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困境及全程化指导路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胥帆
发布于:2016-02-13 共3458字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1].就业问题事关千家万户,不仅仅是国家关心的社会问题,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如果一个学校培养的学生就业能力弱,找不到工作,得不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学校的声誉会受到直接影响。问题会产生连锁反应,比如学校的招生工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等等。因此,如何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仅是学生工作者的事情,还应该是举全校之力做好的重要工作。就业指导不是培养几年之后,临近学生毕业的冲刺,而应该在低年级时开始发力,持续深入地工作,也就是在大学生的在校期间实现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取得的成绩

  全国各类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都采取了一定的举措,笔者认为其主要成效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部的重视和高校自身发展的压力,已经使得就业指导工作在思想层面取得共识,那就是这个工作的重要意义,事关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学校的社会声誉,不但要做,而且要努力把它做好。二是各高校都在人力培训、资源配置方面为就业指导提供保障,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具体部门的牵头下,各个二级学院也都行动起来,抽调相应的人员推动这项工作。很多高校拿出经费,选送部分人员参加各类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在就业指导专业化和职业化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三是各类高校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就业指导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国家“985”或“211”大学,越来越强调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鼓励学生在本科结束后读研深造,这样毕业生群体就有了分流,一部分读研,一部分就业。在一些高水平大学,读研群体所占比例很大,只有少部分同学本科后直接就业,那对这部分同学如何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则是高校聚焦的发力点,而在非国家“985”或“211”大学,则定位不同,比较强调学生的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能力,这样在就业指导方面下的力气可能会更多,不但是面上的工作部署,而且需要更加系统性的工作。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面临的问题

  虽然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但仍旧面临着挑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高校内部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在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在学生就业方面没有形成工作合力。比如,有的人认为就业工作没必要花那么大力气,关键问题是把课程开设好,把课上好,学生成绩好,那么就业就没有问题。至于就业指导,那只是“花拳绣腿”,找几个人组织一下招聘会就行了,没有必要设立专门岗位、找专人做这份工作、专门开设就业指导课。 还有的人认为,就业指导是搞学生工作的事情,学生就业不好,那是辅导员工作不得力,和上课老师没有关系,这样使得就业压力和责任全在学生工作者身上。

  其次,就业指导没有实现全程化,往往在临近毕业学年才集中做就业指导,就业指导缺少系统规划,分年级有计划地分类推进就业工作做得还不到位。虽然有的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环节开设了职业生涯类的课程,但后续就业指导工作往往跟不上,出现了“两头热”的情况,即大一开学和毕业学年抓得紧、抓得多,大二、大三时基本没有开展就业指导相关的工作。

  三是就业指导专业化不强。现在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绝大多数是学生口的人员,辅导员既要承担繁杂的学生事务性工作,又要做就业指导,分身乏术,自然就业指导做得不会太深入,大多停留在经验依赖上。甚至由于辅导员岗位流动性强的特点,有的辅导员刚留校就参加学生的就业指导,可想而知,这样的就业指导,其实也就是就业信息的搜集和发布,根本谈不上就业指导的专业化。

  四是在高校的二级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推进程度参差不齐,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在内容上随意性强,所用教材不统一,对教学人员缺少要求,教学质量缺少评估。

  三、对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全程化的认识和路径分析

  通过以上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情况的分析,笔者认为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势必要求“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果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分解,笔者认为抓好三个要素很重要:一是就业指导认识统一,力求形成合力,形成开展就业指导的良好环境;二是就业指导人员的素养和水平要提升,以专业化为目标导向,以专业化的标准要求,提升就业指导的质量;三是就业指导工作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步推进,做好学生群体分流,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将面上的就业常识化教育和个性化的多样性需求满足相统一。而这三个要素的体现,需要贯穿大学的整个期间,也就是实现全程化的就业指导,结合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和需求,有重点地、有计划地开展就业指导。所以这个全程化是就业指导的工作前提,不同年级应有不同的就业指导内容,有的放矢,才会事半功倍。

  (一)就业指导全程化路径的出发点在于“知己知彼”,不同的年级应体现不同的就业指导内容

  大学新生同学刚刚经历了高考,往往有上了大学好好放松一下的想法,所以在新生教育时,应引导学生“紧张起来”,有意识地制定自我大学期间的发展规划,对其就未来的就业问题进行常识性的启蒙教育,比如一些基本的就业理论知识、专业和就业的关系分析、杰出校友的就业经历的分享等,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做好就业萌芽期的思想准备。到了大二学年,学生的学业负担比较重,但对专业的认识逐渐深入,对专业和未来职业的关系辨知意识变强。这个时候需要引领学生发掘专业作用、自身特长和职业兴趣,明晰职业愿景,帮助其树立职业发展方向,划定未来职业发展维度。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和生产实习,在实践中增强职业体验感。第三学年是学生思考未来更加成熟的时期,是大学期间的重要过渡期,这个过渡期的任务需要学生完成对未来职业走向的思考,以便应对随之而来的毕业季。学生需要根据未来职业目标进行专业方向的课程选择,在实践层面需要通过实习锻炼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增强工作认知,储备工作经验。到了大四学年的毕业年级,就业压力实实在在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个时候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了解就业政策,端正就业心态,在简历制作、应聘面试技巧、着装礼仪要求方面为学生提供具体指导。

  (二)对就业指导在认识上要统一,各方面力求形成工作合力,营造就业指导的支持环境和良好氛围

  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应设立专岗专人,投入经费,对就业指导开展研究型工作,把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研究,形成独具一格、符合本校特点的就业指导体系。学校应把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以必修或选修的课程形式设立相应的学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应组织集体备课和示范性教学,同时对就业指导课程做好过程管理和监控,按时进行教学检查,定期评估教学效果。学校对就业指导教材的质量要把关,选择或编写符合学校专业发展实际的就业指导教材,教材应包括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技巧和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教材在章节与内容安排上,应符合不同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覆盖学生教育的全程化。在学校的各二级学院层面,应把就业工作作为检验学院人才培养成果的试金石,而不能简单把其划作学生工作范畴,学院的负责人应关心和带头研究就业工作,开拓就业领域,充分挖掘校友的工作资源,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保障。

  (三)以就业指导专业化为目标导向,提升就业指导人员的工作水平,助推学生就业

  目前各高校参加就业指导的人员中,大多数是辅导员,就业指导属于“兼职”范围,以经验型为主,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为此,可从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角度,组织一部分辅导员朝着就业指导专业化的方向努力,旨在做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型人才。学校自行组织培训班或外送各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或就业指导方面的专业系统培训,提升就业指导理论的水平。为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将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指导课程列入思政系列职称评聘条件,鼓励辅导员钻研就业指导理论,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四)同步推进就业指导工作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前对学生进行分流,让就业指导工作有的放矢,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可以分成面上引领和个体指导两部分,这个工作的前提是要明确各类学生的需求,因为有的学生就业动力强,他们本科后就要面临着就业问题,而有的学生则选择读研深造,对就业不是很着急,就业动力比较弱。还有就是学生的就业选择范围不一样,有的想做技术,有的想做管理,有的想做产品或销售。因此,对大学前期阶段的就业指导工作多在面上宣传和教育,大学后期阶段则要分类指导,做好分类指导的前提是要摸清楚学生的意愿,这样才可以有针对性地、花更多力气做好有意愿就业的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克强。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EB/OL].(2013- 09- 10)。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