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社会学论文

幼儿社会性和情绪问题的调查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25 共2477字
摘要

  儿童早期的情绪体验与其将来是否能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和学习能力密切相关[1].目前,对儿童社会性和情绪问题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幼儿社会性和情绪问题的调查,探讨可能影响幼儿情绪发展的家庭环境因素,为早期的预防干预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根据江苏省城市地区和经济的差别,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把省辖市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层。根据各层的样本数随机抽取1-2个城市,每个城市各随机抽出1-2个区,每个区各随机抽取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均符合纳入标准的12-36个月龄幼儿。

  二、方法。

  1.幼儿社会性与情绪发展情况评估。采用Zhang等[2]标化后的中国城市幼儿社会情绪发展量表,其包括外显行为域、内隐行为域、失调域和能力域。量表采用三级评分法:0分,不符合或偶尔符合;1分,部分或有时符合;2分,非常或经常符合。先计算每个维度的原始总分,得出均分再转化为相应的T分,外显行为域、内隐行为域和失调域T分>63分为阳性,能力域T分<37分为阳性。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儿保医师现场调查填写,剔除缺项过多的问卷。

  2.影响因素调查。用自行设计的社会人口学问卷对儿童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儿童基本信息、家庭结构、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教养方式等。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3.1和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珚x±s)表示,行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不同年龄幼儿社会性与情绪发展状况。

  本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的幼儿3083例,其中男1562例,女1521例,年龄(23.36±7.81)个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外显行为域和能力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1)。

  二、不同性别幼儿社会性与情绪发展状况。

  男童的外显行为域得分高于女童[(49.42±10.11)分vs.(48.48±10.17)分](P<0.05),而内隐行为域、失调域和能力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98±9.76)分vs.(46.43±9.53)分、(47.97±10.77)分vs.(47.59±10.37)分和(51.25±10.85)分vs.(51.25±10.57)分](P>0.05)。男童和女童在各维度的异常检出率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家庭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影响。

  本研究中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1539例)和直系家庭(1411例)为主,联合家庭(107例)和单亲家庭(26例)较少。联合家庭和单亲家庭幼儿外显行为域和失调域的异常检出率高于核心家庭和直系家庭(P<0.05)。家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幼儿内隐行为域、失调域和能力域的异常检出率高于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幼儿(P<0.05)。父母高学历(大学及以上)的幼儿为2117例(68.7%),母亲高学历(大学及以上)的幼儿为1979例(64.2%),其对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影响见表2.

  四、不同教养方式下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情况。

  所调查的幼儿中,家庭教育方式以民主型为主(65.7%),其他类型(专制型、溺爱型和放任型)占34.3%.社会性和情绪异常检出率见表3.

 

  讨论。

  不同年龄和性别幼儿的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符合幼儿心理行为发展规律。2-3岁开始进入 “第一反抗期”,活动性和反抗性行为增多,外显行为域得分显着偏高。

  1岁以后幼儿开始独立行走,与周围环境的接触增多,语言与同伴交往的迅速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显着的提高,能力域得分在增高。不同性别幼儿在1-3岁存在气质的差别,男童活动水平高于女童[3],较高的活动水平与外化行为失调呈正相关[4],所以男童的外显行为域得分显着高于女童。

  家庭稳定、亲子关系密切对儿童心理发展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反之则对儿童心理发展会造成不良影响。本研究中联合家庭和单亲家庭的情绪问题异常检出率较高,可能与联合家庭中家庭关系复杂、矛盾和冲突较多有关。单亲家庭中的父母个性比核心家庭及主干家庭中的父母冷漠、孤僻、敌意、好攻击、是非感差、情绪不稳定,从而导致家庭中的儿童情绪不够稳定,易出现冲动行为[5].国外研究显示,约25%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在学龄前期存在社会情绪问题[6].本研究中低收入家庭占少数,但其异常检出率明显偏高。父母受教育程度作为家庭系统的结构要素,可直接影响家庭的心理环境,从而影响儿童的情绪和行为。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的学龄儿童,其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性低[7],因为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更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善于发现儿童的异常行为,并采取合理的行为矫正和治疗。

  父母敌意或强制的教养行为能引起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8].采用拒绝方式教养的幼儿易出现外化行为问题,而过度的关注和保护易使幼儿产生部分行为及情绪问题[9].而教养方式对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是持续的[10].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家长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对儿童的教育多采用理性沟通的方式,是最有利于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教育方式。综上所述,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具有性别和年龄特点,但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家庭收入和教养方式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对家庭环境的了解,有针对性地给家长提供教养意见,预防幼儿情绪问题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Briggs-Gowan MJ,Carter AS.Social-emotional screeningstatus in early childhood predicts elementary school outcomes[J].Pediatrics,2008,121(5):957-962.

  [2]Zhang JD,Wang HS,Shi SH,et al.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standardized Chinese version of Urban Infant-Toddler Socialand Emotional Assessment[J].Early Hum Dev,2009,85(5):331-336.

  [3] 曾倩,阮世晓,何婉懿。婴幼儿气质特点及类型分布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4):3448-3450.

  [4] 蔡臻,张劲松。婴幼儿社会性情绪和气质特点的关系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9):862-865.

  [5] 何思忠,刘芩。不同结构家庭及精神环境下儿童个性特征与父母个性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8):553-556,563.

  [6]Brown CM,Copeland KA,Sucharew H,et al.Social-emotionalproblems in preschool-aged children:opportunities for preven-tion and early intervention[J].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12,166(10):926-93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