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开题报告

浙江大学硕士生开题报告格式范文(最新版)(2)

来源:学术堂 作者:蒋老师
发布于:2017-05-18 共4573字
  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的转型期,多元化的价值观相互冲突和碰撞。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媒介主张自身利益的需要,变得越来越明显和迫切,基于利益主体私利的公共利益缺少形成的话语语境和话语机制,加之我国传统的媒介权力体系的现状,人们表达的需要变得更为迫切,而媒体话语资源的缺乏与人们迫切的表达需要的矛盾日益尖锐。微博客秉承着自由、开放和共享的网络精神,与以往的传统媒介形式相比,前所未有地赋予了每一个拥有微博客的主体自由表达和交流的渠道。其所有权最大限度地被赋予了个体,因此微博客作为一种传播平台,具有了代言不同利益主体话语言说的可能性,同时也使得这种基于个人私利的的公共利益有获得表达的可能性。正是基于这样的可能性,微博客成为新型公共话语传播平台已成为现实。微博客作为传播平台在社会系统内构建公共话语的实践中,开始发挥其深层的传播效果。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微博客在欧美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Twitter上“落户”的,有美国总统奥巴马这样的政坛明星,也包括公立学校的小学生。最值得注意的是,媒体人越来越多地通过Twitter获取最新信息。如2008年11月印度孟买的恐怖事件,2009年1月奥巴马总统就职,2009年6月伊朗选举危机等,Twitter的影响力盖过了CNN等电视巨头,非常风光。在海地大地震的救灾现场,Twitter成了救援组织之间、各国记者之间最重要的沟通工具。
  国内的微博客已开启强劲加速模式。国内互联网企业早就认识到占领手机这个媒介出口的紧迫性,而微博客本身就是为“手机媒体时代”而设计的,具有天然的优势。拥有4. 1亿QQ用户的腾讯,将腾讯滔滔推上线;与开心网、校内网三足鼎立的第三大社交网站同学网更是全面改版,正式转战微博客。微博客的“中国化”发展,初步显示出摆脱简单复制、生硬照搬Twitter模式的演化路径,并开始形成体现中国风格、适用于中国网友的互联网基因。
 
  3、参考文献。
 
  1、沈鹏:《重新点燃的web2. 0激情一一一Twitter类网络应用的传播形态研究》[J],《东南传播》,2009年第1期(总第53期)。
  2、孙卫华,张永庆:《微博客传播形态解析》[J],《传媒观察》,2008年to月。
  3、崔唱隔:《微博客的中国化:可能性与可塑性》 [J]《通讯世界》,2010年1月(总180期)。
  4、杨羽良:《小微博,大价值》 [J],《通讯世界》,2010年1月(总180期)。
  5、长歌(编译),《Twitter更好解释了新闻的未来》 [J],《中国传媒科技》,2009年3月。
  6、公秀华:《中国Twitte:们话Twitter》 [J],《通信新干线》,2007年10月31日。
  7、伊伦:《Twitter来了》 [J],《通信新干线》,2007年10月27日。
  8、黄燕:《媒体与掌声Twitte:的价值和中国版叽歪》[J],《三联生活周刊》,2007. 6. 11,总第435期。
  9、《东方早报》:《<卫报>将在Twitter上发行》 [J]《新闻记者》,《视窗事件》,第33页,2009年5月。
  10、兰天:《走有中国特色微博道路一一新浪“围脖”》 [J]《通讯世界》,2010年1月(总180期)。
  11、刘兴亮:《简约却不简单的微博》 [J],《通讯世界》,2010年1月(总180期)。
  12、许卓:《微博客传播优势及发展前景》 [J]《新闻前哨》,2010年第1期。
  13、周宁:《twitter模式,下一个web2. 0创业热点》 [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9年第7期。
  14、刘晖:《Twitter一微博客时代的到来》 [J]《传媒》,2009年10月。
  15、刘蔷着:《微博客碎片化沟通时代来临》 [J]《计算机世界》,2009年10月19日。
  16、杨静:《从Twitter看微博客的尴尬处境》 [J]《文化与传播》,2009年12月。
  17、刘少楠、徐超:《微博客“危”中有“机”》[J],《通信世界》,2009年,第3期。
  18、王冰睿:《一边被追捧一边受质疑Twitter风光中遇不盈利烦恼》[J] , 《IT时代周刊》,2009年第9期。
  19、谢一笑:《微型博客Twitter问题不断欲借新一轮融资自我救赎》[J], 《IT时代周刊》,2009年第15期。
  20、王亮:《SNS社交网络发展现状及趋势》,《现代电信科技》[J],   2009年6月。
  21、史亚光、袁毅:《基于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式探微》 [J]《图书馆论坛》,2009年12月。
  22、詹峋、彭涛:《SNS对人际传播中行动过程的影响》 [J].《传播学研究》,2008年第6期。
  23、杨正群:《公共政策言说:一个理论模型》 [J]《理论探讨》,2005年第3期。
  24、段京肃:《社会的阶层分化与媒介的使用权和控制权》[J],厦门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着作:
  1、【加】麦克卢汉、秦格龙编、何道宽译:《麦克卢汉精粹》[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2、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美】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
  4、【英】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M],王文斌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01年。
  5、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6、岳剑波:《信息管理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7、【英】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8、【英】詹姆斯·卡伦:《媒体与权力》[M].史安斌、董关鹏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9、【美】韦尔伯·施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译,北京,新华社出版,1980年11月。
  l0、【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M],邱泽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
  11、戴元光,金冠军:《传播学通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
  12、殷晓蓉:《网络传播文化历史与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13, Vincent Price:《传播概念》; [M].邵志择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4、论文提纲。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
  1.3研究目的、意义、创新点
  2微博客的概念及发展
  2.1微博客产生的背景
  2.2关于微博客的几个概念
  2.3微博客的基本功能和类型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