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类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也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问题已成为目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本文重新研读《资本论》, 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经典生态文明思想;在分析《资本论》生态思想的逻辑起点和主要内涵的基础上, 探索《资本论》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价值, 对解决当前全球社会所面临的生态问题、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 生态思想; 时代价值;
一、引言
工业革命以后, 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 但也由于人类对经济效益的疯狂追求以及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有力举措, 有利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望。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蕴含着许多经典的生态文明思想, 大量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徐水化认为,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是以“实践”、“劳动”以及“物质变换关系”为核心来进行研究的;陈凡、杜秀娟和李仙娥等对《资本论》中所包含的循环经济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了探究。由此可以看出, 对于《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得出了很多具有标志性的结论。但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样的背景下来研究《资本论》对全球治理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和影响的文章还相对较少。因此, 本文基于全球治理的背景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 对《资本论》当中所包含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研究,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资本论》中蕴含的生态思想的逻辑起点
(一) 《资本论》中生态思想的逻辑前提---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我们对《资本论》进行解读时, 要从人类劳动的角度出发, 来探寻《资本论》中蕴含的有关生态文明思想的详细叙述。人类要想生存, 就必须以一定的物质资料作为生存要素, 将人类自身劳动作用于物质资料, 以满足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曾说过“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本质”[1]89-93.人类要想生存、发展, 就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资料, 这些物质资料大都来自自然界, 所以, 人类在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同时, 势必会与大自然产生一定的依赖关系, 人类依赖大自然提供的生产资料, 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劳动, 人类才能更好的生存。马克思指出,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人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因此, 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 应该做到的不仅仅是顺应自然, 而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正确的运用自然规律, 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2]71-75.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共处, 而不是矛盾对立的, 人类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 一定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去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忘却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资本论》中的这一理论对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有很重要的意义, 为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 《资本论》生态思想的逻辑延续---人与社会的关系
包括马克思在内的许多哲学家都不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其它关系是孤立的, 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属于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之中的, 一旦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 那么势必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之, 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 也一定会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马克思认为, 人类为了满足其自身发展需要, 在生产过程中, 势必会对自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为人不能预知未知世界, 这就会导致人类自身发展受限[3].人类往往把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实践中, 并且作用在自然界, 但是, 由于人类自身对自然界产生的过度依赖, 致使人类长期沉迷于对自然界的征服欲之中, 最终遭到自然界的惩罚。
(三) 《资本论》生态思想的现实逻辑---资本逐利和劳动异化
工业革命以后, 人类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发展, 与此同时, 资本家则更加热衷于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中, 存在两种异化状态, 即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异化状态[4].一些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 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 不断剥削工人的劳动产品, 工人生产的越多, 他自己得到的就会越少, 创造出的财富越多, 他自己就越贫穷。但现在劳动的对象化却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工人的非现实化, 工人与自己产品的关系成了一个异己的关系。因而, 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制度中, 由于这两种异化状态的存在, 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形成一种索取与被索取、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要, 对自然的索取、利用与日俱增, 当人类的索取超过自然界所能承载的范围之后, 势必会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劣, 进而引发更大范围的生态危机, 致使人类生存发展受限。所以, 要想改善生态环境, 建设人类生活美好家园, 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异化的现象, 把这些现象带来的不良后果降到最低, 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 以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资本论》生态思想的主要内涵
(一)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通过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他认为, 要想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 物质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人类通过劳动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 而物质资料就是人类劳动所作用的对象, 人类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 对自然环境也做出了一定的改变[5].马克思认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中介, 自然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自然资源, 人类通过自然资源得以生存和发展。而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 人类为了不断满足自身的发展欲望, 对自然资源不加节制的使用, 致使自然资源贫乏, 自然环境恶劣, 最终危及人类生存。现今, 各国纷纷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 致力调节人类自身生存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它不光关乎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望, 更加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人类生存发展的过程中, 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发展, 就需要从自然获取物质资料, 通过劳动使其转化成满足自己需求的劳动产品, 只有这样, 人与自然之间才能有直接的联系。随着人类生产劳动能力的不断提升, 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就会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部分人占有的多, 另一部分人占有的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在欲望的驱使之下, 会不断提升自身的生产力水平以获取更多的生产资料, 这就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产生了一定利益冲突。工业革命以后,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外疯狂的进行资本和劳动输出, 使得许多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民不聊生, 致使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加深[6]25-28.现今, 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发展生态文明, 都在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体系。要想建设好生态文明体系,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 同时也要遏制人类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对大自然的破坏, 做到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其次是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 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解决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 物质资料与生产再生产之间的关系
