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
来源:学术堂 作者:胡老师
发布于:2017-04-26 共3925字
1、基本思路:
本文主要对中国当代小说里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学史意义的研究着文,而关于“江南想象”这一新兴文学术语的研究,我主要是以两个方向即时间、空间的推移下,江南想象的衍生变化对于作家创作的影响和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下,江南作家创作思想、作品主题及其艺术风格的转变,一个主题即江南社会的转型中作家关于江南题材的抒写和审美意义的变化的研究为主线,并以此为思路探析当前当代小说里的江南想象的流变以及其赋予的新的文学史意义。
2、框架:
第一部分:引言
第二部分:时空推移下江南想象的衍生变化对于作家创作的影响
第三部分:不同时代背景下,江南作家创作思想、作品主题及其题材抒写的变化
第四部分:关于江南想象艺术风格和审美意义的变化即文学史意义研究
第五部分:总结3、主要研究方式、方法等: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定量实证分析方法、文化批评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和心理分析方法,希冀以此为方法得出论文研究的结论。
论文提纲(含、论文主体框架)
1、题目:中国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学史意义研究
2、论文结构:
1)引言随着第一次文代会后,当代文学特别是小说的主题也随之转变。在时间、空间的推移下,作家们的创作思路以及审美意义也随之慢慢变化。彼时的江南就存在这样一批作家,他们小说里的“江南世界”因各具特点的创作手法和反映不同时代的主题,如实的记录着时代潮流的走向。他们有的经历了从建国到文化大革命这段苦难历史,有的成长于这段历史之中,他们将自己敏锐的视角寄托于江南想象之中,抒发着对于江南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反省,将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的审美意义及其文学史意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2)正文
1. 时空推移下江南想象的衍生变化对于作家创作的影响
(1)“江南想象”与“江南文学”
(2)当代小说里的“江南想象”的衍生
(3)时空推移下其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2. 不同时代背景下,江南作家创作思想、作品主题及其题材抒写的变化
(1)建国以来江南作家创作思想转变的原因
(2)中国当代江南小说的创作主题的流变趋势(3)江南社会转型中江南题材抒写上的变化
3. 关于江南想象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意义的变化即文学史意义研究
(1)“江南想象”的艺术风格多样化与审美意义的扩大化
(2)“江南想象”的文学史意义研究
4.总结
研究进程安排(包括提纲、一稿、二稿、定稿起讫时间)
完成大纲时间:20XX.XX.XX--20XX.XX.XX
一稿完成时间:20XX.XX.XX--20XX.XX.XX
二稿完成时间:20XX.XX.XX--20XX.XX.XX
定稿完成时间:20XX.XX.XX--20XX.XX.XX
主要参阅文献
[1]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2] 王德威。当代小说二十家。[M].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6年8月北京第1版。
[3] 张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4] 崔致远。中国当代小说流变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5] 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6] 王万森,吴义勤,房福贤。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读。[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7] 赵海。 在城乡夹缝中生存--论新时期小说中的“农民进城”书写。[A].山东大学学报,2006年6月。
[8] 李晓杰。高晓声小说中的现代意识论。[J]. 理论界,2009年7月第3期[9] 孙其勇。论故乡苏州对苏童创作的影响。[J].语文学刊,2009年第9期。
[10] 程雁。地域布景、想象符号与人性展台--从“城乡”视角看苏童小说。[J].语文学刊,2012年第4期。
[11] 何清。“苏州形象”的文学表达--陆文夫创作的另一种意义。[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第24卷第4期。
[12] 汪伟,方维保。王安忆的都市话语与城市精神史写作。[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11月,第30卷第6期。
[13] 吴妍。先锋中的一朵奇葩--论格非小说的特点。[J].中国科学创新导刊,2008年,第13期。
[14] 王越。试析毕飞宇乡土书写的方式。[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7月,第11卷第3期。
[15] 方中。童心观照下的悲悯--评毕飞宇《彩虹》的人文关怀。[J].名作欣赏,2007年第6期。
[16] 高松年,沈文元。论叶兆言“夜泊秦淮”系列小说。[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3月第2期。
[17] 杨扬。江南文学絮语--关于叶兆言的小说。[].扬子江评论,2007年第4期。
[18] 李徽昭。当代南京作家群:命名及意义。[J].淮阴师范学院院报,2008年第30卷第3期。
[19] 贺闱。新世纪江南文学与文化研究简述。[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3月,第35卷第2期。
[20] 陈望衡。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J].宋都生活,2007 年第2 期。
[21] 汪政,晓华。多少楼台烟雨中--江苏小说诗性论纲。[J].批评视界,200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