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学校就业创业服务部门如何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1-03 共2084字
论文摘要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学校就业部门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其原因

  据统计2013年是历年来高校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被人们称作是"史上最难的就业季",而2014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人,加上一部分未就业的往届生,以及企业计划招聘量下降的严峻形势,今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引发了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如果解决不妥,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人力资本配置甚至社会福利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挖掘更多就业途径,开发更大的就业岗位,提供有效的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服务,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一是学生所读的专业与将来就业工作岗位不匹配.二是许多大学生追求高薪酬的工作,对于基层工作不愿意去尝试.三是企业对学生的出身要求高.四是"关系户"霸占岗位.

  (二)高校就业服务部门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就业指导的师资力量缺乏.据了解,现在大多数高校虽然都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是却没有专门的教师具体负责或者是一个学校只有几个教师抽调负责.这些教师大多都会有自己的教研任务,加上日常实务的繁杂,根本不可能有时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辅导.因此,在实际开展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并没有专门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配备到就业指导机构,并且缺乏开展工作所必须的经费和软硬件设施,很难将就业指导工作落实到实处,也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很多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空乏,更多的只是给学生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式、传授就业技巧等方面,这样笼统的就业指导工作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每个学生的个性各不相同,如果仅仅以大众的方式提供指导,而不结合个人的性格特点和需求,这样的就业指导工作必然是徒劳的.

  二、学校就业创业服务部门应努力的方向

  (一)学校应及早开展多形式的就业指导活动

  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明确就业指导目标,丰富就业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就业知识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教学以及介绍新观念、新思想,健全学生的身心发展,完善原本的知识结构.如果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可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结合个别的情况提供切身的解决方案,为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排忧解惑,进行必要的引导.

  学校可以通过模拟应聘让学生提前感受应聘场景,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可以举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提前进行规划,以应变未知之数;也可以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来提前磨练学生,从而积累一定的就业经验.

  (二)学校应积极建立与企业的联系

  高校应转变思想,从以前的"等企业走进学校"向"主动走进企业"的模式转变.学校可以探访一些有用人需求的单位,与其建立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为企业输送劳动力.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提前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使得企业的用人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与学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样便形成了良性循环.学校也可以在毕业季的时候,主动邀请企业到学校进行宣讲会,或者邀请企业到学校举行招聘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央企、500强等这种企业就是好企业,小企业就意味着没出息没前途的企业,这种错误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而这种观念对大学生就业是有不利的,所以为了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学校有义务利用广播、校园网等新闻传播媒体,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目标和价值观念.同时学校应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乡镇、边远地区就业.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帮助大学毕业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结合自身的实力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调整好择业心态,降低对职位要求的期望,合理地对自身进行定位,从而转变陈旧的择业观念.

  三、结语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以一种创新的方法来解决,必须开拓就业思路,开发更多就业途径.改进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成为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这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更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选择和有效途径.就业指导工作虽然并没有纳入教学质量管理,但是就业指导工作却是高校毕业生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搞好就业指导工作能够直接提高高校毕业的就业率,使得大学生获得较高的社会认知感和社会赞同感.学校有义务并且有责任帮助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其所处的环境,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高,并且还有利于学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东菊.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

  [2]杨喜红,刘荷花,郝振华.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创业问题研究[J].创业思考,201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文件.

  [4]何孟飞,杨秀军,曾献功.构建创业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D].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9).

  [5]任振成.关于我国就业与创业环境的几点思考[D].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6]赵永吉,崔润东,孙长清,吴金玲,林英.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4(28).

  [7]吴伟,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2009(21).

  [8]王显芳.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质量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8(2).

  [9]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