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由此可见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提高全民族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内涵
教育资源一词在《教育大辞典》中诠释为“教育过程中所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即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总和。”“均衡”是指平衡,主要强调质量和程度上的相对均等或平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指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或不同子系统之间的相对均等或平衡的配置,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实现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理论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公平”理论,而是在批判中诠释辩证的、唯物的教育公平观。马克思、恩格斯眼中所存在的社会各种不平等,归根到底因为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而表现出来的,平等问题实际上就是人的问题。所以,“从教育不平等的现实出发,批判教育不平等的实质,提出人人接受免费教育的社会理想以及实现途径”成为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研究的一般逻辑。教育的平等性内涵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平等的权利,并且拥有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平等。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互为前提,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需要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改革,推动构建均衡的义务教育制度,实现教育公平,最终体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马克思曾提出:“儿童和少年的权利应当得到保护,他们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因此社会有责任保护他们……只有通过国家政权施行的普遍法律才能办到”.显然,为确保每个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政府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政府只有给予弱势群体一定的保护,让其享有更多的权利,教育发展才能够平等。恩格斯也明确地提到:“国家出资对一切儿童毫无例外地实行普遍教育,这种教育对任何人都是一样,一直进行到能够作为社会的独立成员的年龄为止。”.
教育平等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让更多的人全面发展自己。恩格斯认为:“只要教育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工人就不可能受到真正平等的教育”.教育带有一定的阶级特性。教育公平的实现是由当时的社会性质和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由此可以得出,“受教育权的平等性是教育公平的本质要求”,“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教育公平的最高理想”,“政治平等、经济发达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社会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公平理论的相关论述,为我国进行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和客观规律规律,有利于其具体实践有规可循。
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公平理论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于教育公平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理论的继承,更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结合中国国情对这一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毛泽东认为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他较为重视工农劳苦民众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尽量在制度设计上予以保障。如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要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发展大众教育办学方针,“认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需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办学方式”.同时,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提出:“在教育公平基本要求问题上,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共产主义发展方向。”由此可见,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国家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公平理论的论述,充分展示出第一代领导人的教育公平思想。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教育应遵从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为了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实现基础教育的公平,邓小平同志作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决策,并主张通过立法来保障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他推动恢复了高考制度,认为高考制度能较好地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在社会上掀起了学习的热潮,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他还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待遇实行平均主义分配制度,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教育的发展。他指出:“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人民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定为特级教师”.邓小平明确指出“公平”应建立在“效率”的基础上。他还认为教育的提高在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教育效率的最大化。“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做到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和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邓小平关于教育公平的理论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是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江泽民在面对新的国内外发展新趋势,主张大力发展全民教育。江泽民把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提高全民族的知识素养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他指出:“各级政府要为受教育者提供尽可能公平的教育机会,尤其是要重视解决处境不利的地区和人群的教育问题,增加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教育资助。确保农村教育的投入,并不断加大投入的力度,继续对贫困地区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给以必要的资助。”
胡锦涛在新的历史时期,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大力发展的国情,为教育公平理论注入了新内容。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他还强调:“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可见,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不仅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加是注重推动教育事业的公平发展。
***总书记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内,在多个场合对教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把“更好的教育”作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行动指南,他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时强调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着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把优先发展作为教育现代化的保障,不断扩大教育投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同志把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作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最终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回应人民学有所教的期待。
我国十七大以来提倡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十八大以来实施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战略举措,既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具体运用,我们坚信,只要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为保障,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来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1月。
[2]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邓小平文选(第1-3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