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业指导教师是高校教师的一部分,高等教育能否健康发展和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的素质高低密不可分。
然而,我国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起步较晚,在认识程度、工作理念、指导方法和内容、工作经验、职业指导师人员构成等方面都有待改进。当前,我国职业指导队伍呈现整体低龄化、高学历化,从业时间短、持证人数少,而专职的就业指导人员数量和比例太小等特点,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认清就业形势,科学有效地帮助他们努力完成学业,为将来择好业、就好业做充分准备。
一、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对职业指导的认识不够
高校招生、就业制度改革虽在不断深入,但职业指导队伍建设仍十分滞后,其根本原因在于各高校对职业指导的认识不足。随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度的逐步实施,职业指导在各高校中虽然逐步开展起来,但各高校长期以来一直把职业指导工作当作是一项学校阶段性的事务工作,还没把它当作系统的重点工作来抓。
2.高校投入的师资力量不足
自1999年起推行职业指导师认证制度以来,我国取得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格的只有1万多人,高级职业指导师还不足500人。根据教育部标准,如果按照1∶500人配置1名职业指导师,我国目前还需要150多万名职业指导师才能基本满足当前职业咨询和指导的市场需求。如果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按1∶200人配置一名职业指导师,对职业指导师的需求量就更大了。
3.职业指导师整体素质不高
职业指导师是一项专业化、综合性的工作,对教师的综合知识和素质要求较高,它集就业知识传授者、职业生涯设计者、就业市场信息员、择业心理辅导员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目前相当部分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一般都由招生就业部门负责,而真正进行职业指导工作更多的是学生工作人员、课任教师,他们一般直接接受学生处或教务处领导的指导,造成了职业指导工作责任人与执行者在指导上面的交叉,影响到职业指导工作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指导专业知识与能力,他们对学生的指导往往只能停留在介绍工作、提供就业信息、安排学生就业手续上面,并不能真正发挥职业指导师应有的作用,难以提升职业指导工作质量。
4.职业指导师队伍不稳定
目前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师多以兼职为主,在学校本就担任着部门的专职工作,他们无论是在精力上还是在专业知识能力上,都无法完全胜任职业指导工作。据调查,某高校共有政治辅导员35人,从事辅导员工作3年以上的仅2人;1年以内的有20人,占总人数的57.14%,且相当部分人员是刚进入职业指导工作领域的教师,缺乏工作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力不从心,工作没有成就感,极易造成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的不稳定性。
5.职业指导的形式和内容单一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的主要形式是开设“就业专题讲座”或“就业指导课程”,其内容主要是“就业政策宣传”“就业信息发布”和“择业技巧指导”等,职业指导人员仍然没有从过去的被动信息的获取者转化为主动信息的寻找者和及时反馈者,也没有实现由静态的“就业指导”向动态的“职业生涯指导”的成功转变。甚至仍有不少高校至今还没有开设就业指导课。
二、加强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1.职业指导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新形势下的高校职业指导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一要具有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和一定的沟通艺术。职业指导师要经常主动地与用人单位保持沟通联系,必要时要协同招生就业处组织供需双方见面交流会,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二要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职业指导是一门集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咨询学等的综合学科。职业指导工作对职业指导师的要求很高,职业指导师要前瞻性、创造性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三要具备调查研究和预测能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实践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就业指导工作者,必须深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准确地向毕业生和高校人才培养部门提供针对性和指导性信息,为招生专业调整、招生计划和教学计划修订等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依据。四要具备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信息时代,高校职业指导师必须熟练掌握信息获取和利用的技能,并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不断地实践和应用。五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要善于充当职业中介,将双方的优势阐述清楚,为他们搭建良好的交流沟通平台,提高交流沟通效率。
2.职业指导师要注重职业指导的形式、途径和方法
职业指导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形式多样化、途径多元化、服务个性化,方法应融入技巧性。高校具体可抓住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和主要服务对象着手展开职业指导工作。
(1)重视始业教育工作,对始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作创新,从学校悠久的发展历史、已取得成就、发展前景、目前就业形势、就读本校学生的努力方向和未来竞争优势等方面对新生开展职业观教育,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
(2)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更了解学校、社会、就业形势、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未来学生努力完成学业后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前途等,逐步转变家长的择业观,使其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
(3)定期开展高质量的就业专题讲座,有计划地邀请一些企业家、就业指导权威人士、优秀毕业生、优秀职业指导师等来校进行就业专题讲座。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鼓励,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和实践。
(4)积极创建政、企、校三方交流与合作的良好平台,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开展交流和沟通,实现政校企各种信息和资源的共享。
(5)要求职业指导师要善于应用心理咨询技巧。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就在优越的环境下长大,缺少必要的劳动锻炼,对生活的感悟不深,心理承受力较差,缺乏人际交流方法和挫折考验。再加上他们因自我定位不准、喜欢攀比,存在自卑和自负的矛盾心理、过分依赖家庭等各种不健康心理,常常失去很多就业机会。如果不能及时帮助他们排除这种心理障碍,很有可能影响其今后的健康发展。
3.高校要重视职业指导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一方面高校要努力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专的专业职业指导师队伍。高校应十分重视职业指导工作,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和培训学习的机会,并做好物质保障。以培养和组建专业师资为抓手,从物质、制度和精神等全方位给予激励,努力打造一支校内稳定、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师队伍。
另一方面,学校内部要组成由学生处工作人员、班主任、任课老师、高年级学生等组成的兼职职业指导工作队伍,主要从事收集信息、发布信息、反馈信息、办理各种手续等事务性的服务工作。同时,为更好地让学校与社会、企业接轨,进行实时、动态的信息交互,高校可聘请一些教育界的专家和学者、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兼任学校的职业指导师,也可以在往届校友中开展“义务职业指导”活动,有利于形成一种好的就业指导良性循环。
在积极组建职业指导师队伍的同时,高校要精心管理好这支队伍。一要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性,要定时对他们进行工作指导,适时给予必要的激励。二要严格执行双证制执业资格准入制,即从事职业指导人员必须要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和职业指导师资格,以保证职业指导人员应有的素质和能力。三要对职业指导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监督,实行挂牌上岗,择优上岗。对不称职者要及时转岗、分流甚至淘汰。
4.高校要加大对职业指导工作的投入和培训力度
高校应加大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人,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配备和充实专业化、高素质的职业指导人员,以提高大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应对能力。同时,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遴选和培训工作,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学校应支持教师参加培训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开展就业问题的相关研究,且对职业指导师开展培训要注意连续性和系统性,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2012年暑期,笔者学校就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安排45位教师到相关高校、企业进行系统地培训学习,笔者也有幸参与了职业指导师的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学校要求我们加强学习,根据参加培训学习的实际情况,结合工作实际,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在校内对其他从事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开展职业指导的专题汇报交流会,进一步增强了理论指导实践的实效性,并带动全体职业指导人员共同提升素质和能力。
5.高校要开发和整合教育资源为职业指导师服务
在我国目前教育资源还不富足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即所有部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都必须参与其中,共同来促进高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总之,职业指导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显。我们要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努力探索加强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开创高校毕业生良好就业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春丽.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9.
[2]王丽萍.现代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4(21).
[3]石海英.谈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和就业指导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现代教育,2011(10).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