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大周时期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状况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7-07 共4590字
论文摘要

  在唐代,道教居首位,一向维护传统礼仪道德的儒教不是很受推崇。社会生活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从高祖李渊下诏宣布道教居于首位,到后来的太宗李世民再次宣布尊崇道教,这一连续的政策使得道教在唐朝社会的地位日益高涨。当时皇帝对道教的倍加推崇,体现了对儒家传统的蔑视和突破。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趋于沦丧,尤其是传统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的压力大大减轻。一代女皇武则天执政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武则天执政时期,即大周时期,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状况有了巨大的改变,女性的地位有了空前的提升。

  一、武则天执政时期社会伦理道德概况及其形成原因
  
  武则天,名曌,山西文水人,公元 624 年( 唐高祖武德七年) 生于长安。她是唐高宗的皇后,高宗死后,她先以太后身份临朝,后自己称帝当政,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执政长达 50 年。她拥有杰出的才华、非凡的能力、永不言败的性格。毛主席评价她有“识人之智,用人之术,容人之量”.她对唐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武则天执政时期,由于受胡族社会风气和开放政策的影响,在社会、家庭的伦理道德方面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 一) 武则天执政时期社会伦理道德状况
  大周时期,国势昌盛、经济繁荣、思想活跃,民族间通婚频繁,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一度被冲淡,封建纲常名教束缚大为减轻,社会风气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在这种氛围中,家庭伦理道德观念的控制也相对松弛,出现了离婚、改嫁,妻强夫弱,夫妻“不相禁忌”等许多不符合传统家庭伦理道德要求的现象。特别是武则天当皇帝,极大地冲击了正统的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妇女的自然天性和社会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

  1. 相对自由的择偶观
  在传统父权家长制度下,父亲作为一家之主,不仅掌控着子女的人身自由,而且还手握着子女的择偶权。婚姻道德的标准也受制于此。男女青年的婚姻选择由“媒妁之言”决定。然而在开放的武周王朝,这一领域大为改观,男女在婚姻选择上有了一定的自由。在法律上有“诸卑幼在外,尊长后为定婚,而卑幼自娶妻,已成者,婚如法”的规定,为青年男女在一定条件下的婚姻自由开启了一扇窗户。

  2. 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提高
  中国古代一直有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荒诞言论。但在唐代相对开放的社会背景下,作为家长的父母和兄长,在女子受教育方面也表现出更加开明的态度,准许并主张她们在家庭中读书学习。道教的兴盛也为她们受教育风气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唐代史籍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当时社会风气相对开放,礼法约束减轻,青年女性无论是官宦家庭出身还是来自普通庶民家庭,都能在约束较小的情况下拥有较多的人身自由,可随自己喜好参与社会活动。

  3. 妻子的伦理枷锁减轻
  中国社会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如东汉班昭《女诫》中就提到“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若夫弱妻强,就会被视为违背家庭伦理道德,还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但参阅唐代各类文献,不难发现,在唐代的夫妻关系中,刚柔倒置、“阴盛阳衰”的现象很普遍。这些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男权社会的限定,但毕竟是以妻子的身份向男权社会发出的一声呐喊,是一种宣战勇气的表现.这从家庭关系的一个侧面反映出,武周王朝的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确实是比较高的。

  4. 夫妻平等
  大周时期,夫妻关系追求平等,而不是强调顺从。“平等”是基于一定社会认可度的,妻子在家庭中拥有一定地位,夫妻双方彼此尊重; 而“顺从”则是单方无条件地“听从”,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忽视人权。而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就是夫妻平等相处的代表。在唐高宗因病无法理政时,武则天以后宫之主的身份协助丈夫处理朝政,当时的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二圣”.在之后的武则天执政时期,这种平等的夫妻关系也体现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当时家庭的“幸福指数”.

