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开题报告

办公楼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2)

来源:学术堂 作者:蒋老师
发布于:2017-05-08 共8942字
  [28]胡桦,李钊。总部经济下高科技园区的规划研究与实践[J].建筑学报,2005(9):40-41
  [29]王芳。关于中国高新技术园区发展的探讨[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30]顾中华。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初探一一以西安市华商报媒体产业园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31]王晓冰。信息时代的高科技园一一软件园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初探[D].天津:天    津大学,2004
  [32]徐俊辉。高新科技园区的规划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3
  [33]程世丹。高科技园区规划的新理念[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4): 83-84
  [34]俞孔坚。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一一从硅谷到中关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5]李建强,徐桑。解析碳益建筑一一蓝色星球物流园[J].世界建筑,2010(2): 76-79
  [36]余波。生态示范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策略研究一一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佛祖岭工业园为例[J].华中建筑,2010(7): 63-66
  [37]孙婷。我国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建设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8): 173一174
  [38]周欣华,赵旭。西方工业生态园区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规划汇刊,3001(2): 63一68
  [39]高晓戌。当代高科技园区的规划与建设[J].山西建筑,2008(6): 22-23
  [40]吴大江,张宏。绿色信息产业园规划探索-以成都南区通信枢纽规划为例[J] .华中建筑,2010(3): 3 5-3 8
  [41]许伟。武汉东湖高新区城市规划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42]李玉堂,杨毅,丁建民。功能、生态、形象一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工业园总体规划设计中标方案创意[J].建筑学报,2001(1): 36-39
  低碳建筑/绿色建筑类:
  [43]付祥钊。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4]江亿。中国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途径分析[J].新建筑,2008(2): 4-7
  [45]仇保兴。从绿色建筑到低碳生态城。城市发展研究[J], 2009(7): 1一11
  [46]林宪德。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7]刘加平,谭良斌,何泉。建筑创作中的节能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8]秦佑国,李保峰。“生态”不是漂亮话[J].新建筑,2003(1): 04-OS
  [49]英格伯格·弗拉格、托马斯·赫尔佐格。建筑+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0]宋哗皓。结合自然整体设计一一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1]刘小虎,李保峰。还有更多:竹屋顶的隔热实验及建构处理[a].湖北省建设领域节能减排论坛资料汇编[c], 2008
  [52]冉茂宇,刘煌。生态建筑[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53]陈冰,康健。英国低碳建筑:综合视角的研究与发展[J].世界建筑,2010(2):54-58
  [54]陈星,宋桂杰。德国与中国在生态建筑发展中的比较[J].工业建筑,2009(39):37-40
  [55]冯建学。基于全寿命周期能耗理论的建筑节能战略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07
  [56]郭一君。建筑结合环境设计的低碳生态性[D].山西:太原理工大学。2010
  [57]任乃鑫,蒋文杰,许佳。低碳建筑设计理念与技术。华中建筑[J], 2010(9):18-21
  [58]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等。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6): 1一12
  [59]李启明,欧晓星。低碳建筑概念及其发展分析[J].建筑经济,2010(2): 41-43
  [60]张超,侯薇。浅谈生态住区的设计一一以芬兰维基区生态社区为例[J].科学之友,2011(03): 126-127
  [61]陈飞。低碳城市发展与对策措施研究一一上海实证分析[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62]燕艳。浙江省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和CO:排放评价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63]孙耀龙。基于生命周期的低碳建筑初探[D].上海:同济大学,2009
  [64]刘君怡。夏热冬冷地区低碳住宅技术策略的CO:减排效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65]江步。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66]李继龙。型式的技术解读一一高技生态建筑解析[D].天津:天津大学,2003
  [67」陈晓扬,仲德富着。地方性建筑与适宜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8]李华东。高技术生态建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69]吴向阳。国外着名建筑师丛书:杨经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70]李海英等。生态建筑节技术及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71]宋德首。节能建筑设计与技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办公建筑类(办公楼建筑设计/低碳办公楼设计):
  [72]林宪德。台湾钻石级“绿色厂办”一一台达南科厂办公楼[J].世界建筑,2010(2):70-75
  [73]吴钢。巨型花架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管理中心[J].建筑创作,2010(3): 142-147
  [74]德国KSP建筑设计事务所。ATMO S能源公司德国慕尼黑总部新办公楼[J].城市建筑,2010(8): 75-78
  [75]株式会社高松伸建筑设计事务所,日本爱知县MARUMI总部办公楼绍[J].城市建筑,2010(8): 88-90
  [76]乌峻。办公建筑[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77]杨静。夏热冬冷地区的绿色办公楼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78]杨冬。绿色办公建筑评估与设计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79]李振翔。办公建筑节能设计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80]孙振华。科技园研发中心设计初探[D].南京:东南大学,2005
  [81]窦志、赵敏。办公建筑生态技术策略[M].天津:天津大学,2010
  [82]徐尧。高舒适低能耗办公建筑的设计与技术应用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6
  [83]吴珍珍。武汉地区办公建筑节能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84]宋哗皓、邓翔宇、吴博。德阳东汽表面工程公司·德阳·中国[J].世界建筑,2009(2):98一99
  [85]陈荔晓,李跃虹,陈俊等。节能技术在办公建筑中的研究与运用一一云电科技园设计[J].建筑学报,2010(1): 32-37
  [86]夏海山,白潇潇。“形式”与“功能”的绿色追随一一由竹中工务店东京总部看口本办公建筑的生态转型[J].世界建筑,2007(07): 116-119
  [87]丁瑜,徐斌,冷嘉伟。办公建筑的生态设计观[J].城市建筑,2008(8): 15-17
  [88]胡越,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生态办公楼改造[J].建筑创作,2009(4):69-71
  [89]苏玲,朱君。中国普天信息产业上海工业园智能生态办公楼建筑设计[J].世界建筑,2007(7): 132-135
  [90]张宏儒。“绿色建筑学”的实践一一上海“萃庄建科中心”设计[J].建筑学报,2009(11): 74-76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