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领导艺术论文

领导艺术视角探究孔子中庸思想

来源:中国领导科学 作者:乔迈
发布于:2020-01-03 共3875字

  摘    要: 孔子一生怀揣“治国安民”的伟大抱负,他的中庸思想既是一种政治伦理要求,又是一种实践方法,是极为高明的领导艺术。具体而言,这种领导艺术可概括为:“忠恕”的境界追求、中和的形象气质和慎独明诚的修炼功夫。

  关键词: 中庸; 忠恕; 中和; 慎独; 明诚;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一生怀揣“治国安民”的伟大抱负,知其不可为而努力为之,留下了众多优秀的政治伦理思想和实践智慧。中庸思想就是典型的代表。孔子的中庸思想既是一种政治伦理要求,又是一种实践方法,是极为高明的领导艺术。

  一、正读中庸:极高明而道中庸

  “中庸”一词是孔子在《论语》中正式提出的。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孔子的孙子子思所着的《中庸》系统阐释了中庸思想。宋明理学家们极为重视《中庸》的思想价值。朱熹将其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近代以来,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人们对传统文化多采取批判的态度来看待,对中庸思想的理解也存在很多误读的情况。

  古史学家徐炳昶给鲁迅的信中就曾说:“惰性表现的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就是听天任命,第二就是中庸。听天任命和中庸的空气不打破,我国人的思想,永远没有进步的希望。”1在徐炳昶看来,中庸和听天由命属于同一类,都是人惰性的表现。

  冯友兰则认为,人们对中庸思想的批评都是因为存在误解。他在《新世训·道中庸》中说:“固然旧日自号为行中庸之道者,亦未见得尽能了解中庸的本义。因之他们的行为,或有可批评之处,但这与中庸之道的本身之无可批评并没有关系。”2也就是说,中庸思想本身是没有问题的,真正的问题在于人们的误解。人们对“中”的理解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不彻底,二是模棱两可;人们将“庸”误解为庸碌和庸俗。这些理解都是极为错误的。“中”其实是无过无不及,即恰到好处的意思。庸是不易,实质是将“中道”生活化。冯友兰极为推崇中庸。他认为“极高明而道中庸”是中国哲学的主要精神,值得发扬光大。

  分析中庸思想的真正含义,离不开对中庸两字原本意义的考察。“中”字在《说文解字》中与“旗”并列,是上下通的意思。有学者考证认为:“‘中’在古文字中,是与天相观测相关的一个中杆……中杆上反映的就是神的意图。”3通过中杆,古人观测神秘的天,并慢慢形成对天的理解。在古代去观测天、解释天的往往是统治者,所以掌握了这个观测天的中杆,往往就掌握了政权。在后来的演化中,中有了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意思,并具有了“取中”“用中”的方法论意义。“庸”字有实用的意义。《中庸》中言:“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意思是,知道那是陷阱,就千万不要跳进去;知道中庸很有用,就要努力坚持做到中庸。
 

领导艺术视角探究孔子中庸思想
 

  孔子最早将“中”“庸”二字合在一起,并将“中庸”视为至德。然而,孔子所讲的中庸绝不是模棱两可、折中、庸俗,而是一种道德境界和追求,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法和原则,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领导艺术。

  二、好领导的境界追求:忠恕

  孔子对曾参(即曾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参是这样理解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而子思也在《中庸》中说“忠恕违道不远”。所以,“忠恕”与孔子的中庸之道关系密切,也可以说“忠恕”是孔子中庸思想的重要方面。“尽己为忠”,也就是追求极致,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事情做到最佳。

  追求极致有着次序上的要求。首先是做好准备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辞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其次要彻底深入地进行学思践悟。不仅要学,而且要努力达到博学,而且还要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要求做事情努力做到彻底深入。最后要至诚无妄。“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只有天下最为诚心的人,才能摆脱个人私欲、主观意识的干扰,毫无杂念地认识客观真理,从而完全发挥自己的本性,并帮助他人完全发挥本性,帮助天地演化,和天地并立为“三才”。

  追求极致有两个深层的含义:一是价值论,二是方法论。中庸作为极高明的方法,恰恰是最简单的方法。因为“尽性”其实就是尽心,就是坚持把日常事务做到极致,做精做细。冯友兰在《道中庸》一文最后讲了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人卖治臭虫方者,方写于纸上,用信封封固,买者须交价后,才可开视。一人买此方,交价后开视,则纸上写二字曰:‘勤捉。’”2虽是笑话,却蕴含着大道理。也就是说,最高明的领导艺术也是最简单的原则方法,那就是用心对待每个人和每件事。

