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开题报告

优秀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来源:学术堂 作者:秦老师
发布于:2020-06-25 共7696字

  教育是国家之本,是民族的希望,只有重视教育问题,才能使社会得以长足的发展。学术堂在这里就为你精心挑选了一篇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为大家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和灵感。

范文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m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 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OCE、I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

  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

  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教育.png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范文二

题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比较研究--以中部地区为例

  一、选题意义及研究背景

  1、研究背景

  所谓“治穷先治愚,兴国先兴教”,教育的普及对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中部崛起”战略中,教育被视为保障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点。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提高中部地区劳动力素质,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增强竞争力的基础,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成果较为显着,各地区基本实现“两基”目标,教育资金投入逐年增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例于2012 年突破4%,达到国际平均水平,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在此背景下,中部地区抓住机遇,增加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的提高。2004 至2014 年,中部地区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由814 亿元增长至 4770 亿元,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7.46%,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也大幅增加,生均教育事业费由 928.39 元增至6843.8 元,增长了约7.4 倍。

  然而,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投入水平之间的差异明显。教育政策的城市偏向、“普九”工程、危房改造工程以及农村税费改革致使农村教学单位债台高筑,甚至无力支付教学成本,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难以保障,教学质量持续下降。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正处于区域和城乡双重差距的交叉点上,是“中部凹陷”的谷底。据 2004-2014年数据显示,虽然义务教育投入的城乡差距已在缩小,但与城市比较而言,农村地区师资条件、办学水平、计算机等教育资源处于劣势,升学率与城市也有较大差距。随着教育成本的增加和人们对教育期待目标的提升,教育投入不足和教学水平落后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瓶颈。针对城市和农村中小学办学差距、农村资源投入不足和教学水平落后等问题,为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缓解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危机,提高教育质量,政府和教育部门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开源”是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节流”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是缓解资源不足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旧有观念及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因素的影响,中部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明显,并伴随着投入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的现象。因此,如何将紧缺有限的资源合理有效地在义务教育领域进行分配和使用成为社会大众的关注焦点。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首先,针对中部地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研究,了解效率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内涵,从思想上引起人们对教育资源在分配和使用过程中如何节约资源,提升使用效率的关注,从而使教育效率理论得到深入研究。其次,文章通过对中部地区中小学资源投入相关数据的整合,并对其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展现了中部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情况,从而使我们更加了解中部各省城乡中小学的办学效率问题,对于推动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最后,效率是教育公平实现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中部地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分配和使用效率的评价,针对资源配置效率问题提出合理意见和可行性建议,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育公平理论。

  (2)实践意义

  教育资源总量投入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是制约中部地区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障碍。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致使教育资源在投入和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低效及浪费问题。随着人们对教育期望值的逐步提升,要求改善农村教育落后现状的呼声也日益强烈。通过对中部地区城乡义务教育阶段资源投入效率的评价,了解中部各省城乡教育资源利用情况,针对资源利用情况进行改进,以有效促进资源利用的最优性,从而缓解城乡义务教育投入不足,资源短缺问题,均衡教育资源在城市和农村在投入量上的差距,有助于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在教育领域中的推行。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分析,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也为政府的教育决策提供参考,有助于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教育.png

  二、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起,人们认识到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人力资本的积累源于教育,因而有关教育效率的研究逐渐展开。针对政府垄断教育和官僚主义造成的教育质量低下问题,Friedman于1955年在《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中提出“教育券”理论,主张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可有效提高办学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随着教育公平理论研究的深入,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与教育公平问题一同受到关注。Coleman(1966)在关注教育机会和资源配置均等时提出“教育效率”的概念,研究教育资源投入对教育结果的作用。Benson(1978)将教育资源的配置、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与充分性作为评价学校教育的三个标准。Levin(1991)基于Benson的评价标准,将经费的充足性、资源配置均衡性以及资源利用的充分性作为评价教育财政体系的标准。Hughes(l999)针对美国教育资源匮乏,教学质量低下的现状以及学者对学区合作模式的探究,将资源共享模式归纳为服务模式、经济模式和系统模式三种类型,对于如何降低教育成本,有效的利用教育资源提供了新思路。

  2、国内文献综述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繁荣需要教育作为基石,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与成熟,教育的经济价值得到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因此,对于教育的投入和关注力度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教育的经济效率逐渐被关注。针对中国教育状况,国内学者也对教育效率做了大量理论研究。李含荣(1993)指出我国教育投资的浪费致使教育投资效益低下。张盛仁,雷万鹏(1998)认为,教育投资总效率是教育投资的再分配效率、使用效率以及外部效率三个层面共同影响的结果,任何一方面的低效都将影响整体效率。宁本涛(2000)指出,教育效率包括教育生产效率和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现有研究多侧重于资源配置效率,他认为要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关键在于教育产权制度创新,引入新的投资者,调动社会的办学积极性。王善迈(2002)指出,我国农村教育效率水平低下,要提高效率,必须在教育事权与财权统一的基础上,以教育财政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褚宏启(2008)认为,教育效率有独特的原则,与经济学效率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它侧重于强调教育在个人及国家发展过程中教育的贡献程度。贺民(2013)基于公共产品理论视角,指出由于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和政府的自利行为的存在,使得义务教育低效现象不可避免。

