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教师关注教育技术能力,并能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教育技术优势,提高教学水平。教师作为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关键,不仅要具有基本的信息素养,更需要具备应用教育技术变革课堂的能力。本文结合中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以初中《古典诗歌》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关注学生兴趣点
收录在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歌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一个初中生在三年的学习生涯中,要记住30首古诗,难度是不大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去走入古诗世界。再加上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如果一味按照传统教学方法,除了翻译就是不停地诵读,那么每一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都变得毫无生机,也会导致一些学生一上古典诗歌课就进入梦乡,对诗歌敬而远之。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在课堂上调动和活跃气氛,将学生“引进门”,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发现诗歌的美,进而爱上诗歌。
二、善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学,在“做”中学。精心设计各种媒体资源,利用媒体来支持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
(一)读
1、学生自划分诗歌节奏进行诵读。课堂时间很宝贵,一节课全部由老师“教”,容易造成“填鸭”的结果,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兴趣也不会高。因此,在课堂中尽量让学生“参与”活动,提倡多“读”。只有多读,学生才能有更多的自主性,自己去意会诗歌里面的情感,主动的“自我建构”知识。在读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自划分节奏诵读。由于古诗歌琅琅上口,字数整齐,学生可以对字面意思进行推敲,自主划分节奏,这样一来也加深对诗歌的印象。但是在复杂之处,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在语文版七年级上册中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有些学生就读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样读就有错误,产生歧义了。学生们理解成飞来的山上有座千寻塔,他们也不觉得这样理解有错,但是经老师点拨后,他们就马上明白了,原来有座山是“飞来峰”,所以是要读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样一划分节奏,整首诗歌的意境就豁然开朗了,学生也通过自主活动来掌握知识,记忆也加深了。
2、构建意境进行情感朗读。读诗歌要有情感,可是毕竟不是学生自己的思想世界,怎么可以将诗人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有机交融,让学生感同身受呢?创设一个有关诗歌的意境是很重要的。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可以快速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1)营造古典诗歌的音乐氛围。古诗歌的词语比较优美,朗诵时可以根据诗歌的意境和感情基调配以不同的音乐,营造诗歌的古典氛围。例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师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曲的词和苏轼的作品是一致的。学生先听一遍歌曲,第二遍只放伴奏,让学生演唱,这样,学生对这首诗歌的陌生感就很快消失了,也能更深刻地领悟到这首歌的感情基调。最后,教师再让学生自己点评。在音乐里,学生感受到诗人的离愁别绪,也感受到了他美好的祝愿,情感由月而生,由月而愿。悠扬的歌曲,一下子打破了学生心里的诗歌屏障,能够迅速展开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达到诗中有乐,乐中有诗的教学效果。同样的,在一些古风味较浓的诗歌,也可以配以一些古筝乐,让学生在音乐之下享受诗歌的音乐美。
(2)利用相关视频激发学生想象思维。古典诗歌中,有不少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赞美,可是大部分是学生没有去过的地方。这时候,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名胜古迹是尤为必要的。例如,在讲授杜甫《望岳》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给学生展示泰山风貌的视频。在气吞山河的画面中,学生看到了泰山的巍峨、雄壮,那奇美的风景也抓住了学生的心。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谈谈“假如站在泰山之巅,你心里在想什么?”学生说,“心情很舒畅,很有万物在我脚下那种满足感,感觉自己很崇高”。进而,带学生进入杜甫在《望岳》中所建构的世界,泰山已经在学生心中扎根,最后,教师再分析诗歌,就更容易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们和诗人一样,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决心,和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1]。
(3)学生自查资料了解诗歌作者和作诗背景。了解诗歌作者和作诗背景是帮助学生拉近自己与古人距离的最好途径。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古诗文有畏惧感,感觉怎么读都不明白。在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前上网自查资料,课上相互交流,在一个与诗歌相关背景的意境下,了解到作者的所爱、所恶、所思等,仿佛该作者就来到了课堂里,来到了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打破了陌生感,与诗歌作者拉近了距离,情感上就会更加容易接纳它了。
(二)用
古典诗歌的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更应该走出课堂。让学生学以致用,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多和学过的古典诗歌打交道,从而加深印象。
1、古典诗歌接力赛。老师收集学生平时接触过的古典诗歌,整理成两套不同的问卷,一套句子是出上句,答出下句,另外一套则是相反的。全班分成AB两组,每组抽取一套题,然后互相发问,组内人员抢答,如果在5秒内无人对答或者答错的,扣分处理,答对则加分。由于题目数量是相等的,如果出现分数相同的情况,老师提供7道较难的题目,通过全班抢答得分而决出最后的胜利者。
2、古典诗歌交流成果展。全班以5人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自由选择一个诗人为研究对象,组名则以所研究的古典诗歌作者挂钩。因此,组名也是五花八门的,有“醉翁组”、“东坡肉组”、“诗仙组”等。教师给学生一个月的时间为限,一个月后,把他们的研究成果给全班同学展示。由于交流形式不拘一格,学生们也可以展示出自己多面的能力。例如,有些学生把他们研究的诗人写过的诗歌,仔细地挑选出一些精句,然后巧妙组合,以小组朗诵的方式展示出来;有些则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把该诗人不同时期的诗歌编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诗风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诗风的不同,这些都在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课件中找到了答案;有些则以诗歌为原题,用现代语言来演绎。他们通过编写剧本,角色扮演等方式给同学们上演了一台精彩的演出,仿佛诗歌中的场景出现在众人面前。通过表演课文内容,既激发了学生外在的学习乐趣,又引发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使每一个学生都很大限度地有所收获、有所发展,达到乐学和善学的目的。还有图片展示等多种展示方法,从这个活动中看出学生在学习了古典诗歌后,能通过自己总结、思考,为古典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现场展示外,教师还要求他们在活动过后,把自己的收集的资料成果挂在班级自有的网络博客上,每人列一个属于自己的专项,当以后学习了新的诗歌或有新的发现、看法后,就将此纳入自己收集的专项,为它加入新的素材。同学们也可以在博客上互相交流,看哪个专项的点击率高。这个做法让学生有很大的动力去继续完善自己的知识库,争取高点击率。
3、以古典诗歌为素材写作文。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应该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写是一个重要环节,很多学生会说会读,但是到写这个环节就显得薄弱了。利用古典诗歌作为素材来写,是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他们自由选取自己喜爱的古典诗歌进行创作。有些同学有感而发,用散文化的语言来叙述一首诗歌,想象合理,情感自然真挚,全文行云流水。有些则针对诗歌中的一些句子,主要以议论为表达方式。例如某生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为中心论点,联系现实,针砭时弊,全文一气呵成。学生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展示了古典诗歌的多彩世界。也有不少学生对古典诗歌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爱上了那诗人博大的情怀,为国请命,甘愿牺牲自己,为国做贡献的高尚情操。
读和用的传统教学法,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指导之下,帮助初中古典诗歌教学中解决了不少的老大难问题。教师要能化简单为神奇,打破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模式,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鉴赏兴趣和运用能力,转变学生只做"听客"的心理角色,加强学生鉴赏古诗词的主动性,让诗韵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飞扬。
参考文献:
[1]李晓碧: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微[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0,(12):95.
[2]张悦群:沐浴在古代诗歌的阳光中——新课标下古代诗歌教学的新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05,(12):31.
[3]薛喜玲:谈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课型的选择与应用[J].教学研究,2008,31(3):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