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从伦理角度探讨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和发展路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9-11 共4183字
论文摘要

  2012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拉开了国家对部分电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行政调控的序幕,以制止电视娱乐节目过度娱乐化倾向。由此,电视娱乐节目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本文拟从伦理角度对当前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和发展路径略作分析和探讨。

  一、电视娱乐节目现状

  ( 一) 电视娱乐节目概述

  当下电视娱乐节目井喷式粉墨登场于中央及各地省级卫视频道。从《我要上春晚》到《快乐大本营》,从《开门大吉》到《非诚勿扰》,从《梦立方》到《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再到最近的《中华红歌会》、《爸爸去哪儿了》等等,全国各大电视台、各类选秀节目琳琅满目。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化发生观念去考察: 娱乐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对于娱乐的理解与认识,人们观点不同: 有的人认为娱乐是一种庸俗的文化,甚至是玩物丧志; 有人说它悦心、悦意,能起到超越道德的人生感悟境界。

  但无论褒贬,娱乐确实能使人们获得信息的需求,即时、丰富、准确地得到满足。由此,电视媒体迎来了作为娱乐新载体的话语时代。但在当下全民皆应为实现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今天,娱乐不能无极限,更不能越出伦理道德的底线。

  娱乐的普遍化,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娱乐节目火热的过程中,有些节目太过娱乐化,甚至个别冲破道德底线的一些低俗、恶俗行为,严重污染电视屏幕。所以,继去年伊始实施《意见》以来,今年 10 月 12 日广电总局又出台的《关于做好 2014 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 外界称新版“限娱令”) 再次进行行政制约,以外力督促电视媒体履行其作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媒体责任,鼓励原创,要求电视满足观众多样化的收视需求,且要求各大卫视必须办道德栏目。政策的再次发力,能否导引各大电视媒体遵循既要追求审美愉悦又要顾及思想伦理价值的轨道呢?

  本文认为,在观众多元化的需求中,伦理道德应成为第一把关要素。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援引赫胥黎的担心:“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良莠不齐发展的电视娱乐节目,对目前这个道德处于低谷期的社会来说,伦理问题应引起我们防患于未然的危机意识。

  ( 二) 电视娱乐节目存在的伦理问题分析

  其一,泛娱模糊主流价值观。著名传播学者赖特认为娱乐是媒介的第四功能。当今社会,娱乐不仅是电视的一种功能,而且贯穿了电视工作者创意、表现与完善节目的始终。一向严肃庄重的新闻和纪录片,为了迎合大众提高其收视率,也开始愈来愈倾向娱乐化的趋势发展。当前全国各地大小电视台娱乐节目,已在悄无声息中遍地开花。从传播效果的影响来说,泛化的娱乐将会导致媒介公信力受质疑,矮化人们思考与批评的能力,钝化人们的观感系统,解构主流价值观,尤其一些现实世俗、低俗的言行对大众心理中低级趣味的迎合,使电视娱乐节目的追求越来越远离格调和品位的高雅。社会的全面均衡发展和进步,精神、道德等人文因素是支撑。倡导价值多元化,虽然是一种进步,但不讲“核心价值”、听任“主流虚无化”,在某种意义上其危害不亚于犯罪。北京语言大学张华教授指出,过度娱乐化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和民族的文化素质。华夏文明五千年所传承的优秀传统经典文化应始终占据我们社会主义国度民众灵魂的高地。构建和完善主流的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国家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实现,并最终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其二,娱乐文化的“去深度化”。电视节目应该具有娱乐的功能,观众应该从中得到轻松和愉悦,但娱乐不是没有文化且也不是所有的娱乐文化都是健康的。英国诗人和批评家马修·阿诺德指出,文化作为精神生活,它是通过求知来达成人格的完善,进而达成社会的完善。

  后现代文化包围的语境时代,一切都走向表面化、甚至反文化。工业技术进步带来大批量的生产方式使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标准化、平庸化,电视提供给观众的节目日益呈现被动的消遣,而非积极的娱乐,更非引领观众积极利用心智去消费,使观众沉溺于无尽的狂欢中,精神始终处于零度。有专家曾提醒我们要警惕文化消费中精神性的“文化危害”。过剩的娱乐消费是对历史文化的扁平化。在此过程中,一切严肃的事情都被去深度化,庄重被戏谑、崇高被睥睨、经典被解构。

  在这种优良传统文化传承正在日渐式微的文化语境中,娱乐文化让观众无暇细细品味,也无法启迪更高层次的情感和意志。于是,在传统美学趣味和深度意味消解后,“表征紊乱”异化了时代,无休止获得满足的是本能的欲望和对“物”的占有欲,“物化”时代的人们越来越被焦虑所纠结。

  其三,娱乐节目的低俗化。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文化的商品化会使其批判功能丧失,并最终会丧失对现实社会的判断而受制于传媒。

