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产生就业压力的原因与社会工作角度调适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6-07 共2702字
论文摘要

  1 前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目前公布的由中国就业促进会承担的课题报告《关于就业结构性问题的研究》指出,教育体制改革滞后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适应。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企业用人需求下降。聘用高校毕业生企业的比率,2013 年一季度比 2011 年一季度下降了二十几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当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占了整个劳动力市场新生劳动力的 47%,而市场实际能提供的适合岗位却显得不足。大学生就业的供大于求,直接导致就业压力加大。为此政府部门制定出台各项措施,千方百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部分学生面对就业甚至产生就业心理障碍。严重者引起心理疾病,本文将结合大学生产生就业压力的原因入手,试图通过社会工作的方法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进行干预和调试,找出一条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新途径。

  2 大学生产生就业压力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的产生,主要包括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因素。

  2.1 个人因素
  首先,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过于挑剔。由于就业指导工作滞后,大学生对专业、对将要从事的工作认识不清,不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缺乏对自身优势的合理定位。其次是缺乏必要的工作经历和实践能力。目前大学生强调知识的学习,忽视其他能力特别是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再次是缺乏竞争意识和自主创业能力。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营造的广阔就业市场环境,积极参与竞争。但是许多大学生面对时代的发展,还存在传统的就业观念和依赖思想,面对市场有畏惧心理,缺乏岗位竞争和自主创业的精神。

  2.2 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首先因父母赡养问题的考虑,特别是农村传统思想的影响,养儿防老,父母都希望子女在自己的身边工作。其次,基于个人的发展前景考虑、大学生毕业生希望去大城市发展,因为发达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相对较好。

  2.3 学校因素
  具体包括:一是教育模式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二是重理论教学,轻能力培养。目前,我国的国情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急需一大批应用型人才。但目前高校培养人才偏离企业用人原则,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三是教师知识结构有待调整。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将转移到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知识能力等方面,而目前我们还是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只是求同思维,抑制了创造力。四是高校发展定位模糊,当前社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和基础性人才,但高校培养此类人才较少。五是就业指导工作滞后,信息不畅通。学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仅限于搞几次讲座,就业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高素质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太少。
  
  2.4 社会因素
  一是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的入学率并不高,但由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仍在继续,受经济总量的限制,本身提供大学生就业岗位有限,二是由于社会技术进步所出现的资本替代劳动现象直接成就业岗位的减少。三是用工制度不健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就业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毕业后国家不再包分配,而是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四是不同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和大学生就业去向不一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待遇好,优秀的人才竞争比较大;而基层及西部边远地区由于经济落后,条件差,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大。

  3 社会工作视野下大学生就业压力调适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就内容而言,社会工作的领域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笔者从社会工作角度出发,结合多年的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经验,试图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社会工作介入进行分析。

  3.1 宏观层面的社会工作
  宏观社会工作把社会组织、社区或国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专业的救助活动,救助的方面主要是管理、筹集资金、评估和政策制定等。而把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大学生就业难存在其共性,解决就业压力问题就属于宏观社会工作领域。

  3.1.1 从社会方面来看一是推动相关部门立法。政府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社会规章制度,来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就业权益,政府可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弊端采取经济的措施予以限制。二是加大政府财政支持。政府可加大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资金的财政支出,创造直接的就业岗位。三是招聘企业应完善招聘标准,通过社会工作者这一桥梁、纽带作用,与学校建立相互交流的平台吸纳高校毕业生。招聘企业应完善其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为大学生解决其就业负担下的“后顾之忧”.

  3.1.2 从学校方面来看一是学校要合理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应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按照市场需要设置和优化专业结构,注重教学质量,提供多学制、多方向的培养。二是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针对学生的具体就业需求和特点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高校要将人才结构和需求结合起来,发挥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为学生传授足够的就业知识与就业技能。三是学校应利用其高校自身的优势,利用校友这个纽带,发挥学生与社会用人单位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另外学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3.2 微观层面的社会工作
  微观社会工作主要包括个案社会工作,其关注的是个人的日常行为,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帮助协调解决大学生就业方面存在的压力。

  3.2.1 从个人方面来看一是大学新生入学后,辅导员可以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二是辅导员可以利用社会工作方法中的个案工作或小组工作方法对大学生就业群体中存在差异性进行调研,向有关老师及辅导员提出建议和学习规划方案。三是对于一些就业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辅导员可以对其一对一辅导。

  3.2.2 从家庭方面来看辅导员可以利用家访制度,深入大学生家庭联合大学毕业生亲人共同做好其思想辅导工作。家庭成员应尽量避免对大学毕业生施加就业压力,减轻其思想负担,为大学毕业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鼓励引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择业。

  参考文献
  
  [1] 汪禹。浅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8)。
  [2] 曹桂彬。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6)。
  [3] 侯捷。大学生就业机制创新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2(7)。
  [4] 郑茂雄。家庭社会资本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机理[J].教育学术月刊,2012(4)。

相关标签:大学生就业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