  ( 二) 武则天执政时期特殊社会伦理道德形成的原因
  从血统上讲,李唐王朝的父系虽系汉裔,但母系却混有北方少数民族血统; 在文化习俗上,由于李氏家族长期生活在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混居的圈子中,因此受“胡化”的影响很深。所以,在唐朝建立之后,他们也带来了不少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各种文化习俗慢慢融合,于是就形成了唐代特有的“闺门不肃”、“礼教不兴”的社会状况。唐代,女性受的束缚要少得多,社会地位也有所改善。这种社会风气对武则天执政时期社会伦理道德的形成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1. 当时妇女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
  唐代,文化高度繁荣,诗歌尤为兴盛。武则天入宫后,凭借儿时打下的文化功底,赢得了多病的高宗的喜爱,这为其后来走向皇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社会风气相对开放的那个时代,女性在政坛空前活跃。女性参政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较前代有了新的突破。后宫嫔妃、公主、宫女,达官显贵家的妻妾侍婢以及普通官员的夫人,甚至有着特殊社会身份的尼姑等,均有参政的记录。

  2. 当时皇朝特殊的客观环境
  当时的大唐政权处于阶级内部结构调整的阶段。唐高宗李治多病,以及由此产生的唐初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造就了当时以武则天为首的女性主宰皇朝历史的局面,这为那个时期特殊社会伦理道德的形成营造出了一个客观的外部环境。

  ( 三) 武则天执政时期的社会伦理道德对后世的影响
  武则天执政的武周王朝,其社会伦理道德的变化对唐末乃至宋以后的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对家庭伦理的影响
  武周时期,传统伦理关系受到很大冲击。先秦思想家构建了伦理学说,其中尤以儒家思想影响最大,“父子、长幼、亲疏”关系成为儒家伦理道德观中的重要内容。这种观念对我国整个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唐代后期出现的“藩镇养子”的现象,搅乱了原有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父子关系,破坏了正常的家庭伦理,进而影响到了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这与武周时期社会伦理道德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2. 对后世女性地位的影响
  唐代,女性受到的束缚减少,社会地位提升,男女之间的关系较为开放自由。这种社会风气对武则天参政乃至最后称帝均有重要的影响。武则天执政后,更是强化了这种伦理道德观念。1000多年后,清朝的慈禧最终能够越过朝野上下的阻碍而“垂帘听政”,应该说,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到了这一时期特殊伦理道德的影响。

  二、武则天执政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
  
  ( 一) 女性总体地位有显著提高
  唐人的婚姻观念比较开放,封建伦理中的贞节观念也没有对社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武则天执政时期,从宫廷到民间,离婚再嫁的现象不足为怪。显然,这有悖于儒家传统的“纲常礼教”.早在汉代,董仲舒就提出了“三纲”、“五常”的社会道德规范,即“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以及“仁、义、礼、智、信”.“夫为妻纲”要求,妻子必须服从丈夫,这体现出了对女性的限制。无疑,在汉朝,女性地位低下。此后也没有大的改观。到了南北朝,政局混乱,随之佛教盛行,人们希望佛教能够带来安宁,而儒家的那套仁义道德这时显得苍白无力,儒家思想的地位大大下降,社会对女性“牝鸡司晨”的蔑视也被颠覆。直至唐朝,统治者将道教尊为国教,提供了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使女性拥有了一定的自由。这一点,中国其他任何一个封建朝代都没有做到。

  ( 二) 在家庭中,妻子的意见受到重视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绝大多数阶段,处于卑贱地位的妻妾只能服从丈夫的权威,没有支配丈夫的资格。“丈夫若有事与妻商议,则被视为无能而被人耻笑。但在唐代较为开放的世风下,身为一家之主的丈夫,遇事不仅与妻商议,而且多能听取妻的建议或看法。如身为开国君主的唐太宗,退朝之后,常与长孙皇后论及赏罚之事,并虚心听取她的意见”.同样,在高宗时期,武则天以皇后身份向高宗提出过许多施政方略,例如,她曾向高宗建言“劝农桑、薄赋徭”、“省工费力役”、“广言路”等十二事,对其建议,高宗“皆下诏略施行之”.在家庭事务的处理上,妻子的意见常被采纳。由此可见,在唐朝,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有了空前的提高。

