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厘定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和深化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讨和改革,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由于就业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更新,因此,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需不断地改革发展。为深化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笔者基于广泛的调查,获取了真实、完整的第一手资料,并开展了相关专题研究,据此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为了解目前甘肃省财务与会计(涉税工作)人才整体市场需求情况,同时为推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意见,相关人员采取了资料搜集与统计汇总以及实地调查的方法,调查了甘肃省近三年(2012.3耀2015.3)来各行业对财务与会计(涉税工作)人才的需求状况。力求通过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状况的深入分析,对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二、对甘肃省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分析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甘肃省人才市场对于会计人才(涉税工作)的需求具有以下几点总体特征。
首先,岗位需求多样化。本次调查的样本总量中,所需求的专业岗位数为623个,可进一步分为17种不同的专业岗位,其中会计岗位的需求占总需求的36.4%,收银员16.5%,出纳13%,收费员8.1%,财务主管8%,库管员3.4%,专职查账人员3.4%,注册会计师2%,经济核算岗位2%,预算员1.6%,管理岗位1.2%,审计员1%,微型贷款借贷员0.7%,开票员0.7%,文秘0.5%,电算化会计0.7%,其他0.8%(如表1所示)。【1】
其次,大专及以上学历是学历要求的重点。本次调查的有学历要求的309个岗位中,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57个单位,占16.8%;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204个单位,占66%;要求中专及以上学历的有11个,占3.6%;要求高中以上学历的有37个,占12%(如图1所示)。据此可知,大专及以上学历是兰州市人才市场对于财务与会计(涉税工作)人才学历要求的重点。再次,更加注重专业资格的要求。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高职学生就业的压力已经逐渐变成了综合素质的竞争。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当前企业对于财经类人才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日益全面。本次调查中,有126个用人单位要求应聘人员具有会计专业资格证书及相关职称。其中,要求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有51个,占总量的40%;要求具有会计初级职称的有20个,占16%;要求具有会计中级职称的有26个,占21%;要求为注册会计师的有18个,占14%;要求为注册税务师的有11个,占9%(如表2所示)。【2】
最后,对工作经验的要求。资料显示,当前市场,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应聘人员(尤其是财务与会计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实际运用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人才需求上就提出了对于工作经验的要求。本次调查资料显示,对于工作经验,根据岗位的技术要求不同而具有不同年限的要求(如图2所示)。
三、调查建议
(一)适应用人单位多样化岗位需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据调查,岗位需求的多样化是目前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首要特征,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岗位多样化的需求重新厘定人才培养目标,以用人单位的具体岗位需求为培养目标,以岗位群设置为依据,基于各岗位工作过程设置课程内容,使得课程设置紧跟岗位要求,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适应就业市场需要,培养学生获取更多职业证书
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甘肃省人才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除了学历方面的要求外,更进一步地规定了应具备的专业资格要求。有近80%的企业要求会计人才拥有初、中级以上的职业资格证。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也在积极适应就业市场的这一需要,鼓励学生获取更全面、更高层次职业证书,包括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办税员证、中级会计师、ERP财务软件操作师、经济师、统计师等相关证书,帮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三)利用会计全真模拟实训,培养学生实操经验
现在的用人单位要求应聘人员 (尤其是财务与会计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实际运用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对于实操经验的要求设置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全真模拟实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等全面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各类财会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杨亚西,刘跃,余杰.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财会通讯,2010(8):89-91,112.
[2]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75-81.
[3]张俊瑞,刘东森.我国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10(9):75-79,96.
[4]蒋基路.会计人才培养与社会现实需求---基于实习情况的问卷调查[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9):100-10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