  “推己为恕”,推己及人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既是一种宽容的态度,也是仁者爱人的博大心胸。“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好的领导要能够将心比心、体谅下属、宽容下属。因此,要用宽容对待干部的失误,保护干部的积极性,而不能一味求全责备。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是孔子的最高理想。其实质就是从“推己及人”的角度出发,自己希望别人怎样对自己,就应该怎样去对别人。个人的价值正是在努力地帮助他人、满足他人需要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中国共产党立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孔子仁者爱人的博大情怀也是好领导应该努力追求的境界。所以,从为民的角度来看,共产党人的追求与孔子的情怀异曲而同工。

  三、好领导的形象气质:中和

  《论语》中展现的孔子形象是一个遵循中庸之道的中和君子,既不走极端,又有所坚守,这都源于孔子极为强调“时中”。

  遵循中庸之道要求不走极端,恰到好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把握好内与外的平衡。“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是内在本质,文是外在形象。质胜文会显得粗野,文胜质会显得虚浮,君子应当在内与外之间把握一个平衡,而达到一种中和的气质。另一方面是把握好度。子贡询问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良的时候,孔子回答“过犹不及”,一个对礼的追求过分了,一个却还不及,都不是好的状态。最后一方面是要兼容矛盾的性格特质。“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温和而又严厉,有威严又不显得凶猛,庄严而又安详,很好地兼容了这些看似矛盾的性格特质。这样才能既给下属如沐春风的感觉,使关系融洽,又能让下属感受到你的威严,使政令畅通。

  中庸并非折中,而是有所侧重和坚守。一方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气质类型。完全均衡的气质既不现实,也不实用,所谓的中和就是不走极端而已。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避免极端化的倾向。另一方面,要有所侧重和坚守,即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比如“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奢侈和吝啬都是不好的,但与其奢侈,不如适当吝啬点。最后是为人要有原则。孔子非常厌恶“乡愿”,是因为“乡原(愿),德之贼也”。乡愿跟中庸有些相像,但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庸是对德的不懈追求,乡愿考虑的却是不得罪人。所以《论语·子路》中,孔子告诉子贡,“乡人皆好之”和“乡人皆恶之”都不是好的结果。君子应该追求的是“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再好的领导也不可能让所有下属满意,好领导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坚守,要能够克服干扰和阻碍。

  中庸的“时中”原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所谓“时中”,就是要“合乎时宜”,而且能“随时变通”。《论语·宪问》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孔子听说公叔文子不说话、不笑、不拿东西,很是好奇,便向公明贾打听公叔文子的为人。公明贾回答说:“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公叔文子并非不说话、不笑、不拿东西,而是该说时才说、高兴时才笑、该拿的才拿,所以才不招人厌烦。孔子听了很为赞赏,连连问:“其然?岂其然乎?”公叔文子的言、笑、取,正是合乎了“时中”的原则,所以孔子才大为赞赏。领导干部也要把握好时宜的问题,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当的话,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

  四、好领导的修炼功夫:慎独明诚

  孔子处处都讲修炼方法,可谓是提升领导水平的实践操作指南。这个指南,从内省和外行这两个角度来看,就是慎独、明诚的修炼功夫。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必须严格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尤其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坚持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心有敬畏。毕竟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自己没有看到过、没有听说过的事物存在,所以要保持谨慎的敬畏之心。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极少数有天分的人可以通过天赋的诚而直接达到明道的境地,从而认识规律;而大部分普通人则需要通过教育、勉励、思考等等“明”的手段而进入诚,然后才能认识规律。我们不否认少数人天生有领导才能,但大部分人是要通过勤奋努力而掌握领导艺术的,努力的过程就是明诚的过程。“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通过明的手段达到诚的状态,这个明诚的过程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做到“择善而固执”。也就是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然后坚定走下去。要像颜回一样,“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拳拳本意为紧握不舍、奉持之貌,引申为诚挚,形容诚恳、勤勉、忠谨初心。服膺意为铭记在心,衷心信奉。

  所以,只要我们固执的方向是正确的,那么坚持下去,必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中庸》中所说:“果能行此道,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注释

  1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26.
  2[4]冯友兰.冯友兰选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17,127.
  3任俊华注译评.国学读本--精注精译精评[M].北京:线装书局,2014:5.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政治处
原文出处:乔迈.孔子中庸思想蕴含的领导艺术[J].中国领导科学,2019(06):118-12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