  ( 三) 女权问题凸显出来
  武则天拥有过人的政治能力、常人难以企及的承受力和忍耐力,这让她能够在男权社会崭露头角,进而创立大周朝.另外,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唐朝开明开放的大环境以及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的变化,也为成就这个空前绝后的女皇创造了条件。可以说,武则天能自立大周朝,除去她自身的因素外,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武则天因其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性,自古以来就是唐朝鼎盛时期的代表。有人认为,武媚娘本是一个心地纯洁、胸无城府又惹人怜爱的女子,可是在尔虞我诈的宫廷斗争中,为了求生存而不得不变得凶狠毒辣,最终导致李唐王朝衰败。这就是红颜祸水说。有人则对她表示推崇,肯定了她卓越的政治才能,否定了历史评价中加给她的罪魁祸首形象。无论如何都不可否认的是,在武则天统治的大周王朝,女权问题已有不可复制的价值,它能为后人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武则天执政时期社会伦理道德变化对当代的启迪
  
  ( 一) “女儿当自强”
  纵观整个唐朝历史,女中豪杰不胜枚举,大到女皇武则天,小到宪宗时期的宋氏姐妹,她们身上都体现出“女儿当自强”的励志精神。这说明,那个时期女性意识已慢慢觉醒。再把目光转到现今社会,无论是英国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还是国内的女性人大代表,她们都以自己在政治领域出色的表现,向世界展现着女性的才能和社会价值,昭示出属于女性的人权地位。社会伦理道德离不开女性人权的支撑,只有真正以人为本,才能实现和谐富强。

  ( 二) 给你的思想扮上“唐妆”
  关注过唐代服装的人不难发现,唐朝女性着装大胆,她们将“宽袍、大袖、阔裤”变身为“小袖短襦、高腰紧身长裙”,另外,“胡服”的出现让更多女性能够策马扬鞭。可以说,那时候的女性有着“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情结。除着装开放之外,唐朝女性的妆容也是千姿百态,有桃花妆、飞霞妆、花髻、云髻等。这些无一不彰显出唐代妇女特有的浪漫主义,是其女性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复苏的表现。虽然这样的洒脱不羁有其不足取之处,但放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中来看,这样的开放性格无疑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也是十分难得的。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穿梭在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大楼之间,疲于奔命。无疑,我们需要补充能量,需要在生活中注入更多的洒脱元素,好好享受生活,以更加轻松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我们不妨在每天妆饰面容的同时,给自己的思想也扮上“唐妆”.

  ( 三) “巾帼不让须眉”
  唐朝的女性无疑是勇敢的,她们敢于追求女权、敢于据理力争,努力实现两性在各个领域的平等与互相尊重。武则天给自己立下无字碑,功过任由后人评说,这一方面表现出她对传统强大势力的无奈,另一方面也彰显出她作为一代女皇的魄力。武周王朝的女性向我们一次次地证明,“巾帼”可以“不让须眉”.

  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了“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主流话语,中国妇女进入了男人工作的世界,学做男人事,走上了一条与男性公平竞争之路。中国女性从空前的“男女平等”中萌发了自我意识,从此开始自尊自立自强,努力追求自身的辉煌。新时代的中国女性更要充分利用当前开放的国际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汲取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曹漫之。 唐律疏议译注[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
  [2][南朝宋]范晔。 后汉书[M]. 北京: 中华书局,1965.
  [3]牛志平。 唐代妒妇述[J]. 人文杂志,1987,( 3) .
  [4]段塔丽。 从夫妻关系看唐代妇女家庭地位的变化[J]. 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 6) .
  [5][北宋]欧阳修。 新唐书[M]. 北京: 中华书局,1975.
  [6]蒙曼。 蒙曼说唐武则天[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柴柯。 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彰显---唐朝女性服饰形象设计观与唐代社会文化之交融[J]. 美术大观,2011,( 4) .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