  三、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阐明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分别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说明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有关教育效率和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同时,阐述了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相关概念与理论,主要阐述了城乡、义务教育的相关概念,并着重分析了公共产品理论、资源配置理论和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理论。

  第三章为中部地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首先,描述了中部地区义务教育整体发展成果。其次,基于中部地区城乡义务教育投入数据的基础上,分别从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和财政投入三个方面分析了中部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第四章为中部地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分析,通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基于中部地区6个省2004-2014年城乡相关数据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做了实证分析,分别对中部地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分析,而后通过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了解中部地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动态效率,并深入探讨城乡义务教育资源投入效率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是全文结论分析和相关政策建议。

城乡教育

  四、写作提纲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五节 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城乡”的界定
  二、义务教育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公共产品理论
  二、教育资源配置理论
  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理论

  第三章  中部地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第一节 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状况
  一、教师数量
  二、教师质量
  第二节 城乡义务教育物质资源投入
  一、办学条件
  二、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第三节 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投入
  一、财政资金投入增长率
  二、城乡差距

  第四章  中部地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实证分析
  第一节  模型、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选择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  实证分析
  一、基于DEA 模型的静态分析
  二、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动态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资源配置水平显着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二、资源配置效率水平偏低,城乡差距明显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
  一、保障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二、提高教育资源统筹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三、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利用,提升办学效率
  四、完善义务教育监督与评价问责机制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学校图书和网络资源对有关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并进行大量文献的阅读和研究,形成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主、客观认识。

  2.比较分析法包括城乡比较和历史比较。比较中部城乡间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差距及发展现状,通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中部地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算,从静态和动态角度比较分析城乡历年整体办学效率。

  3.实证分析法通过具体的统计数据资料,对中部地区2004-2014年城乡义务教育数据进行整理,以此了解中部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而后根据所得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方法分别对中部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测算,了解中部地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利用情况,通过Malmquist指数分解进一步分析影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因素,得出结论。

  六、创新和不足之处

  1、创新

  1.以往的论文大多从义务教育或者农村义务教育领域来研究义务教育投入效率,而没有针对某一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比较分析的研究。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对中部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利用数据包络分析分别对中部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算,比较分析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状况。

  2.现有研究多基于DEA模型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静态描述,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动态比较研究较少。本文基于Malmquist指数,对中部六省城乡义务教育投入进行动态分析,弄清2004-2014年各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变化情况,并通过Malmquist指数分解,进一步探究影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

  2、不足之处

  1.本文主要是针对中部城乡义务教育投入效率的测算,由于各市城乡义务教育投入数据无法获得,只在省级层面进行城乡划分,实证结果可能不够明显。

  2.本文提出的优化中部地区城乡义务教育投入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大多来源于对理论政策的构想,其实际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

  七、写作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 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 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 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晚上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八、参考文献

  [1][美]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戴平生。教育公平与效率统计测度及其关系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杜栋,庞庆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郭雅娴。中国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胡森。平等--学校和社会政策的目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89.
  [6]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7]厉以宁。教育经济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8]厉以宁,闵维方。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9]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0]白雪洁,房伟。中国义务教育效率的省际差异及投入拥挤研究[J].当代财经,2010(3):32-39.
  [11]曾芳芳。重庆市教育支出对义务教育供给效率的影响探究--以2009-2013年县级数据为例[J].探索,2015(3):144-149.
  [12]褚宏启。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双重目标[J].教育研究,2008(6):7-13.
  [13]崔达美,崔玉平。公平与效率: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目标的协同[J].教育学术月刊,2014(11):43-49.
  [14]崔治文,毛斐斐,周毅。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研究--基于DEA 和Malmquist 指数的实证分析[J].理论探讨,2013(5):78-82.
  [15]邓海滨,李学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实证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4):62-64.
  [16]丁亚东,薛海平。博弈论视角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J].教育导刊,2016(2):27-31.
  [17]凡勇昆,邬志辉。我国农村教育效益的理论内涵与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2(2):13-16.
  [18]范先佐。教育的低效率与教育产权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3):5-10.
  [19]冯婉桢,吴建涛。我国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帕累托路径研究--基于增量教育资源配置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12(6):52-54.
  [20]官爱兰。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5(6):76-80.
  [21]郭俞宏,薛海平。我国义务教育生产效率实证分析--基于DEA 方法[J].上海教育科研,2011(3):24-27.
  [22]何孟姐。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基于DEA 技术的评价与改进[J].中小学管理,2012(2):15-18.
  [23]贺民,杨公安。公共选择理论视域下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再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3(1):141-143.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