  目前,在严肃文化、精英文化遭商业文化大潮巨大冲击之下,诉诸官能的消费文化愈来愈泛滥,诉诸心灵的严肃文化却遁入困境。反映在电视传播领域,文化品位低俗的电视剧和大量复制的游戏娱乐充斥屏幕,导致节目类型的过度同质化。国家广电总局出台限娱令对节目结构的调控也是势所必行之举。

  广播电视本应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但一些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争得更多眼球的关注,降低节目品位、肆意恶搞等做法,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且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经济效益的大行其道,理想价值的流失,实际意味着传统优秀文化中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解构与被颠覆。于是,在电视屏幕上,种种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生活的中产阶级的“活法”,冲击着电视娱乐等现代艺术本来就必不可少的平民文化情结,动摇着电视娱乐本应该承载的对民族命运的殷切关怀和对民族生存状态的当下关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在一次研讨会上曾忧虑地指出,娱乐节目低俗化的结果,就是丧失电视的文化本性,让有文化的观众疏离电视,让电视人进一步追求无聊,进而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途径趋于狭隘,使老百姓思想懒惰,沉浸于低级的娱乐状态之中。

  二、电视娱乐节目的伦理价值重构及发展路径分析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今中国,“仓廪实”和“衣食足”基本实现,而“知礼节”和“知荣辱”并未完全达到。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大多是被动地接受,因而编导给予什么、画面传播什么、怎样引导尤显重要。由此,本文认为,传媒在为全社会提供审美愉悦的同时,应承担起教化社会等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正能量的重任。这也应是媒体存在的重要功能和依据。

  ( 一)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建党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一百周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艰苦奋斗的实践目标,在共筑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作为社会建设助推器的各种媒体理应把反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需弘扬的中国精神贯穿其思想主流。一个时代应该具有自己的时代精神,一个发展着的社会也应该具有时代的思想主流。对此,电视应有所作为。电视频道资源作为公共资源,有责任有义务弘扬主流价值观,保护本土传统文化。电视娱乐节目同样要承载全面反映中华民族伟大振兴中的波澜壮阔的现实,热情颂扬催人奋进的为祖国与个人梦想而努力拼搏的社会主义建设模范人物和时代英雄,生动地表现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精神世界。这一切都是当下中国电视弘扬主旋律的应有之义。
  
  ( 二) 唤起积极审美情趣

  电视作为一种艺术能为观众带来“审美的愉悦”。审美,是人们对一切事物作出美丑评判的一个过程。人们审美是为达到愉悦和完善自己的目的,这也是电视娱乐节目的价值之所在。而审美包括娱乐又高于娱乐,是诗化与升华的娱乐; 只有通过选择,提炼,纯化,升华的娱乐才能够逐步过渡到审美的境界。观众在欣赏电视娱乐节目时,其满足娱乐需求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其从审美活动中获得愉悦的过程。当前电视娱乐节目的大量复制,使其失去“独创性”,在唤起观众积极的审美情趣方面显得乏力无为,也就达不到审美的效果。所以,电视娱乐节目要承担审美文化的功能,就要努力构造一种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倾向的电视精英文化,凸显收看电视不是一个纯粹的消遣过程,而是一个塑造崇高精神的过程,以此充分发挥娱乐的积极作用。

  ( 三) 培植深刻文化内涵

  娱乐应成为高雅文化的化身。电视娱乐更重要的是灵魂要高尚,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应以高雅精品的文化内涵赢得竞争中的优势,以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来履行电视媒体在国家提倡文化软实力的号召中理应承载的责任和义务。

  电视媒体的本身特性决定了它必须用一种“平易近人”的表达方式吸引观众的视线,必须走群众道路,这就要求电视媒体在娱乐大众的同时,重视节目文化内涵的开发,使电视娱乐节目能够顺应当下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传递,进而整合价值、凝聚社会、维持秩序直至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湖南卫视 2008 年开始精心打造的《天天向上》栏目,节目类型新颖,诙谐幽默,直到今天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和较高的收视率。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善于整合我国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并重新开发新的文化资源,带领观众围绕“礼仪文化”,通过真人秀、情景剧的展现方式,让观众体会娱乐的同时,心灵产生碰撞、情感交织以及精神升华。作为娱乐节目,应多多整合诸如榜样的力量、精神的召唤、价值的传递等合力所铸就的具有深刻文化内涵与节目品位的精神佳品呈献给观众,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有益支撑,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化迈向一个新台阶,也实现电视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我们应把电视放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让其释放优秀文化、先进文化对人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力量,激励人们更加追求高雅的人生志趣与高品位的生活质量。平庸之作不能繁荣屏幕,娱乐节目也只有在电视文化中分量有度、精品汇聚时,才能展示它本身的魅力,做到审美愉悦与思想价值的辩证统一,对观众、对社会也才能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建秋. 从发生学看中国娱乐文化的起源与发展[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 2) :54.
  [2]李泽厚. 美学三书[M]. 天津 :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3]尼尔·波兹曼. 章艳译. 娱乐至死[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威尔伯. 施拉姆,威廉. 波特. 传播学概论( 第二版) [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各界热议广电总局《意见》: 莫为娱乐遗忘道德[EB/OL].
  [6][7]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