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积极心理学的运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16 共4370字

  高职教育在我国是 20 年多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形式,其在学生管理上,与一般高等教育有相同之处,但又不同于一般本科学生的管理,有自身的特点。采用一般本科院校或中等职业院校的管理模式进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显然是不恰当的。因此,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从外延性的数量增加,发展到以积极心理学教育方式为导向的内涵性的质量提升,更新高职学生管理理念、提高高职学生管理实效成为高职院校创新管理模式的首要任务。

  一、积极心理学与高职学校管理理念更新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最基本的任务目标是培育出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专业人才,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文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意义。高职院校要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做到“以生为本”.“以生为本”既是一种价值观,更是一种方法论。“以人为本”的办学实质包括:“高度重视人的主体性作用,也就是指要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和调动人的最广泛最充分地一切积极因素,有效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的调度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和谐校园制度和氛围”.“以生为本”还应表现在学生管理的工作中,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要学会理解学生的利益继而维护学生的利益,在高职院校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都是学生管理价值的集中体现。然而目前在高职学生管理领域,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条主义、形式主义、本本主义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社会发展和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现象。部分学生因管理缺乏针对性,往往难以真正从内心接受教师的教育管理甚至产生抵制教育管理的情绪。综上所述,在学生管理方面,首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立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已形成的独立人格,重视学生的自身价值和情绪情感。其次,在管理工作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鼓励学生的创造才能,强化学生的生存能力。第三要以服务者或者良师益友的身份多与学生沟通互动,加强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克服思维定势,激发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掌握学生的基本需求这样的教育和管理不但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模式,更可以感染他们的内心。

  (二)树立“以职业素质提升为重点”的管理理念

  高等职业院校在素质培养方面包括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基本素质具有普遍性,是全体“社会人”都应具备的,主要包括道德品质、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素质、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在此基础上个体才能拥有相应的职业素质;作为“职业人”除了基本素质外还需要有一项特有的素质那就是职业素质,其具体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职业情绪等方面,这些表现是满足个体是否适应工作并最终取得成就的基本要求。职业素质分为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两个方面。顾名思义共性特征是所有“职业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如与人合作、沟通公共、解决问题、心理承受和适应等;而针对不同岗位的需求又要求个体应该具备特有的某些素质,举例说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具备对流行元素的敏感度和创新的素质等。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特征和个性,因此要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才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教育者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强化学生内在的潜能,将社会化与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在教学中,使学生不但学到书本的知识更多的可以发展自己内在的潜能,更可以将所有知识和能力内化成自身的一种素质,这些是素质教育的精神。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是培养职业素质的前提和保障,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培养职业素质的前提和关键,拥有相应的文化底蕴是培养职业素质的动力源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职业素质的品格保证,能够对职业有深刻的理解和持续的追求是培养职业素质的核心理念。综上所述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文化和身心素质等要素构成了职业素质。因此,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应紧紧围绕“职业素质”这个核心,构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重点抓好职业素质教育。

  (三)树立“服务至上”的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能够在社会拥有广泛的认可度也是因为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实用性人才。学生教育管理是一种为学生学习、生活等提供帮助的服务性工作,首先教育管理工作者应牢固树立“服务至上”的管理思想并躬身示范,产生“示范效应”.作为高校基层服务提供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其个人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而全面的感化和影响,其示范性极强。因为高职学生的年纪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很多现象的认识容易片面,也更容易受到感染,因此作为“权威人物”--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不能在服务学生、服务学校、服务社会方面以身作则,言传和身教严重违规,必然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严重削弱教育效果。因此,高职院校进行学生教育管理时,必须强化教育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做服务学生、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楷模,让学生切实感受至上服务,进一步认同“服务至上”理念,为学生管理模式的良好运行做好必要的准备。

  (四)树立“校企合作,全程育人”的管理理念

  “校企合作,全程育人”管理有两层基本涵义:一是引入企业的职业化管理理念;二是把企业的工作人员纳入高职学生的管理队伍,实现高职学生的全程管理。引入企业的职业化管理理念要求高职院校面向社会,校企合作。与校企合作单位建立并保持稳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长期的合作交流,把企业特色的、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运用到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来,让学生提前感受职业化管理氛圈,从而为更好地适应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时企业化管理模式做好准备。实现高职学生的全程管理还需要企业员工的广泛支持与参与,把有指导经验的企业员工纳入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让其在校企合作中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确立企业员工在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从而主动参与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

