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就业指导工作困境及有效开展途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9-12 共3109字
摘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与日俱增,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高校的工作重点。高校对大学生提供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找到自己合适的方向和适合的职业,科学地进行就业和择业,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对高校大学生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的就业特点

  1.倾向人才招考。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倾向于参加事业单位与公务员招考。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能够保证员工的基本收入,是十分稳定的工作。对很多学生来讲,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工作的稳定性,乃至更大的发展空间。有些大学生和用人需求并不相符,甚至大相径庭,但选择事业单位或公务员招考仍然成为大部分毕业生,尤其是文史类毕业生的首选。

  2.选择继续深造。不少大学生在毕业时选择了继续深造,一方面因就业形势堪忧,抱着不甚乐观的心态;另一方面考研和深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并得以提高受教育的层次。

  3.选择有人才需求的企业。不少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受自身心理障碍与怯场情绪的左右,对有可能达到的高目标和更高的平台缺乏尝试的勇气,转身去寻找一部分有人才需求的企业,尽管不少是发展尚未成熟的,却依然成为很多大学生的首选。

  4.大胆创业。对高校中有着创业情怀的学生来说,大学毕业意味着不是给他人打工或单纯的就业,而是对自己的挑战和机遇的到来。这部分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希望通过努力成就自己人生中得以发展的事业。

  二、大学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问题

  1.缺乏良好的就业环境。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和社会经济需求的不断加深,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倾向于很多较为成熟的大企业,但这些企业对应聘者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而大学本科毕业生缺乏社会经验与实践经验,在就业的高要求面前处于劣势。

  2.缺少就业心理辅导。不少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素质,不能很好地面对自己的就业心态调整问题。大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想法和自信心,在就业面前显得十分拘谨。高校作为辅导方,理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辅导和个性化的服务;然而大部分高校欠缺必要的心理辅导机制,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失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3.缺乏必要的辅导机构。当下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大多是建立在普通的说教上,缺乏必要的就业指导机构,缺乏专业性的就业指导和负有建设性的建议、引导,极大地削弱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甚至对大学生毕业就业的指导工作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4.缺乏专业的辅导师资。在当下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过程中,不少学校缺乏专业的辅导师资,缺乏必要的指导体系。无论是从心理辅导上,还是从专业的就业、择业方向和未来空间的发展分析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造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迷茫与困惑。

  三、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1.创立科学的指导机构。高校创立科学的指导机构是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和条件,需要科学的机制和明确的层级设置,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就业想法,就学生想要发展的方向和空间来说提供可行的建议,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评估与分析。应当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规划方面。高校就业辅导机构最主要的对象和群体是学生,从长远的规划出发,切实地帮助学生做好就业规划和就业前景预测,帮助学生创建具体的可行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总体指导作用。

  二是操作方面。在具体的操作方面,应当设立专门的人员,为学生的就业期望提供可行的建议和后续的就业辅导,不仅要对学生的就业规划和前景进行细化,同时也应当就学生可能遇到的面试和考核做出评估,提供可行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以帮助学生顺利通过面试。

  三是辅助方面。在高校设立就业指导机构的过程中,应当调动整合校内外各方资源。就校内资源来说,鼓励大学生社团有针对性地对大四学生进行指导,定期交流提供可行的方式与就业途径;在校外也应当邀请相关企业代表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就业辅导,包括就业心理上的建议和就业面试中应当注意的实际问题等。通过多方面的结合和努力,帮助大学毕业生提高就业成功率。

  2.树立以"为大学生服务"为出发点的工作思路。在高校就业指导方面,应当进一步将"为大学生服务"作为帮助学生成功就业的出发点。既能够帮助学生对未知工作的探索和分析,又能够在更深的层次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同时,要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就业和长期发展负责,将高校的教学工作和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就业指导效果。

  3.创建立体的创业指导模式。高校应当本着负责的态度创立立体的创业指导模式。通过个性化的评估和分析帮助不同需求的学生满足自己对就业和择业的定位。其中应当改变以往平面指导的弊端,全方位地打造更加科学、结构分层更加明确的就业指导机制,进行整体的空间规划、远景分析以及可行性分析等。对有特殊要求的学生则应当调动尽量专业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分析与对策,例如,对有创业需求的学生应当将就业指导体系进一步地细化和升华为对这部分学生的创业指导体系。

  4.不断完善专业的就业指导体系。应当改变以往的拼凑工作方式,从整体上为学生的就业方案进行优化。在尽量专业的就业指导机构建立的条件下,组织专业的师资力量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尤其是大部分学生在面临就业的过程中,面试过程中十分惧怕专业性的问题,由此,应当对学生就某一专业问题的需求做出切实的努力和帮助,帮助学生完善专业知识和个人综合能力,进行专业性的支援与引导,保障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成功率。

  5.动员多方面的指导力量。在当下的高校就业指导机制构建中,应当更广泛地动员多方面的指导力量。其中不仅包括对高校专业教师力量的动员,同时也应当包括对高校以外企业的动员。不少高校在指导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尤其是对在专业上有特殊指导需求的学生束手无策,对专业知识的补充和培养显得捉襟见肘,不仅影响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同时也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不良的阻碍作用。可以采取和企业合作的形式,通过从企业邀请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的讲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更加切合实际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就业知识。尤其是在不断发展的当下,企业是最先接触到社会最新用人需求的,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员提出的建议是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和实践性的。

  通过对企业方面人员的邀请与合作,能够进一步地促进当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择业指导的实效性,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提出更符合实际的建议。

  四、结语

  就业指导工作一直是高校有效地将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相互结合的重要工作内容与工作环节。

  从整体上来说,当下的高校在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其中很关键的是机制的不健全和本身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匮乏。由此,通过明确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择业倾向及现状,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探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择业的具体方式与途径,提出更为有效、更加专业、科学、系统的建议。对高校毕业生中想要创业的群体,也应当尽量作为就业体系中的一个分支予以涉及,对高校的学生就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璋斌,欧静玉。关于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吸引力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4)。
  [2]徐颖云。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途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2(3)。
  [3]赵金国。大学生就业选择:中小企业招聘的要求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3(5)。
  [4]冯晓峥。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5)。
  [5]张弛,张磊,肖锋瑞。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0(13)。
  [6]丁西省。关于职校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2(14)。
  [7]赵书".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刍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7)。
  [8]刘芳。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的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1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