人类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把物质生产资料作为根本, 这就使得物质生产资料以其特有的本质成为了人类创造财富和改变生态的开始。人类在面对生存与发展的境遇时, 就要坚持对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把物质资料生产分成了两大部类, 即为了再生产而持续进行的生产资料和为了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消费资料[7].马克思认为, 消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一方面有利于劳动者对自身体力的保存, 使得生产持续进行,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再生产出新的劳动者所需要的产品。在人类为了维持自身发展所要进行物质生产和自身生产的同时, 也在促进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人类的这种生产实践活动是为了确保其他生产和再生产可以继续进行。马克思认为, 人类要想生存发展, 就必须处在一定的关系和联系之中, 只有基于这样的关系, 人类和自然才能存在联系, 进而进行进一步的生产活动。
四、《资本论》生态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 对自然的关注贯穿始终
至18世纪20年代, 由于人类自身对经济利益的不断追求, 致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所以, 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体现出来的生态思想就是在充分汲取了西方后现代学派的观点之后, 进而提出的自己的理论, 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8]27-31.在《资本论》中, 马克思有关生态文明的建设思想已经相对成熟, 他通过各种经济关系、人文关系来分析生态环境的建设问题, 指出要想改善生态环境, 就要从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方面入手, 同时他也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做出了批判[9].马克思在这本书中通过描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化, 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存在的缺陷, 也正基于此, 马克思极力通过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来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在《资本论》中, 马克思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评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生态文明观。他曾借用威廉·配第的名言, “劳动是财富之父, 土地是财富之母”告诉我们劳动与自然界之间的真正的关系应该是相互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物质财富[10].马克思还在《资本论》中阐述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他主张通过调节人与自然的合理物质变换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因此,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一书中, 生态文明思想贯穿始终。
(二) 价值依归的人本倾向
在《资本论》中, 马克思深刻揭示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解决路径是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他通过描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足之处告诉我们要想解决人类生存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他认为, 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体系下, 由于资本逻辑而对工人的生产条件及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工人长期处在较差的生产环境中, 工人的身心健康都得不到保障, 这就会增加工人疾病机率的发生, 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 把生态环境问题抛给了发展中国家, 他们通过资本和土地的扩张, 使得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环境每况愈下, 自然资源急剧贫乏。马克思一直认为人应该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所以, 要想让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就要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让二者和谐相处。陈学明认为,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 从生产到废弃物这一系列的过程必然会出现自然资源越来越少, 而废弃物越来越多的情况[11].废弃物的增多就会引起环境问题, 而环境承载量是有限的, 由于人们使用自然资源的方法不当以及对废弃物的处理不当, 使得自然环境超负荷承载废弃物, 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最终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所以, 我们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 最终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三) 实践基础上社会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提及的生态文明思想, 主要是从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而向自然界索取物质生产资料以及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生产这两个方面来叙述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实践在此过程中的重要性[12].马克思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他认识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他认为人不是单个的个人, 而是处于社会的整体之中。他主张通过人类自身的改变去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从而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这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社会性。此外, 在马克思的观点里, 他还提出人是在实践基础上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13].人类在以往的生产实践活动过程中, 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对自然界进行不加节制的开采, 使得自然环境急剧恶化, 以致自然灾害频发。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并没有被人们所摒弃, 而是与现在的生态文明思想有效结合。他不仅对当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也对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这就体现了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性, 现代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必将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
五、《资本论》生态思想的时代价值
《资本论》中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虽然《资本论》的问世至今已有很长时间, 但其经典的思想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时代价值, 对于解决我国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理论支撑, 为全球生态治理指明方向;促进生态经济新模式的转变, 实现创新绿色发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创建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 《资本论》生态思想的理论价值
1. 为全球生态危机的化解指明制度方向。
工业革命以后,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与此同时,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 持续发展的经济面对大自然疯狂的报复显得不堪一击, 各种自然灾害频发, 使得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随着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各国人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从哥本哈根会议到现在我们党的十九大的顺利召开, 从国际到国内, 各国领导人都密切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都在为全球治理献计献策, 为建设美丽地球贡献力量。马克思认为, 仅仅依靠市场自身的调节力是很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 必须从制度上进行调整, 才能解除资本的反生态本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讽刺了资本的反生态本性[14].由此可见, 马克思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他提倡要尊重自然自身的发展规律。人类在进行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必须要做到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 就不能一味的只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忽略对环境的保护。我们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努力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让全社会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马克思十分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 他的经典着作中的生态思想为化解生态危机指明了方向。
2. 为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理论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 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世界。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凸显出来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提及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马克思提出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 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才能去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同时, 维持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 也有利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发展。在辩证方法论中, 马克思从联系、发展、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出发对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进行了阐释, 这对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理论指导[15]6.实践的观点和认识的观点被马克思视为最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以实践论的观点阐释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形式, 把实践作为解决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矛盾的纽带, 有利于调节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的两个重要贡献, 在历史唯物主义中, 提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一个社会矛盾, 必须通过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进一步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由此可见,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及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今天同样适用, 它对于解决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方法和理论支持, 有利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以及美丽中国的建设。