  二、积极心理学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原则

  (一)坚持引导为主,服务学生为先

  当前高职学生基本都是 90 后,而 90 后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社会经济发展为他们提供了过于优越的物质“,4、2、1”的家庭模式又让孩子承担了过多来自父母和祖父母的宠爱,因此大部分 90 后都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散漫、缺乏责任心等特点。针对学生的现状,简单的管制显然无法将学生管理好,甚至适得其反。这要求学生管理者转变思路,坚持引导为主,服务学生为先原则,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群体,努力实现逐步从“领导”向“服务员”的转变。

  因为学生管理工作者被赋予多重角色,他们既是学校的管理者,更是学生的服务者。这就要求管理与服务并重且同步实施,要把管理与服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统一在一起的管理和服务能够更有效的融合渗透。学生工作者首应先要建立良好的服务理念以服务者的姿态进行管理,以服务者的姿态进行管理无形中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取学生的信任和支持,服务的同时更容易平等交流,也就加强了学生工作者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二)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相结合

  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素质全面发展并不是与个性充分发展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素质全面发展并不是否认和阻碍个性的发展,反而可以为个性充分发展建立一个优良的内部条件。同样只有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拥有良好的个性特征才会更好的把自身的知识才华、特长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也只有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才能完成全面发展。由于每个个体的天赋各有所长,兴趣和爱好也截然不同,在个人能力、学习类型、学习方法组成的学习结构不同,每个个体又都有不一样的优势与劣势,因此要求完全均衡的发展和全优发展是不可能的更是不符合科学的。想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最主要也是最基础的就是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由此可见,教育应做的因材施教,在保护每个学生的个性的前提下积极引导个体发展其积极的个性特征。综上所述,将素质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培养出高素质、有创新的人才。也正因为如此,才要求我们管理者在制定各项管理规定、明确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式、安排教学形式、编写教材甚至是设计人才规格的时候一定要本着将素质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目的性和有效性相结合

  对学生的管理方法很多,但使用和选择管理方法,目的性和有效性相结合是其基本原则。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大批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离开这一目的,管理就会失去方向。同时,任何管理都必须讲求有效性,有效才能达到目的。因此,选择和使用管理方法时,必须既把握好目的性,又把握好有效性,使两者紧密结合。贯彻这一原则,要克服在管理上存在的形式主义及方法上的机械化、简单化,要克服由于高职院校管理人员任职时间短,流动性大,不注重业务积累提升,只应对简单事务的短期行为。要求管理者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既要做好事务性管理服务,更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把各项管理活动和培育合格人才这个大目标有机结合,做到在管理中渗透服务、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实现高效的工作为明确的目标服务,即为学生提供更多终身受益的东西。

  (四)坚持严格要求与积极激励并举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在内容上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籍管理、团队管理、学习管理、生活管理、活动管理、组织管理等,这些都要抓好离不开对学生严格的要求。通过管理者的严格要求,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管理制度的威慑力,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当然,学生管理中,不能单纯地强调严格要求,这样会使得高职学生管理方式显得过于简单粗暴,有“训斥主义”的倾向。所以,在对高职学生进行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严格要求与积极激励并举的原则。

  一方面要严格管理,着力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和生活习惯,使他们尽快成长,独当一面。另一方面,要特别保护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学生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要及时关注和表扬。很多高职学生表示,在学习、生活中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权威人物,得到老师的肯定能够更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自信,也使学生更有动力。激励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被认可,因此教师可以在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去鼓励学生,而激励的方式更是可以灵活多样。同时要特别关注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预防因适应力差,心理敏感而出现厌学和严重心理问题,保证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 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2):81-87.
  [2] 朱正南。黄炎培职业教育实践[J].上海教育,2008(Z1)。
  [3] 胡淑红。润物细无声的第二课堂教育-职业教育学生管理方法探讨[J].东北师范大学,2009.
  [4] 许连杰。 做好职业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
  [5] 王玉群,赵凤艳。在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管理方法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