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诚信毕业论文优秀范文10篇之第五篇:新时代会计诚信建设的新要求及建议
摘要:近年来国有企业会计诚信问题层出不穷,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鉴于此,就国有企业会计诚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危害进行分析,结合新时代会计诚信建设的新要求,提出做好新时代国有企业会计诚信建设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会计诚信; 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 国有企业;
一、国有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1. 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制度局限。
目前,我国在会计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有些领域虽然有相关制度的约束,但约束力度不大,执行困难或者不被执行;某些相关法律、地方性法规、政策在编纂时有欠考虑,解释与执行中"变通"的余地很大,可能导致国有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从业者打政策"擦边球"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行业的变动速度较快,有些法规政策相对过时,现有经济制度存在漏洞,需要重新进行修订,从而可能引发会计诚信问题。例如:个别准则的规定让大部分会计人员难以理解,也不能准确地在会计核算中应用,造成非主观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行的与会计监管相关的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刑法等法律因部门博弈而形成的制度不统一、查处和处罚力度不统一等。
2. 利益是诱使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
市场经济的发展归根究底是一个不断追求利益发展的过程,马克思认为,利润会使资本胆壮起来。会计信息的产出与利益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利益是诱使会计失信的根本。在现在的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和明确的年度考核业绩目标,可能存在财务造假的内在动力和业绩需求,从而公布失真失实的会计资料。审计行业也可能在利益驱动下出具错误的审计报告,与国有企业财务舞弊者串通造假,以谋取私利。其通常使用编造假账或者两个账本这种手段来对经济业务进行不当处理,向社会传递并不存在的虚假业绩。公司在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牟利时,需要财会人员的高度配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胁迫会计工作人员或者与之合谋,借此谋取更高的职位,或者获取更多的私人利益,以满足自身需求;会计人员可以通过做假账,来满足自己对利益的私欲。
3. 失信成本低、处罚力度弱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外在原因。
目前,我国对会计诚信缺失缺乏强有力的法律制度约束,也没有相应的信用惩戒机制,当企业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产生矛盾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济,而放纵了违纪违规的行为,这必然导致会计诚信流失。我国对于会计诚信缺失行为的处罚过轻,非诚信行为的成本低廉却能给失信者带来巨大的利益,因此在利益的引诱下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甚至会进一步扩大财务造假行为。
4.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失效是会计诚信缺失的显著特征。
我国国有企业进入改革深水区,但部分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尚待完善和规范,监事会和监事的设置形同虚设,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或未有效执行,上级主管部门(政府机关)在公司治理中的过多干预,也使其公司重大决策一家独大,造成在重大财务事项的处理过程中部门的部署决定大过财经法律法规的规定,甚至公司财务人员不参与公司决策和管理,只是被动处理事后财务相关事项,进而引发财务造假事件。
5. 监督管理的缺失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处于政府审计和第三方中介监管的双重薄弱环节,社会审计机构因其工作的委托方式与收入来源,缺乏完全的独立性,为了生存和发展,审计工作中常要与企业斡旋博弈,外部监管缺乏力度;由于政府部门存在审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且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审计监督等监督标准不统一、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从而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6. 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直接因素。
众所周知,财务造假和报表失真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会计人员的参与,会计人员的个人素养以及职业道德水平是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会计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有些执业人员并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本身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又身处财富中心,难免以身涉险。一部分会计人员因为自身的贪欲,不顾及法律及道德准则,通过财务造假以及制造不完整的会计信息,获得非法利益。
二、国有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会计诚信是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地反映现实经济活动,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的服务,会计诚信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保障,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服务。会计诚信缺失则会带来以下危害:
1. 扰乱公共经济秩序,破坏社会公平公正氛围。
国家宏观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建立在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可靠的基础上的,如果国有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不真实,就无法为国家决策执行部门提供有用的信息。除此之外,国家税务机关以这些失真的会计信息为据进行税收工作后,不但会导致国家税收变少和国家资产流失的局面,还会对社会公平公正氛围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国家的资源配置与利用,使其制定的经济政策与现实经济状况发生偏差,不利于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
2. 增加金融风险,恶化投资环境。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财务杠杆系数最高的群体,如果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骗取大额金融贷款,将急剧增大我国的金融风险。同时在投资市场里,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的依据就是该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造假使得财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社会失信成本相对较低,国有企业会计诚信缺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理,将导致诚信缺失行为蔓延到各个行业,使得投资环境和市场风险恶化。
3. 提高交易成本,损害股东利益。
会计信息失真不只会对利益相关者造成不利影响,对国有企业本身也是极其不利的。会计信息失真将提升政府部门监督和市场交易的成本,不利于企业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调整经营决策,制约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同时,一旦企业财务舞弊被揭露,企业的信誉就会受到很大损失,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4. 侵害会计行业,危害个人发展。
会计诚信的缺失不只会危害到某个人或一个企业的利益,它已经侵害了整个会计行业,使会计行业的诚信形象严重受损。当会计信息出现虚假时,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会计人员都要为提供虚假财务信息造成的后果负责,不仅可能失去岗位和被处以罚款,还可能难以再在会计这一行业立足,对会计行业的声誉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国有企业会计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国现代会计学之父潘序伦先生说过:"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会计诚信是会计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也是会计主体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加强国有企业会计诚信建设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证。
1. 会计诚信建设是新时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加强国有企业会计诚信建设有利于发挥会计信息在经济秩序和依法治企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协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同时,会计诚信契合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会计诚信建设是市场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
