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 解决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和谐, 所以重视就业分析与研究意义重大。从现实分析来看, 毕业生的就业与其自身的择业观念、就业观念有密切的联系, 如果择业观念和就业观念不正确, 毕业生就业将会陷入僵局, 这不利于我国当前市场就业问题的解决。所以积极地分析研究择业观、就业观现状, 并基于现状讨论影响学生择业观、就业观的具体因素, 为现阶段就业教育提供相应的参考和指导。本文做高职学生择业观现状分析, 并讨论影响因素, 目的在于为就业教育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职学生; 择业观; 现状; 影响因素;
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也关系着社会就业压力能否得到有效缓解, 所以重视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讨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当前的具体分析来看, 毕业生就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比如社会就业环境、个人能力等, 所以关注各个方面影响因素对毕业生就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目前的资料分析来看, 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是其择业观和就业观, 所以基于调查研究毕业生的择业观现状, 并对影响其择业观的具体因素做讨论分析, 这对于现阶段的就业教育有积极地参考作用。
一、高职学生择业观现状调查
要准确地了解目前高职毕业生的择业观, 需要基于学生做具体的调查, 以下是调查及结果。
(一) 调查对象
在此次调查中, 主要涉及的调查对象包括三部分, 其中主体是陕西某高职学院高职毕业生, 其他两部分为高职教职工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 回收有效问卷数为1098份, 有效率为91.5%。在此次调查中涉及到的高职学生共有1026名, 来自于4个不同的院系。调查中涉及的教职工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共72人。以下表1是具体的调查对象表:
表1 调查对象表
(二) 调查问卷的实施与数据分析方法
在此次的调查中, 调查问卷的实施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主要是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择业观的具体构成编制高职院校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及座谈收集某某学院学生择业观的情况的客观数据, 并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初步整理, 剔除无效问卷。全部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访谈法是对问卷调查法的一种补充, 因为问卷的调查的真实性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欠缺, 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的访谈, 通过与教育工作者交流, 学生的座谈反馈, 全面、细致的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想法, 并进行梳理归纳, 得出部分结论, 为本文的论点也提供了切实的论据。
(三) 调查结果
表2 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基于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总结出了三方面的调查结论: (1) 70%以上的学生择业时首先考虑薪资待遇。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 75.6%的学生在提及就业时首先想到的是薪资水平, 而且从就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人员以及学校各院系老师的访谈中也了解到, 绝大部分学生在进行面试的时候, 首先谈及的是薪资与福利。这是因为对于大多数毕业生而言, 个人的发展是就业的基本目标, 而是否达到目标又是以薪资福利的高低来衡量。 (2) 不到10%的学生表示自己择业会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其认为工作的成绩与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有着显著的关系, 如果缺乏兴趣, 便不会在工作中投入热情, 相应的自身能力也不会提升, 这不仅不利于工作的执行, 对自我成长与提高也非常不利, 所以这些以自身兴趣爱好为择业依据的毕业生, 其更关注自身的未来发展与进步。 (3) 10%—20%的毕业生, 其择业会受到家庭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学生想在毕业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 但由于家庭方面的原因迫使其改变择业计划。比如在调查中, 某位同学告诉我们, 其本来是想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但因为该行业的收入水平偏低, 而自身所处的家庭又需要经济支持, 所以选择了收入相对较高、艰苦的职业。也有同学告诉我们, 其家庭觉得自己的工作性质和家庭地位等不相匹配, 所以要求其重新选择工作。
二、影响学生择业观的主要因素分析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的择业观主要受三大方面的影响, 具体是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社会因素, 具体分析如下:
(一) 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是指大学生在进行就业决策时受到内部心理特征影响, 与自我认知密切相关, 包含个人兴趣、职业价值观、个人能力等, 这几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决策中的主要因素。社会学研究表明, 在就业决策时, 选择和自身兴趣爱好、个人能力相符的职业劳动者, 其劳动生产率比不符要求的劳动者要高4O%。大学生能够在职业中取得突出成就或者获得职业幸福感, 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从价值观的分析来看, 当代高职学生在就业决策时往往过于盲目, 还未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确立时就进行了决策, 所以为了强调正确就业, 高职学生在决策之前要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确立。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观的第三个重要个人因素是能力, 所以在就业中, 学生会基于自身能力做职业选择。
(二) 家庭因素
从目前的高职学生就业实践来看, 其在进行就业决策时会受家长的影响。就业决策的前提是专业的选择, 许多学生在高考后进行专业选择时就已经服从了家长的意愿, 而在大学毕业进行就业决策时, 也同样会受到家长意愿的影响, 尤其学生在进行就业决策时会有意志薄弱和行动犹豫的阻力, 这时家庭的作用就会放大, 对大学生的就业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因素的具体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家庭背景。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庭背景往往对就业决策有直接的影响。出身农民家庭的学生在就业决策时很少会选择父母从事的职业;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学生就业很可能继承父母、家人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素养, 从而继承了父母的职业道路。 (2) 家庭的期望。家庭中, 父母、亲人对学生的期望会存在差异。期望值较高的, 学生在就业决策时就会选择社会声望较好的职业;期望值较低的, 大学生在就业决策时易选择那些与自己兴趣、能力、价值观等相符的职业。 (3) 家庭的支持。家庭对学生选择较好职业的支持态度是毋庸置疑的, 但支持的强度也会有很大差别, 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父母和家庭成员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经济条件等不同而造成。
(三)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高职学生的择业观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具体分析体现在三方面: (1) 工作地域, 地区因素是学生就业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总体来讲, 市场化水平和经济增长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是学生就业的主战场, 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山区则少人问津。 (2) 职业声望。学生身处校园, 并没有完全地进入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社会对各类职业的评价常常是通过舆论、习惯等各种渠道渗入学生心理, 所以在就业选择时, 学生的职业心理会受到影响。 (3) 经济利益。经济利益在当今学生职业选择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一般来讲, 学生通常在其能力范围内追求经济收入, 满足其生活需求。但是, 毕业初期, 学生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 如果学生付出的劳动不能以合理的经济报酬加以实现, 则会促使其重新选择职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职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直接影响其具体的就业。所以对当前高职学生的择业观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做具体的分析, 可为就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参考。同时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促进高职院校创造各方面条件积极引导高职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制定择业和就业计划有重要的作用, 帮助高职学生准确自我定位, 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王佩, 杨文秀.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分析及管理策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17, 35 (5) :76-77.
[2]徐娟, 张耀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7, 33 (1) :112-124.
[3]张爱萍, 黄琪琳.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 2017 (10) :109.
[4]刘莹.家庭庇护连带下的高职大学生就业逆向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7, 38 (23) :64-68.
[5]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以X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为例[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6]安徽省某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和生命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