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探索高校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新途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2-14 共3849字
  工程类专业直接对接社会技术发展,德才兼备是应用型高级人才必须具有的基本条件。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探索高校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新途径”的职业道德论文,供大家参考。
  
探索高校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新途径

  原标题:工程类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模式
  
  职业道德教育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职业教育部分中,强调首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教育也是工程类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工程类专业直接对接社会技术发展,德才兼备是应用型高级人才必须具有的基本条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随着学生实习就业对接时间点提前,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企业实习等方式,提前进入职业实践阶段。学生如果此前缺乏职业道德基本教育,对企业运作产生不良影响,实习实践效果也大大折扣。
  
  一、现状与不足
  
  职业道德教育一贯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道德教育中,要传授道德规范、培养职业态度,及塑造职业行为。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要求不断提升,更多大学生在高年级进入企事业单位实习,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企业勤工助学活动,与此同时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提出要求更为具体。企业希望高校在德育教育中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并尽可能在低年级就帮助学生建立职业道德观念,掌握具有行业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在高校中占有很大比例,专业面向应用,其职业道德教育中既具有通用性的一般的职业道德内容,又有行业特殊性要求。
  
  根据目前的教育形势来看,高校普遍重视德育教育,但对于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教育内容比较宽泛,以一般德育代替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和具体企事业单位对接不够,对企业需求了解不够,对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不够重视;学生对工程类专业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掌握不充分,对企事业单位的职业道德要求并不了解,尤其对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不能充分领会和内化,在爱岗敬业方面欠缺较大。
  
  二、理论依据
  
  目前,已有很多职业道德领域的专家,对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的各方面做了深入研究。这些理论为我们进一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美国德育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将人的道德水平分为三种,依序分别为前常规水平、常规水平和有原则水平等。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的道德水平会不断提升。从儿童时代为了避免惩罚追求奖赏的第一种水平,慢慢成长到追求“好人定向”和“内心规则”的第二种水平,其内在线索是依赖外界的赞同到追求内心原则。而到了第三种水平的社会契约定向阶段,个体更注重秩序和公平,是更加稳定与成熟的表现。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发掘学生内在的道德成长需求,顺应道德发展的规律,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这也解释了在干预较少的情况下,部分学生还是保持了良好的道德水准,得到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的认可与好评。同时也说明了在没有良好干预的情况下,可能存在部分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没有能够按照更好的成长规律发展起来。这也说明了大学阶段及时有效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意义。
  
  道德发展阶段论也启发了我们对大学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构建,应当立足于公民社会对人的道德要求。即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职业道德规范为基础内容,包括行业道德规范特点,及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职业道德教育应到覆盖大学整个阶段,结合四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实践教育,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全程化。
  
  美国心理学家瑞斯特(JAMESREST)提出了道德心理四成分模型(FOURCOMPONENTMOD-EL),即个人的道德心理包括道德敏感性、道德推理和判断、道德动机和道德执行力等四个成分,分别对应解释情境、做出判断、道德抉择和实施行为等四个道德心理过程。个体在这四个道德心理成分方面的能力将直接决定个体的道德行为。这一理论在我们探索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上给我们启发。正如我们所了解的,大学生对于灌输式的道德理论教育并不喜欢,相反的,实践活动却非常受欢迎。根据道德心理四成分模型理论,人的道德能力,从道德心理到道德行为,是依据一定的道德情境的反应。因此在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我们要充分掌握这一特性,结合职业道德实例,通过情境式的教育,通过体验和互动的方式,渗透到学生成长中的德育教育、生涯教育等环节中去,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执行力。
  
  同时,道德心理四成分模型也解释了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工程类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道德情境,是具有行业特点的,因此在大学阶段提前开展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有助于学生的职业道德习得。
  
  三、探索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模式
  
  根据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特征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我们探索全程化、渗透性和体验式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全程化,指在大学四年期间,在每个年度均安排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在大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均安排有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性,指的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应当与大学德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本文化和大学精神、及生涯发展教育相互融合,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日常德育教育工作、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等中去,使学生能将职业道德观念内化于心,切实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体验式,指在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在企业实践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充分发挥体验式教育的优势,使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体验职业道德的有关规范,更好地通过互动与实践,将职业道德概念外化于行。
  
  1、全程化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在大学四年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德育工作贯穿其中,职业道德教育应当成为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浸润在大学教育全过程。要达到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成效,必须通过持续性、连贯性地学习刺激,通过外在的和潜在的学习,建立职业道德规范的外显记忆,从而逐步建立围绕职业道德核心概念的内隐记忆。因此,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要充分利用本科四年的时间,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其全过程。高校应当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对职业道德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工程类工作的性质、工作要求、行业特点、相关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等,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概念、职业是非观和职业价值观。并在各个学期根据学生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教育实际情况,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合到学生德育教育和第二课堂中,如校内社会工作实践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等,要始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和教育出发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帮助学生真正建立职业道德的正确认识。
  
  2、渗透性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实践证明,除了课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要渗透到大学生日常德育教育工作中去。根据目前大学生德育教育内容安排,可以在大学一年级开展结合校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职业道德教育;二年级安排结合生涯规划教育、就业创业校友经历分享的职业道德教育;三年级实施结合职业生涯教育、简历撰写与模拟求职等实践教育的职业道德教育;四年级结合企业实习实践与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体验式地职业道德教育。
  
  大学一年级时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期,以学校校本文化和校训精神为抓手,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各高校的校训不尽相同,但其中却包含同样的特质,即鼓励学生家国情怀,诚信为人,积极向上,勤奋努力,坚持创新等,这些内容与职业道德教育如出一辙,甚至可认为也是职业道德教义的核心要义。在新生适应教育中,引导学生强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勤奋刻苦的精神,引导学生提高人际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年级期间,高校一般均开展一系列的专业教育和生涯启蒙教育,可以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其相结合。在生涯启蒙教育中包含介绍各类生涯理论和发展实例。在实例运用过程中,应当结合正反两方面的案例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职业道德相关概念。在三年级时,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应当与个人就业准备相结合,与学生生涯规划、简历撰写和求职能力训练提高等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帮助学生落实、调整个人生涯规划,反思个人的能力欠缺,并抓紧时间进行个人知识能力拾遗补缺。提升学生真实撰写个人简历,在面试中准确表达等客观展示个人知识能力的水平。在四年级期间,学生陆续进入企业实习实践阶段。通过组织企业专家、校友等开设讲座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开展职业道德规范和底线教育,使学生自觉结合个人在企业的实践体验,掌握行业职业道德要求,强化学生对职业道德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升华,帮助学生增强个人职业道德素质。
  
  3、体验式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在工作环境中的体验学习,开展体验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建设企业实习实践基地,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职人员、校友等,发挥实习实践中的职业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在学生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分别有针对学生实习体验中遇到的职业道德有关问题,及有意识地开展职业道德案例教育,加深学生在实习实践体验中的职业道德问题认识、思考和学习。并引导学生学习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这些内容往往积极向上,一方面激励学生勤奋努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理解和融入企业环境,并更好地理解职业道德范畴及掌握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在学生实习实践体验整个过程中,尽量为学生配备学校与企业各一位导师,导师要做好一对一跟踪交流,对学生遇到的各类职业发展问题予以及时解答,有关职业道德道德规范予以指导。使学生最终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在其终身职业生涯发展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并自觉提高个人职业道德水平。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