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而会计诚信能够有效提高经济信息质量,推动企业之间合作竞争的有序开展,进而克服市场自发性等缺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市场机制运行的规范化和秩序化,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会计诚信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客观、全面、真实的信息依据,进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帮助企业获得良好的社会认同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最终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新时代我国经济要转向高质量发展,可以说,经济高质量也要求会计诚信的高质量。
3. 会计诚信建设是防范金融风险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客观需要。
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金融风险可能会危及金融安全。目前,国有企业降杠杆已成为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重中之重,而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能为国有企业减负债、降杠杆提供决策支持和重要保障。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完善市场化经营体制的要求,强调市场化经营体制,从客观上要求国有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加强降本增效和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这都离不开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
4. 会计诚信建设是会计行业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有利于规范会计行为,提升会计工作质量和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为了保证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会计人员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诚信是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
四、加强国有企业会计诚信建设的措施及建议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我们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形势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落实"三去一降一补""营改增"等系列举措,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会计诚信将面临更大的考验。
1. 提高政治站位,牢记责任使命。
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和加强党对会计诚信建设的领导。新时代国有企业会计诚信建设,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提高认识水平和政治能力,把学习贯彻的成效转化为会计诚信的理念和机制,始终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强化诚实守信和依法依规的理念,把培育政治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会计诚信建设始终。
2.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依法治理。
立法是会计诚信机制建设的基础。一是要从顶层设计,以会计法为主加强会计法制建设。统一各项法律规章制度对会计造假问题及违规获益关联方的处理处罚口径,加大违规成本,以此达到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益和惩罚违法违规者的目的,遏制失信行为。二是要推进联合执法监督惩戒机制建设。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新时代,面临更多更为严峻的问题,要加大对知法犯法、带头违法、明知故犯等行为的联合惩戒;探索将会计诚信纳入国有企业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对主要领导干部授意甚至指使财务人员恶意造假等行为,要强力从重惩罚。
3. 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培育会计诚信的根基。
一是要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全方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结合我国诚实守信传统文化,树立新时代诚信典型,使诚信成为全社会认同并引以为荣的核心价值观,努力打造形成良好的诚信社会风尚,为会计诚信培养保驾护航。二是要推进会计诚信建设制度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要大力推进会计诚信制度建设,一方面应加大会计制度的改革力度,深入推进会计委派和会计人员独立工作等制度,使会计人员尽量独立依法依规开展财务工作;另一方面应加强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健全会计人员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研究建立失信会计人员联合惩戒备忘录,加强对会计人员信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等,将会计诚信建设与其他社会诚信建设全面接入,社会诚信的完善为会计诚信提供了更好的外部环境,会计诚信的提升也将对社会诚信建设起到引领和督促的作用。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做到诚信,从而创造会计诚信的工作环境。
4. 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完善公司治理。
企业是会计信息产出和发布的主要会计主体,其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的好坏、公司治理是否科学规范,直接影响到会计诚信问题。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第一,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改善法人的治理结构来加强内部管理,这实际上就是加强董事会监管职能执行的独立性,董事会成员通过相关工作的经验总结以及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专项培训,从而能够在监管过程之中发现存在的根源性问题,保证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深度和广度。第二,要增强风险意识,建立会计舞弊预警体系。有效的预警系统要基于企业以前的财务问题,并及时寻找导致会计舞弊发生的原因,促使企业管理者制定有效措施,减少舞弊及会计造假问题的发生。第三,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法律法规以及会计准则规范的规定与要求,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管理过程之中对于企业行为的具体规范和要求。第四,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及时调整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公司的管理战略,以求根据企业的情况制定动态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第五,要在公司内部设立明确的奖励机制,在实际的工作之中明确权责。第六,对于产生的问题,要快速找到解决对策并及时修正。
5. 完善监督管理,加大罚处力度。
在加大监管力度方面,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对于国有企业财务造假行为应加大惩罚力度,不仅要在经济方面加重罚金处罚,在刑事责任方面及其他方面也可以加大惩处力度,使其不法收益远远低于其造假资本,从而促使想要造假者有所畏惧,形成不敢造假、不想造假的局面。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也应鼓励发展社会监督,调动社会公众的积极性。我国也应当积极引导民间对会计行业进行监管,在资本市场中适当发展做空机制,同时产生会计诚信问题的第三方审计中介机构也应受到严惩,通过一定措施使社会力量能够积极地进行会计行业的监管。在内部监督体系方面,国有企业应建立信息公开与纪律监督制度,做到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会计诚信问题才能得以改善,从而为国有资产安全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提供保障。
6. 强化诚信教育,推进职业道德建设。
一方面,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开展会计人员道德与职能培训,加强财务会计人员坚持操守、诚实守信等责任意识;开展职业理想教育,树立爱岗敬业、信用为本的崇高职业理想,提高国有企业会计人员的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从而自觉去推进会计诚信建设,践行会计诚信的准则。另一方面,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诚信经营意识,使其以上率下、以身作则,促使正确的价值导向与职业道德准则相融合,促进会计诚信和会计质量的提升,从而推进企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梦阳。国企单位会计诚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7(35):116~117.
[2]刘美琦。新常态下会计诚信体系的构建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20):165~166.
[3]黄素建,肖红军,王欣。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18(10):19~41.
[4]王伟道。试论新时代央企会计诚信体系构建[J].会计研究,2018(14):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