(二) 《资本论》生态思想的现实价值
1. 促进全球生态治理协同, 实现开放式发展。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暗指, 要想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就必须走全球治理的路径。随着十九大的顺利召开, 我国国际地位日益凸显, 我们所要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大。而面对我国国内发展现状, 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都存在着极大的挑战。从十八大到十九大的召开, 生态文明建设屡次被提及, ***更是多次强调绿水青山的重要性[16].为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步伐, 就必须推进我国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为实现美丽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资本论》中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观点,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也为我们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了科学启迪。在生态治理的具体过程中, 中央及地方的各级政府要做到分工明确。政府既要做好有关生态治理的各项决策, 同时也要确保决策的顺利执行。同时, 要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这样有助于化解生态环境的难题, 也可以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我国历届领导人都十分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提上日程, 构成五位一体的新格局, 十九大报告再次指出, 要建设美丽中国。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必须承担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任, 为全球治理献计献策。
2. 倡导生态经济新模式, 实现创新绿色发展。
在对《资本论》进行解读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发现, 马克思在这本书中谈到了生态经济的本质, 明确指出在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 也要保持人与自然的良好关系, 让二者之间的物质变换可以顺利进行, 从而调节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17].同时, 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各方面进行生态化发展, 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中要充分关注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在生产过程中, 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 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资本论》一书中, 马克思曾谈及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问题, 他指出, 应该把先进科学技术充分运用到生产实践过程中去, 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 也有利于科学技术的持续创新。实现绿色发展, 主要是从节能减排及污染物治理的角度来实现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的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述的生态思想主要是从人的主体性和生态自然的先在性这两个角度出发, 通过这两个方面让我们明白只有保护生态环境, 维持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 才能更好的维护我们人类的利益[18]5.在此基础上, 我们应该转变观念, 树立生态发展理念,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以转换生态发展观-重塑生态价值观-提倡生态伦理观-培育生态意识观这样的发展模式来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 只有做到这样, 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生态文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建设美丽中国以及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
3. 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创建美丽中国。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中存在着许多社会因素, 其中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我们要想建设生态文明, 就必须充分理解这些社会因素, 正确把握这些社会关系, 并且在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也要加强社会建设, 把生态建设纳入社会建设体系, 更有利于二者的和谐发展, 形成良性互动。在《资本论》一书中, 马克思系统地阐释了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 给我们以一定的生态文明启示。要想建立健全的生态文明体制, 就必须让全社会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同时还要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 以人为本, 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对现实生活的美好追求[19]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要想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望追求, 就要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加大生态文明建设, 从制度和法律法规入手, 努力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步伐, 创建美丽中国, 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六、总结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体现的生态文明思想影响深远。《资本论》作为马克思的经典着作, 其中所体现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我们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他从资本积累的角度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共处;从哲学发展的角度告诉我们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它的深远意义。同时他还提出了有关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思想, 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的可持续发展。《资本论》当中蕴含的经典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创建美丽中国、推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同样具有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2]马克思。资本论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3]叶琪。《资本论》生态思想的三个层面[J].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7, 8 (6) :154-160.
[4]刘亚翠。马克思《资本论》中生态思想的现实价值[J].法制与社会, 2017 (17) :279-280.
[5]曹华。《资本论》生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的启示[J].《资本论》研究, 2016, 12 (00) :66-72.
[6]张秀芬。马克思《资本论》生态思想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 2016.
[7]孙磊。《资本论》生态思想研究现状及趋向[J].哲学动态, 2016 (7) :40-45.
[8]陈雪峰。《资本论》蕴含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 2016.
[9]宋惠芳。《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争论、内容与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2) :1-7, 223.
[10]缪姝。《资本论》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 6 (6) :1-3.
[11]胡家勇, 李繁荣。《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经济学动态, 2015 (7) :70-79.
[12]莫放春。《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生态自然观[J].学术论坛, 2015, 38 (2) :8-12.
[13]鲁品越。《资本论》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J].学习与探索, 2015 (1) :12-17.
[14]李仙娥, 万冬冬。《资本论》中生态思想的逻辑蕴涵与当代价值[J].学术交流, 2011 (9) :14-16.
[15]蒋万胜, 李小燕。《资本论》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A].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社科联、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社科联、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 2010.
[16]朱炳元。关于《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 (1) :46-55, 159.
[17]陈凡, 杜秀娟。论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生态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8 (2) :95-98.
[18]杜秀娟, 陈凡。马克思《资本论》的生态哲学思想解读[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东北大学。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 (STS) 学术年会 (2007) 论文集[C].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东北大学, 2007.
[19]时青昊。《资本论》与生态思想[A].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 (2007年度) (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 [C].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