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就是就业问题,就业的稳定直接关乎着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那么在当前巨大人才竞争压力下,如何正视市场竞争,提升就业渠道,帮助就业者实现稳定的就业,已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就业; 就业形势; 解决对策;
在新形势下,市场需求与学生需求构成的双重需求,促进了校企合作的应运而生。作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形式,尤其是可供高职学校更好地将生产、学习和相关研究有效结合、进而进行定向式的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具体实践能力、为社会更好地输送人才的一种模式。校企合作互惠互利,企业供给设备等条件,学校给以技术力量,实现了学生专业在企业的有效实践机会,校企设备、技术等资源的彼此共享也得以完成。然而,纵观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状况,常规化的正常化的机制运行还不到位,许多问题值得研究解决。
一、当代就业者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对于就业问题,十八大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发表了推动就业形势的指导原则是“推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的政府就业推动方案,提倡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倡多渠道多方式就业,推动创业促进就业,开展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其中,通过创业来推动就业是解决当下就业问题的一大主要动力。当下,不少高校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专门对工作思路进行了完善,不过仍有部分问题未得到妥善处理。比方说:多数就业者的就业观念并未转变、辅导员就业指导理论体系、相关就业准备工作及产学研融合等均不够健全与细化,在此背景之下,必须对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并制定与执行科学有效的对策,这样才能就业者更好地与社会接轨。
(一)就业者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不少就业者的就业观念并未更新,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就业者拥有较高的就业期望值,与实际情况的差距明显,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的评估不准确,自视过高;不结合实际情况,而要求企业给予高水准的薪资待遇,使得企业望而却步;更倾向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看不上发展落后些的城市;受到“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倾向于国家机关单位,看不上小微型企业,从而使得就业成功率不高,就业满意度偏低。
(二)就业指导理论体系不够完善
就目前情况而言,主要由辅导员负责学生的就业工作。大部分辅导员所具备的就业指导实战经验较多,然而理论支持却明显不足。尽管目前已有不少高校会对其进行就业指导培训,不过因辅导员这一岗位的流动性较大,使得目前的就业指导体系仍不够健全。
(三)就业供需匹配度不高
经调研我国某校经管学院后得知,目前学生的就业匹配度尚不理想,大部分学生的毕业方向主要与通用能力的运用有关。尤其是师范类高校的学生的就业匹配度较低,究其原因为教师岗位数量有限,其竞争日益加剧,同时很多学生又不愿意去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学校任职。
二、解决当前就业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我国社会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在当前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下,如何做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探索课程改革和人才培育的有效契合,不仅能够为高校学生就业提供很好的平台,也能有效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培育社会实用性人才提供保障。
(一)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引导
结合学生各个结算的实际职业认知程度以及相应的发展特征,相关部门应对教育目标进行适当的优化与调整,制定合理的对策,将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与学生的整个在校学习过程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产生较大的就业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能够具备较高的职业认知水平,坚持提升自身的自我发展能力。现如今,不少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主要为校园招聘会。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应全面了解就业者的就业意愿,并加大与创新型企业的合作机会,邀请企业举办宣讲会,从而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加丰富的信息。可让宣讲会走进高校的课堂与宿舍,不断创新宣传的方式,并让信息的覆盖范围得以扩大,激发毕业生就业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全面了解就业形势的基础之上,对自身条件进行进一步的提升,不断增加自身的竞争水平。
(二)全力做好精准就业指导工作
第一,借助互联网邀请适合的企业入驻校园招聘。第一时间在校讯通、微信等系统上发布相关就业信息。通过网络资源,提前审核就业单位的相关资质,并依据行业与层次标准对其进行分类,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将上述信息公布。借助互联网展开就业意愿的调查工作,及时整理调查信息,在此基础上实现与企业的对接。第二,制定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统计指标体系。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就业意愿进行分类,如无就业意愿、就业意愿不强、正处于创业初期等类。针对各类学生制定相应的三级联动机制,班主任与辅导员时刻关注学生的就业动态,并对就业数据进行核实,第一时间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对重点关注对象给予更进一步的指导,从而让其能够顺利就业或创业。
(三)继续加强社会实践和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开展就业工作时,需实现实践渠道多元化,建立可供学生课内外实践的相关平台。可在保证当前校企合作之余,打造一批新的就业基地,同时开展连续性的实习实践教学。课外时间可开举办实习以及调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到活动之中。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与社会进行进一步接触,同时也能让学生对我国国情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四)政策创新与帮扶创业相结合
创业需要一个好的环境,而有利的政策扶持可以给创业者创造这个有利的环境。国家实行创业政策,倡导初创业者可以选择个体经营方式,个体工商户是刚刚创业者比较好的创业方式;创业者初创企业难免规模小、资金不足,此时政府应该制定扶持这些小企业的政策,减少其注册资本限额,简化审核过程,降低小企业登记的要求;实行信贷优惠政策,创业者在经营的过程中,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小额贷款和相应的贴息;免收服务性企业的管理、登记等费用,这些服务型企业包括家政服务、保健服务、物业管理和托老、托幼等行业;政府对新增就业岗位的企业实行税费减免政策,给那些符合补贴条件的企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使创办企业者再一个政府帮扶、社会支持的环境下进行自主创业。政府除了要制定一些有利于创业活动的创新政策外,还应在多方面给予创业者较多的支持,如进行创业培训、实行融资服务,形成创业专家团队、创业后相关服务等,形成创业一条龙服务,调动各个阶层创业者的创业积极性,并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结束语
要解决就业者的就业问题,一方面,高校应注重专业建设改造和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另一方面,就业者也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培养自己符合就业市场的意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最重要的是,转变自己刚毕业就要找到各方面都尽如人意的工作,可以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社会技能,进而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引导进行职位选择。如果毕业生一直追求高水平的工作岗位,造成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不仅影响自己的工作激情,若因此荒废就业,就会对社会的人力资源造成浪费,进而产生更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应保证工作稳定,进而要求收入稳定乃至更高要求,而且在当前岗位下,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择业时采取长远眼光,不要拘泥于一时。
参考文献
[1]郝传波,宋作忠,曹景萍.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四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4):78-82
[2]王红,侯永海.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23-25.
[3]李茂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丽水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6):18-21.
[4]王雪.以90后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