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5.1、伊布利特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实验方法。所有入选患者术前禁食,停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在顺利完成左侧游离壁旁道射频消融术30min后,在X线透视引导下将四极电极导管分别置于高位右心房(HRA)、希氏束(HB)和右室心尖部(RVA) o静注伊布利特lmg(体重>_60kg都或0.01 mg/kg(体重<60kg者),均以5%葡萄糖50m1稀释后缓慢注射,给药时间l Omin.分别测量用药前、用药后即刻、用药后15min, 30min等不同时段各项心脏电生理参数,并描记12导联心电图至药后4h.采用HRASISI起搏法测量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 HRA S 1 S2程序起搏法测量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和房室结前传有效不应期(AVN一ERP); RVA S1S2程序起搏法测量心室有效不应期(V ERP) ; HRA S 1 S 1起搏周长为600, 550, 500 ms; HRA/ RV S1S2起搏起始周长为500/450ms ;
5.2、静脉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厅卜动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用药方法。符合标准者按就诊或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伊布利特(北京红惠药厂,1 mgl支;批号030408)和普罗帕酮(广州明兴制药厂,35 mg/支;批号MC2501)两组,进行病史、体检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抗凝治疗患者查INR,育龄妇女查尿妊娠试验)。建立静脉通道,伊布利特组体重)60kg者首剂lm留次,如无效l 0min后可重复1 mg/次,体重<60kg者首剂0.01 mg/kg,如无效1 0min后可重复0.01 mg/kg;普罗帕酮组首剂70 mg/次,如无效10min后可再次予以35 mg,均以5%葡萄糖50mI稀释缓慢静脉注射,每次给药时间为1 0min,药后4小时内禁用延长QT间期的药物,包括m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某些抗组胺药(H1受体阻滞剂)、三环或四环类抗抑郁药物。
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伊布利特如同其他类抗心律失常药一样,可引QT间期延长,因此可能会增加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其中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Tdp.心动过缓、身材矮小、心力衰竭史、低钾血症、女性等是Tdp发生的高危因素。应用伊布利特后,Tdp总发生率约4.3%,其中多为非持续性Tdp,持续性Tdp仅占总Tdp发生率的1.7%,只有0.8%需行直流电转复;而交替或合用普罗帕酮、氟卡尼可使Tdp总发生率降至1%,发生率降低的原因可能与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的钠通道阻断作用有关。此外,应用镁剂也可减低Tdp发生率。Tdp多发生于用药后40min内,1h后发生率明显降低,安全性增高。
7、预期的结果
用药前、后电生理指标的变化,对窦房结功能的影响:用药后SNRT有所延长,但与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心脏传导功能的影响:用药后PA间期、AH间期、HV间期无变化;对心脏各不应期的影响:用药后,AVN-ERP与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终上所述,伊布利特作为一种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效果好,患者依从性佳,安全性较高,值得深入应用
8、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2015.3.01-2015.3.19:确定论文方向,写出开题报告
2015.3.22-2015.3.26:实习准备工作,搜集相关资料
2015.3.29-2015.4.04:通过浏览各网站和书籍了解我国伊布利特的管理
2015.5.04-2015.6.04:通过调查分析当前伊布利特的有效价值图
2015.7.02-2015.7.09: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不足及改进建议;结合以上内容做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