能外.家风具有传承性、时代性、多样性、稳定性等本质特征.

  1. 传承性.传承性是家风的典型特征,家风的流传正得益于它在家族内部的代代相传,才可能后继有人、发扬光大.只要一个家族在存续,家风之火就不会熄灭,家风就会薪火相传."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择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5]122家风,就是"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是影响中国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传统.传统是社会的一种生存机制和创造机制,借助于它,历史才得以延续,社会的精神成就才得以保存和发展[16]8.家风就是一个家族或家庭的历史或文化,也是一个家族得以繁衍、生存的根本,它在传承中得以保存和发展.

  2. 时代性.家风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体现出了与所处时代相适应的特质.家风的时代性主要反映在它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局限.家风形成的历史时期或家庭、家族所处的历史时期决定了家风的本质和特性.中国传统家风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家庭基础.中国古代社会最根本的特征是家国同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以及追求"内圣外王"的儒家文化,因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伦理社会","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君子"修身"之本,这就决定了"修身就是家庭成员个体的道德修养"[17].同样,专制型的封建社会造就了专制型家风.新文化运动后,民主、科学、人权、自由成为时代的主题,民主型家风也随之成为现代家风的主流.简言之,家风最终是由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决定的,因而烙上了时代的印迹.

  3. 多样性.家风反映出一个家庭有别于其他家庭的特别之处,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气质、风气、风貌.因而,不同的家族或家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家风.究其原因,价值观的多元性、风俗习惯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的多样性导致了中国家风的多样性.古往今来,任何一个社会的价值观都是多元的,即使是封建专制社会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价值取向,因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道德形态和伦理规范.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这就决定了家风形成基础的差异,成为家风多样性的根源.
  
  4. 稳定性.家风的稳定性是指家风一经形成,其样态或实质在一定时期内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的状态.究其原因,它是由家族或家庭相对的封闭性、家族成员共同坚守的信仰以及"先入为主"的长期熏陶和浸染等因素决定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相对较为封闭的组织,受外界影响较少; 家风是人生的启蒙老师,人的生活习惯、道德价值观受其影响根深蒂固; 家风也是整个家族或家庭成员的共同信仰和精神家园,是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上百代人追求的信仰和信守的承诺,甚至可以说是家庭成员的"精神烙印",终生被其萦绕、受其影响.

  三、优良家风的发展价值

  家风是一个家庭精神、文化、文明修养、伦理道德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家庭文明发展程度的基本标志.家风的好坏,不仅直接制约着家庭成员的成长、发展和家庭和谐,而且对社会、国家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优良家风对于塑造现代公民品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发展价值.

  ( 一) 塑造现代公民品格的重要载体

  家风对家庭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的性格、习惯和人格养成."家风是以家族和家庭为纽带,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母体,以家族和家庭成员的奋斗精神为滋养,是家族和家庭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习俗作风、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18]家风是指"那些过去有的,现在仍然在起作用的东西,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活的东西; 是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乃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行为,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习俗"[19].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通过父母和长辈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等教育方式.家风规范、约束孩子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行为,使其形成独具家风特色的思想道德意识和家庭共同体特征的个性与品格,而且一经形成,就会产生"固本培元"的独特效应.

  马克思视家庭关系为人类重要的社会关系."一开始就进入历史发展过程的第三种关系是: 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繁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这种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20]532它对人格、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日本着名地理学家、教育家牧口常三郎在《人生地理学》中写道: "无人以乡土味产褥而生而育"[21]15,并主张"勿忘有一根本之观察方面,此者无他,各自乡里是也"[21]16.可见,家风是人生的奠基石,是人社会化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其对人的影响是终其一生的.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方式、倾注爱心的方式与孩子的人格形成直接相关,人格"脊骨"的形成正是源于家庭教育的作用[22]10 -11.个体德性发于斯、成于斯,足见家风在塑造公民品格中的份量,它是任何其他事物无法替代的.

  ( 二)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也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永恒目标.家庭是整个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而家风则是培育和谐价值观、和谐家庭、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因而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任何社会成员都来自于特定的家庭,无可避免地受到家风的约束和影响,家风直接关系着家庭的和谐.因此,良好家风是维护家庭成员关系的基础,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换言之,家庭和谐,尤其是家风建设,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2. 家风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不同的家族或家庭具有不同的家风,但是追求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家庭和谐幸福却是其出发点和共同的目标.因此,家风中无一例外地包含了"忠孝礼义廉耻"等事关和谐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关怀,成为中华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文化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家风当仁不让地成为建设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 三) 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让它体现在我们的点滴言行中,渗透进我们的文化建设里,彰显在我们的精神面貌上,真正成为我们国家软实力的精神利器."[23]

  毫无疑问,家风与之要求相契合,它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方式.

  1. 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落细的重要方式.***总书记曾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和发展动力,而家风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层文化,最接地气,易于被老百姓所接受.从中不难发现,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落细的重要载体.

  2. 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落小的重要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需要落实到每个社会成员,家庭是居于国家、社会组织之下最小的单元,它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触及到最基层的社会细胞,落实到每位社会成员身上.

  3. 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落实的重要方式.***总书记要求,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家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方式、得天独厚的约束力和影响力等优势,因此成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徐 梓. 家风的意蕴[J]. 寻根,2014,( 3) :5.
  [2]田旭明. 家正国清: 优良家风家规的伦理价值探索[J]. 武陵学刊,2014,( 5) :15.
  [3]王小谟. 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家风[N]. 光明日报,2014 -04 -04,( 2) .
  [4]张莉蓉. 好家风涵养正能量[J]. 声屏世界,2014,( 3) :72.
  [5]华 伟. 家风: 一种源远流长的社会教育[J]. 成人教育,2014,( 9) :44.
  [6]宋希仁. 家风家教[M]. 北京: 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
  [7]林 琳. 家风: 不该被遗忘的财富[J]. 晚晴,2014,( 3) :17.
  [8]丁 文. 家庭学[M].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9]白旭英. 树"家风"与思想品德教育一样重要[J]. 学术研究,2014,( 8) :201.
  [10]张颐武. 家风与当下中国[J]. 前线,2014,( 5) :3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