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 ( Dengue fever) 是由蚊虫叮咬吸血传播引起的一类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 Aedes albopictus ( Skuse,1894) 和埃及伊蚊 Ae-des aegypti ( Linnaeus,1762) .登革热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具有大规模流行的特性,由于目前无特异性疫苗,也无特效治疗药物,因而控制其媒介伊蚊成为防控登革热的唯一途径[1],而选择合适的杀虫药物是快速、有效的应急控制媒介的前提[2].在多数学者研究的基础上[3 -10],本次选用 2 组氯氰菊酯复配剂对宝鸡市某区白纹伊蚊进行了现场杀灭效果观察,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药物及药械 10% 氯氰菊酯、20% 辛硫磷、3%敌敌畏和 20% 残杀威均来自于市售; 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购于上海翰轩科技有限公司。
1. 2 药物配制 A 组药物成分: 10% 高效氯氰菊酯20 ml、20% 辛硫磷 20 ml,按照 1∶ 200 稀释,最后加入 1% 敌敌畏 80 ml,总容量 8 L; B 组药物成分:10% 高效氯氰菊酯稀释 2 倍 40 ml、20% 残杀威 40ml,按照 1∶ 100 稀释,最后加入 1% 敌敌畏 80 ml,总容量 8 L.
1. 3 观察方法 在白纹伊蚊高发季节的 8 月份,选择宝鸡市某区白纹伊蚊密度较高的 3 个观测点,其中2 个观测点作为氯氰菊酯复配剂的实验组,即实验 A组和实验 B 组; 另 1 个观测点作为对照区。在喷药前,先对 3 个观测点白纹伊蚊进行挥网观察 10 min,计算只/h,之后在实验 A 组和 B 组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按氯氰菊酯复配的药量分别施药; 对照组也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按常量施水。之后 0. 5 h、1 h、2 h、4 h、6 h、8 h、24 h 各观察 1 次,每次观察 10 min,计算只/h,直至实验组 2 组和对照组白纹伊蚊密度指数无差别。
1. 4 效果评价标准 根据 《国家病媒生物控制评价标准》,结合兰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白纹伊蚊杀灭效果评价标准 ( 见表 1) .
1. 5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组在施药前、后和与对照组之间蚊虫密度比较采用 χ2检验,所有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10. 0,P <0. 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在施药后0. 5 h 白纹伊蚊全部被杀灭,6 h内杀 灭 率 均 在 100%,8 h 实 验 A 组 有 效 率 仅33. 33% 、B 组有效率 50. 00% ; 而对照组白纹伊蚊密度在施水前后基本无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5. 78,P < 0. 05) ( 见表 2) .
3 讨 论
白纹伊蚊是典型的半家栖蚊种,可称作 “家居周围”蚊虫[11],多孳生在居民点及其周围。控制白纹伊蚊的方法很多,除了平时采用常规防治和孳生地管控的措施和手段外,白纹伊蚊活动高峰是将其杀灭的最佳时域,加之此时施药能有效增加卫生杀虫剂与该靶标接触的机率,本文选择在 8 月中旬晴朗无风日的14: 00 开始进行定人、定方法实施观察,此时也是当地白纹伊蚊活动猖獗时域的开始,在此时段作氯氰菊酯复配剂现场白纹伊蚊的杀灭效果观察,说明现场施药的时机是正确的。
有关白纹伊蚊的研究报道较多[12 -13],并显示白纹伊蚊的地理分布有西移现象[6 -10],应做好防制工作和技术的贮备。本文报告了氯氰菊酯复配剂对白纹伊蚊现场杀灭的效果观察,结果显示: 实验组在施药前白纹伊蚊密度较高,12 ~ 18 只/h、对照组 18 只/h,施药后 0. 5 h ~ 6 h 杀灭率均在 100% ,在维持至施药后 8 h 其杀灭效果明显下降,如实验 A 组有效率仅 33. 33%、B 组有效率 50. 00%; 而对照组在施水前、后白纹伊蚊密度基本无变化。由此说明,2 组氯氰菊酯复配剂在 6 h 内对室外白纹伊蚊均有非常显着的杀灭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郭玉红,王君,刘起勇。 登革热传播媒介伊蚊综合治理研究 [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19 ( 6) : 588 -590.
[2] 任文军,徐仁权,陈仁潮,等 . 居民区二种药物现场控制白纹伊蚊的效果研究 [J] . 医学动物防制,2010,26 ( 1) : 11 -13.
[3] 韩雪玲,张文香,胡淑芳,等 . 安康市蚊虫种类调查 [J]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 ( 1) : 70 -71.
[4] 张亚萍,胡淑芳,韩雪玲,等 . 西安市蚊类调查 [J] .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4,20 ( 5) : 503 -504.
[5] 张亚萍,胡淑芳,张文香,等 . 汉中市蚊类调查研究 [J] . 医学动物防制,2014,30 ( 3) : 328 -331.
[6] 刘增加,罗芳 . 西北地区重要医学动物与疾病 [M] .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3: 39 -95.
[7] 韩雪玲,史锋庆,付清海,等 . 宝鸡市常见蚊虫一日活动节律的初步观察 [J] .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2,18 ( 5) : 416 -419.
[8] 韩雪玲,魏墩宏,史锋庆,等 . 宝鸡市蚊虫种类调查 [J] .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4,20 ( 1) : 69 -70,72.
[9] 施耀勇,张军民。 西北地区白纹伊蚊地理分布初步调查 [J] .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2,18 ( 5) : 420 -421.
[10] 李旭龙,孙养信,张宝芳,等 . 宝鸡市白纹伊蚊分布及其种群密度调查 [J]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7,18 ( 6) :453 - 455.
[11] 吴光华,姜志宽,周钧 . 登革热与伊蚊的防控 [J] .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5,11 ( 6) : 365 -369.
[12] 严子锵 . 登革热媒介控制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J] .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 ( 19) : 3472 -3473.
[13] 韩凡,罗翌 . 当代名老中医治疗登革热的辨证治疗经验挖掘[J] .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 ( 7) : 1066 -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